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包粽子、吃粽子是我國很多地區的食俗。由於地理和歷史原因,貴州的大山深處,依山傍水而居的少數民族人們,一直以糯米為主食,其米製品不計其數,且與日常生活和豐富多彩的節日慶典息息相關。端午粽子飄香,貴州有一種特色粽子,叫做「灰粽」,味道清香,你吃過嗎?灰粽又名「灰粽粑」、「稻灰粽」,是貴州黔南州布依族傳統的美食。
粽子為什麼是灰色的?灰粽並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刻意如此,相反,這灰灰的外表正是它神奇的地方。灰粽看上去一副灰頭土臉相,但這灰色來源於一種天然可食用的植物,在燒成灰後拌入糯米製成的。不僅讓粽子具有獨特的清香,同時對於消化也有促進和改善。添加秧草灰的灰粽多為鹹味粽,如豬肉粽、排骨粽、臘肉粽、臘腸粽等。但其實灰粽的口味變化並不大,多選用生態的植物原料和動植物加工品製作。
製作灰粽需將糯米稻稈燒成灰,過篩留下細膩的粉末,和糯米拌好,再加入臘肉、醃製過的五花肉、板慄、花生、綠豆等肉類和雜糧及其他調味料拌勻,用粽葉包成枕頭形或錐形,煮上7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稻草灰是植物鹼,在增加糯食層次感的同時,也讓粽子更易於消化。與普通的粽子相比,灰粽因為添加了特別的秧草灰,使得粽子的味道更加清香,同時口感上也更加溫和細膩,無論肉粽還是板慄等非肉粽,你都不會感覺難以下咽。
貴州有一種特色粽子,叫做「灰粽」,味
被糯米包裹五花肉、肥瘦搭配的臘肉在經過長時間的煮製後,肥肉中的脂肪完全融入糯米中,讓糯米更潤。粽子葉的味道和糯米草的味道很單純的混合在一起,吃起來口感細膩,而且帶著清香味。小夥伴們,貴州有一種特色粽子,叫做「灰粽」,味道清香,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