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電影大咖熱議中外合拍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12-21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導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於4月15日如約而至,不僅各種老片新作「應接不暇」,各類電影論壇也熱火朝天地舉行著。

16日下午,六位中外電影人齊聚北影節中外電影合作論壇,聊一聊合拍電影的市場如何兼顧中外以及跨文化創作該如何進行。在中外合拍片熱度高漲的今天,它的正確打開方式到底是怎樣的?

「真情實感」才是合拍片「語言密碼」


《末代皇帝》中國大陸發行的加長版藍光封面

從1987年的《末代皇帝》到2017年的《英倫對決》,近20年來,觀眾對中外合拍片的概念並不陌生。中國特色與外國元素的融合、碰撞,中外合拍電影讓觀眾大飽眼福。無論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抑或是異國文化傳播到中國,其間湧現出的優秀電影作品不勝枚舉。

近幾年來,《摔跤吧!爸爸》等印度電影似乎得到了中國市場的極大認可。不僅如此,印度在國際電影世界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印度電影的成功並不代表著非英語電影在世界範圍內影響逐漸擴大,其實,以英語為對白的電影還是主流。

索尼哥倫比亞國際發行總經理史蒂芬·奧戴爾對此表示,發行電影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科玉律,合拍電影的演員陣容以及劇本故事,要適應當地情況,慢慢來。如同培養明星不能一蹴而就,合拍片中民族元素的添加也需要循序漸進。

即使是對同一文化元素,中外市場的熱情有時也大相逕庭。過去幾十年間,功夫作為代表性的中國元素,得到了外國觀眾的愛戴。誰不想像李小龍和成龍一樣酷呢?但有趣的是,功夫片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卻與外國市場截然不同,中國人並沒有像外國人一樣對功夫片那麼感冒。這引發了史蒂芬的思考:除了功夫片,中國元素的呈現還有沒有其他方式?

無論是當前仍被英語對白電影佔據主流的模式,還是更多中國元素的呈現模式,也許都說明了文化基因的市場注入需要時間。

面對這樣「慢慢來」的現狀,作為製作、發行方有什麼經驗和秘訣呢?

「任何的電影,只要是好電影就是由用心和負責任的人做的。」在談到歐洲的合拍片創作,歐洲製片人俱樂部的副主席約翰尼斯·雷克森引用了王家衛導演在北影節的致辭來表明自己的觀點: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觀眾。電影終究是關於人心人性的藝術,加強文化的軟對話,打動人心,才是中外合拍片關鍵的「語言密碼」。

史蒂芬也表示,和陌生人一起在電影院裡產生相似的感受,這樣的難忘經歷是他渴望複製的體驗。


約翰尼斯·雷克森、史蒂芬·奧戴爾和王中磊(從左至右)

動畫片或成最佳切入口

做電影20年的華誼兄弟CEO王中磊,作為論壇中唯一的中國嘉賓,有著他獨到的眼光。王中磊認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回顧近幾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合拍片不斷締造著票房神話:張藝謀導演的《長城》獲得11億元票房,2018年3月23日上映的《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首周票房破4億元。或許,中外合拍片的合作絕不僅僅是中國單方向的需求,是時候讓歐美的電影製作方想想如何和中國合作了。

真正意義上的中外合作應該從發行前端開始考慮。王中磊表示,中外合拍片的創作不應該僅限於投資和內容創作,要建立合作發行觀。尤其在全球發行網絡建構的今天,只有起步於發行端的合拍片,才有機會變成一個叱吒全球市場的電影。例如,《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項目製作初期一度被擱置,但由於中國公司的介入投資才得以順利開拍,《長城》是中外電影人的創作理念激烈碰撞的成果。在王中磊看來,中外合拍片並不是簡單的資源整合,歐美的專業人士應該從一開始就加入中國人的思考。

中外合拍片的製作,動畫片是一個很有優勢的方向。隨著如今的電影技術發展,僅用很小一部分預算就可以解決動畫片的語言問題:讓動畫人物的口型說當地的語言:在中國放映時說漢語,在法國放映時講法語。動畫片這樣的技術優勢,可以在一定層面上減少在創意之初的文化阻礙。文化元素的注入需要過程,或許動畫片是一個有利的切入口。

