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Baby帶著小海綿,辛苦帶娃幾人知?古代人和現代人帶娃不一樣
近日baby和小海綿的合照再一次登上了熱搜,baby這位明星媽媽帶孩子的樣子當真是非常可愛的,但是帶孩子的辛苦程度又有幾人知道呢?除了當過媽媽的人,我想也是沒有多少人知道的,不過從報導來看不得不說baby當真是個非常稱職的母親,那麼問題來了,大家知道古代人都是怎樣帶孩子的麼?
眾所周知,古代人帶孩子跟現代人是非常不一樣的,在古代哪裡有什麼奶粉?哪裡有什麼嬰兒床?換句話來說,古代孩子哪裡有那麼矯情?
解放了新生兒母親的職業——奶媽
在古代是沒有奶粉的,而且生活條件普遍比較艱苦,所以為了讓孩子活下去,便有了奶媽這個職業。奶媽在農村地區通常都非常類似於今天的乾娘。可馨育兒說,但是在大戶人家通常是不這樣做的,大戶人家通常都會備著幾個奶媽,在最開始的時候僅僅只是為了解決新手媽媽奶水不足的問題,但是久而久之這種行為成為了一種慣例。孩子降生之後請幾個奶媽也就慢慢變得流行了起來。到的再後來,奶媽又似乎變成了我們現在的即時保姆,也就因此極大的解放了新生兒媽媽們,也正是因此奶媽正式變成一種職業並且延續了下來。
古人教育孩子有年齡範圍
十歲之前,稱之為幼年
在幼年階段,在古人看來,這個年齡段裡的孩子,《禮記》中講的是「人生十年曰幼,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親和母親是不會管太多的,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古人看來辨別能力是不夠的,但是模仿能力卻非常強,所以,在這個階段在古代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
父親和母親在這個階段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並且什麼樣的事情應當怎樣做。在古代士人階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是會根據孩子的理解程度來變換多種方法來給自己的孩子講道理的,讓自己的孩子不僅僅知道,更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十歲後主抓學習
在古代,十歲之後的教育一般都是在學校內完成的,像是在古代士人階層,皇親貴族,都是會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學校去學習的。在古代,能夠進去學習的一般只有富人或者官宦人家才有這樣的能力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
而且,在古代是沒有年級之分的,採用的都是「縱向混合班」,所謂的縱向混合班,就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在一起一塊學習,達到了下個階段你就可以去下個班級繼續學習。
同樣的,我們也不要被電視劇騙了,古代人的教學是非常嚴謹的,他們並不提倡逼著你去學習,而更在乎的是讓你自己學會學習,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自學的能力。
也正是因為了自學能力的提升,才會有那麼多大才子,同樣的也正是因為古人提倡自學,所以就有很多人會荒廢了自己的學業,當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古人的帶孩子智慧和教學智慧在當今的我們看來,仍舊是有其借鑑價值的,我國歷史上下五千年,能傳下來的可能就是最適合的方法,這個問題不單單只有我們看到了,同樣看到了的還有很多人,也包括我們的國家領導人。
國家近年來一直在提倡小學生學習國學課,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學習毛筆,學習中國畫,這也是我國加深新一代人國家歸屬感的一種方法。我們始終要牢記前人的東西我們要辯證地去使用。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種本領
看了以上的古人的教學方法和帶孩子的方法,我們的心中是否會有很多啟發呢?我相信一定會有的,請諸位家長朋友們也要提高自己的水平,當今社會真的是瞬息萬變,鑑於的方法,從來也不是只有一個,條條大路通羅馬,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教會孩子學習方法遠遠比讓孩子死記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重要。
選擇教育方法是一種水平,選擇好的教育方法,培養好的教育習慣尤為重要,家長朋友們肯定也經常聽說,「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就請我們的諸位家長朋友們好好教育各自的子女,都能成龍成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