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與國外差距如此大,真懷疑我們曾經是輝煌瓷器大國的子民

2020-12-18 家鄉的藍天

現在國內上檔次的百貨商店都能見到來自日本、義大利、英國、德國瓷器,外國瓷跑到瓷器的故鄉來叫板、爭奪中國的消費者了。我們的出口瓷因接了人家的訂單,在設計製作上也十分精美,但國內市場上供普通家庭消費的日用瓷與進口瓷相比,存在不少差距。中國的日用陶瓷出口以價格低廉、做工精細而受到國外的客戶的青睞。然而,我們的陶瓷主要以中低檔瓷為主,利潤不高。雖然在吸水率、熱穩定性方面不輸對手,但是在鉛、鎘等指標上面卻不如國外企業控制的好。接下來將從五個方面分析中外日用陶瓷的差距:

差距一:設計上「精美上不去、樸拙不到家」。國際流行的日用瓷要麼走精美之路,美輪美奐、找不到一絲缺憾;要麼走天然之路,講究天人合一,如日本瓷。與他們的產品相比,我們市場出售的國產瓷往往是個「半吊子」:洋不洋、土不土,沒自己特色。「半吊子」現象從根本上說是對中西文化精髓以及傳統與現代化的涵義沒吃透。英國的「皇家道爾頓」聞名天下,一說起知名國際陶瓷品牌,第一印象就它了。而德國的「羅森塔爾」、法國的「哈瓦龍」也是大名鼎鼎。而國內的品牌,能讓人叫出名字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在於我們品牌打造力度不夠,無法形成品牌效應,而且也沒有像歐洲品牌那樣具有較深的歷史文化背景。近年來經濟不景氣,不少企業低價出口,貼外國的品牌,雖然可以解決目前面臨的危機,但是長此以往,絕不是什麼好辦法。對中國陶瓷的發展和品牌的塑造毫無幫助。應該深刻認識到打造有國際影響力品牌的重要性。

差距二:製造上「工藝不夠精,質量不夠好」。舉個簡單例子,你買個日本碗,摸它底部是光滑如絲的。而你買個中國碗,十有八九底部粗糙不堪。就這點差別使中國瓷失去國際市場,也正在失去國內高端市場。文革期間,景德鎮曾為中南海燒過一套名叫「梅花歡喜滿天雪」的「主席用瓷」,其精美程度比起任何外國瓷都毫不遜色。而日本瓷生產就不太一樣,它一開始就具有樸實無華的意識,民眾生活中的親和、淡泊、閒適都用在瓷器的造型、製作上了;且日本國民對陶瓷的喜愛和審美意識品味早已經滲透到社會各階層,每個瓷窯燒制的民品都不會掉以輕心,對產品質素要求都追求極致完美。我國日用陶瓷品種少、器型單調,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簡單的日用瓷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除了實用之外,還希望能夠欣賞到瓷器的美麗彩繪。與外國陶瓷相比,我們遠遠比不上,在細節方面在迎合客戶方面做得還不夠,這也是中國陶瓷難以躋身高檔陶瓷的原因。

差距三:未擺脫「鍋碗瓢勺」概念。國外日用瓷完全擺脫「鍋碗瓢勺」概念,當作一種附加值很高的藝術品來經營、購買、收藏。在國外商店,日用瓷不單獨陳列,而與其它家具飾品一起出售。日用瓷範圍也從廚房延伸到起居室、臥室、廁所和園林。日本有家叫「陶瓷大庫房」的家居專賣店,聘請「住店設計師」負責從廚房到臥室的床單、桌布、衛生間漱口杯、肥皂碟設計。此時店裡所有商品都用這兩個色系,餐具也如此。這裡出售的日用瓷,很少在10美元以下的,雖說是瓷器,卻像藝術品一樣有保留價值。一些名牌時裝設計師也從專營服裝,轉向家居產品的多種經營。如大牌設計師拉爾夫.勞倫、凱文克萊爾的產品也已從服裝轉向香水、床上用品和日用瓷器上了。在中國,好像還沒有一家企業做這種一條龍服務的。

