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人文教育應從"作文"邁向"寫作"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用廣博徵引卻不乏晦澀的風格,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廣泛爭議。高考作文的確是個獨特的社會熱點,每年高考結束後,語文試卷中的作文屢屢成為熱議話題,到處都能看到對當年高考作文題的各種分析,這種受關注的程度是其他學科試題無法相媲美的。坦白說,雖然我個人的職業就是寫作,我倒更期待什麼時候歷史、生物乃至物理、化學的某道大題也能引發如此廣泛的討論,見證社會多元化發展和知識進步水平。這樣說,倒不是有意貶低與作文關係最近的文學,恰恰是想特別指出,「作文」與文學意義上的「寫作」只是表面上很接近,但在精神實質上相差甚遠。作文屬於競技考試的範疇,其評價標準絕非僅僅是文學的,而是涉及各種各樣的考量。

  以《生活在樹上》為例,從某個角度來說,它確實給自負的成人世界帶來了一次不小的衝擊,在那麼短的篇幅裡邊,出現了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馬克斯·韋伯、尼採,米沃什、麥金太爾、維根斯坦等許多名人名言,外加諸多生僻的詞彙,引來眾說紛紜自然在情理之中。該篇行文中,長句和疊句層巒疊嶂,初看之下,給人一種排山倒海、雲遮霧繞的感覺,以文學的標準來看,這篇文章肯定是不及格的。我個人一開始也很反感,不過,想起自己在二十年前的中學時代屬於極愛讀書之人,當時也就讀過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裡斯朵夫》,對於博爾赫斯、馬爾克斯這樣的作家一無所知。進入大學之後,方才發現文學的世界如此遼闊,趕緊奮起補課。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就是「視野」的重要性。一個人越早獲得寬闊的視野,一般來說,他的道路也會更加寬闊一些。因此,這篇作文的「視野」是可以加分的。而「視野」是相對而言的,高考作文比較的是不同考生之間的「視野」,我們不能用成年人的視野去苛求中學生。

  作文,對於信奉文以載道的中國人來說,還意味著文章與時代的緊密聯繫。這意味著作文並不僅僅是對學生寫作表達能力的考察,它所涉及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我很佩服不少作家和媒體人敢於試水,時隔經年,再次「參加」一次虛擬的高考,不知有無回憶起自己當年的高考作文。當然,這些「試水之文」比當年考試時寫得好,是毫無疑問的。經過社會的歷練,人生經歷變得豐厚了,思想也深邃了,寫出的文章是不會再有那種稚嫩的「學生腔」的。不過,我對每年都會收到的此類邀約都感到發怵,一次也沒有答應過,因為我毫無寫好高考作文的信心。我寫作的年頭越久,對高考作文的那種牴觸就越來越大。現在的出題還是比較靈活的,從給定材料去寫出自己的想法,但因為是一場關鍵性的考試,考生不免去猜測出題者的意圖和期待,假如不朝著那個期待去寫,肆意發揮,無異於赤膊上陣,難免有陣亡的危險。而這篇作文就屬於一次豪賭,為了脫穎而出,使出渾身解數,對於作者臨場的「勇氣」,我認為不應過分苛責。

  近年來,不少引起熱議的高考作文都曾被認為有裝腔作勢、刻意「炫技」之嫌,遠離了文章的質樸之道。我覺得元好問說得好:「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文章自然是以真淳為至美,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先有「豪華」,豪華落盡方能見真淳,沒有經歷豪華的真淳,只是沒有才華的託詞罷了。炫技行為是有些譁眾取寵,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要有「技」可炫還是需要平常大量的積累,才能在封閉緊張的考場寫出這樣的作文。高考作文是競技性的,與平時的文章寫作在根本上是不一樣的,必須展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尤其是平實質樸的文章當然好,但在高考作文裡邊,很容易就被忽略了。在競技場上以「豪華」示人,這是無可厚非的。真正的公正性,就是既看重一板一眼的基本功,也看重突然閃現的亮光。

  我想,人們對每篇「高考滿分作文」的肯定,也並非是因為它們有多麼完美,看重的是作文背後的象徵意義。視野、勇氣、技藝這三點,值得後來者深思。對一篇作文盡力追捧、拔高,或者喊打喊殺,全盤否定,都沒有必要,應當以一種更開闊、更包容、具有人文性的目光去看待。舉個例子,這些年頻頻出現「文言文作文」,似乎越是佶屈聱牙,越是能得高分。這才是赤裸裸的炫「技」,而且還是被歷史淘汰的「技」,若是以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好不容易確立下來的標準去審視,讓人情何以堪。我們知道,魯迅等現代先賢所提倡的現代白話文,其目的是為了讓現代價值在語言中獲得確立。而「文言文作文」的出現,本質上並非考生有意要開歷史的倒車,除了彰顯個性,其中也受到了這些年來傳統文化熱潮回歸的影響。

