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出土了中國最沉的國寶,堪比四根金箍棒,創下史上第一

2020-12-04 百家號

1988年出土了中國最沉的國寶,堪比四根金箍棒,創下史上第一

文/易已巧的隨說人文

中國的歷史其實都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我們的一個朝代可能都比現在的某些國家整個歷史時期要長的多,這當然是非常值得我們驕傲的。但是也確實因為歷史時期又多又長,不同的人往往對一些歷史問題都秉持著不同的看法,更有趣的是在歷史與新鮮的碰撞之中也產生了很多好玩的觀念。想要了解歷史,歷史小故事,一些文物還有一些古建築都是很好的途徑,而最直觀的文物不僅僅是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從很大程度上可以展現出過去那個時代人們的一些生活特點。1988年出土了中國最沉的國寶,堪比四根金箍棒,創下史上第一。

今天要說的是一個我們國家最最沉的寶貝,那就是被保存在山西省的四頭鐵牛。這個四頭鐵牛可不是說這牛有四個腦袋,是真的四隻鐵牛,這四個加起來的重量已經超過120噸了。我們這麼換算一下可能你會更有感覺,120噸相當於24萬斤,你和你本人對比一下,大概就是上萬個你的重量,一頭牛就已經有六萬斤了,至少相當於一千個你吧。

大家應該還記得西遊記裡面對於金箍棒的介紹,那時候說著定海神針的時候就是說有13500斤,那這麼看來也就是差不多一頭鐵牛的重量,那麼這四頭鐵牛加起來可不是四個金箍棒了。一根金箍棒就可以定住海,那這四倍的鐵牛都可以定下乾坤了!

不光是重量驚人,這四頭鐵牛其實是位於古代的一個軍事要扼,這個地點呢在許多朝代都是人們修建橋梁的地方。古時候建座橋可不容易,只能是建浮橋才比較好實施。於是當時的人們就直接想到用這四個鐵牛當橋墩,然後把浮橋架在這四頭牛的身上,這不就輕鬆架起了橋還能結結實實的保證通行嗎。這四頭牛確實保證了很長一段時間這裡兩岸的通行,但是經過時間的衝刷後,橋梁逐漸腐蝕消失了,隨著河流和泥沙的變化鐵牛也逐漸沉底黃河中。

再後來黃河的水量慢慢變少,河川開始露出來了,人們這才又發現了這四頭鐵牛。根據鐵牛身上的一些痕跡還有鐵牛的位置,人們可以推測出鐵牛的橋梁作用,也不得不感嘆古代雖然條件有限但是人們總是能發揮智慧找到一些解決辦法。

由於鐵牛本身的自重太過驚人,打撈也是十分困難,當地的政府和人民是花費了一年的時間才把鐵牛完整撈出。雖然過了一千年,這鐵牛保存的也還是很完好,水的侵蝕痕跡很弱,表面的損傷也不明顯,可見當時的制鐵工藝已經是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了。

