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外婆帶娃得給錢,奶奶帶娃就是義務?」女人回懟讓男人變啞

2020-12-15 騰訊網

文\好孕姐

如今有孩子的夫妻多半都得上班,帶娃任務只能由老人來承擔,要麼是孩子的爺爺奶奶,要麼是孩子的外公外婆。

但在不同的帶娃大軍中,你會發現,外婆帶娃和奶奶帶娃,受到的待遇還是不同的。怎麼說呢,外婆帶娃,小夫妻一般會有所表示,尤其是妻子,會給自己親媽每月一定量的「辛苦費」;但如果是奶奶帶娃,作為兒媳就不怎麼管了。如果老公要給,有時候妻子還會阻攔。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因為這件事,夫妻倆起了爭執。原來,朋友孩子出生後,一直是孩子外婆在帶。等到了孩子上幼兒園,奶奶主動請纓說要自己帶,朋友妻子不太願意,但因為自己親媽身體不太好,就勉強答應。

結果娃奶奶來了之後,說孩子外婆帶娃時每月有三千塊錢「辛苦費」,自己也得有。妻子不樂意,覺得這錢沒必要非得給。朋友於是脫口而出「怎麼你媽帶娃就可以給錢,我媽來帶娃就是義務?」沒想到妻子居然說,孩子要是改成她的姓,外婆也可以免費帶!把他氣得一句話說不出。

由朋友的事我想到,如今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雖然孩子是由奶奶或者外婆帶,但兩位老人的確待遇不同。奶奶帶似乎就是天經地義,外婆帶就是「來幫忙的」。這算不算是偏見?憑什麼奶奶就得義務帶娃?

但實際上,答案已經由朋友老婆說出了。

爺奶帶娃是義務,是因為娃是隨父姓,總歸是男方家的人

都說「拋開義務的權利是在耍流氓」,那麼說起爺奶的帶娃義務,我們也可以談談爺爺奶奶由此享受的權利。他們最大的獲利就是,孩子給他們傳了宗接了代,不管孩子走到哪裡,都要帶著男方的姓氏,在男方家裡認祖歸宗。這個權利還不大嗎?

既然孩子是男方家的傳代人,那麼自然要由男方家裡承擔起照顧義務,如果孩子父母沒有時間,那麼爺爺奶奶也就義不容辭了。

反觀外婆帶娃,不管是辛苦帶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過年回家回的依然是爺爺奶奶家,冠的還是爺爺爸爸的姓,對外婆而言,就真的是個「外姓人」。外公外婆在照顧孩子成長過程中,付出了辛勞,除了得到孩子的情感慰藉外,似乎沒有其它任何收益。既如此,為什麼不能給些「辛苦費」以做彌補呢?

招了上門女婿,嶽父嶽母自動變「爺爺奶奶」,承擔起帶娃義務

如果還是有人不服,也可以參考招上門女婿的家庭裡,帶娃主力軍是誰。

一般來說,招上門女婿的家庭裡,孩子將來是要隨母姓的。而且嶽父嶽母本該被孩子稱為「外公外婆」的,但因為隨了母姓,就要被稱為「爺爺奶奶」,並自動承擔起帶娃義務。這個時候,孩子血緣關係上真正的爺爺奶奶反而不必來帶娃。