史蒂芬說,將中國故事與好萊塢動畫結合的《功夫熊貓》系列就是中外合拍動畫片的經典成功案例。現在大家都開始嘗試把外語片和動畫片「拉到一起」,中國擁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史蒂芬相信從動畫這個角度出發,中國可以取得很大突破。


《尋夢環遊記》中文版電影海報

讓觀眾產生「共情」的故事是克服文化差異的關鍵

對於中外合拍片來說,如何兼顧更大的市場也許是出品、製作、發行方需要考慮的問題,但跨文化的創作重任實實在在地落在了主創團隊的肩上。中外合拍片是一個複雜的跨文化聯合創作產品,對於導演們來說,講故事並非易事。

巨大的文化差異仍然是合拍片難以跨越的門檻。

好萊塢知名導演雷尼·哈林認為,一部合拍片成功的關鍵是「誠懇地講故事」,而並不是賺一大筆錢。觀眾的文化差異和不同品味都是導演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單純把西方演員引入中國影片,這種文化融合併不完美。

同為好萊塢著名導演的羅伯·明可夫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證明了這種文化阻礙:一個好萊塢劇本經過反覆翻譯、修改再翻譯以後,原創性降低、細節減少,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風格,甚至只有重看第一版英語劇本才明白故事的來龍去脈。因此,羅伯認為,語言在合拍片中非常重要。

俄羅斯導演費多爾·邦達爾丘克也在他的創作過程中發現了俄語電影面臨的挑戰。

要解決文化融合的限制和阻礙並不簡單,對於如何在中外合拍片中避免這個問題,三位導演各執己見。費多爾提出了在劇本創作時期就添加中國角色的方法;雷尼認為雙語的編劇創作也不可或缺;羅伯認為國際觀眾缺少中國經歷,對中國理解能力有限,在影片中對觀眾進行「教育」是很重要的。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作為一部具有濃鬱墨西哥風格的好萊塢電影,《尋夢環遊記》在國際市場大獲全勝。它的成功經驗能否被複製?這個答案並不確定,但其讓不同背景的觀眾都產生「共情」的能力,才是中外合拍片需要借鑑的重點。

雷尼·哈林舉例稱,除《尋夢環遊記》外,好萊塢電影《神奇女俠》在中國市場也非常受歡迎,這是因為「共同為女性爭取權利」的觀念被有效傳達。他說,我們要在中外合拍片中找到「文化的共鳴性」,也就是文化上面「點石成金」的東西。

費多爾認為,技術固然重要,但能讓觀眾打動的還是「故事,故事,故事」。

20年前就來過中國的羅伯·明可夫也強調了故事的重要性。當我們討論電影的時候,真正重要的是電影當中的人,是不同文化人的內心共鳴,以及電影故事是否具備這種共通的價值。他還指出,和中國人合拍電影,一定要和中國人合作融洽才行。


《神奇女俠》劇照

年輕人是未來中外合拍片的主力軍

參加論壇的嘉賓們表示,如今,有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選擇到歐美去學習電影創作,無論他們選擇回國或是繼續留在西方創作電影,年輕人都是未來中外合拍片的主力軍。如今的電影創作,主創團隊越來越年輕化。

王中磊提到年輕導演趙婷執導的電影《騎士》,該片獲得第70屆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最高獎「藝術電影獎」。這部為趙婷帶來各項榮譽的影片僅僅耗資8萬美元(約合502176元人民幣——本網注)的低成本。可以說,機會對每個年輕人都是均等的,但是它只給有準備的人。

年輕化的語言,動人的故事,共情的文化,也許這就是中外合拍片的未來。而這樣的未來,或許就在不遠處,被我們和世界所期待著。(文/孫之冰)

