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發現大規模第四紀冰川遺蹟 - 浙江日報

2020-12-08 浙江日報

  本報餘姚9月 19 日電(記者 吳曉鵬 通訊員 葉初江 呂芳) 繼我省上虞嶺南鄉覆卮山發現第四紀石冰川群遺蹟後,與覆卮山毗鄰的「姐妹山」——餘姚市四明山鎮懸巖村的羅成山上又發現大規模的巖石群。最近,我國冰川專家韓同林經實地考察後認為:羅成山的地質地貌景觀亦屬於第四紀石冰川遺蹟,尤其是冰川漂礫(即鵓鴣巖)等特別巨大,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今天上午,筆者隨同當地考古愛好者登上羅成山探究冰川遺蹟。羅成山位於四明山鎮政府往西約10公裡處的懸巖村。山上遍布巨大巖石群,有些看似懸空,好像隨時都會滾下山來,懸巖村因此得名。在羅成山右側,筆者看到一隻巨型「石鳥」。這塊巖石體,人們估計它有上千噸重,當地人稱之為「鵓鴣巖」,一望便知是「大自然的傑作」,絕非人工所能及。為方便觀賞,當地村民在「鵓鴣鳥」處放有一木製階梯。筆者爬上「鳥背」往下一看,底下由3塊巨石疊成,山坡陡峻,險象環生。在羅成山澗,還有「石和尚」、「風動巖」、「牛鼻眼」、「朝天鼓」等巨石,處處鬼斧神工。

  今天下午,筆者電話採訪了正在新疆的韓同林教授。提起近期在上虞、餘姚兩地發現第四紀冰川遺蹟時,韓同林告訴筆者,上虞覆卮山發現的遺蹟以石冰川為主,而餘姚羅成山的巨大巖石群則是冰川漂礫,它是古冰川運動過程中搬運的巨大巖塊,可以隨冰川翻山越嶺,搬運距離能達到數百甚至數千公裡。待冰川消融後就堆積下來,形成了地貌奇觀。韓教授還認為,羅成山山體表面上的巨大石群只是人們可看到的一部分,其實在山底下還隱埋著大量的冰川漂礫巨巖石群。因此,羅成山與覆卮山的其他冰川遺蹟類型還有待於進一步調查才可確定。

