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託車自動駕駛不是夢,本田正開發摩託車自動駕駛技術

2020-12-15 騰訊網

自適應巡航控制是2021年摩託車上的關鍵新技術之一,但是基於雷達的技術只是增加自主性的墊腳石。現在,本田正在研究可提供轉向輔助以及自動加速和制動的系統。

該技術在四輪驅動系統上的地位越來越高,現代汽車中的「駕駛員輔助」系統得到了快速改善。就在上周,特斯拉開始對其「全自動駕駛」技術進行Beta測試,該技術旨在讓其汽車能夠在駕駛員充當監督安全網的情況下進行整個旅程,而不是直接控制,並擁有大量當前的現代汽車具有「車道輔助」系統和自適應巡航系統,有效地使它們能夠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而無需駕駛員參與。在允許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在沒有人工監督的情況下在道路上行駛之前,有一些法律漏洞需要解決,但是毫無疑問是發展的方向。

鏈傳動系統允許機構移動轉向

2021年,摩託車朝著同一個方向邁出了第一步,博世的雷達輔助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出現在杜卡迪的Multistrada V4上,並且是寶馬更新的2021 R1250RT的一個選裝件。該系統與前方車輛保持恆定距離。KTM和Kawasaki也已經籤署使用該技術,不久之後它就會變得相對司空見慣。

本田一直喜歡成為高科技先驅,但該公司通常的作法是開發自己的內部系統,而不是從他人那裡購買。因此,看到本田自己的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的專利申請就不足為奇了。令人驚訝的是,最新設計還包括轉向輔助系統。

該專利文件顯示了一種驅動電機,該電機安裝在轉向頭後面,並通過鏈條將其連接到摩託車的前叉。在正常情況下,電動機的作用有點像自動轉向阻尼器,有助於防止或控制不必要的搖頭,但該專利還建議,它可以使摩託車本身轉向,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改變車道時。

本田已經在其Riding Assist和Riding Assist-E原型車中證明了可以使用自動轉向系統製造自動平衡摩託車,因此該技術是真實世界,而不是虛空的。

本田用德語編寫的專利申請顯示了摩託車如何自動繞過障礙物並遵循衛星導航方向。

這個想法是通過雷達,攝像頭或同時使用這兩者來進行自適應巡航控制,以監視前方的交通情況,並使用計算機來操作制動器和油門,並在交通速度變化時保持安全距離。但是增加的轉向控制意味著摩託車還可以自動改變車道,甚至遵循衛星導航指令,例如在沒有騎手幫助的情況下將高速公路留在選定的路口。

轉向助力器還可以自動將轉向輸入,甚至輔助緊急情況,並與牽引力控制和ABS配合使用,以防止碰撞。

當然,這樣的控制水平賦予了摩託車計算機前所未有的責任,並且人們強烈希望確保不被濫用。引入功能越來越強大的半自動系統的汽車製造商正越來越多地添加駕駛員監控攝像頭,以確保即使在汽車正在操作控制裝置時,控制處的人也保持警覺和警惕,本田的專利也提出了類似的想法。該文檔在摩託車的儀錶板中顯示了一個攝像頭,它指向騎車人的頭部,而在尾部單元中的另一個攝像頭則指向騎車人的背部。這個想法是監視您的騎行姿勢並將數據添加到組合中-幫助摩託車確定您是否機警,並幫助確定輸入是有意還是無意。

顯然,要在現實世界中使用任何類型的摩託車車道輔助系統還需要數年,但很明顯,自動駕駛技術的風向是怎樣的。它在摩託車上有位置嗎?儘管將控制權交給計算機的想法可能很嚇人,但只要技術足夠可靠地運行,它就可以消除長時間的高速公路出行帶來的精神壓力,同時當您發現更多有趣的道路時仍可以完全控制。