相關焦點

  • 中外合拍片的文化敘事困境及對策
    摘 要:在全球化傳播的背景下,跨境合拍成為了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時促進了中國文化的跨文化傳播。近兩年,中外合拍片不斷增多,成為了大家頗為關注的電影現象。本文通過總結中外合拍電影特點、反思當前中外合拍片中表現出的文化敘事困境,從而探討中國電影通過中外合拍走向世界,進行有效跨文化傳播的策略。
  • 中外電影合作論壇:陳凱歌秀英文 庫斯圖裡卡亮相
    > 4月17日下午,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合作論壇在京召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李國奇,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克里斯多福·多德等各位領導蒞臨指導。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李國奇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保持了快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電影銀幕數量已經超過43000塊,成為全球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電影創作保持強勁的活力,影片的質量水平穩步提升,一大批優秀中國電影人走向國際舞臺,中國電影越來越成為世界電影舞臺的重要成員。
  • 電影業界大咖探討中外電影業合作共贏
    他指出,要以系統觀念打開海南電影國際化發展新局面,「海南電影國際化發展之路必須從系統觀念出發,根據組織管理理論的環境結構功能維度,明晰海南島發展優勢,根據發展優勢提出發展目標,在內部環境變化和發展趨勢,以及自身組織架構的基礎上提出實現國際化的觀點基礎。」
  • 新世紀中外"合拍片"大型學術研討會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
    ,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學科、《當代電影》雜誌社承辦,上海電影家協會、上海影視戲劇理論研究會協辦的「資本、文化:中國電影的『破』與『立』——新世紀中外『合拍片』大型學術研討會」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  11月1日上午,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黃昌勇教授,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副主任劉浩東研究員、《當代電影》雜誌社社長皇甫宜川研究員,上海戲劇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胡雪樺教授,上海電影家協會秘書長趙芸,上海影視戲劇理論研究會會長周斌教授分別為開幕式致辭。上海戲劇學院教務處處長、電影學學科召集人厲震林教授主持了開幕式。
  • 愛奇藝亞寧:中國電影充滿機會中外合拍需關注文化差異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和Globalgate娛樂公司執行主席兼聯合創始人William Pfeiffer提出的中外合拍需關注文化差異,並做好本土化布局,獲得了參會嘉賓的高度認同,一部合拍電影成功的關鍵在於講一個能夠獲得觀眾廣泛共鳴且適應不同文化的好故事。  從2010年至2016年,合拍片票房增長了三倍有餘。去年中國內地票房前十電影中,八部是合拍片。
  • 中外合拍電影進行時:和而不同,從對抗走向融合
    無國界大片——中外合拍電影進行時」為主題的「鳳凰大影響」特別壇活動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論壇現場,東方夢工廠CEO方淦、索尼大眾化首席製作總監黃嘉莉、國際製片人李少偉、伯樂營銷CEO張文伯就突進中的無國界大片現象進行解讀、評析及趨勢判斷。
  • ...看」時代來臨 中國青年電影人催生新機遇——中外電影合作新觀察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特稿:西方影人「向東看」時代來臨 中國青年電影人催生新機遇——中外電影合作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韓梁 丁宜  伴隨中國電影不斷創造票房奇蹟,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外電影合作迎來新契機。那麼,中外聯合製作電影如何以全球化表達,講出打動人心的中國故事?
  • 盤點近年中外合拍的電影
    盤點近年中外合拍的電影合拍片,數年之前還是一個被冰封在人們記憶之中的名詞~它的歷史並不顯赫也不值得聲張,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將其遺忘在歷史的角落裡。但最近幾年合拍片的數量逐漸多了起來,今兒就一起給小夥伴們盤點一下~《功夫之王》打造中西合璧典範,開啟中外合拍新大陸該片講述了十七歲的少年傑森在唐人街的當鋪獲得了一根神秘的金箍棒,之後穿越到了古代中國,成龍和李連杰飾演的兩位師傅開始訓練傑森,使傑森成為「天行者」,而且傑森愛上了偶遇的女孩金燕子,幾人聯合起來對付玉疆戰神和白髮魔女,召喚古代中國歷史上幻想的戰神「
  • 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中外電影合作走向全方位深度融合
    隨著近年來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外電影合作也從最初的探索階段逐步走向成熟,資本合作、創意人才、資源共享等全方位深度融合正成為中外電影合作的新常態。  電影《開羅宣言》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講述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開羅會議前後發生的故事。
