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間 一隻飄飄無歸的沙鷗

2020-12-11 長河悠夢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是杜甫晚年流浪於一葉小舟,在星光依稀的長河上,看到晨霧中尋覓的沙鷗,發出的孤寂浩嘆。沙鷗東飄西蕩,以天地為屋宇,無羈無戀於一地,倒也自在灑脫。但是作為講究安居一隅,安土重遷的古人,是不喜歡做天地一沙鷗的。

杜甫自離開家鄉,尋求理想抱負,就開始了他一輩子的漂泊。為了尋得一枚安生立命、養家餬口的官做,他輾轉奔波,東飄西蕩,苦尋不遇,最終還是難酬致君堯舜上的大志。

當他終於苦了,累了,倦了,在一個有星有月的夜晚,慵懶而無奈無助地坐在小船上,聯想自己動蕩一生,漂泊一輩子,好似一隻在江湖上飄蕩無依的沙鷗。

杜甫一生,活在詩裡,寫在詩裡,苦難苦痛的生活,和矢志不渝的追求,讓他寫下了留給後世不朽詩篇。其不朽的精神氣質,穿越千年,傳響萬代。

現代社會,由於競爭的加劇,生存的壓力,目標的追尋,多少人也成了一隻天地間南來北往飄搖無歸的沙鷗。在廣大的世界裡,他們奮鬥,他們進取,忍受孤獨寂寞,在異地他鄉尋覓,百折不撓,成就自我。

我乃唐詩愛好者,崇尚李杜。本有一份安穩平凡的工作,在一家遠在深山的軍工企業子校教書,10年後隨廠一起搬遷到武漢近郊,即如今的漢口盤龍城。從山裡到山外,視野寬了,信息多了,一顆不安分的心,也變得有些躁動不安。由於當時工廠效益不太好,很多有一技之長的人,紛紛外出打工了。在這股潮流中,我也隨之走出了固定的單位,開始了飄飄蕩蕩的打工生活。

回想這些年走過的地方,先在蘇南,後深圳,再南昌、再大連、再廣州、再武漢,從南到北,一路追尋;算算我從事的工作,從最開始的教師,到秘書,到編輯,到企劃文案,都能做得順手,讓人滿意;想想我涉獵的單位,有營銷企業、機電設備公司、日用牙膏品公司、健康美食公司、民營醫院、私立學校等,也都能獲得賞識。凡此種種,可謂不容易。