相關焦點

  • AB Dynamics視頻演示自動駕駛兩輪摩託車
    自主駕駛技術能夠為小轎車和卡車帶來許多益處,但兩輪摩託似乎一直被人們所遺忘。不過近日,AB Dynamics 就向「自動駕駛輕便型兩輪摩託車」發起了挑戰,並且分享了他們的測試視頻。實際上,AB 開發這項技術,主要是為了讓它在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開發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因為在通常情況下,摩託比道路上的其它車輛更加難以預測。你沒看錯,這是一款可以自主駕駛的輕便型兩輪摩託車。在全球汽車廠商著眼於自動駕駛的當下,二輪輕便型摩託車以期獨特的行駛風格,為計算機的預判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 技術解析:為什麼自動駕駛不是無人駕駛?
    自動駕駛≠無人駕駛在大家的印象裡,完全不用駕駛員,整個過程依靠汽車系統自動完成,包括啟動、行駛、停車、等信號燈,這些全自動化的操作並不是自動駕駛,而是自動駕駛的下一個發展階段、也可以看成是汽車工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叫做無人駕駛。提到無人駕駛大家一定也並不陌生,稍稍關注我們頻道的朋友一定都看過許多關於谷歌測試無人駕駛汽車的新聞。
  • 最全自動駕駛技術匯總 解析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
    全自動駕駛:讓人類一直保持「乘客」身份先進駕駛輔助技術是Waymo團隊開發的首批技術。2012年,公司開發並測試了3級自動駕駛系統,該系統可讓車輛在單車道的高速公路上實現自動駕駛,但測試期間,仍需要駕駛員擠介入操作。在內部測試中,公司還發現人類過於依賴這項技術,並未仔細地監控路況。
  • 最全自動駕駛技術匯總 全面解析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
    全自動駕駛:讓人類一直保持「乘客」身份先進駕駛輔助技術是Waymo團隊開發的首批技術。2012年,公司開發並測試了3級自動駕駛系統,該系統可讓車輛在單車道的高速公路上實現自動駕駛,但測試期間,仍需要駕駛員擠介入操作。在內部測試中,公司還發現人類過於依賴這項技術,並未仔細地監控路況。
  • Delphi和Mobileye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2019年交付
    Delphi是汽車行業最大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2014年曾展示適用於奧迪SQ5的一套自動駕駛系統,使得該車順利地自動駕駛3000英裡。本月早些時候,Delphi還在新加坡開測其自動駕駛汽車服務。   Mobileye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地圖、以及機器學習領域,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就基於Mobileye的技術。
  • 矽谷自動駕駛五大家族「圈地」簡史
    孵化器:DAPRA正如最早的核動力不是用來發電,而是為大型軍用艦艇提供動力,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也來自於軍事領域的技術需求。2001年,美國深陷阿富汗戰爭。六月,Waymo宣布成為沃爾沃的L4級自動駕駛全球獨家合作夥伴,沃爾沃將利用Waymo的自動駕駛技術打造自動駕駛電動計程車,並將Waymo的自動駕駛技術用於兩個子品牌極星和領克。L4何時能實現暫未可知,但Waymo正走向一條更加商業化的道路。
  • 2019年自動駕駛的5大趨勢:純自動駕駛首現、買車將成歷史?
    綜合近期的新聞,但凡有點分量的汽車製造商,都在大力投資自動駕駛技術,到去年,已經有廠商獲批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進行測試。預計到今年底,我們可以看到可用的自動駕駛技術誕生。除此以外,商業網站《福布斯》總結了自動駕駛技術在2019年可能的5個發展趨勢: 1、第1輛L5級自動駕駛汽車出現 目前全球汽車行業公認的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分級標準有兩個,分別是由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和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提出的。根據SAE定義,自動駕駛技術可以分為L0 - L5共6個級別。
  • 上海開放L3自動駕駛 受益者不是特斯拉
    而上海臨港準備試點沒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這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領先的。臨港新區的這一舉措能夠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嗎?我們很快就能在臨港坐上無人駕駛汽車嗎?相信不少人都知道,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就在臨港新區。這樣看來,特斯拉要成為臨港自動駕駛新規劃的最大贏家?
  • 自動駕駛革新幹線物流!物流人零距離體驗L3自動駕駛卡車