  • 首屆「鳳凰藝術年展」匯聚中外大咖藝術家
    首屆「鳳凰藝術年展」匯聚中外大咖藝術家 2017-09-22 16     靳尚誼在開幕式上致辭 楊華峰 攝   中新網鳳凰9月22日電 (記者 應妮唐小晴 楊華峰)以「超當代」為主題的首屆「鳳凰藝術年展」22日在中國最美小城湖南鳳凰古城開幕,來自中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盧森堡、瑞士六國的19名中外藝術家用藝術開啟
  • 「藝」彩紛呈,中外藝術大咖走進樂宜嘉
    ,加入西方審美及舒適功能,形成了「韋斯特藝術生活方式」的獨特設計走向,具化為一個可觸摸的體驗空間——維波樓,可居住的博物館。國際色彩設計與管理大師卡爾(右)和同事Jacob、Asa以五維感官打造親自然居住空間Joe,來自澳洲的建築設計大咖,樂宜嘉空間設計顧問,他從建築、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入手,強調設計應將自然環境與建成環境巧妙融合,讓居住者從「視覺、聽覺
  • 當中外合拍成為潮流,紀錄片還能怎樣呈現「不一樣」的中國
    近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製,五洲傳播中心與國家地理頻道、紐西蘭自然歷史製作公司、Beach House製作公司聯合製作的《鳥瞰中國》第二季在國家地理頻道和B站同步播出,再次引發全球觀眾的關注和熱議。
  • 海南島成中外電影合作新高地 中國最年輕電影節搭建國際文化交流新...
    海南正加快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多位中外知名電影人都表示,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這一中國最年輕的國際電影節,也為海南搭建起面向世界的國際文化交流新平臺。他們深入交流了對電影藝術性與大眾性、中外合作與創新、拓展電影消費空間等話題的思考。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以「全年展映、全島放映、全民觀影、全產業鏈」為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
  • 人民日報新論:「聯接中外」,電影可先行
    紅火的數據,也讓人們對中國電影產業承載中國文化走出去重任、做好「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先行者、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有了更多的底氣和期待。   電影產業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掌握文化話語權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電影產業在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也在世界電影市場的競爭中,讓各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了中國人的文化世界。
  • 新浪潮論壇暢談合拍片的困境與出路
    人民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陳燦)國內的合拍片市場一直讓人喜憂參半,憂的是中西方文化無縫融合瓶頸一直難以突破,合拍片一度處於尷尬境地;喜的是中國電影市場孵化能力與日俱增,合拍片口碑並非全線遇冷,近幾年內有不少遭遇「水土不服」的巨製,也有《巨齒鯊》這樣全球票房成績亮眼的影片
  • 成本超3億的《龍牌之謎》,合拍片屬極其難做的「虧本」生意?
    中外合拍片需要的是有目的地做減法,而不是讓「中國元素」一擁而上。文/楊小沒編輯/龐宏波8月16日,《龍牌之謎》終於出現在了上映日曆上。首日,電影的排片佔比只有6.4%,「低起點」呈現出的是當下中外合拍片越來越「難拍」的困境。1中國「遊記」中俄合拍。
  • 中韓籤署電影合拍協議 合拍片享受國產電影待遇
    原標題:中韓籤署電影合拍協議 合拍片享受國產電影待遇   公告中說,湯唯與金泰勇因拍攝電影《晚秋》相識,之後,兩人各自全心投入工作中。去年10月,湯唯在韓國拍廣告期間,與金泰勇導演再次相逢,從朋友成為戀人。現在,他們已獲得雙方父母的認可與祝福,並決定於近期舉行婚禮。
  • 中國電影樂團中外流行名曲交響音樂會
    中國電影樂團中外流行名曲交響音樂會將於7月30號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行。世界之巔·昔日重現——中國電影樂團中外流行名曲交響音樂會  1985年,樂團更名為中國電影樂團。  作為一直活躍在我國樂壇,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樂團,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曾先後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菲律賓、俄羅斯、義大利等國外著名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舞蹈家合作演出了交響音樂會、世界著名歌劇、芭蕾舞劇等中外經典作品。近年來,更是創作了多臺觀眾喜聞樂見的大屏幕視聽電影音樂會,以及輕音樂會等多種形式的音樂會。
  • 電影成為「」一帶一路「文化大使
    原標題:電影成為「」一帶一路「文化大使   在國產電影迅速發展的進程中,中外合拍電影成為一支重要力量。一批批高質量的中外合拍影片為中國電影市場帶來活力。
  • 「合拍片已經成為香港電影創作的主流」
    2019年,《廉政風雲》《掃毒2》《葉問4》《新喜劇之王》四部合拍片穩坐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前四位,合拍片成為香港電影創作的主流。同時,合拍片也是內地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總榜前十位中,就有《紅海行動》《美人魚》兩部合拍片躋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