  更別提某些「詩歌作文」,那些空洞的抒情,華麗辭藻的拼接,全都是現代詩歌擯棄反對的東西。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只要題目允許,用詩歌體裁來寫作文,不能不說也包含著考生敢於創新的勇氣和對詩歌這一藝術形式的熱愛。假如作文基礎教育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對當代文學的優秀實踐成果視而不見,那同樣令人遺憾。

  我想重申的是「作文」與「寫作」,是不同的。作文基礎教育和文學專業發展這兩者之間,本應緊密相連,休戚與共。我看過我祖父上世紀30年代的語文課本,魯迅、胡適等很多當時還活躍的作家學者的文章,是收錄最多的。作文與寫作,一字之差,但可以說,是距離遙遠的兩碼事。之所以將學生時代的文章叫作「作文」,就是因為有「習作」之意。作文寫得好的學生,未必將來就能寫作,反之亦然。古代的科舉考試,大致便可理解成某種「作文」的形式,有不少詩人文豪是狀元及第,如王維、文天祥、楊慎等,但過不了科舉作文關的,同樣多到數不清。詩仙李白壓根就沒想過去考那玩意,詩聖杜甫考過一次,失敗了,趕緊轉為幹謁求仕。「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是個考了多次的復讀生。更別說蒲松齡這樣的人了,門都沒摸到。這麼說,並不是要否定高考作文。在應試模式下,作文已經算是具有個性、溫度和相對自由度的部分了。按照規定動作跳舞雖則不可避免,但總歸還是在跳舞,而不是龜縮不動。我希望未來的高考作文,能夠降低「作文」的模式化維度,而加大「寫作」的創造性維度。寫作對於年輕人來說,首先是一種修辭上的訓練、練習,但同時也要有對於生命的一種理解、記錄和反思。好的寫作能夠更好地將人們心中所困惑的東西,灌注到筆下的書寫之中,不止是文章可以寫得更好,也可以對自己的生命形成一種特別意義的滋補。

  那些名垂青史的人文著作,對人的精神創造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意義的發現是一切人類實踐的核心。而寫作實際上也是在文本中創造意義,寫作便是要培養一種創造意義的自覺性,要在寫作跟自己的生命成長之間挖掘深刻的聯繫,完成一種意義的生成。有了這種自覺性,「作文」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寫作」,這會讓學生的收穫更大,走得更遠。我們得讓學生意識到,文學是生命的容器,儘管這個容器很有限,但是,經由作品儲存下來的那部分生命是最生動、最細膩的,是任何DNA技術也無法複製的,是真正獨一無二的。所以,寫作之道便是對生命的轉移,是對光源的擦亮,是對不可知的探究,是對信仰的確認。假如我們的人文教育和作文考試能夠早早地就讓學生領略到這樣的情懷,那麼,我們才能確信我們重新確立了一種面向未來的人文精神。

(責任編輯:李焱)