  筆者發稿前,恰好遇上省地勘局水文地質大隊的兩位專家剛從羅成山上考察返回。他們對羅成山的考察意見與韓同林教授的完全一致。    

相關焦點

  • 【組圖】餘姚四明山鎮發現大規模第四紀冰川遺蹟
    【組圖】餘姚四明山鎮發現大規模第四紀冰川遺蹟www.zjol.com.cn 2006年09月20日 14:30:10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鵓鴣鳥巖石  浙江在線9月20日消息 (吳曉鵬 通訊員 鄭奕訓 呂芳 趙永良)繼我省上虞嶺南鄉覆卮山發現第四紀石冰川群遺蹟後,與該座山毗鄰(相距2000米)的「姐妹山」——餘姚市四明山鎮懸巖村的羅成山上又出現大規模的巖石群。
  • 新昌發現我國最大的第四紀冰川石河遺蹟 [組圖]
    由中國第四紀冰川研究專家韓同林教授率領的考察隊7日在浙江新昌縣天姥山麓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第四紀冰川石河遺蹟——萬馬渡冰石河。  通過現場考察,韓同林等冰川研究專家在當地綿延3公裡的萬馬渡河谷發現了大量冰川漂礫、冰磧壟等第四紀冰帽冰川遺蹟,並根據分布在巨型冰川漂礫上的眾多冰臼進一步確認,河谷中形如萬馬奔騰競相爭渡的大規模巨石陣,系距今約200萬至300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時期由冰川漂移堆積物形成的冰石河遺蹟。
  • 北京發現巨型冰川條痕石 疑似為第四紀冰川遺蹟
    北京郊區又發現第四紀冰川遺蹟?巨石真是冰川條痕石?有學者稱北京發現大規模第四紀冰川遺蹟。昨天,本報記者特與冰川專家同赴門頭溝妙峰山鎮斜河澗村的一道溝谷內,探究眾多隱秘在雜草樹叢中的奇特巨石的真實身份。
  • 第四紀冰川遺蹟在赤峰
    冰川遺蹟的發現在赤峰這片九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的崇山峻岭中,第四紀以來數次冰期的冰川活動,給這裡留下了無數冰川遺蹟。冰臼這個「世界奇觀」,多少年來,一直默默地躺在那裡,沒有一雙慧眼去認識它。然而,時光的歲月走到1997年10月,才有了轉機。
  • 廣元發現第四紀冰川遺蹟 在國內屬首次發現
    11月7日上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研究員、有著「冰臼之父」之稱的韓同林教授在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松林村菖溪河東溝段,手拿一塊具有「李四光環」的石頭,高興地說:「這是典型的冰川遺蹟留下的證據!」
  • 「震撼視頻」給我十分鐘,帶你看遍赤峰第四紀冰川遺蹟!
    大約在距今300萬年到1萬年的時間,地球進入到了第四紀冰期,氣候寒冷,降雪增加,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和山地廣泛出現了大規模的冰蓋和冰川。根據科研人員推斷,冰川運動時期,現在的赤峰地區曾經是一片冰雪覆蓋的世界。赤峰周邊有大興安嶺南段、努魯兒虎山和七老圖山。
  • 「冰川印象」展在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開幕
    2020年9月22日,「冰川印象」展覽展示活動在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順利開幕。由於受疫情影響,本次活動通過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模式,主要由線上的啟動儀式、科普視頻和「我與冰川有個約會」小小講解員活動,線下礦物晶體展和植物標本展共五部分組成。
  • 嶗山有第四紀冰川遺蹟 將助推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這一切的奧秘就隱藏在距今數百萬年前的冰川遺蹟中。  為期4天的第二屆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討會昨日在青島落下帷幕,與會專家認為嶗山發育中國東部最為典型、系統的第四紀冰川遺蹟等國內乃至國際罕見地質遺蹟,具有獨特的科學價值、普及教育價值和美學觀賞價值,完全具備申報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的條件。
  • 第四紀冰川遺蹟,三井龍潭,遺落深山無遊人
    三井龍潭,位於紹興市新昌縣沙溪鎮上蔡岙村的山岸自然村,這裡與寧波市奉化區大堰鎮竹林村相鄰。 三井龍潭,從山岸村流向下遊竺家坑村水庫的溪流中,連續三個水潭,因此而名三井龍潭。
  • 覆卮山有12個河群,為第四紀冰川遺蹟,當地人通常稱之為「石浪」
    覆卮之所以被命名為覆卮山,是因為數千年前,東晉山水詩人謝靈運曾寫道:「登上這座山喝酒,作詩和飲罷覆卮」。覆卮山翻滾著,薄霧瀰漫,有一塊巨大的石河巖石從順坡滾落下來,這是第四紀冰川遺蹟的一個壯觀的地方。有12個大小不同、長度不同的石頭河群,據國內權威專家鑑定,這些石河群為第四紀冰川(距今290-350萬年)遺蹟,主要集中在覆卮山西北和東北山坡的河谷地帶,呈明顯的線性分布特徵,當地人通常稱之為「石浪」。
  • 銅鈸山驚現第四紀冰川遺蹟冰磧石奇觀
