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詠荷花的一個千古名句,被李清照隨手一仿,寫出別樣的美感

2020-10-18 美詩美文的世界

在兩宋文壇,論模仿能力,李清照數一數二。

一般來說,仿的畢竟是仿的,是很難超過前作的,但李清照模仿起來,卻能達到兩個至高境界:

第一種境界,讓經典名句在自己手上,更加出彩。這一點,大家可以參看她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句模仿的就是範仲淹的「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範仲淹的句子已然夠經典了,被李清照這麼一仿後,則更加出彩。

第二種境界,讓不太出名的詩句,點石成金。這一點,大家可以先看看唐代詩人韓偓的《偶見》,其中寫道:「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很有想法,卻並沒有寫出美感。但是這詩到了李清照手裡,則變成了《點絳唇》中的「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一改變,完全達到了讓平凡變「神奇」的效果,這就是李清照的筆力。

除了以上例子外,李清照還曾模仿過溫庭筠、蘇軾、歐陽修等名家的作品,大多數都被仿成了經典,在前幾期裡筆者都陸續跟大家介紹過。本期要和大家說的是李清照對王昌齡詩的一次模仿。

一:先來看王昌齡的原詩

《採蓮曲二首.其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頂著「七絕聖手」之稱的王昌齡,包攬了初唐六分之一的七絕,其七絕水平之高,不在李白、杜甫之下。而這首採蓮曲,正是王昌齡的得意之作。這是一首寫採蓮女的詩作,這類詩自魏晉開始,就已經流行,千年文壇中有太多這類詩作。同時,它也是一首詠荷花詩,將花與人之美融合到一首詩中。

首句寫採蓮女如荷葉般的羅裙,這個比喻並不新奇,且看第二句。第二句這個比喻就厲害了,把採蓮女的笑臉比作荷花,本也常見,關鍵是人家用了「向臉兩邊開」這樣的神句。俏美的笑臉,在荷花叢中,相互照映,難以分辨到底是花還是人。現在不少人覺得這句詩有點兒怪怪的,似乎有點兒瘮人,但事實上,若是去荷塘採過蓮,就會知道這樣的場景有多美。

詩的後兩句,一樣是妙筆。荷葉茂密,採蓮女混雜在池中,讓人分辨不清。直到聽到她們的歌聲,才知道池中有人。這兩句通過聽覺,打破了池中的平靜,寫出了一股靈氣。縱觀王昌齡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給人以想像的空間,隱現之中的美,令全詩讀來十分耐人尋味。

二:再看李清照是如何模仿「芙蓉向臉兩邊開」

《浣溪沙·閨情》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這是李清照很調皮的一首詞,應該寫於她早期的幸福歲月裡。大家一看便知道,她模仿出的正是「繡面芙蓉一笑開」這一句。

當年王昌齡說「芙蓉向臉兩邊開」,字面寫芙蓉花在臉的兩邊開放,比喻雖然十分新奇,但是卻少了一絲俏皮。於是李清照不再用「兩邊開」,而是用「一笑開」,改了一種寫法,但卻讓句子更加靈動。同時在李清照這句詩裡,芙蓉已經不再是荷花,而是代指少女姣好的面容,也更加直接。所以,李清照此句的模仿,顯然是十分成功的。它寫出了別樣的美感,有情有趣又調皮。一笑,是微微一笑,突然而又靈動,寫出了痴情少女特有的韻致,讓人會心一笑。

上片詞的後幾句,也一樣是妙筆。由髮飾寫到雙手託腮的動作,再到靈活的眼波,鏡頭下都是白描,但卻一字一句都如畫一般唯美。詞的下片,寫的是少女寫信時的動作和心理活動。拿起信箋來,密密麻麻寫上相思的話。此時月下花影搖動,影上闌幹,多好的一個重聚良辰。

三:小結

王昌齡的詩寫的是採蓮女,她們熱情、快樂,通過她們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而李清照的詞,寫的是一位相思的少女,她調皮可愛,託腮時的可愛,寫信寫到一半的有趣,都寫在了字裡行間,通過她,我們看到了愛情的美好。

