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國寶

2020-12-13 經濟日報

中國最早的青銅酒禮器——青銅爵、「超級國寶」綠松石龍形器、詭異的獸面紋銅牌飾……二里頭遺址發掘近60年,除龐大的宮室建築群、大型青銅器冶鑄作坊遺址、綠松石器製造作坊等被發掘出外,有不少國寶級文物也橫空出世。本文擷取二里頭出土的部分精品文物與讀者共享。

綠松石龍形器

該綠松石龍形器出土於宮殿區的3號宮殿基址的貴族墓,放置於墓主人的右臂之上,呈擁攬狀,一銅鈴置於龍身之上。龍身長約65釐米,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每片綠松石大小僅有0.2釐米至0.9釐米,厚度僅0.1釐米。

龍頭隆起於託座上,呈淺浮雕狀,吻部略微突出,以三節實心半圓形的青、白玉柱組成額面中脊和鼻梁,眼睛呈梭形,輪廓線富有動感,以頂面弧凸的圓餅形白玉為睛。

龍身略呈波狀曲伏,中部出脊,綠松石片組成菱形主紋象徵麟片,分布於全身,龍尾呈圓弧隆起,非常逼真,若遊動狀,躍然欲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介紹,這件綠松石龍用工之巨、體量之大、製作之精之巧、用綠松石片之多,在目前所見中國早期龍形象文物中是獨一無二的,堪稱國寶。出土時,考古工作者在獲取了墓葬的基本材料後,將其整體套箱起取,運回實驗室清理。

該文物的出土,也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有的學者認為,這件綠松石龍的出土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是真正的「中國龍」。

獸面紋銅牌飾

這件文物1984年出土於二里頭遺址11號墓,長約16.5釐米,寬8至12釐米,以青銅鑄成主體框襯,整整齊齊地鑲嵌著數百片綠松石,雖歷經三千多年仍無一鬆動脫落,工藝精湛,保存得非常完好。銅牌上古銅色與藍綠色相間的綠松石交相輝映,可以想像牌飾持有者的氣派。

許宏介紹,二里頭出土的類似銅牌飾有3件。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是一種極具二里頭文化特色的藝術品,屬於禮器範疇。以青銅鑄出的圓角凹腰狀的牌體正面弧凸,上鑄獸面紋,再以細小的綠松石片鑲嵌其中。這類器物一般出土於墓主人的胸腹部附近,兩側各有兩個穿孔的紐,或許是縫於衣服上的。

獸面紋的獸究竟表現的是哪一種動物,龍?虎?鳥?狐?熊?學者說法不一。

乳釘紋青銅爵

該乳釘紋青銅爵高22.5釐米,流、尾長31.3釐米,壁厚0.1釐米。杯身為細腰瘦腹的筒狀,一側有便於端握的把手,下部為三根扁長尖足。杯口窄長流、尖長尾,斟酒時,酒從長流中流出。流口部位乳釘狀雙柱矮小,既好看,又實用。

該青銅爵1975年在二里頭遺址被村民發現,是迄今我國發現最早的完整青銅酒禮器之一。乳釘紋青銅爵年代久遠,製作精美,堪稱國之瑰寶,為人們探究中國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物證。

