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半月談》消息:《搶跑蔓延!幼兒園「退學」頻發,大班成「空班」》——「記者在石家莊市走訪近10家公立幼兒園了解到,中班下半學期結束後,陸續有超過50%的孩子辦理了退園手續,有的幼兒園大班生源流失達2/3。」原因是:「目前市裡公立幼兒園基本能做到不提前教學,但家長希望孩子能提前學習相關知識,往往選擇把孩子送去社會上的『提前班』或私自提前教學的私立幼兒園。」
所謂幼兒園小學化,指的是在幼兒園階段提前教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這種以剝奪孩子的童年快樂和影響身心健康為代價的教學,有悖科學的教育規律,給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埋下了隱患。「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儘管國家教育部門對此現象早已三令五申堅決予以禁止的和糾正,甚至還上升到「追究責任」的高度,但為什麼幼兒園「小學化」的頑疾卻還如此難以根治?甚至連家長都不買帳?
筆者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是我國應試教育體系的「缺陷性」導致家長「拔苗助長」的危害體現。只有從源頭去尋找原因,才能達到既治標又治本的目的。
幼兒園大班現「空巢」,首先折射出的是家長的焦慮 。遏制幼兒園「小學化」的不良現象的蔓延,先要糾正家長的教育理念和盲目攀比的思想。幼兒園教育不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起點」、也不是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更不是為了讓家長把孩子作為盲目攀比的工具。學前教育「小學化」是拔苗助長,首先會挫傷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道理並不難懂,但現實是,家長為什麼明知是「坑」也往裡跳?原因還是在於我國應試教育的「多米諾骨牌」的效應所導致:因為,好的小學要考試才能進,上小學後要學習好就必須提前打基礎。「一年級的老師根本不會給孩子講零起點的課程內容,你會就會,不會就掉隊……」「不上學前班,上一年級家長就有得忙了,不會老師將就你!」「什麼時候重點小學考試不挑孩子呢?」很多家長害怕,如果幼兒園時沒壓力,到了小學就會「當頭一棒」,孩子的自信心肯定受打擊;反之,如果幼兒園時辛苦些,起碼水平「隨大流」,孩子到了小學不犯怵。面對這樣的現實,其實,家長的擔心和焦慮也是不無道理。
家長有需求,幼兒園和培訓機構的超前教育就有「土壤」。幼兒園「小學化」,因此就存在著利益鏈競爭的「黑色土壤」,孩子就會成為培訓機構爭奪的的「香餑餑」。
筆者在淘寶上隨意搜索,就看到有大量的店鋪出售多達十幾種學科的幼兒教育書籍,不僅有英語、音樂、數學等學習、教案書籍,甚至還有環保等課程書籍,有的單項課程書籍甚至還多達十多套,價格動輒上百、幾百元。
到底是誰在逼著孩子提前起跑?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固然有家長和不良辦學機構的原因,其實根源還是在我國應試教育的源頭上。要想解除這種家長、幼兒園、辦學機構、管理部門共同面臨的尷尬處境,教育部門的行政管理肯定是必須手段,我們必須點讚,但讓這種違背教育理念的頑疾徹底消除,更重要的還是要國家和全民對我國目前應試教育的缺陷性達成共識,有賴於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逐步改變,並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化。這樣才能讓「零起點」教學落到實處,讓「幼教小學化」徹底也就失去了市場。不從根本上去改變,「小學化」的教育現象,還會以更加隱蔽的方式進行。
民諺有云:「花兒不開,不要硬掰」。讓孩子有一個金色快樂健康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而不是讓孩子提前搶跑,在煎熬和痛苦中度過一個灰色的童年 。
禁止幼教小學化,不僅需要管住幼兒園、管住小學,更要在唯名校、唯學歷論的教育功利性的制度上來逐步改變。只有從源頭上去改變,剷除滋生幼兒園「小學化」的不良土壤,才能達到讓孩子的身心快樂、健康快樂地成長的教育初心。(張保平)
(責編:周恬、張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