差距四:營銷手段落後。近年常聽到去海外展賣的中國瓷器廠家流落異國他鄉的消息,別說商品賣不出去,連回國的盤纏都沒了著落,讓人唏噓不已。我們的瓷器廠多是個體戶,缺乏大集團促銷的經濟實力。在國內也常看到這種情景,20-30個瓷器廠家包一場地,有在公園、有在展館內出售瓷器,跟耍猴一樣,一陣么喝後對觀者開個天價,一個花瓶成千上萬,遭眾人白眼後力馬降價到30-50元出售。消費者不是傻瓜,上萬元的日用瓷以中國目前的消費水平應算得上極品,它根本也不應該在地攤上出售。雖然我國在手工制陶方面的技術西方國家難比,然而我國在新技術上面的欠缺,造成了瓷在精美程度上的不足。大規模和高質量的機械化生產需要新的制陶工藝技術,這方面我國還是有點落後,需要繼續改進。

銷售人員一看圍觀者喝倒彩,立即捶胸頓足將手中瓷器當眾砸個粉碎,以表「寧為玉全、不為瓦碎」決心。實際上,如果是件精心製造的瓷器,誰舍的往地下扔?在國內表演苦肉計尚有市場,到了國外還跳大繩嚇唬人,又有誰吃這一套?今年年初,我曾去北京大鐘寺收藏品市場看到很好的景德鎮瓷器,生產廠家顯然已經意識到地攤式銷售方式不適合高檔日用瓷銷售,他們在那裡開辦了個門市,展出中國極品日用瓷。我的確見到了質量上乘的中國日用瓷,如果廠家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在海外也辦個門市,相必會有海外市場。從瓷器的使用能看出使用者的修養、品味、審美情趣、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正如一位藝術家說的:培養一個真正的藝術品受眾要比培養一個設計師難得多。而在中國形成一個日用瓷的消費群何不也是如此?

差距五:消費群培養不夠。中國消費意識,品味還非常差。現在中國家庭消費水平雖然有了很大提高,大家買房子後都要大張旗鼓裝修一番。可你到許多「金碧輝煌」的家庭做客,主人招待你的茶具、咖啡具、餐具讓你大跌眼鏡:不是拿出帶塑料把的茶具,就讓你使用一次性口杯。這說明,許多家庭雖然富裕了,但真正懂得日用瓷的消費群體還沒形成。歐洲的陶藝產業,較偏向於實用性,同時也與繪畫、雕刻、建築一樣,注重作品的雕塑與裝飾效果,尤其在產業革命後,歐洲各國的工業、經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不僅克服人工製作的問題,也促進了更多元化的製作方式,尤其在德國包浩斯(Bauhaus)設計裡,強調藝術與工業的結合,講求造形的單純化、合理化,重視實用與美觀,使得歐洲陶藝出現了新的面貌;而目前受到80年代末期與90年代簡約風氣的影響,作品有偏向柔性、個人色彩的趨勢。

普通家庭使用的餐具更是五花八門,搪瓷製品,密胺製品、塑膠製品——真懷疑我們曾經是如此輝煌瓷器大國的子民。在國外的私人茶會和晚會上,稍有條件的家庭都有幾套精美茶具、咖啡具和餐具。喝紅茶用英國瓷,喝綠茶用日本瓷,喝義大利濃縮咖啡用義大利小咖啡杯,喝美式咖啡用「驢飲」大杯,喝果汁才用玻璃杯——這一切很少出錯,絕對不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顯得很沒環保理念。

