史上最經典的一首中秋唐詩,短短28字驚豔了世人千年

2020-12-08 十二讀書

文|丁十二

唐詩中有很多寫月的名篇,像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商隱的《錦瑟》,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但是若說到中秋詩詞,說到中秋望月,腦海中先浮現出的一定是北宋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確實,相較於宋代詩詞而言,唐詩中寫中秋月的作品是少之又少的,這主要是因為「中秋團圓賞月」的習俗在唐代初期才剛形成,到宋代才最盛行,一直發展到明清時期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所以在唐代,寫月的詩篇很多,具體到中秋望月的作品就少了。

但少並不意味著沒有。中秋佳節將至,今天就來讀一首最經典的中秋唐詩,最後14個字驚豔了千年,說出了無數遊子的心聲。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字仲初,中唐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才入仕。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與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楊巨源等均有往來。

從題目看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懷遠,寫給朋友的詩。十五夜雖未直接點明月份,但從詩歌后面兩句「月明」、「秋思」可以得知這是指八月十五中秋夜。

「中庭地白樹棲鴉」一句和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有異曲同工之妙,藉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將蕭瑟蒼涼之景推到讀者眼前。詩人寫中庭月色,卻只用「地白」二字,給人以積水空明的清冷之感,不禁聯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練,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託了月夜的寂靜。全句無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處處想到望月懷遠的人。

「冷露無聲溼桂花」,緊承上句,描寫了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更進一步會聯想到這裡的桂花也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溼了桂花樹。這樣,意境就更悠遠,更耐人尋思。詩人用「無聲」二字,細緻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再細細尋味,打溼的又豈只是桂花,還有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還有那樹下的玉兔,那揮斧的吳剛……如此以來,詩句帶給讀者的便是十分豐富的美的聯想。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天下間有多少人在望月思親:在家鄉的人思念遠離的親人,離鄉在外的人遙思家鄉親人。於是,詩人從自己推及到天下人,詩人不再正面寫自己的愁,而是用一種疑問式的委婉語氣道出那綿綿的愁念會落在誰家。水到渠成,像是問自己,更像是問天下人。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一上來推己及人——「今夜月明人盡望」一下子擴大瞭望月者的範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各不相同的。正所謂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不知秋思落誰家」,詩人是真不知道秋思落在誰家?不是的,前面詩人推己及天下人,天下的人都在望月,那這秋思是每個人都有的,不是誰獨有的,又怎麼會落到誰家呢。詩人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卻偏偏說「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從側面表現出詩人的相思之深,想把這份秋思據為己有。但是落字即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日出東山落西山這是確定的,但是秋思落在誰家這是不確定的,詩人在擔心自己的情思自己思念的人感受不到,而愈發凸顯出詩人的痴情和秋思情切。言外之意是在告訴世人:天下望月的眾人中,秋思最深的是我啊!同時著一「落」字境界全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連寫情都寫得這麼美!

葉嘉瑩先生說,好詩讀來應該是符合起承轉合的。這首詩以寫景起,以抒情合,從中秋月色到望月懷遠,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而又無限美好的中秋夜月圖。可謂詩中有畫、想像豐美。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一句唐詩能代表你此時的心聲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作者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相關焦點