我姨家只有個獨生女,前幾年招了上門女婿,生的兩個孩子就是我姨一人在照顧,誰也沒有怨言。

由此可見,說「爺爺奶奶帶娃是義務」並不是偏見,而是基於社會大環境和家庭倫理下的常見做法。

【話題討論:你認同「爺爺奶奶帶娃是義務」這話說法嗎?】

相關焦點

  • 為啥外婆帶娃得給錢,而奶奶帶娃是義務?原因就是這麼現實!
    縱觀現在的帶娃主力軍,基本上都是由老人承擔,不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就是姥姥姥爺。雖說都是老人帶娃,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所受到的待遇不同。若是由姥姥和姥爺帶娃的話,一般年輕爸媽都會有所回報,尤其是妻子,定期都會給帶娃的姥姥辛苦費。可以理解年輕媽媽的想法,作為孩子的姥姥,自然也是她的媽媽,所以她們會覺得自己的父母很辛苦。
  • 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給紅包?寶媽說出原因令人無法反駁
    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要感恩?這不快周末了,和同事閒聊到了周末怎麼安排,她說準備去買點禮品和幾件衣服,去看看孩子外婆。因為前段時間孩子奶奶有事回老家了,自己和老公又都要工作,沒有辦法照顧孩子,於是就讓孩子姥姥過來照顧了孩子一段時間。
  • 姥姥帶娃每月一千,奶奶帶娃卻倒貼,憑啥?女人的回懟讓老公閉嘴
    如今的時代,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已經成為帶娃的「主力軍」,但是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孩子由婆家還是娘家帶,老人受到的待遇卻有很大的差別。「姥姥帶娃有辛苦費,奶奶帶娃卻倒貼」寶媽:答應三個條件,我就一視同仁堂姐最近和姐夫大吵了一架,結婚多年已經生育孩子的夫妻,吵架的緣由多半都是因為孩子,他倆也不例外,更準確的來說,是因為「帶孩子」的問題而吵架。
  • 「不公平帶娃」悄然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現如今,很多小家庭都離不開老人帶娃,由於各家情況不同,有的是姥姥帶娃,有的是奶奶帶娃,雖然兩位老人的身份不同,但對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如今很多家庭出現了一種老人帶娃的「怪象」,即姥姥、姥爺來帶孩子,兒女會主動給一些生活費,而奶奶爺爺帶娃,不僅一分錢回報沒有,反倒要倒貼兒女 。
  • 都在吐槽老人帶娃,但全職外婆/奶奶的辛苦有人理解嗎?
    芽芽媽媽全職在家帶娃,外婆心疼女兒,覺得女兒那邊的菜又貴又不新鮮,於是,她每天都買好新鮮的食材過來,做好一日三餐,再幫女兒打掃、收拾家務。女兒就帶著芽芽遊戲、看繪本、學英語,一心一意帶好孩子。晚上,外婆做完晚飯之後,再回自己家去。 芽芽外婆說,「我不跟他們年輕人住到一起,我自己的房子住著多舒心。芽芽她爸爸每天下班回家就坐在沙發上玩手機,我也沒辦法說。
  • 「媽媽生,外婆養,爺爺奶奶來欣賞……」為啥現在姥姥帶娃居多?
    細心留意身邊的人會發現:在由長輩帶孩子的家庭中,以外公外婆帶娃的現象居多,而爺爺奶奶反而佔比很少。這其中,自有年輕人的考量。同小區一寶媽劉雲,因為不願意早早放棄工作的機會,又擔心以後不好找工作,所以在孩子出生後不久,就回到了工作崗位,於是就請孩子的奶奶或外婆來幫忙照顧。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有啥區別?看圖仿佛是「賣家秀」與「買家秀」
    現如今老人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那些在爸媽跟前打扮得像朵花似的孩子,到了奶奶帶娃,恐怕就要變一個樣了。不少網友發出感嘆:這反差仿佛是「賣家秀」與「買家秀」啊,搞笑又溫馨。媽媽帶VS奶奶帶,反差很大回村前,女兒是妥妥的小公主一枚,氣質拿捏得死死的;等到奶奶帶娃,秒變「速度70邁」,甭管啥天氣,大罩衣一穿摸爬滾打都不怕!
  • 「姥姥帶娃是情分,奶奶帶是本分」,兒媳振振有詞,婆婆有苦難言
    孩子隨父姓,爺奶帶娃就成了義務嗎?其實趙大媽是很多奶奶的縮影,尤其是在我們這個三四線的小縣城,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奶奶帶,夏天要回老家務農,帶不了就給錢,秋收一過,還沒等歇一歇,就又被叫了回去,每天窩在樓上帶娃做飯做家務,連下樓呼吸個新鮮空氣都很奢侈。
  • 中國一家人帶一娃,外國媽一人帶幾娃,同樣是帶娃為啥區別這麼大
    編輯|黃文珍 定稿|菁媽 都知道生娃難,十月懷胎不簡單,生產過程更是九死一生。但其實帶娃更難,在國內,大部分家庭幾乎是全家總動員,只為著帶好一個小孩,有時候還需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齊上陣才搞得定。
  • 「精緻外婆帶娃」引深思:娃該如何帶,才能「苦」中作樂?
    文|文兒前不久,一位精緻外婆帶娃的視頻火遍全網。起因是女兒下班回來,看到帶娃的老媽用足浴桶泡著腳,臉上敷著面膜,美美地「養生保健」的同時,還不耽誤用一隻手臂攬著寶寶餵奶粉。不僅如此,這位外婆平日裡帶娃就又很有自己的一套。
  • 姥姥帶娃需要給錢嗎?我一月給3000元,老公不能接受怎麼辦