相關焦點

  • 河南省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
    1967年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玉柄形器 柄形器一般為片狀,長方形,下端一般有榫,出現於二里頭文化,流行於商代。關於柄形飾的功用,學術界還存在爭論,有人認為是簪形器,有人認為屬於佩飾,也有人認為是一種玉圭,還有人認為柄形飾是祖先的石主即牌位。玉戈。 長30。2釐米。1975年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 二里頭遺址出土4000年前的魚鉤,夏朝人民的生活小資但充斥著刀光劍影
    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了眾多國寶級文物。二里頭文化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開端,有很多文物都改變了我們對這個時代的認知。青銅爵,華夏第一爵,酒器。中國最早的青銅爵。 這樣看,夏代有酒,已是無疑了。方格紋青銅鼎。到目前為止,中國最早的青銅鼎。華夏第一鼎。
  • 二里頭遺址憑什麼是夏都?從遺址中出土青銅器的「中國之最」說起
    二里頭遺址確實非常具有「王氣」,這一點從遺址中出土的上百件青銅器中也可看出。出土於二里頭貴族墓葬的綠松石銅牌飾有三件,出土時均在墓主人的胸腹部,同樣伴有銅鈴出土。從綠松石銅牌的獸面紋來看,綠松石銅牌對史前玉器的獸面紋有所繼承,同時,又延續到了商代。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獸面紋與二里頭遺址的銅牌有著近乎一致的構圖。此外,在成都三星堆遺址也出土了 3 件據信為商代的綠松石銅牌飾。
  • 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遺址是夏代考古學的聖地,也是夏代文明的縮影。二里頭遺址是怎麼被發現的?它與二里頭文化有哪些關係?二里頭文化的特徵是什麼?這些問題,對研究夏代文明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里頭遺址的發現,立即引起考古學術界的極大關注。1959年夏,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的趙芝荃、高天麟先生便對二里頭遺址進行了複查,確認這裡是一個規模宏大、堆積豐富的大型遺址。是年秋,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分別對二里頭遺址進行了試掘,取得了豐碩成果。
  • 二里頭為啥是「最早的中國」?出土了啥?建成後的博物館將給出答案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擬選址在偃師市二里頭遺址保護區南約300米,偃師古城快速公路北約200米,二里頭遺址宮城區中軸線南延線西側區域,預計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不久的將來,市民和遊客就能近距離探源「最早的中國」。
  • 二里頭的這些「超級國寶」將集中亮相
    二里頭遺址考古發掘60年,共有一萬多件文物出土。從象徵王權的青銅禮器到造型精美的玉器、綠松石文物,再到種類繁多的陶器、石器,其中不少重量級文物的橫空出世,為研究中國最早王朝都城的興起、探尋中華文明之源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成開放,一些「超級國寶」將集中亮相。它們長啥樣?出土背後有哪些故事?
  • 二里頭遺址
    愛我中華—傳統文化之六,二里頭遺址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將中國的信史時代,從殷商到夏,這個歷史意義非常重大!附圖3、4,二里頭遺址復原介紹。圖5,二里頭出土的中國第一條龍圖騰!圖6,7,二里頭出土文物。圖8,2010年我在攀爬埃及金字塔。圖9,2010年我在埃及盧克索卡爾納克神廟。
  • 揭開二里頭遺址的面紗
    二里頭遺址航拍圖。二里頭出土青銅爵。二里頭遺址地理位置圖。二里頭出土牙璋。正在田野發掘的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二里頭工作隊的考古人。鑄銅作坊、中小型房基、中小型墓葬、祭祀遺存、制骨作坊被揭露,出土了一批青銅禮器、玉器、漆器、白陶器、綠松石器、海貝等奢侈品或遠程輸入品。本階段發現多組連續地層關係和豐富的遺蹟,細化了二里頭文化分期,為在更精細的時間刻度上深化對二里頭文化其他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在現洛河河灘中發掘二里頭文化重要遺存,更新了對遺址範圍的認識,為以後開展對洛河河道變遷、遺址出現和受到破壞的地貌背景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 二里頭遺址發現高規格夏代墓葬 首次發現蟬形玉器
    央廣網鄭州1月11日消息(記者李凡)繼新發現的縱橫交錯的道路和牆垣把二里頭都城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之後,二里頭遺址考古發掘又傳出好消息:不久前,二里頭遺址宮殿區5號基址院內發現了一座高規格的夏代墓葬,目前正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考古實驗室內清理。
  • 二里頭遺址:打開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碼
    歷經兩年多建設,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在即。中國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絢麗生活圖景將在世人面前展現。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一個聽起來平平無奇卻在中國考古史上極為耀眼的名字。