    自動駕駛技術作為一項全新的技術,能否解決這些問題?又能給自己的車隊和整個行業帶來什麼樣的變革?而L3級自動駕駛卡車在安全的前提下選擇了變道,而不是緊急剎車。優速快遞副總裁孫博華在試乘體驗之後,先算了一筆經濟帳。「同樣一輛卡車,有的人開是百公裡34升油,有的人開就是百公裡26升。跑一趟東北下來油費就差800塊,一個月下來一臺車能差2萬塊油費,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 一汽與瑞薩建立聯合實驗室 開發電動車與自動駕駛技術
    原標題:一汽與瑞薩建立聯合實驗室 開發電動車與自動駕駛技術   瑞薩電子與中國一汽成立聯合實驗室。
  • 高精地圖廠商攪局自動駕駛|寬凳科技|圖商|自動駕駛|地圖|自動駕駛...
    配圖來自Canva可畫隨著5G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自動駕駛日益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作為與之緊密相關的高精地圖技術,也越發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傳統圖商、整車廠商、初創企業、高科技巨頭等眾多玩家,紛紛參與到整個行業的變革中來,這就使得行業內高精地圖的競賽愈發激烈。
  • 自動駕駛技術大PK的背後透露出了什麼?
    8月23日進行的自動駕駛創新應用挑戰賽,主要展示L3-L4級自動駕駛技術在城市道路實景的創新應用水平;?8月24日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挑戰賽,主要展示L2-L3級自動駕駛技術可商業化應用的技術水平,在限速條件下考核參賽車輛在簡單快速道路上自動駕駛的通行能力及效率。在這場挑戰賽中,最大的亮點是整車企業的參與,還有超過700萬元的獎金。
  • 全球16家自動駕駛公司實力大比拼
    這家汽車製造商的工程師們試圖弄清楚如何讓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完成複雜的轉彎,這時侯,他們發現Cruise在為其創始人凱爾·沃格特(Kyle Vogt)的奧迪A4改裝自動駕駛方面取得了更大進展。通用為收購Cruise支付了超過10億美元,此後開始開發自動駕駛款的電動汽車。如今,Cruise從母公司通用、合作夥伴本田、軟銀願景基金和普信(T.
  • 巨頭扎堆自動駕駛:汽車大廠、科技巨擘和網際網路新貴的混戰
    同年十月,安波福收購自動駕駛軟體供應商 nuTonomy,後者於 2016 年首次在新加坡將自動駕駛技術與出行服務整合,並成為首次在波士頓測試該項技術的企業。 安波福同時還和 Quanergy 合作開發固態雷射雷達,以求大幅降低自身系統的建造成本。
  • 自動駕駛再掀高潮,技術和產品才是王道
    可以預見,隨著上海首先放開L3級自動駕駛車輛的上路測試,國內其他地區也會快速跟進,從而再次加快國內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與研發進度。細數國內自動駕駛市場,政策、資本、玩家們深入介入,新能源汽車大規模集體爆發,近日,蔚來在品牌創新的第6年、上市的第2年後,以731億美元的市值衝上全球汽車市值的第四名,排在戴姆勒、通用、寶馬、法拉利、本田等老牌汽車企業之前。
  • 合縱連橫,安波福的自動駕駛之道
    多域控制器也是德爾福自動駕駛研發的核心技術之一,其與第二位合作夥伴 Mobileye 的合作也正式基於此。2016 年 8 月,德爾福和 Mobileye 雙方宣布,將共同開發面向 L4/L5 自動駕駛的全套解決方案,合作的目的是推出可量產並能夠兼容不同汽車廠商平臺的技術方案。
  • 2017,自動駕駛走到了哪兒?
    奧迪新A8——全新的突破奧迪作為德國大眾下的子公司,其在自動駕駛上的探索和投入成功超過了總公司大眾。大眾在自動駕駛上並沒有交出太好看的成績單,其在2017年發布了一款L5級別的自動駕駛概念車Sedric,Sedric的駕駛過程完全不需要人為參與。但是從目前的技術來看,此款概念車的落地並非易事。
  • 自動駕駛的「數據新紀元」
    在此之前,包括大眾、寶馬和日產等汽車製造商都將他們的數據交給了Mobileye進行開發。Mobileye表示,每天已經從公共道路上的車輛收集了600萬公裡(370萬英裡)的傳感器數據。 有了Moovit的加入,數據收集範圍進一步擴大,從單車採集進一步延伸至交通領域,這意味著工程師能夠為自動駕駛汽車編寫預測算法。
  • 波恩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算法 幫助自動駕駛汽車預測未知危險
    蓋世汽車訊 好的駕駛員能預見危險的情況,並提前調整駕駛。據外媒報導,波恩大學(University of Bonn)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算法,能幫助自動駕駛汽車預測未知的危險。研究人員還將提供數據集,用於培訓和測試其方法,將使今後開發和改進這類過程更加簡單。
  • 京東物流自動駕駛首席科學家孔旗: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仍需三重考驗...
    當一輛無人配送機器人行駛在道路上,這背後不是通過簡單的路線設置、人工遙控實現的,而是依靠不斷升級的硬體基礎、不斷迭代的自動駕駛技術,以及長年累月的路況數據積累、和成千上萬次的安全檢測。無人配送所依託的自動駕駛技術距離規模化、商業化還有多遠?站在「新基建」風口,未來物流領域還有哪些新技術應用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