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因果與今生成敗

2020-12-12 地頭冬瓜

三世因果與今生成敗 佛門說:「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四句偈語講的是三世因果,又說:「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講的是萬事萬物都跳脫不出因果輪迴。 是非善惡,存在緣法,善緣孽緣,又無緣不聚,這花花世界,燈紅酒綠,誘惑諸多,吾輩俗人,身處紅塵,受俗事所擾,修為不能自持,往往徘徊於善惡是非之間,對人對幾,無法心如止水,忘卻了因果輪迴,做出悖理之事,殊不知自作者當自受,惡果已成,悔之晚矣…… 然生存之道,有強弱之分,古語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方為強,由此可見,強者善自律,自律者為強,強者為尊,自古有之,若是非善惡,取於一念之間,則強者即是善惡之主宰,若真有三世因果,一切則皆為定數,今生之成敗也當在定數之中,強求定數之外,豈不忤逆定數輪迴?

可人之慾念無盡,定數輪迴之事,如虛空幻影,今生苦短,當對酒當歌,風花雪月,哪能思慮什麼前世今生?

佛法雖蘊含大智,多數卻是修身之法,不適生存之法則!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三世因果?學習三世因果的意義在哪裡?
    佛法的基礎;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和苦,空,無常,無我,等都是學佛首先要了解的內容。如果不知道有三世因果,六道轉回,人生是,苦,空,無常,無我的,就不知道為什麼要學佛!不知道學佛的目的。今天先簡單講一下,什麼是三世因果,講三世因果的目的是什麼?
  • 三世因果經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後世果, 今生作者是。善男信女至誠聽, 聽念三世因果經。三世因果非小可, 佛言真語實非輕。 今生做官為何因, 前世黃金裝佛身。 前世修來今世受, 紫袍玉帶佛前求。 黃金裝佛裝自己, 遮蓋如來蓋自身。 莫說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 前世修橋補路人。 穿綢穿緞為何因, 前世施衣濟窮人。 有吃有穿為何因, 前世茶飯施貧人。
  • 三世因果歌
    善男信女至誠聽,聽念三世因果經。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語實非輕。今生做官為何因,前世黃金裝佛身。前世修來今世受,紫袍玉帶佛前求。黃金裝佛裝自己,遮蓋如來蓋自身。莫說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處來。騎馬坐轎為何因,前世修橋補路人。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窮人。有吃有穿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
  • 三世因果經——全文
    三世因果經——全文三世因果經文,又叫三世因果經,其的目的是勸人向善。
  • 佛樂|《三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三世因果》讓我們以一顆清淨之心共享佛歌,體悟菩提智慧的清涼、清音之美。吉祥的佛音送給您,同時回向給一切有緣的眾生!願您能永葆吉祥如意!欲知後世果 今生做者是因不是定因 果不是定果因果皆循環 因果通三世常見善人得善果 今生福報多常見惡人遭惡果 今生惡報多常見善人遭惡果 前世罪業多常見惡人得善果 前世積德多菩薩也怕遭惡果 救苦救難多眾生行善多念佛 一生不迷惑有人不明因與果 生死在顛簸
  • 三世因果:如是因,如是果
    一《因果經》(如是因如是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是宇宙萬物有生有滅的變化法則,佛教不是「宿命論」的宗教,主張個人行為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每個人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流轉的生命,今生所遭遇的一切順逆境界,都是過去行為造作而形成的果報,今生的一言一行,可以決定自己未來的命運。
  • 佛法小知識10:三世因果是不是宿命論?
    一些人認為佛教的三世因果是宿命論,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三世因果。佛教的三世因果是指我們今生所有的遭遇中,大部分都是由前一世的所作所為決定的,另外有一小部分是由前一世以及更多前世的一些因緣所決定,還有一小部分是今生的所作所為所決定;而我們下一世所有的遭遇中,大部分都是由我們今生的所作所為所決定,有一小部分是由我們累世的因緣決定,還有一部分是未來世中我們的所作所為所決定。然後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宿命論。
  • 佛教三世因果經,人類不得不認識的大智慧
    ,欲知後世果, 今生做者因;因果有真假, 眾生細辨清,假經圖金銀, 真經為民生。善男善女細端詳, 聽念三世因果經。三世因果事非小, 真言細語實非輕。今生做官為何因, 前世公道正義身。前世修來今世果, 紫袍玉帶為民生。黃金贈與壯士行, 行俠仗義蓋世功。莫說做官皆容易, 正義公平兩邊行。
  • 佛說命運天機,皆因三世因果
    有的人一生坐享祖上餘蔭,福祿雙全,凡事順遂;有的人即使再怎麼努力奮鬥,結果還是顛沛困頓,潦倒以終? 這是什麼原因呢?一言以蔽之,都是由於個人宿世善惡業所招感的果報,而一般人則將這一切不同的人生際遇歸之為「命運」。命運的產生,其實就是三世因果的現象。
  • 修行善心丨每天誦讀一遍《佛說三世因果經》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善男信女至誠聽,聽念三世因果經。 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語實非輕。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不信吃齋多修積,但看眼前受福人。前世修善今享福,今生作惡後沉淪。
  • 「三世因果」是什麼?看懂了,覺悟就在當下!
