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問及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時,海爾的張瑞敏和萬科的王石曾給出了一樣的回答:學習和讀書。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有一篇流傳甚廣的佳作《黃金屋》,據說是為了勸女兒閱讀而寫,文章的題目來自宋真宗趙恆的《勸學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從古至今,真正有大成就、大作為的人,都是極其注重讀書,也是極力推崇讀書的。但也不可否認,「讀書無用論」的論調在社會上也是甚囂塵上的,而且,現實中也是有許多人讀了很多書,卻一事無成的。因此,不是說你拿起書本讀,就能讀來成功、讀來幸福。只有懂得讀書並能學以致用的人,才能憑藉讀書實現成功的夢想。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講述了一個從不讀書又年過三十的職場失意者洪鎮洙的故事,他承擔著供養母親、提供妹妹上大學、接手父親留下的債務、卻瀕臨失業的危機,連去小酒館喝杯小酒,也常常得賒帳。這樣的境況會讓很多人失去鬥志,陷入越來越糟糕的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救。幸好洪鎮洙有一個愛讀書的朋友,他向他推薦了一個引領人讀書的導師,引導他養成讀書的習慣,並從讀書中汲取到力量和智慧,從而改變了人生,逆襲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士,擁有了理想的生活。
這本書的作者是韓國著名暢銷書作家、韓國國民導師二志成,以及韓國知名教育專家鄭會一,他們倆本身就是因讀書獲得成功人生的榜樣。
二志成在20歲的時候有一個夢想:成為作家,於是他每天讀一本書,讀了整整七年,讀完了2500本書。結果不僅沒有成為作家,還欠下了高達400萬的債務,住在貧民區的筒子樓,從朝不保夕。28歲的時候,他又重新開始讀書,並回過頭審視過去的七年,他得出一個結論,過去的七年,實際上一本書也沒讀。他說,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讀,不是用「大腦」去認知,而是用「身體」去實踐。從此以後,他真正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而鄭會一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因為一場大病,也因為貧窮,幾乎陷入絕望,後來,他遇到了二志成,並在他的引領下成為一年讀365本書的達人,並成為韓國最著名英語學校的校長。
為什麼說讀書能讓人獲得成功和幸福呢?正如二志成所說的那樣,讀書拓寬了他的視野,敞開了他的心胸;讀書讓他擁有了積極的思維模式和相信自己能成功的自信;讀書還讓他在不斷地實踐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實現認知的改變從而達到質的飛躍。
許多的成功人士都和他們一樣,通過懂得讀書、堅持讀書,從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通過親身的體驗,他們認為「所有變化都是經過一閱讀,二思考,三實踐的過程實現的」。對於一個徘徊在職場低谷且不讀書的人來說,可以通過三個階段的讀書訓練來改寫自己的人生,獲得夢想中的成功。
怎樣讀書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呢?《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裡介紹的讀書方式,看似難度高、又費時費精力,實際上卻是一種讓你沉下心來,用心去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和知識的好方法。二志成將讀書過程分三個階段,即基礎定向閱讀、加強定向閱讀、深層定向閱讀。
基礎定向閱讀,是通過閱讀100本以上和自己業務領域相關的書,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
加強定向閱讀,是用一年時間閱讀365本自我啟迪的圖書,以擁有成功者的思維方式。
深層定向閱讀,是通過閱讀人文古典書籍使自己成為領軍人物。
假如是一個很少讀書或基本不讀書的人,直接開啟閱讀100本專業領域的書,是有難度的,也不容易實現,因此,在開啟真正的閱讀之旅前,先要養成一個好的讀書習慣。沒有誰能隨隨便便就成功,讀書不是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不僅需要靜得下心,還需要耐得住考驗,因為這不是一條短暫而迅捷的路。
當明白這不是一條輕鬆易得的捷徑後,仍能下決心用讀書來改寫人生,那就用100天讀33本書來打開讀書之旅吧。第一步,選購33本書,只要是你看著喜歡的,可以是因為封面,也可以是因為內容或書名,只要看著順眼有興趣,就把它收入囊中,置於清理後的書架。第二步,騰出時間,按每周至少兩本的速度,每天至少留出3小時的讀書時間。可以早起1小時、晚上1小時、上下班等零碎1小時。第三步,每日讀完必須記錄書名、閱讀頁數及讀書日記,不是簡單的搬運書裡的語句,而是運用自己的語言。第四步,每天早上和晚上大聲說三遍:「我今天要讀書!」
對於一個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人來說,這個「萬事開頭難」同樣不能避免,我們會在剛開始的幾天裡,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新鮮感,但在一個月後很容易產生倦怠感。此時,可以想一想自己為什麼讀書?或者去圖書館讀,或者找愛讀書的朋友交流;同時,避開那些持「讀書無用論」的人。
切記,再苦再累一定要每日堅持,並且堅持到底。很快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會變得平靜,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的一些認知,變得能理解包容他人。就如故事中的洪鎮洙,他一度覺得比他優秀的同事李必立很做作令人討厭,他的新上司馬總監瞧不起他。可當他平心靜氣地去看他們後,才發現他們身上更多的優點,並且意識到他們曾經令他不快的一面,純粹是自卑心理的作祟。
當讀書成為生活裡一個必不可少的習慣後,就可以進入讀書的三個階段,來逐步提升自己的知識儲量。先專業,再縱向橫向深入發展。在閱讀專業領域的書籍時,就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來思考,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分享給公司的同事。洪鎮洙就帶領了一批想要獲得知識的同事,組織他們讀書,並以講課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實踐經驗,而在這個分享過程中,彼此都得到了交流和提升,同時也是提升自身知名度和人脈的好機會。
有夢想,只有去行動才會實現,因此,想通過讀書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實現自己夢想中的生活,需要堅持三個法則,那就是:
我相信。相信讀書能引領人走向更高的臺階,相信每一本好書,都凝結著作者幾十年的生活閱歷的智慧。深信不疑,才能產生強烈的動機,才能促使人在遭遇挫折時不放棄、在沒有獲得實際的改變之前忍受住寂寞和等待。
我行動。行動才是確保一切實現的必要條件,沒有行動,夢想永遠都只是夢,不會變成現實。很多人的行動往往因為「三分鐘熱度」而流於失敗,所以,只有行動,持續的行動,才能確保一路到達目的地。
我實踐。愛好讀書的人很多,卻不是每一個人都獲得了成功。為什麼許多人的讀書等於沒讀?就是缺少了實踐的體驗和反思。要在人生和職場中邁好每一步,那就要將書中的知識運用於實踐中,並且敞開自己,聽得進他人的意見,看得到自己的不足,望得見大局和未來,如此,讀過的書才能為我們所用,助我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