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逼出來的優秀!
大學同學在朋友圈更新了一句很火的話:「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大!」這讓我想起了大學老師的勵志故事。是的,一個人的潛力有多大,能力有多強,在一般的時候是很難看出來的,只有在逆境或者壓力很大的時候才會顯現出來,很多的人優秀都是逼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從學渣到中科院院士的勵志故事吧!
01
我從來不相信自己能夠成為科學院院士,直到今天成為事實,依然難以置信。其實,我今天的優秀,都是被逼出來的。他這樣說道。
從小我的反應就特別慢,怎麼說呢,別人只需要1秒鐘反應的事情,到了我這兒,可能就要1分鐘,甚至更久。從小學開始,我就屬於那種人見人厭-學生,長得不討人喜歡,性格還比較內向,更不用說學習了。所以從小學開始,我的位置永遠都是更久垃圾堆的那個地方。就這樣懵懵懂懂地度過了小學,到了初中,才發現自己也有自尊心這種東西,也希望被人誇,也羨慕別人有好成績。那時候就覺得學習,是能夠得到老師表揚的最簡單了方法。
那時的我就開始拼命的學習,不為別的就為了同學的羨慕和老師的表揚。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冬季,零下幾十度,路面上都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我還能夠堅持早起,去教室學習,背英語單詞。從那時起,我的學習成績就開始慢慢好轉,到後來的年級第一。
02
初中的學習任務,對於我來說並沒有多少壓力,但是到了高中就很難跟上學習進度。無論我怎麼努力,即使天天埋頭苦學,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成績永遠都在4、5名徘徊,從來沒有考過第一名,進入前三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唯一讓我感到遺憾的就是,在高中時,沒有考過第一名。
在高考時,因為沒有達到正常水平,只考了645分,離北大還差了15分,就報考了復旦大學。本來從心中是對復旦大學有牴觸情緒的,畢竟想要考的是北大和清華。但是開學第一天,就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讓自己大開了一下眼界。我們的外語老師,用22種語言翻譯了同一句話,我們的高數老師,一道高數題,竟然用了近30種解題思路。那時候,才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摧毀自己那僅有的一點自信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03
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對學生的素質要求非常高,而我的專業就是它。大學期間,我一年有300多天的時間都在實驗室,為了得到一個準確的數據,會一周或者半個月不出實驗室,吃住都在實驗室。後來,在科研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並且順利的拿到了麻省理工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在國外的日子也並不輕鬆,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留學以後,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選擇留在國外,而是回國投入了科研事業。
其實,優秀,都是逼出來的。曾經為了寫好一篇論文,會熬幾個通宵;為了得到一個準確的實驗數據,會進行上百次實驗,直到成功為止。今天的成功,其實都是在經歷了多次失敗以後建立起來的。
優秀,都是逼出來的,趁現在逼自己一把,你的未來就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