相關焦點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文字晦澀難懂,人大教授:應鼓勵!
    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後,各省市的作文題便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雖然很多人早已畢業,但還是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對待每年的高考依舊抱有很高的熱情,時刻留意考試的動態。而高考成績放榜後,各省份的滿分作文也相繼出爐。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應尊重學生的才華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應尊重學生的才華 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教學月刊發表後,立即引來了熱議,大家對這篇作文充滿著許多晦澀難懂的文字,並且更讓網友直呼看不懂,各路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讚揚有反對……但小編認為,對於一位高考生能夠寫出這樣的作文,雖然晦澀,但是應尊重學生的才華
  • 高考滿分作文:指揮棒還是獎牌
    事實上,高考作文作為唯一一道「沒有門檻」的高考題,一直都是每年高考季人們談論的熱點,而滿分作文更是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然而,滿分作文究竟應不應當承擔指揮棒式的導向作用?評判一篇高考作文好壞的標準到底是什麼?高分作文的選拔目的究竟是什麼?當這些疑問紛紛得到解答時,這篇浙江高考作文是否值得滿分也就找到了答案。
  • 聚焦高考滿分作文:指揮棒還是獎牌
    最近,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網絡熱議。人們的觀點也非常鮮明地分成了兩派:有人認為,這位考生的知識面和閱讀量、以及對哲學問題的思考令人印象深刻;也有人認為,考生故意炫技,這樣的寫法不值得提倡,可以得高分但不應該是滿分。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語文教育應導向「好文字」
    ——這是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中的開頭。這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面兩位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並引起巨大的爭議。原因是,文章用詞生僻,長句疊加,這種晦澀複雜的表達方式,給大部分正常理解水平的讀者造成的閱讀障礙。首先,我並不讚賞這篇作文,但是,我也不贊成因為輿論爭議就把這篇作文降分處理。
  • 2007江蘇高考作文《懷想天空》全文 浙江教育考試院回應滿分作文
    事實上,這篇文章的滿分之路頗為曲折,根據浙江教育月刊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的文章,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爭議中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老到和晦澀同在」  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在公眾號上率先推出「高考作為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正是當日推出的這篇滿分作文。
  • 市面賣的「高考滿分作文」從哪來的?|高考作文|出版社|高考|浙江省...
    記者觀察發現,標榜「高考滿分作文」的書籍,價格從10元到1400元不等,出版社的來路遍布全國各地。與其他專業類書籍不同,「高考滿分作文」更受大眾歡迎。隨機點開一款書籍,好評率大都在90%以上。一位給了10分好評的顧客說,這本書集中了2016年高考生的寫作精華,是很值得學習的。也有顧客說,佩服這些孩子們的才思文筆,文章引經據典,值得學習,不愧是高考滿分作文。
  • 高考滿分作文評卷組長被舉報,最新通報來了!
    「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近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廣泛關注。陳建新 資料圖8月初,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率先刊發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並配發陳建新對該作文的點評。
  • 《生活在樹上》滿分作文引熱議,閱卷組長被查:辭藻堆砌不應模仿
    導讀:之前網上熱議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浙江方面給出最新回應是:網上流傳的今年我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民熱議,經調查,是其語文評卷組組長在評卷結束後擅自洩露考生答卷及評卷細節,按照規定,給予處罰。另外一條,還很重要。
  • 洩露滿分作文被通報!浙大中文系副教授違規的地方不止這一處!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8月13日發布通報,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陳建新老師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經研究決定:停止陳建新老師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該消息一出,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和陳建新教授再次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滿分作文引熱議!擅自洩露答卷屬違規!
  •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改變
    800字範文,大家可以看看滿分作文都是怎麼寫的,和自己的作文對比一下,看看思路和遣詞造句上的不同都在哪裡,在平常多加以練習,一定能在作文上有大的突破。2019年高考馬上就要到了!新東方網高考頻道小編為大家提供高考作文衝刺,歷屆高考滿分作文句段,高考優秀作文範文,高考滿分作文範文等。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和閱卷組長出版的「輔導書裡的作文相近」?
    由今年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的爭議持續發酵,並從對「該不該打滿分」的分歧轉向對閱卷組負責人「既當閱卷組長又出書輔導高考作文寫作」的質疑,所涉多方相繼發聲。8月10日下午,湖北武漢市退休媒體人李未熟告訴澎湃新聞,他8日向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實名舉報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省寫作學會副會長陳建新既擔任作文閱卷組長,又編寫出版高考作文輔導書、進行高考作文指導講座等,「既做教練員又當裁判員」,「9日下午,我接到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的電話,表示收到我的舉報材料,已著手調查」。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引熱議 作家馬伯庸:辭不配位 網友...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8月3日,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紅遍網絡,文章因艱深晦澀引發熱議。該文展現了考生豐富的閱讀量和廣闊的知識面,但也有人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應簡潔、準確、易懂。對此,作家和網友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 高考滿分作文標準引爭議,應該是辭藻華麗還是樸實無華?
    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一家出版社向浙江省2020的考場作文的滿分作文、高分作文、文章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編輯。其中,一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39分,但後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作文,在網絡上引起了強烈的爭議。
  • 浙江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熱議,除了標題,恕我看不懂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全文附後)。「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這是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陳建新教授的評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名師點評:不是語文老師教出來的
    「……近日,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因為三句不離哲學、社會學、文學用典,「英式中文」式寫作,不僅在網上引發熱議,引起網友考據熱,還引發了語文界關於語文教學的深刻思考。如果你是高三語文老師,你會鼓勵學生在高考考場上亦如該生一樣,做如此突破麼?記者採訪了數位四川語文名師。
  • 高考滿分作文 高考作文精選語段
    高考滿分作文 高考作文精選語段如何寫出一篇優秀的高考作文?高考滿分作文都有哪些特色?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考滿分作文範文及一些優秀的高考作文精選語段,考生們在寫作文時可以參考借鑑!高考滿分作文佳作賞析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以前的自己越來越渺小,視線的模糊,是遠方的路在招手。
  • 如果高考作文以疫情為題,從這三方面入手寫作,作文更容易拿滿分
    如果高考作文以疫情為題,從這三方面入手寫作,作文更容易拿滿分 高考是當下的熱議話題,這不單關係著無數學生的命運,更是牽扯著無數家庭,高考作文是高考中不可控的一個因素,因為沒人能保證自己拿到多少分,很多人覺得今年的高考作文會以這次疫情為題,對此,做了很多準備,如果今年高考作文真的是以疫情為題,
  • 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談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如此作文該如何給分?
    有兩種完全相反的意見,一種以目前浙江閱卷組為代表,給滿分;一種以曹林為代表,曹認為,「看到那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看第一遍時難受,第二遍時難受+2,第三遍,難受+3時,終於崩潰,這樣矯揉造作、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作文成為滿分作文示範,侮辱了語文教育,侮辱了漢語表達,侮辱了讀者,也侮辱了無數語文老師。
  • 由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的風波:浙大副教授深陷輿論漩渦
    由2020年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的輿論風波,至今尚未消停。最新的實質性消息是浙江教育考試院於8月13日發布的通報。其中稱「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經研究決定:停止陳建新老師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並表示,對網民反映的其個人其他相關問題,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核實。《生活在樹上》輿論風波是8月2日掀起的,當天,浙江「教學月刊」發布《生活在樹上》全文以及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