相關焦點

  • 70%以上陶瓷來自中國 瓷器大國緣何難覓高端品牌
    中國生產了全世界70%以上的日用陶瓷和超過一半的瓷磚與衛浴陶瓷,但真正進入高端瓷器市場的品牌卻並不多 瓷器大國緣何難覓高端品牌  走在景德鎮的大街上,陶瓷工藝品隨處可見,琳琅滿目的瓷器擺放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瓷器用品比比皆是,讓人眼花繚亂。
  • 讓中國瓷器風靡全球
    作為國粹,陶瓷在中國有著輝煌的發展歷史。但近代以來,中國陶瓷與國際陶瓷之間的差距卻在拉大。淄博華光國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同強20年前的一次歐洲考察,讓他正視了與國際領先陶瓷製造水平之間的差距,更堅定了他決心做好中國陶瓷品牌的決心。
  • 國人引以為傲的中國瓷器真品,在國外市場上竟賣不過歐洲的仿品
    在當今的時代總有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外國人嘲笑中國是「山寨大國」然而他們總是選擇性失明在幾百年前他們曾如何豔羨中國山寨中國甚至用商業間諜潛伏的手法來剽竊中國獨步世界的技術工藝——陶瓷
  • 中國瓷器:4500年到2500年陶瓷飛速發展,景德鎮陶瓷更人們青睞
    我們中國不僅僅是人口大國,農業大國,其實我們中國也是世界上歷史悠久,文化悠久的國家之一。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古羅馬之外,就是我們的中國,有著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文明和發展。 古羅馬,埃及,也算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但我們中國也是有著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的文化對全人類社會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古代文明古老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是離不開中國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真想做成的事情,是離不開中國的。
  • 瓷器china中國的代名詞,幾千年輝煌卻被歐美超越,原因是什麼?
    瓷器,英文叫: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華民族為人類陶瓷技術和藝術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之前一千多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浙江金華地區古稱婺州,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
  • 瀋陽肇新窯業:中國陶瓷史上的輝煌一頁
    因為杜重遠先生不僅是革命先烈,同時他作為著名實業家,創辦了中國第一家現代陶瓷工廠,為「陶聖」故裡瀋陽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頁。  在紀念杜重遠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令人欣喜的是我們找到並確認了當年肇新窯業在瀋陽大東區的工廠舊址和相關窯址。在經歷95年之後,肇新窯業工廠舊址能夠保存下來,實在是瀋陽工業史和文化史之幸事。
  • 淺談567輕工部陶瓷研究所瓷器 收藏潛力大嗎?
    經常會在567時期瓷器上看到底款寫著輕工業陶瓷研究所,今天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它。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創建於1954年,是全國陶瓷行業唯一集技術與藝術為一體的部屬專業研究所。座落在中國瓷都 — 景德鎮市東郊新廠,佔地面積9.6萬平方,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567瓷」指的是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國營瓷廠生產瓷器的簡稱。
  • 景德鎮十大瓷廠陶瓷博物館:展示國窯瓷器魅力
    正是因為這些博物館的存在,也讓我們擁有了屬於這座城市的文化記憶。   一種文化個性   景德鎮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千年窯火給景德鎮留下了大量的陶瓷文化瑰寶。具有景德鎮地方特色的民辦博物館是對國有博物館最有益的補充,使陶瓷文化從高處落到平地,覆蓋面更廣,受眾更多,讓瓷文化的精神滲透到世界各處。
  • 2020事業單位中國陶瓷發展史——瓷器
    所謂陶瓷,是指陶器和瓷器的總稱。關於陶器的發展史,已經在上一篇文章中給大家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本篇將就瓷器的發展為大家梳理。 陶器和瓷器最直觀的區別,就是陶器無釉,而瓷器有釉。商朝已出現帶釉的硬陶,而正真意義上的瓷器則到了東漢中後期的青瓷。
  • 中國瓷器:歷經諸多輝煌時代,為何陷入了百年衰落?