    日前,在廣豐區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了一處自然景觀,經專家考證確定為第四紀冰川遺蹟冰磧石奇觀。來自廣豐區的一名遊客告訴記者:「我還是頭次看到冰川遺蹟冰磧石,感覺十分壯觀和神奇。」    據了解,冰磧石是指凍結在冰川中的石塊,隨著冰川的融化而沉積在一起的沉積物。和其他沉積物的最大區別就是它的分選性差,大小混合,磨圓度也很差。它分布於曾經出現過大量冰川的地區,主要發現地區多為北歐、加拿大等國家。出現在銅鈸山鐵山村的這些冰磧石規模及巖石質量實屬罕見,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 上虞覆卮山上「石河」被確定為冰川遺蹟
    本報訊(通訊員宋彥佩、趙偉平記者潘劍凱)浙江省上虞市覆卮山半山腰上的石河群經有關專家實地考察後被確定為第四紀冰川遺蹟。有關專家稱,在中低緯度發現如此大規模石冰川群實屬國內罕見。據介紹,覆卮山上已發現大大小小的石河有十多處,最長的一條石河有1000餘米,最寬處在50米左右。
  • 中國東部經歷過第四紀冰川?蘇州有孕育條件
    - 相關連結  三次大的冰川運動  地質史上曾經有過三次規模宏大的冰川運動:第一次是在5.7億到6.8億年前的寒武紀,那次冰川大規模覆蓋了澳洲、歐洲、美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第二紀冰川期在4.1億到4.7億年前,此次冰川覆蓋了非洲、南美洲、歐洲、北美洲北部地區
  • 施雅風談第四紀冰川研究:發展和修改前人認識—新聞—科學網
    冰川學上有個著名的例子。19世紀瑞士的阿迦西,曾對冰川堆積的分布狀態深入研究,證明古代確實存在過冰川規模遠大於現代的冰期,從北極區南下的冰川曾覆蓋了大部分歐洲。以後他去英國,明確了蘇格蘭曾存在過冰蓋;去美國,發現北美存在過第四紀大冰蓋,從而建立了第四紀冰期學說,獲得當時歐美科學家最高聲譽。然而真理誇大一分,便成謬誤。他堅信冰川曾覆蓋到全世界,摧毀了一切生命。
  • 施雅風:對李四光第四紀冰川學說的探討—新聞—科學網
    作者在大學讀書與工作的初期,深為李先生的雄文宏論所折服,奉為楷模,未曾懷疑,在實踐中也力圖尋川遺蹟,與李先生理論印證。也正由於先生著作的啟發,產生研究冰川的憧憬和興趣。50年代末期開始,得有去西部高山區長期工作的機會,積累起一些經驗,由於重點在現代冰川,對冰川形成的氣候條件、冰川運動及其刨蝕、堆積特徵稍有了解。
  • 趙井東:第四紀冰川研究亟須關注
    其中,第四紀冰川研究亟須關注。  上世紀30年代後期到70年代,由於北半球的持續降溫,局部冰川面積的擴大,「冰期來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大氣中溫室氣體成分增加,冰川普遍退縮,兩極冰蓋不穩定波動,加上科學家們對氣候變化不同情景的模擬與預測,全球變暖又成為全世界的熱門話題。
  • 專家呼籲建嶗山古冰川地質公園 對遺蹟開發保護
    4月22日,值第48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嶗山古冰川遺蹟再發現」活動在青島市嶗山區舉行,就嶗山古冰川遺蹟及其對嶗山礦泉水的影響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和挖掘。據悉,經研究發現嶗山古冰川遺蹟為世界三大古冰川礦泉水源地之一,專家呼籲創建嶗山古冰川地質公園,對其進行系統開發保護。
  • 嶗山有冰川遺蹟 冰積物上建房穩如泰山
    這一切的奧秘就隱藏在距今數百萬年前的冰川遺蹟中。    為期4天的第二屆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討會昨日在青島落下帷幕,與會專家認為嶗山發育中國東部最為典型、系統的第四紀冰川遺蹟等國內乃至國際罕見地質遺蹟,具有獨特的科學價值、普及教育價值和美學觀賞價值,完全具備申報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的條件。
  • 寧波四明山山洞現神秘植物 曾是恐龍愛吃的美食
    最近,我市植物專家林海倫在四明山區的一處山洞,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溫帶植物———過山蕨。資料顯示,這種植物多分布於我國的東北和華北,最北生長在西伯利亞,浙江境內之前並沒有分布記錄。那麼,為何它會出現在寧波呢?神秘蕨類有翻山越嶺的本領近日,林海倫在位於餘姚四明山區海拔700米的丹霞洞內,進行植物考察。
  • 青島嶗山保存第四紀冰川地貌 嶗頂仰口等處可欣賞
    24日,為期4天的第二屆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討會在嶗山閉幕。與會大部分專家認為嶗山保存了系統的第四紀冰川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是迄今為止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保存第四紀冰川遺蹟最為完整的地區。這意味著嶗山旅遊增添了新景觀,遊客們可在華嚴寺、仰口、嶗頂、北九水等處欣賞到第四紀冰川地貌,還可領略到冰川擦痕和冰臼等景象。  據介紹,自80多年前,地質學家李四光首次提出嶗山為第四紀冰川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以來,針對嶗山地質特點的爭論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