    因為佛已經說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過了這些因果的關係,我們就可以解決到所有的問題了。「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世苦。」三世的因果只有佛能夠說得出來,所以佛的智慧就是最高的,佛法是最偉大的。信佛就是要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學佛就一定要修習《因果不虛》的這一個最基礎的修法。一切其實都是因緣和果報,其實都是自己造出來的,還有什麼是想不開、想不通的嗎?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它的因緣,因緣成熟了,就自然有它必然要感受的果報,那還有什麼樣的可以貪念?有什麼可以執著的呢?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自己修自己造的。
  • 聖嚴法師:佛陀只用二十個字 道破三世因果真諦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通常認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必須借宿命通知道過去,用天眼通知道未來,才能親見三世因果。一切眾生,如果不出生死,就在無窮的三世之中,無盡的時間裡邊,一直循環延續下去。如果僅僅把前生、現生、未來生看成三世因果,那是看得太狹隘了。 人既知有現生之中的三世因果,必能推想到有無盡的三世因果;不過問題在於今生的三世因果,是憑記憶力──所謂經驗而能相信、接受的,對於隔生或生前與死後的因果關係及事實,因為已出乎用腦細胞記憶的範圍,所以難以接受和相信。
  •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前世今生真的存在嗎?
    生死就是輪迴,於是有了前世有了今生。很多人特別相信有前世今生,很多人不相信生命無限、輪迴轉世之說。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存在的。關於因果輪迴的宇宙人生真相,其實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在探索。因為人有了生,就會有死,有了生死,大家就要思考生死是怎麼來的,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甚至要思考能不能夠了脫生死,不生不死,這些問題。
  • 鏡心論道五——能查前世今生因果的三世相法
    今天想和大家談一下三世相法,所謂的三世,是指過去、現在及未來,亦即所謂前世、今世、來世。
  • 三世因果歌歌詞直擊靈魂 陳星演繹靈性樂曲
    廣州三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廣東松竹梅國際唱片發行陳星佛歌專輯《三世因果》。《菩薩保佑》專輯不僅收錄了此前非常受歌迷熱捧的《觀世音菩薩》、《雙親佛》和《三世因果》,更有陳星最新創作的《勸世歌》、《念佛》、《修行》等,均以佛教精髓真理來指引人們向善,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對社會做出每一個人特有的貢獻,就如同《修行》一歌中所說,「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 今生夫妻的愛情是前世的「因果」,一切都是緣分
    佛陀說:今生萬物皆是前世的因果。前世的因果,今生的命運。佛陀說:婚姻真的是過去註定的嗎?很多都是前夫和前妻,所以這輩子也是夫妻。也有情侶來報答他們的恩情、委屈和債務,具體原因要分析。做夫妻是過去的一種宿命,有些夫妻種了更多的善緣,所以這輩子的恩愛。
  • 聖嚴法師:因果應當通看三世 不可拘泥當下一生
    因果貫通三世,真實不虛。(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佛教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確性,正像大家相信吃飯可使胃囊滿足那樣的正確。 其實,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人除了現在一生,已有過去的無量數生,尚有未來的無量數生。現在這一生,若將過去及未來的生命之流連貫起來看,實在還不及石火光影那樣的短促渺小。善惡因果是貫通了三世漸次受報的,業力的大小輕重便決定了受報的先後等次。今生的修善作惡,未必即生受報;今生的禍福苦樂,未必是由於即生的因素;今生多半的遭遇是由於往世業力的果報,今生的所作所為多半尚待到後世感報。
  • 別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負論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在人類哲學史上,蘇格拉底首第一次提出了因果論也稱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則,是指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原因和結果。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也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原因和結果是不斷循環,永無休止的。
  • 三世因果 據說:蘇東坡曾轉世為憨山大師,後又轉世為虛雲大師
    佛家有句話叫「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先說「三世因果」。其中「三世」,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若過去者為因,現在者為果;若現在者為因,未來者為果。蘇軾畫像和三世因果一起說的,佛家還有六道輪迴。人作為六道中的一道,佛家這樣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 惡之報 如影隨形 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佛法認為一切法的存在,無不是因果的關係。其所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三世之間的聯繫,吉藏大師在《三論玄義》引用慧遠法師的話說:「火之傳於薪,猶神之傳於形,火之傳異薪,猶神之傳異形。前薪非後薪,則知指窮之妙術,前形非後形,則悟情數之感深。不得見形朽於一生,便謂識神俱喪,火窮於木,乃曰終期都盡矣。」佛教的因果報應是根據三世而建立的。有情一生隨著果報的完成,生命也得到了終結。但他的精神和所造的業是不會泯滅的,依據自身所造的業,招感來世的果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