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真(1956年6月22日-2015年4月26日),1956年6月22日生於北京,祖籍福建廈門。 中國詩歌最後一個輝煌的詩人,畫家。最熟悉的當代中國詩人、書畫家書法作品列中央領導出訪禮品。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看見這兩句話,你是不是內心泛起漣漪,默默銘記於心?
因為此刻的你,也正在為到達目的地,而承受著破繭成蝶之前的那抽絲剝繭的疼痛。
那個疼痛讓你迷茫,讓你畏懼。你想過放棄,因為你忘了初心,也看不到結果。
但是這句話,突然讓你看到了希望。心裡就堅定了「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的決心。
這句讓你撥開迷霧的勵志語,出自名家大師汪國真。
汪國真於1984年發表第一首比較有影響的詩《我微笑著走向生活》。1985年起將業餘時間集中於詩歌創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國真熱」。
幾乎所有的70後詩人,都讀過汪國真的詩歌。可見他對詩歌界的影響價值。
汪國真的詩歌,在主題上積極向上、昂揚而又超脫。作品的一個特徵經常是提出問題,而這問題是每一個人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其著眼點是生活的導向實踐,並從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
詩人大衛在微博透露,「詩人汪國真,這是一個非常謙遜的人,有君子之風。」
吳祖光之子吳歡也表示:「別的人去世我不愛說,但是汪國真我想說一說。他是一個非常厚道,有才華的人。他對人友善,是個謙謙君子。」
詩歌評論家劉春也稱讚汪國真是一個很謙遜的君子。
但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說汪國真的詩歌雞湯太濃,不是詩歌。
但無論怎麼樣的評價,都掩蓋不住他的文字光芒。
他的作品《生活》、《旅程》、《怎敢》,還有年輕時期的《我喜歡出發》、《嫁給幸福》《熱愛生命》、《剪不斷的情愫》,以及晚年的作品《嫁給幸福》。這每一篇作品,都有不可抹去的文學價值和對世人的影響價值。
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細細研究。
汪國真不僅是詩人還是書畫家、作曲家。他的作品被列為中央政府領導出訪禮品。但對於這樣的至高榮譽,他從未引以為傲。
他不僅謙遜,還活得率性真摯。
正如他藏在眼鏡後面的雙眼,經歷風霜雨雪依舊清澈明朗。
正如他在《如果》中所說,「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別人把你說成小溪」「如果你是種子,何必為還沒有結出果實著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靜靜微笑,沉默不語」。
汪國真的謙遜率性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全部在他的作品裡呈現。
他的作品文字簡潔卻具有力量。直截了當卻直指人心。
他說:「垂下的頭顱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現實有時讓我們不得低頭,但是有思想的低頭,並不能壓垮我們不屈的靈魂。只要我們內心堅定,所有的低頭,都是為了昂首。
他說「如果你是春天,何必為一瓣花朵的凋零嘆息?」
是的,終是回來到的滿園春色,不要在意一瓣花的感時傷懷,讓春天的一切更繁茂就好。
他說:「當未來不如所期,我們能給予你的只有一顆飽經滄桑的心和滿臉風霜。」
當然他也告誡」我們可以欺瞞別人,卻無法欺瞞自己,人誠無自欺。」
如他所言,去熱愛生命吧,不要把眉頭深鎖,人生本來短暫,去走向生命的原野,讓風兒熨平前額。
他說:「凡是到達了的地方,都屬於昨天。哪怕那山再高,那水再秀,那風再溫柔。太深的流連會成為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有雙腳,還有未來。」
不要太流連昨天的快樂或者悲傷;不要讓對昨天的眷戀絆住我們前進的步伐。再美的風景,我們打包成回憶,再輕裝上陣,在人生的路上走的更輕快!
他說:「人能走多遠,這話不是要問兩腳而是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這是不是要問雙手,而是要問意志。」
我們問問我們的志向,我們想走多遠;問問我們的意志,我們想攀多高?
或許我們的目標遙遠而又高大。但是不要害怕,因為到達了,我們就是光榮。如果到達不了,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的人生也因這個風雨兼程而變得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