    說起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領域要數陶瓷工藝、茶文化和絲綢工藝。這三種造物在華夏大地傳承久遠,也是對世界影響最深遠的文化領域。但現存的事實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國賴以自豪的陶瓷文化正在漸漸地走向沒落。至於到底是原因,讓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中國陶瓷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甚至可以作為中華文明的象徵。
  • 陶瓷史話|乾隆的瓷器是農家樂審美?
    馬未都曾說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瓷器,是中國的集大成者。品質之精,造型之多,彩釉之富,都登峰造極。」對於康熙雍正的陶瓷,溢美之詞無須贅言,然而近年來網絡上掀起了一陣對於乾隆本人陶瓷審美的質疑之聲,不少人將乾隆陶瓷藝術形容為農家樂審美,和備受好評的雍正極簡風格陶瓷形成了鮮明對比。
  • 北宋瓷器:中國陶瓷的巔峰之作
    北宋鈞窯月白釉渣鬥式花盆 「五大名窯」代表了中國單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館和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瑰寶,其市場價值不言而喻。東京文化廳、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有上等的建陽窯和吉州窯茶碗,東京國立博物館、出光美術館、救世熱海美術館則有定窯藏品。 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陶瓷館佔據了整個二樓的開放式迴廊,展品涵蓋了從漢代至清末的中國陶瓷。
  • 北宋瓷器:中國陶瓷的巔峰之作
    ,是全球各大博物館和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瑰寶,其市場價值不言而喻。東京文化廳、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有上等的建陽窯和吉州窯茶碗,東京國立博物館、出光美術館、救世熱海美術館則有定窯藏品。  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陶瓷館佔據了整個二樓的開放式迴廊,展品涵蓋了從漢代至清末的中國陶瓷。
  • 中國瓷器時代的輝煌—宋瓷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發明,其中三項都在宋朝並大規模實際運用了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及紙幣、垂線紡織、瓷器工藝的重要改革等。這些輝煌的成就與宋的綜合文明有直接的聯繫。為什麼說宋瓷是中國瓷器時代的輝煌,我們一一分析來看1.從經濟上來看,宋朝開創以來,即大力發展陶瓷業。
  • 青花瓷器?粉彩瓷器?景德鎮陶瓷共有幾種分類?
    景德鎮瓷器是從漢朝開始燒制的,到了宋朝和元朝已經迅速地發展了,而在明朝和清朝的時候,景德鎮已經成為了全國的致瓷中心。直到今天,景德鎮瓷器仍然赫赫有名,在工藝和技法上也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促進了全國制瓷業的蓬勃發展。
  • 讓國人愛上淄博造,讓世界知道中國瓷器
    通過這場直播,淄博陶瓷讓我們重新發現生活中的美,也讓我們重新審視源遠流長的陶瓷文化,並進而推動我們思考,如何讓中國的陶瓷文化實現復興,回歸世界舞臺的中央。今天部分外國人譏諷中國為「山寨大國」,他們或許忘了,他們的陶瓷技術也是偷師山寨來的。遺憾的是,景德鎮的名氣和輝煌似乎只活在歷史和過去中。
  • 中國古代陶瓷工匠給瓷器施釉的方法有幾種
    中國古代是陶瓷生產大國,窯口眾多,瓷器上釉色的材料來源,同胎土一樣,一般也是就地取材。由於釉的成分不同,以及燒成溫度、窯內氣氛、施釉方法、工藝技術等方面的差異,各個地區、各個窯口的陶瓷產品在釉方面往往會形成一定的特色,具有比較鮮明的特徵。
  • 中國的瓷器為何能久負盛名?淺談中國瓷器的輝煌發展史
    所以我們國家要說流傳很廣的是非常的多,在唐朝就有著絲綢之路來進行對外的交流,我們也能夠在馬可波羅的行記裡面看到他對中國的描述非常的繁華導致非常多的外國人都想辦法想要來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家一探究竟。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我們地大物博且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之一的瓷器,在現在我們依舊能夠看出中國的瓷器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都是非常的廣。
  • 學陶瓷正三觀5:瓷器的造假與仿古
    樊家井製作的確實是粗仿瓷器,工藝比較粗糙、仿照元明清的古瓷比較多,這是它的特點。之所以能存在這麼多年,還是有它的市場。我N年前曾經在樊家井80元買了一個白色的僧帽壺擺在辦公室,有些永樂甜白釉僧帽壺的風格。
  • 日本發明全新瓷器工藝,起名《中國製造》,網友:別糟蹋瓷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瓷器具的國家,就像一提起金字塔就想到法老一樣,外國人只要看見瓷器就會想到中國,就連中國的英文單詞的另外一個意思都是瓷器,由此可見瓷器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這種貫穿幾千年依然在延續的藝術也會引來別國的學習,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自然會有無數的藝術家被瓷器所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