王昌齡通過詠荷花來寫採蓮的千古名句「芙蓉向臉兩邊開」,就這樣被李清照隨手一仿,仿成了「繡面芙蓉一笑開」這樣的妙語,寫出了別樣的美感。

不得不說,在模仿這方面,李清照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她最擅長的,就是總結前人的作品,特別是唐詩裡的妙句,為己所用。正如她在《詞論》一文中所言,詞本就別是一家,宋詞本就與唐詩不一樣,但卻是站在唐詩的肩膀上。這兩首作品,大家更喜歡哪一首呢?歡迎品鑑。

相關焦點

  • 溫庭筠寫了個千古名句,蘇軾和李清照都來模仿,蘇軾終不敵李清照
    有了這層淵源,按理說李清照應該對蘇軾挺尊崇。但李清照曾寫過一篇《詞論》,把蘇軾及其愛徒黃庭堅、秦觀等人都批了一遍。這兩位都是文壇大伽,過去的是是非非我們弄不清了。但兩人的詞作水平,卻都是沒得說的。蘇軾是各種詞風都能駕馭,李清照最拿手的是婉約詞,那麼蘇軾的婉約詞能否和李清照一較高下呢?小美個人認為,僅從婉約詞來看,蘇軾其實是不敵李清照的。
  • 王昌齡看了美女採蓮後,寫下2首詩,第二首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李白,王維,高適,岑參等著名唐代詩人,就是王昌齡的朋友圈。當朋友遇到不幸的事時,朋友肯定會想辦法幫助,或表示關懷。這不,當李白聽到王昌齡被貶時,他當即寫了那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以表關切與同情。標題中的「龍標」就是王昌齡被貶的地方。
  • 一首描寫荷花的宋詞,用十八個疊字,堪與李清照聲聲慢並絕千古!
    荷花盛開的時候,亭亭玉立,像是一個水中仙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等詩句,都是傳誦千古的絕唱。歷代歌詠荷花的古詩詞不勝枚舉,其中葛立方的一首《卜算子》是比較特別的,他用了十八個疊字,比李清照的名作《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還要多出四個疊字。嫋嫋水芝紅,脈脈蒹葭浦。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這首詞是賞荷席間即興所作。上片從多方面描寫荷花。
  • 窮酸才子學李白,仿李清照,終於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一詞成名
    而模仿的結果,多數情況下是難以超越原作的,但也有例外,比如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就曾在《臨江仙》裡模仿了歐陽修《蝶戀花》中的名句「庭院深深深幾許」,不少人覺得仿得挺妙。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才子,就是宋代頂級的模仿高手,他的名字叫向滈。
  •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借用隨手一改,被後世稱讚「完勝原詩」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借用隨手一改,被後世稱讚「完勝原詩」一首《虞美人》,讓李煜名傳千古,同時也讓宋太宗再也容不下他,年僅42歲的李煜,在生日當天殞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僅僅是這一句,就被後世競相模仿。
  •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被李煜拿來隨手一改,後世稱讚「完勝原詩」
    也正是因為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被後人稱為「千古詞帝」。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被李煜拿來隨手一改,後世稱讚「完勝原詩」李煜一生的詞作30餘首,早期風格綺麗;後期因人生處境的變化,詞風一下子變得沉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等千古名句,都是後世爭相效仿的對象。但這首《相見歡》全篇沒有一個愁字,但是卻表達出了心中的萬苦千愁: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 一首「豔麗」的唐詩,李清照很喜歡,隨手一改,寫出了經典名句
    除了我們熟悉的這一首詞之外,這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還將唐朝韓偓的一首「豔」詩大改了一番。想來至今我們都不知道韓偓,卻最熟悉李清照,可見李清照的才情絕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擬的。這裡將解羅裙隱去,而是將「纖縴手」引入描寫,更顯可愛,飲酒小酌不再提及,而是說因為蕩鞦韆而出了汗,加上用露濃花瘦的環境烘託出少女的美感,一靜一動中,顯出無窮意韻。
  • 王昌齡詠荷花,吳歌越女,水鄉風光
    這樣荷花不但美,還跟人們的活動緊密地聯繫了起來,最主要的是跟女子啊。女子要去採蓮,採蓮就要划船,划船就有槳聲和歌聲。別的花只能欣賞它,但不方便參與。譬如梅花,你最多只能踮起腳來看,或攀下枝條嗅一嗅,而荷花是要身臨其境,和它打成一片,甚至要採摘和食用它的果實。
  • 李清照的《一剪梅》,之所以被無數人追捧,皆因下闕全是千古名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這是《聲聲慢》一詞的起句,用了七個疊詞,極富音樂美,給人一種冷清悽涼的愁緒,這種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一句詞很唯美,描寫出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在荷花叢中,少女們盡情享受著屬於自己的青春快樂。
  • 李清照的《一剪梅》,之所以被無數人追捧,皆因下闕全是千古名句