我本一介書生,一個教書匠,後來憑藉一劍膽琴心,闖蕩了這麼些地方,做了這麼些行業,閱覽了形形色色的人,經風歷雨,苦辣酸甜,也算是歲月對我的饋贈。

如今,我似乎也是一隻飄泊天地間、自由無羈的沙鷗,也飛的有些累了,倦了,也想找一溫暖穩健的枝丫,棲息我疲憊的身心。

相關焦點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之句,表達了杜甫怎樣的情感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夜深人靜,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碼頭邊,一葉孤舟高立著桅杆停泊在那裡,隨著波浪起伏。放眼望去,無邊無垠的夜空中,無數的星星在閃爍,更加顯得天地遼闊。此時,一輪明月在長江盡頭升起,好似被江水簇擁著流淌。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這句詩可以改成天地一孤舟嗎?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杜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能否改成天地一孤舟?前言我個人以為,所有的詩詞當然都可以改 。只不過您修改經典的目的是什麼呢?如果說精益求精,未免就自不量力了。如果是為了學習和提高,未嘗不可以試試。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感悟杜甫的孤寂,理解以景襯情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不過像廣闊的天地間的一隻沙鷗罷了。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詩人借景抒情,以沙鷗自況,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漂泊無依的感傷,感人至深。後兩句為反襯:兩句寫景雄渾闊大,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反襯出詩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悽愴心情,與尾聯的「天地一沙鷗」遙相呼應,這也稱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作者杜甫(712_770)河南鞏縣人,今鞏義市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盛唐詩人,現實主義者詩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他憂國憂民,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被後世尊稱「詩聖」。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首先祝自己生日快樂!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杜甫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是一首著名的五律。黃鶴認為是杜甫「永泰元年去成都,舟下渝、忠時作。」但我們看「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句子,頗似西陵峽以下地段的風光,與「忠州三峽內,井邑聚雲根。小市常爭米,孤城早閉門」(《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的景象不同。
  • 唐詩閒讀:「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畫像)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 一詩一畫︱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飄飄:飛翔的樣子,這裡含月「飄零」、「飄泊」的意思,因為這裡是借沙鷗以寫人的飄泊。不過象廣闊的天地間的一隻沙鷗罷了。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一聯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於景和寓景於情。
  •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詩人曾夢想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夢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如今壯志雖在,卻更加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重陽的秋風如利刃般割得人心痛,遠處山間陣陣猿嘯之聲更加悽厲,江中小洲上的飛鳥何以徘徊不前……滿眼衰景,只因滿心哀苦。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來源詩詞天地關於杜甫,朱德曾這樣評價他: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對於杜甫來說,人生的前半場,他也曾是個仗劍走天涯的瀟灑遊子,風光霽月,豪情萬丈;但到了下半場,日漸衰微的國運,入不敷出的家境,則讓他開始正視現實,走進世俗生活,真正將自己的生命融進詩歌,創作出許多名垂千古的詩詞名篇。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感悟杜甫的飄零際遇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天地之間一隻沙鷗般的飄零——杜甫的飄零際遇杜甫被人們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史詩,因為他的詩廣闊的反應了唐朝的社會現實,杜甫一生飄零,杜甫人格高尚,一生憂國憂民,他的作品體現了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從他的詩中展示出的是一位飽經滄桑的愛國詩人形象。
  • 杜甫:天地一沙鷗,孤獨一輩子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微風吹拂著岸邊的小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色中孤單地停在水面上。遠處繁星垂在空闊的原野上空,月影隨著波濤在江面翻動起伏。我的名聲哪裡是因為文章寫得出眾?做官,倒是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
  • 杜甫悽涼的晚年: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一間無法抵禦風雨的破屋,一副任由無知小兒欺凌的羸弱身子,但仍然要為天下寒子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的一生,仕途不順,流離失所。安史之亂中,他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便奮筆疾書,創作了不朽詩篇「三吏」「三別」,被後世譽為史詩。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4首孤獨古詩詞,穿越時空,與你相遇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首詩我認為是孤獨的最高等級。寫盡了無處容身的孤獨。首先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身不由己的場景。在岸邊,細草被風吹得左右搖擺。深夜裡,有一隻小船,立著高高的桅杆,隨波逐流。在平原的上方是閃爍的星空,月亮從浩瀚的江裡湧出來。我的名氣是得益於我寫的文章,但我的才華哪止於此呢?我卻以老病為藉口,被休了官。這麼大的天與地竟然沒有我容身的地方。我就好像一隻沙鷗在天地間一樣的渺小無力。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詞中的那些鳥事
    在琅琊山腳下的水田裡,在崇明的江灘溼地中,在徽州的青山綠水間,鷺鳥在水裡、田裡,長嘴在水裡啄來啄去,隔一會兒,邁開長腿走兩步,甚是優雅。再一會兒,忽而展開長長的翅膀,飛到綠樹之巔,一動不動。【鷗】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天地一沙鷗」——觀王魯湘書寫展
    天地一沙鷗王魯湘之書法 「天地一沙鷗」 ,筆墨老辣、奔放,境界沉雄、空闊。「天地一沙鷗」出自杜甫詩《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是何等蒼茫之境界,詩中透露出詩人之內心。
  • 杜甫《旅夜書懷》中「天地一沙鷗」,能否改成天地一孤舟?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杜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能否改成天地一孤舟? 前言 我個人以為,所有的詩詞當然都可以改 。只不過您修改經典的目的是什麼呢?如果說精益求精,未免就自不量力了。如果是為了學習和提高,未嘗不可以試試。
  • 八首孤獨詩詞: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有人面對孤獨,能發現一片新天地,如李白、王維。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晚年的杜甫,飄泊無依,疾病纏身。他比喻自己就像那天地的一隻沙鷗一般,孤獨無依,令人心傷。杜甫一生悲苦,他的偉大在於,他告訴我們,悲劇亦是人生的一部分,你我總是要獨自走過那些悲苦的歲月。
  • 杜甫最經典的旅懷律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經歷過「安史之亂」,年輕時目睹過國破家亡的慘狀,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客旅漂泊中度過,旅途見聞和自然風光給予他無盡的創作源泉。杜甫此詩作,已近晩年作品。結句詩人對這次旅夜作總結,也是他一生流離漂泊生涯的感觸,他從飄飛不定的沙鷗身上看到了自己:一生漂泊無定像什麼?就似那空闊天地間竟無一處可為歸宿的沙鷗。人生際遇實堪傷,可正是生活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使詩人以現實主義的筆觸和壯志未酬的心懷,留下了不朽的千古詩作,這首旅懷詩便是其中經典的代表作之一。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書懷》賞讀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的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內容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