相關焦點

  • 1988年山西發現中國最重國寶,堪比4根金箍棒,專家:改變橋梁史
    1988年山西發現中國最重國寶,堪比4根金箍棒,專家:改變橋梁史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個很厲害的法寶,那就是金箍棒,普通妖精根本挨不了這一棒子,而除了能降妖除魔外,這金箍棒還能鎮住滔滔海水、原就是個定海的神針。
  • 1988年山西出土唐代國寶,有4根金箍棒那麼沉,專家:橋梁史珍寶
    文/月童1988年山西出土唐代國寶,有4根金箍棒那麼沉,專家:橋梁史珍寶中國古人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燦爛瑰寶,不論是書畫還是器皿,精美的設計和製作使那些文物一直保留到現在,我們今天在博物館看到的文物它是山西出土的文物,也是我國最重的文物,大家可能不信,它的重量相當於四根孫悟空的金箍棒。如意金箍棒有一萬三千五百斤,而每個鐵牛都有約30噸重,是它的四倍多。
  • 山西出土的國之重器,相當於4根金箍棒,專家看後說了一句話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承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這應該是最令中華民族驕傲的事情,因為數千年來,我們國家的歷史文明從來沒有中斷。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算得上是整部小說中最重的武器了,根據西遊記中的介紹,如意金箍棒是定海神針,約有一萬三千五百斤。除了孫悟空沒有人或者神以及妖魔鬼怪能夠駕馭得了他。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有四個如意金箍棒重的國寶,於1988年在我國山西出土,是迄今為止,我國的國之重器,也是橋梁史的第一。有專家看後說:這是古人智慧結晶。
  • 中國國寶沉於黃河幾千年,竟毫髮無損
    今天要將的就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歷史上相當貴重的國寶之一。它就是放在山西中保護的鐵牛了,在我國所有國寶中,他是最重的了,重量可以達到差不多有一百二十噸!這一百二十噸就相當於4.4個金箍棒啊!可唐朝的鍛造技術很發達,於是就鑄就了這四隻鐵牛!就把它們當成橋樁了,於是就在在上面建橋路。橋是做好了,可是由於長時間的老化什麼的,也沒有修理。於是這四隻鐵牛就被帶進了黃河中,就這樣一直埋藏了上千年。
  • 山西發現4尊「金箍棒」,每尊重達6萬餘斤,專家:橋梁史的無價寶
    相信大家肯定看過大型神話劇《西遊記》,《西遊記》中孫悟空拿的兵器就是當年東海龍宮偷出來的金箍棒,金箍棒其實就是定海神針,為了讓海水能穩定住,後來被孫悟空看中拿走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件文物堪稱是現實版的「金箍棒」,而且它除了能震懾黃河水,而且還是我們世界橋梁史上的無價之寶,絕對的頂尖藝術品,它的名字叫做黃河鐵牛。
  • 金箍棒明明是根實心鐵棍,為什麼要加個箍?
    據稱是宋代陶質象棋,體現了投石、火藥並用的時代特徵1975年福建泉州出土的宋元時期的碇石,全長232釐米,中段寬29釐米,正是一根棒子模樣,重約400斤。如果有人使得動,絕對是一件沉重兵刃。1975年福建泉州法石鄉出土宋元時期碇石如果有人說,《西遊記》裡說金箍棒兩丈長,合6.66米,你這個才兩米多。況且是扁的,不是圓的,還是和金箍棒有些差別。那麼,我們再看一看木碇。一個完整的「椗」長得什麼樣?清徐葆光《中山傳信錄》說得很清楚,大的長二丈七尺,小的長二丈四尺,寬八寸及七寸,用鐵力木製作。
  • 「中國第一國寶」就在山西!還有驚豔世界的國寶三絕
    從它不朽的傳奇從它熠熠生輝的燦爛文明三晉大地孕育了一方兒女出土的那一件件寶物使得三晉大地更加亙古而厚重這一片熱土也在新時代開始厚積薄發「中國第一國寶」東大殿就在山西忻州它被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建築第一瑰寶
  • 「中國第一國寶」佛光寺東大殿
    從它廣袤的土地從它不朽的傳奇從它熠熠生輝的燦爛文明三晉大地孕育了一方兒女出土的那一件件寶物使得三晉大地更加亙古而厚重這一片熱土也在新時代開始厚積薄發「中國第一國寶」佛光寺東大殿就在山西忻州它被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建築第一瑰寶」佛光寺東大殿忻州市五臺縣有座佛光寺
  •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國寶
    中國最早的青銅酒禮器——青銅爵、「超級國寶」綠松石龍形器、詭異的獸面紋銅牌飾……二里頭遺址發掘近60年,除龐大的宮室建築群、大型青銅器冶鑄作坊遺址、綠松石器製造作坊等被發掘出外,有不少國寶級文物也橫空出世。本文擷取二里頭出土的部分精品文物與讀者共享。
  • 書法史上的「第一國寶」,當你看懂了這幅字,在書法上必可大成!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這樣的一件國寶,被譽為「晚清四大名器」之首,此作距今將近3000年的歷史,乃是西周康王時期所制。此作的出土於流傳頗為曲折,我們簡述下,此作於清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省眉縣的一個農村,一位姓郭的農民不知道地下的文物要上交國家,反而據為己有,後來這件寶物輾轉被權臣左宗棠購買,後來又經潘祖蔭的後人捐獻給了國家,如今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周原遺址,這四個字幾十年來經常見於考古發掘方面的新聞中,時不時會發現「一堆」文物,以青銅器最多。為什麼用「一堆」?因為在周原遺址的發掘歷史中,只要出土器物,都是「批量」的,截止目前,周原遺址的發掘工作已經進行了七十年,還在繼續發掘,累計出土了萬餘件珍貴文物。
