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基因,聽著有些玄虛,但在某個時刻、某個地點,蜇伏的它會破土而出,喚醒你的記憶、喚起你的心動。在北京「漂」了13年的臺灣歌手楊品驊,依然清楚地記得初踏上這座古都時的每一個震撼的瞬間。他決定留下,搜尋久遠的文化拼圖,經營臺灣少數民族的文化「園圃」,融入古都的「文化大觀園」中。
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他將作為「擺渡人」,尋訪大陸文創標地北京故宮,在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的指引下,翻看故宮這部「大百科全書」。
單霽翔,現在還是院長,故宮學院的院長。這是他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成立的為提升故宮在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方面的功能的學院。除了故宮學院,故宮研究院、故宮文物醫院,也是在他的任期裡創辦起來的機構,為的是提升了故宮的管理和科技水平。普羅大眾對些這「暗」實力無甚察覺,但這些「暗」實力護衛下故宮所綻放的活力,卻是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辦學院只是單霽翔在任時做的細項工作之一,他為故宮做的事或可歸納為:讓文物擁有尊嚴、讓遊客擁有尊嚴。
單老讓故宮的文物重獲了尊嚴:住得有尊嚴,屋頂上一根草也無;蹲得有尊嚴,地上一點垃圾不見……它們一個個從暗無天日的角落裡,被迎了出來,淨了顏面,重回到了觀眾熱切的視野中,「身心」安全都得到了保障。
他讓遊客有了尊嚴:買票不難、如廁不等,能參觀的區域從10%擴展到了80%以上,舉目所見是乾乾淨淨的綠地、藍天、紅牆、黃瓦,甚至能來一場美妙的穿越,見識到「一夜魚龍轉」的風流別致。
圖源:故宮博物院,2019「紫禁城上元之夜」
故宮「活」了,在國民欣喜的目光中,帶著尊嚴和驕傲,光彩照人地回到了人群中,吸納新時代的元氣,揮灑著歲月悠遠的雍容華貴。「活」了之後,她越發紅火。
「2019年故宮的觀眾到了最高1933萬,全世界第一。」單霽翔說。
耀眼的數字證明著故宮軟硬實力的攀升,也訴說著單老的付出。
圖源:故宮博物院
2018年,單霽翔獲得了「影響中國」年度人物,黃永玉上臺給他頒獎,送了他一幅自己寫的字:「故宮很具體,走遍9000多座房屋,1200多座建築,每天沿著宮牆走一圈,踩破20雙布鞋。」
布鞋、拾菸頭、送泡麵、將法國總統奧朗德車隊攔在門外……單霽翔在故宮的點點滴滴,成為民眾耳熟能詳的故事。可以說,他是深受國民愛戴的最紅「看門人」。這一次,能和單老會面,楊品驊不免也有粉絲見愛豆的激動心情。
「腦袋就抵在展櫃的玻璃上看,看得像個傻子一樣,實在是太輝煌。」
這是陳丹青看過《千裡江山圖》之後的感受。單霽翔帶楊品驊看的就是這幅太輝煌的畫作。
「仔細瞧,這裡面有捕魚的,有耕田的,這個就是一種世外桃源般的社會景觀,中國人理想中的千裡江山中間的人們和諧的社會生活,所以它社會意義很大。」單霽翔說:「這幅畫過去名氣不大,不知道你知道不。」
《千裡江山圖》(局部),圖源CCTV
如單老所說,2017年之前,這幅十八歲少年意氣風發、元氣淋漓的天縱之作少為人知。在他接任院長之後,故宮博物院美譽度漸高,進故宮觀展賞名畫成為了一種時尚。2015年,《清明上河圖》的展出更是引發了遊客狂奔赴展——「故宮跑」這一新潮流。
為了「勾」得遊客們跑得更瘋狂些,這幅作品還在《國家寶藏》上秀了一把自己的出身來歷,成功登上了熱搜——民眾熟知的北宋名畫裡不再只有《清明上河圖》了。讓故宮擁抱新媒體、新科技,通過網際網路思維吸引年輕群體,是單霽翔為北京故宮謀的長遠之路。
誰能拒絕得了故宮的雪落下的聲音呢?(圖源:故宮博物院)
「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應用科學技術。去年年初,1月1日,我們向全世界190多個國家發行了叫『繪真妙筆千山』的手遊,取得了很好的反響,世界各國都看到這幅畫,這幅畫變得很有名。」
圖源: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做著將千千萬萬件藏品(包括自己)「送回」百姓生活中的努力。據單老介紹,2018年年底的一次統計,北京故宮的文創品達11900多件,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故宮的建築、文物、歷史故事等是文創研發團隊取之不盡的寶庫:故宮的貓、房頂的脊獸,乃至宮牆畔的杏花都會被深度發掘,在符合「元素性、故事性、傳承性」三要素下,將其應用於受市場歡迎的載體。2017年,北京故宮文創產業營業額已達15 億元人民幣,超過1500 家A 股上市公司。而北京故宮曾經學習的榜樣臺北故宮文創,卻呈下降之勢,品類不及,收益也大幅下降,2013年為9億新臺幣,到2019年減為5.7億新臺幣。
如今,北京故宮文創的視野放眼海外,從實用性、觀賞性、流行性等多方面,提高著自己的上升空間。
「(文創產品)第一條就是一定要結合人們的生活。第二個就是我們一定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資源,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不能千館一面,所以我們大量的學者,寫了大量的專著、論文,把很多文物藏品提升為文化創意產品的元素,是獨一無二的,是我有他無的。」單霽翔說:「故宮是一部大百科全書。在這裡,就是一生、幾生都不能把這個知識學完,所以你就要不斷地學習來適應。」
對於楊品驊來說,這次與愛豆的碰面,讓他腦海裡的文化拼圖更加完整。
「那些劫後餘生的漫長故事,那些中華民族最基礎的文化基因,都以嚴謹而活潑的方式呈現出來。正是有單霽翔院長這樣為我們拼湊歷史碎片的開門人和引路人,讓我們離真實的歷史又更進了一步。」
想要了解更多「擺渡人」的體驗嗎?8月15日下午三點第八屆海峽青年節「雲上峰會」,期待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