    娘家媽媽過來給其帶孩子,解決了她很多的問題。但是最近因為給媽媽零花錢的事,她老公跟其鬧起了變扭,閨蜜說老公質問自己:「姥姥帶孩子還要給錢嗎?老人幫忙帶孩子不是應該的嗎?管吃管住,一家人還用談錢嗎?你每月給3000塊,這不跟請人一樣嘛?真是不能接受。」
  • 為啥帶娃的總是外婆?科學家揭曉答案:姥姥確實更愛你
    最近帶娃回娘家小住,上午天氣不錯,姥姥就帶著我們去小區裡散步。小廣場上滿是帶娃的阿姨,隨便閒聊幾句,幾乎都是孩子的姥姥。大家忍不住感嘆:「媽媽生,外婆帶,奶奶定期來參觀。」一位姥姥感嘆道:「老大之前就是我看的,現在輪到老二了。
  • 安迪外婆指責其奶奶帶娃理念有問題
    而就在最近,安迪的外婆,也就是黃聖依的母親,對於楊子的媽媽也就是安迪的奶奶溺愛孩子這種行為提出了指責。在這檔綜藝開始之前,節目組就放送了一些花絮片段讓大家對黃聖依一家有所了解,她和楊子兩人經歷了非常坎坷的愛情,最後才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兒子是非常乖巧,當然也深得楊子媽媽喜歡,作為豪門的掌權人,一向不喜形於色的她也不惜斥巨資幾百萬,為兩個孩子遊樂園健身房之類的,這一點在外人眼裡看來非常羨慕,但是在黃聖依媽媽眼裡看來就是過度溺愛了。
  • 「幫忙帶了4年外孫,結果太寒心」為啥外婆帶娃往往吃力不討好?
    現在由於家庭經濟壓力的變大,基本上家裡的年輕父母都會選擇出門工作,看孩子的重任自然就交給了家裡的老人。不過有時候因為兩者觀念的不同,也會發生矛盾。李阿姨今年已經快六十歲了,前些年幫兒子看孫子,今年孫子上幼兒園,兒媳婦說要自己教育,剛好自己的女兒今年也生孩子了,李阿姨又馬不停蹄額趕過來幫女兒帶孩子。周圍的親戚朋友都勸她身體不好就不要這麼勞累。哪知李阿姨卻說道自己女兒和婆婆本來關係就不好,如果自己不幫女兒帶孩子,女兒就得辭職在家自己帶,這樣沒收入會被婆婆更加看不起。
  • 「憑啥你媽帶娃給錢,我媽帶娃就應該?」,老人帶娃有利也有弊
    可是很多事情都有利也有弊,老人帶娃雖然有不少的好處,可是也有矛盾。憑啥你媽帶娃要給錢,我媽帶娃就是應該的?李先生和妻子戀愛兩年後選擇結婚,婚後的小日子一直都過得非常不錯,本來妻子還在擔心婆媳關係不好相處,畢竟不光是網絡上還是現實中都有鮮活的例子。
  • 為啥中國都是姥姥幫忙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背後原因讓人淚目
    現在社會有一種特別的現象,幫年輕人帶娃的往往是姥姥和姥爺,而爺爺奶奶反倒出現的比較少。並且,這一現象在孩子3歲前更加明顯。一、案例莉莉和老公在家大吵了一架,兩人鬧得整晚沒說話。可這時孩子奶奶卻突然跳出來說「今年農活不忙,可以幫忙帶娃了」。一聽到這句話,莉莉頓時不開心了,認為婆婆這做法完全就是「截胡」的表現。要知道,孩子最難帶的年紀就是3歲前,如果等到孩子能跑能跳能上學再來幫忙,不免顯得過於狡猾。再加上自己親媽勞心勞力這麼些年,憑什麼孩子奶奶說帶就帶,這讓她媽媽又該如何是好!
  • 為啥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在幹啥?原因有三點,很現實!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中國目前的帶娃市場呈現一個大的趨勢,就是「老人帶娃」,而這裡所說的老人,在以前看來是爺爺奶奶,而現在大多趨向於姥姥姥爺,不禁讓人疑惑:爺爺奶奶在幹啥?從孩子出生直到三歲一直都是姥姥姥爺帶娃,爺爺奶奶只是按時探望小媛從懷孕一直到女兒出生都是媽媽陪在身邊,婆婆只是偶爾去探望一次,孩子出生以後,媽媽不放心小媛,便把她和孩子一起接到自己家裡親自照顧,孩子現在已經6歲,一直都是姥姥姥爺帶,而爺爺奶奶因為一直想要個孫子,對孫女也是不冷不熱的
  • 媽媽都不喜歡奶奶帶娃?如果奶奶有這幾個特徵,帶娃反而對孩子好
    為什麼年輕夫妻都很介意老人帶娃?如今,很多人都對老人帶娃抱有很大的看法,大部分是因為老人的「經驗育兒」經常和父母崇尚的「科學育兒」起衝突,而且,網上也相傳老人帶娃和爸媽親自帶娃的反差,再加上有的老人帶娃一般都會比較縱容,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壞習慣,而為人子女,也不可能指責老人,這也是成為越來越多的人不想讓老人帶娃的原因。
  • 奶奶帶娃一直被吐槽,但其實你不知道,全職奶奶的一天是這樣的
    《武漢晨報》報導說,老人是帶娃的「主力軍」,在我國2歲半以前的兒童中,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達到60%到70%。類似的新聞,每年都在發生,帶娃帶到抑鬱的,有外婆,也有奶奶。在隔代的相處矛盾和種種育兒新觀念的衝擊下,老人帶娃,到底有多辛苦?糕媽團隊的小元同學,曾經用文字記錄下婆婆在家帶娃的一天。
  • 為啥奶奶帶娃吃力不討好,姥姥卻好評無數?根源可能是在寶爸身上
    孩子隨父姓,奶奶帶娃天經地義?奶奶帶娃吃力不討好,姥姥卻好評無數?1、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孩子隨父姓,奶奶帶娃天經地義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裡,孩子隨父姓是約定俗成的「規矩」,雖然近年來也有不少孩子隨母姓,但是前者還是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