  • 楊萬裡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冠絕古今,最後2句更是驚豔世人
    原題:楊萬裡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冠絕古今,最後2句更是驚豔世人!在宋詞大放光芒的宋朝,有一位詩人堅持以宋詩輸出,而且輸出量極大,他一生作詩兩萬多首,現存四千二百首詩。此詩人便是「一代詩宗」楊萬裡!
  • 溫庭筠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卻驚豔了世人千年!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是我國唐代文學家。在詩、詞、文等領域均有很高的成就。其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其詞,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其文,則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有「三十六體」之稱。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過分水嶺》,便是溫庭筠的經典詩作之一。
  • 唐詩中的一顆明珠,全文28個字道盡滄海桑田,其中7個字驚豔世人
    明君終歸於塵土,宮殿也經不住歲月的侵蝕,唯有那一首首唐詩印刻在歷史的長河裡的唐詩,歷經千年如今仍熠熠生輝,而那些詩人的名字也因為這些文字被永載史冊。這是他們之幸,更是後世的我們之幸。唐詩一共有多少首,如今已經統計不出來,僅是《全唐詩》就有四萬八千九百首,其中我們耳熟能詳的不過千首。
  • 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讀來都是傷悲,最後7個字卻驚豔千年
    伴隨著唐王朝的逐漸衰落,唐詩也逐漸告別歷史舞臺。尤其是在晚唐時期,很多詩人都在用心血抒發唐王朝日薄西山的無奈,其中也產生了很多經典的詩句。今天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全文很短,只有28個字,但可以說是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
  • 蘇軾在初冬寫給好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今天要講的是蘇軾在初冬寫給好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劉景文是北宋詩人,頗有才華,曾任饒州酒務,負責酒業稅收。
  • 一首經典的中秋唐詩,詠月的千古名篇,短短四句驚豔千年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首關於中秋詠月詩。小編昨天一個朋友生日,我們幾個朋友聚了一下。中間聊到了大家生日日期這個事,說道小編自己的生日的時候,就提到了是中秋之後兩天。說道這個小編就想起了這首詩,所以今天就想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精彩的中秋唐詩。
  • 《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閨怨詩,寥寥二十字,卻驚豔了世人千年!
    閨怨詩主要集中在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就寫過一首閨怨的五言絕句,這首詩抒寫了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當地寫怨,而只作美人神態的描繪,就表現出了她心中深深的愁恨。因此,該詩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之中,雖短短二十字,卻驚豔了世人千年,還被當代人改編成一首歌曲!
  • 史上最唯美的中秋詩詞,一首宋詞,一首唐詩,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
    然而,在所有這些描寫中秋節的古典詩詞中,有兩首詩詞最唯美,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一首是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一首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整首詩意境唯美,委婉動人,在唐代詠中秋的詩篇中,堪稱最為經典的一首詩作。首先,整首詩帶給讀者最深的印象就是情景如畫,十分唯美。「樹」、「鴉」、「露水」、「桂花」、「明月」、「庭院」,「秋思」等一系列意象的組合,如詩如畫,將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情深意長的意境,令人沉醉。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送別詩,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是驚豔了上千年!
    唐詩到了王維他們這一代人手中,可以說是真正的發光發熱,他們把唐詩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如果說初唐時期的唐詩,還只是一種形式上的作品,那麼到了王維這個時期,很多的詩人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描寫的形式,而是完全是在寫內心的感受,這樣的一咱描寫方式,也是最能夠打動人們。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小詩,清新絕美,只有短短四句卻驚豔了千年!
    在詩歌中,「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是美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也是美的。在文人筆下,秋天就像姿態萬千的美人,有太多的面目。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古詩裡的秋天,感悟詩人眼中秋天獨特的美。
  • 李商隱很浪漫的一首詩,短短28字,便驚豔了世人1000多年!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是晚唐時期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李賀、李白合稱「唐代三李」。因其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所以李商隱的詩大多瑰麗動人,且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如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詩作《謁山》。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中秋詞,短短28字,千年來打動了很多人
    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國詩詞史上有著很多經典的中秋作品。如張九齡的 《望月懷遠》、王建的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劉禹錫的 《八月十五夜玩月》等。可惜團聚的日子總是那麼短暫,蘇軾與蘇轍中秋後不久就又分開了。因此在《陽關曲》這首詞中,除了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它也同時抒發了蘇軾與蘇轍聚後不久又得分開的哀傷與感慨。而這份哀傷與感慨,可以說是國人共同的心聲。因此它雖然只有短短28字,千年來卻打動了很多人。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驚豔了世人千年
    這中間有部分詩詞通篇經典,例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將進酒》、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也有部分詩詞著一字而境界全出。例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唐溫如「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的「壓」字;張先「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驚豔了世人千年
    這中間有部分詩詞通篇經典,例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將進酒》、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也有部分詩詞著一字而境界全出。例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唐溫如「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的「壓」字;張先「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
  • 寫中秋最唯美的一首唐詩,是詠月詩的千古名篇,末尾二句驚豔文壇
    今天,在中秋節還未到來之際,筆者想與大家分享一首描寫中秋最唯美的唐詩,以安放遊子們心中即將瀰漫的鄉愁。它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是詠月詩詞中的千古名作。尤其是詩作的末尾二句,更是驚豔了整個文壇。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在大唐熠熠生輝的詩人群中,王建或許並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
  • 李白最有爭議的一首詩,開篇6字驚豔世人,其中一句千年無人超越
    如果說唐詩是歷史長河中的寶塔,那李白一定是那塔尖上閃閃發亮的明珠。說起他,不少人能想到的詞都是灑脫,飄逸,豪爽,驕傲。他灑脫飄逸,是因為他把人生的得志和失意都過成了一首詩;他豪爽是因為他將功名利祿看成身外物,只在意心中那方詩境;他驕傲,是因為他有胸有點墨,就自然有了驕傲的資本。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
    劉禹錫一生坎坷,被貶巴蜀23年,終於回到京都,他沒有滿腔憤懣,卻寫下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經典。他雖不像李白那樣囂張,卻當真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熱,錘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
  • 史上最唯美的中秋詩詞,一首唐詩,一首宋詞,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
    然而,在所有這些描寫中秋節的古典詩詞中,有兩首詩詞最唯美,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一首是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一首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讓我們走進這兩首經典詩詞: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唐)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 李白想像力最豐富的一首唐詩,短短四句,便千古流傳,驚豔世人!
    李白想像力最豐富的一首唐詩,短短四句,便千古流傳,驚豔世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林黛玉喜歡稱李白為李青蓮。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中亞碎葉城。五歲時隨父親遷回四川綿州,二十五歲出蜀仗劍走天涯。賞析首句,煙霧變成了紫色,再用一個「生」字,把紫煙冉冉上升的景象賦予了人生命,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色。次句,「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 「詩鬼」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詠馬詩,短短20字,驚豔無比
    二十三首詠馬詩各有特色,今天小佛就選其中最經典的一首和大家聊一聊,有人曾經認為這首《馬詩》是史上所有詠馬詩中的絕唱,短短20字,驚豔無比,尤其是第一句對邊疆大漠的描寫。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