  • 史上十大著名棍棒排行,金箍棒不是第一?
    史上十大著名棍棒排行,金箍棒不是第一?自古武林有「棍為百兵之祖」的說法,為百兵之首:棍是最原始的兵器,一個不會武術的人在自衛防身中,往往會隨心所欲地使用棍子,下面總結一下歷史上最有名的十大棍棒。在少林武術的形成及發展史上,少林棍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八卦棍長棍短用八卦棍,棍長五尺,要求長棍短用,直棍曲用,以棍帶身。八卦棍是八卦門的長器械之一,一般棍長五尺左右,要求長棍短用,直棍曲用,以棍帶身。時而棍掃一片,時而鎖、扣、刁、纏、善於變化,以變應變,打中有走,走中有擊,陰陽互變。主要棍法有點、崩、壓、掃、砸、劈、推、纏、扎、挑、撩、架。
  • 金箍棒到底有幾根?為啥六耳獼猴的武器和孫悟空的不相上下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後要變成孫悟空,手拿一根如意金箍棒大鬧天宮。甚至有一段時間,小編還曾經拿著一根棍子,到處打來打去,現在想來,真的是很有童趣(shabi)了。但是西遊記這部小說越往後看就會有越多的疑問。
  • 金箍棒孿生四根,分別落入四大神猴手中,原因意想不到
    所以這個金箍棒也是他變出來的。不過,根據小編的推測啊,這六耳獼猴並非孫猴子變化出來的,而是真實存在的妖精。書中也提到,六耳獼猴手裡的那根鐵棒不叫金箍棒,雖然名字不一樣,但是肉眼看起來沒啥區別。孫悟空之所以和六耳獼猴打的難捨難分,這是因為兩個鐵棒太像了,根本沒區別。世間除了這兩個棒子,還有兩個鐵棒有這樣的功能。分別是擎天柱和混鐵棍。
  • 金箍棒的原型竟是它?
    1975年福建泉州法石鄉出土宋元時期碇石如果有人說,《西遊記》裡說金箍棒兩丈長,合6.66米,你這個才兩米多。況且是扁的,不是圓的,還是和金箍棒有些差別。那麼,我們再看一看木碇。一個完整的「椗」長得什麼樣?
  • 文物史上最珍貴的玉杯,出土時甚至無法直立,卻因此成為驚豔國寶
    中國考古史上很多著名的國寶擁有濃厚的傳奇意味,因為它們很多都是在城建、農耕或者開山等作業中無意被發現的,比如小解今天介紹的這件稀世奇珍,就是在挖地基的時候驚豔問世的。1983年,廣東省某公寓樓在開挖地基時,發現一塊平整的大石板下隱藏著一座地下建築,有經驗的工人便立即報告了文物部門。果不其然,地基下正是一座西漢石室古墓,考古隊立即對其展開了搶救性挖掘。經過專家鑑定確認,這座漢墓的主人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南越王,地宮內出土了大量頗具南越特色的文物,而其中最令人驚嘆的卻是一件不起眼的玉杯。
  • 這六件望都出土的國寶,你知道幾件?
    這兩件玉枕形制相同,大小一樣,出土時已破壞嚴重,後經修復粘合,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二件國寶 東漢彩繪石騎馬人 1955年河北望都二號漢墓出土;通高79釐米,長77.2 釐米,寬25釐米,系石灰巖整雕再外施彩繪。騎馬人左手提壺,右手提魚,悠然自得,似外出沽酒欣然歸來,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其造型呆萌、生動傳神。
  • 中國五大絕世國寶,圖二是中華第一神品,最後一個成千古之謎
    中國五大絕世國寶,圖二是中華第一神品,最後一個成千古之謎華夏大地源遠流長,在這其中不乏有許多的稀世珍寶。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該國最為珍貴的東西,可以視其為國寶。接下來我們就看看中國絕世國寶都有哪些?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定為國寶級文物。
  • 中國書法史上的「四大國寶」,件件價值連城!
    《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被稱為書法史上的「四大國寶」,作為西周重器,這四件作品都堪稱傑作,件件價值連城。傳為清代道光初年於陝西岐山禮村出土。 大盂鼎造型雄渾,工藝精湛。其內壁鑄有銘文 19 行 291 字,記述康王命盂管理兵戎,並賜給香酒、命服、車馬及1700餘名奴隸之事,為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重要史料。原器出土之初,為岐山豪紳宋金鑑所有。後因家道中落,此鼎被其後人以七百兩銀子轉讓到西安。後來,又曾一度為左宗棠所有,數年後為答謝潘祖蔭的厚恩,左宗棠以此鼎相贈。
  • 國寶陶鬹的故事:200年前一幅假畫,引出2000餘件國寶的出土!
    從國寶亞醜鉞閒說商代王權》本期我們接著聊山東博物館的另一種極具特色的國寶:陶鬹(guī)!鬹,是一種炊、飲兩用的陶製器具,主要用於燉煮羹湯鑊溫酒,做好後作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這種器具主要流行於新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