    」這一句詞很唯美,描寫出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在荷花叢中,少女們盡情享受著屬於自己的青春快樂。讀完這些傳誦久遠的宋詞名句,你一定會想到一個偉大的女詞人,對,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婉約派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因為她生活在兩宋時代,所以她的詞,前期多寫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 史上最經典的一首桂花詞,一個千古名句成就了桂花千古之名
    古代文人墨客多有賞花的雅趣,蘭花、梅花、菊花、荷花、芍藥、牡丹等等名花在古代都極受歡迎。歷代都不乏賞花的詩詞。譬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周敦頤「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還有杜牧筆下的「映水蘭花雨發香」、陸遊的詠梅名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等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詠花名句。
  • 映日荷花別樣紅——寫意荷花國畫作品欣賞
    古時江南風俗,陰曆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號。如今已快到六月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荷花吧!荷花全身是寶,而且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為世人稱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
  • 好物分享|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借用隨手一改,被後世稱讚「完勝原詩」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借用隨手一改,被後世稱讚「完勝原詩」一首《虞美人》,讓李煜名傳千古,同時也讓宋太宗再也容不下他,年僅42歲的李煜,在生日當天殞命。這首《相見歡》,同樣是李煜的高水平之作,在這首詞中他沒用一個愁字,卻寫出了心中的萬千愁苦:
  •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拿來隨手一改,被後世公認「完勝原詩」
    作為一個君王,他可以說是一個笑話,連歐陽修等人都看不起他;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的高度卻是眾人敬仰的,非一般的文人可比。一首《虞美人》,讓李煜名傳千古,同時也讓宋太宗再也容不下他,年僅42歲的李煜,在生日當天殞命。
  • 5首小眾的荷花詩,每一首都不亞於詠荷的千古名篇,美了整個夏季
    古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詩人們也寫下了無數經典的詩歌吟詠荷花荷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出了夏季荷葉荷花的茂盛;「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寫出了荷花的柔美;「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寫出了美人如荷的雅姿……當然,除了這些著名的詠荷佳句之外
  • 原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寫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
    可是在偶然翻閱宋詞的時候,卻不經意間發現,原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寫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在古代的文學史上,這樣的現象其實已經十分常見,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方抄罷我方抄。相比於那些將前人的詞句,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作品當中的人,李清照這種模仿意境的手法,已經是十分高超。
  • 蓮葉何田田,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詞
    採蓮曲-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池-楊萬裡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詠 荷 詩 話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詩人送別友人時寫的一首即景小詩。它成功地描繪了西湖的色彩美——綠得水靈,紅得嬌豔,綠與紅相映成趣。詩的前二句,乍看是抒情議論,實際是由景生情,情在景中。表達了詩人對西湖六月風光由衷的讚嘆。後二句,對仗工整,出神入化。可與蘇東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相媲美。
  • 李清照出神入化之作,寫在錦帕上句句是千古名句,丈夫讀完犯了難
    山東章丘李清照紀念館裡,不少父母一邊瞻仰著這位謎一般的女子,一邊思考著要如何才能將自家千金培養成這樣的一代才女。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現代人想過,古人也在想,畢竟自1155年這位詞國皇后離世,千古才女的寶座懸空了800多年。
  • 王昌齡與友人惜別,寫出一名句,為歷代清廉正直者所共鳴
    在盛唐詩人中,王昌齡對後世的影響頗大,他創作了大量的七絕詩,並獲得優異的成就,有「七絕聖手」之美譽。正是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漸的,七絕才成為唐代流行的詩歌體裁。在王昌齡現存的181首詩中,七絕就有7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