  • 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四期晚段遺存探析
    「墓葬是二里頭最好的物質文化材料,也是推知社會結構的主要命脈」⑰。從已公布的資料看,二里頭遺址可確切分期的銅、玉禮器墓有11座,屬於四期晚段的有 5 座⑱:1975ⅥKM3⑲,1984ⅥM6、M9、M11 ⑳,1987ⅥM57㉑。5 座墓葬均出土有陶盉,除了 1984ⅥM9出土的陶盉為四期早段的特徵外,其他4件陶盉的上腹部前傾超過足部,為四期晚段的特徵。
  • 二里頭遺址發掘60周年 | 許宏:解密「最早的中國」
    第二屆世界古都論壇暨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學術研討會即將於2019年10月18日開幕,屆時隊長許宏將在新落成的二里頭博物館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玉米地之下,是中國最早王朝都邑的遺址,這裡埋藏了華夏文明形成的秘密。
  • 反對把二里頭遺址稱為「二里頭文化」並冠以「夏都」名號
    二里頭遺址存續時間大概是公元前1750年~前1550年,出土了具有「東龍山文化」特點的鬲、鼎、豆、大口尊盆、三足盤、罐、觚等陶器和石斧、石壁等,還有一些房屋基址(被稱為「宮殿」),冶煉作坊遺址等。發掘了幾百個墓葬基本都是中小型墓地,只有一處大型墓地。還出土了象牙、綠松石製品以及石制青銅工具等,但由於晚期遺存對該遺址的嚴重破壞,雖然發掘了六十多年但聚落的布局尚不清楚。
  • 【反對把二里頭遺址稱為「二里頭文化」並冠以「夏都」名號】
    二里頭遺址存續時間大概是公元前1750年~前1550年,出土了具有「東龍山文化」特點的鬲、鼎、豆、大口尊盆、三足盤、罐、觚等陶器和石斧、石壁等,還有一些房屋基址(被稱為「宮殿」),冶煉作坊遺址等。發掘了幾百個墓葬基本都是中小型墓地,只有一處大型墓地。還出土了象牙、綠松石製品以及石制青銅工具等,但由於晚期遺存對該遺址的嚴重破壞,雖然發掘了六十多年但聚落的布局尚不清楚。
  • 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落成 將對公眾開放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圖為乳釘紋青銅爵,是二里頭時期的核心禮器,也是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 韓章雲 攝圖為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骨猴裝飾品,十分精巧。 韓章雲 攝圖為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獸面鑲嵌綠松石銅牌飾,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最精美的鑲嵌銅器,是夏代青銅文明的重要物證。
  • 二里頭遺址發掘60周年丨許宏: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
    在中國文明史上,二里頭遺址晚於良渚,又早於殷墟,與二者相比,二里頭既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大的。但在考古學界,二里頭卻被學者譽為「華夏第一王都」「最早的中國」。11月17日,許宏在活動現場講述了二里頭遺址的重要性。
  • 石峁遺址對二里頭的影響
    頭條上看到有網友說石峁是二里頭的爺爺,雖覺好笑,但背後卻引申出兩處遺址在考古學上的關係問題,那麼石峁文化究竟對二里頭有無影響呢?一、從斷代看,石峁遺址早於二里頭,且使用壽命長於二里頭。上圖為二里頭遺址二、石峁有城牆、二里頭無城牆,且石峁規模比二里頭大。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
    本報訊 (記者 孫自豪)昨日上午,洛陽偃師,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隆重奠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對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表示祝賀,並對建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亞共同為奠基石揭幕。
  • 二里頭遺址的陶器世界
    在「最早的中國」二里頭遺址的出土物中,除了象徵王權的青銅禮器,還有很多精美的陶器和原始瓷器。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陶器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大體可分為酒器、食器、炊器、盛貯器、汲水器、食品加工器和雜器等,其中以酒器和食器的製作最為精緻,它們往往被隨葬於貴族墓中,成為顯示身份與地位的禮器群的組成部分。趙海濤拿起的一件酒禮器陶鬹(guī),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件陶鬹用白陶製作,色微泛紅或泛黃,器壁厚薄均勻,造型規整優雅。
  • 二里頭文化的銅器,商代銅器,偃師二里頭遺址
    大家好,我是小花,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二里頭文化的銅器,商代銅器。二里頭文化歷史階段的銅器,發現地點不多,出土的銅器種類和數童也不多。二里頭文化的銅器,發現的地點主要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在洛陽東乾溝和山西東下馮遺址,也出有一二件小件銅器,前者出有銅刀,後者出有銅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