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臺青「北漂」13年 單霽翔故宮教他做文創

2020-08-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8月16日電 題:阿美族臺青「北漂」13年 單霽翔故宮教他做文創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龍敏 閆旭

「北漂」13年後,臺灣花蓮青年楊品驊和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北京故宮有了一次長談。66歲的單霽翔在36歲的阿美族青年面前,攤開北宋古畫,又點開手機遊戲,教授如何「喚醒」文化資源,如何去做「獨一無二我有他無」的文創。

15日,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在福州舉行。楊品驊拜訪故宮單霽翔的視頻在峰會參會者中激起嚮往激動之情。會後,楊品驊接受了中新社記者專訪。

「我第一次到北京,登上長城走進故宮,被震撼了。」楊品驊說,他由是發現,那些在書本中感知到的「文化和故事」,仍在今天的北京鮮活地續寫。

單霽翔在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任上,令186萬件藏品逐漸得見天日,故宮文創品超過11900多件,文創產業營業額2017年已達15億元人民幣。不單是文物,連故宮的貓、房頂的脊獸,乃至宮牆畔的杏花,都「活」了。

這令楊品驊早已心嚮往之。「北京歷史積澱深厚,又是個多民族文化精華薈萃的地方。」楊品驊一開始就決定把臺灣少數民族的文化「打包」進京。他和團隊跑遍臺灣少數民族大大小小部落,從三四千種旅遊伴手禮中篩選出200餘種「有生命力的」「有想法的」,帶到北京找銷路。

楊品驊曾想為各個部落產品設計一個共同標籤,後來發現不需要,且讓各民族文化美美與共,各自發散。「大陸市場非常龐大,文化包容開放,排灣族的圖騰,阿美族的豐富色彩,每一種元素都有機會走俏」。

排灣族阿嫲把裝滿琉璃珠串串的塑膠袋往楊品驊手上一放,他轉身再把一顆顆琉璃珠的「星座」故事寫出來。他希望向大陸介紹更多「不管來自高山還是大海」的臺灣少數民族文化,也希望島內青年通過喜愛文創器物、文化體驗,去構建歷史觀,探究中華傳統文化的根。

單霽翔認可了他的想法。單霽翔也曾「走遍」故宮,正如畫家黃永玉為他所書的條幅:「故宮很具體,走遍9000多座房屋,1200多座建築,每天沿著宮牆走一圈,踩破20雙布鞋。」

在故宮,單霽翔引領楊品驊欣賞北宋畫家王希孟在18歲揮就的《千裡江山圖》:「仔細瞧,這裡面有捕魚的,有耕田的,這個就是一種世外桃源般的社會景觀,中國人理想中的千裡江山中間的人們和諧的社會生活,所以它社會意義很大。」單霽翔問他:「這幅畫過去名氣不大,不知道你知道不?」

「文創產品的研發,應用科學技術非常重要。」單霽翔又打開手機,「2019年1月1日,我們向全世界190多個國家發行了這款叫『繪真妙筆千山』的手遊,取得了很好的反響,世界各國都看到這幅畫,這幅畫變得很有名。」

單霽翔告訴楊品驊,文創產品要有歷史感,也要有實用性。而最重要的,「一定要深入挖掘我們的文化資源」,「那是獨一無二的,是我有他無的」。

當天,單霽翔亦透過紀錄片向本屆峰會寄語:「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傳統根植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裡,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希望兩岸青年多多交流。」

鏡頭外,單霽翔鼓勵這位「一心只想做民族文創」的臺灣青年:「在整個中華文化中,每一個少數民族,都是受尊重的。我們應該重視自己的過去,也要放膽地去希望未來。」(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阿美族臺青「北漂」13年 單霽翔故宮教他做文創
    中新社福州8月16日電 題:阿美族臺青「北漂」13年 單霽翔故宮教他做文創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龍敏 閆旭「北漂」13年後,臺灣花蓮青年楊品驊和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北京故宮有了一次長談。66歲的單霽翔在36歲的阿美族青年面前,攤開北宋古畫,又點開手機遊戲,教授如何「喚醒」文化資源,如何去做「獨一無二我有他無」的文創。
  • 中新社丨阿美族臺青「北漂」13年 單霽翔故宮教他做文創
    中新社福州8月16日電 題:阿美族臺青「北漂」13年 單霽翔故宮教他做文創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龍敏 閆旭「北漂」13年後,臺灣花蓮青年楊品驊和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北京故宮有了一次長談66歲的單霽翔在36歲的阿美族青年面前,攤開北宋古畫,又點開手機遊戲,教授如何「喚醒」文化資源,如何去做「獨一無二我有他無」的文創。15日,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在福州舉行。楊品驊拜訪故宮單霽翔的視頻在峰會參會者中激起嚮往激動之情。會後,楊品驊接受了中新社記者專訪。
  • 【澳門《華僑報》】阿美族臺青「北漂」13年 單霽翔故宮教他做文創
    2020年08月28日 10:43:22 來源:中新網福建   「北漂」13年後,臺灣花蓮青年楊品驊和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北京故宮有了一次長談。
  • 單霽翔在「北漂」13年的臺青面前打開了故宮這部大百科全書
    在北京「漂」了13年的臺灣歌手楊品驊,依然清楚地記得初踏上這座古都時的每一個震撼的瞬間。他決定留下,搜尋久遠的文化拼圖,經營臺灣少數民族的文化「園圃」,融入古都的「文化大觀園」中。辦學院只是單霽翔在任時做的細項工作之一,他為故宮做的事或可歸納為:讓文物擁有尊嚴、讓遊客擁有尊嚴。
  • 單霽翔帶著臺灣小夥兒進宮了
    日前,受「2020海峽青年雲上峰會」之邀,臺灣阿美小夥兒楊品驊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中國文化學會主席單霽翔做了一場有關喚醒中華文化遺產、讓民族文化更深走進兩岸民眾生活的對話。時光划過13年,臺灣阿美小夥兒楊品驊,依然清楚地記得初踏北京,第一次走進故宮,帶給自己的震動。對於疫情之後,能再次走進故宮,並能和曾經的故宮「當家人」單霽翔院長對話,顯得有些興奮。「為何歷經幾百年,在臺灣書本中看到的『文化和故事』,在北京仍被如此完好的保存和有生命力?」為了此次對話,楊品驊做足了功課。在他心中,也有一個和單霽翔院長同樣的使命,「要讓臺灣少數民族文化有尊嚴地傳承下去。」
  • 故宮掌門人單霽翔正式退休,他讓故宮文創一年賣出15億元
    單霽翔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在他的革新下,近600歲的故宮變得更「好玩」,故宮文創產品的年收入在2017年就已達15億元,超過了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單霽翔回顧故宮文創的發展史,並非一帆風順。早在2008年,故宮就成立了「故宮文化創意中心」,併入駐淘寶,成為國內第一家開淘寶店的博物院。
  • 沒了單霽翔的故宮文創,還能走多久?
    2014年8月1日,故宮淘寶公眾號通過的一篇《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正式放飛自我,引發無數轉發和點讚,10W+的閱讀量迅速讓其打響知名度,其中雍正右手比剪刀手,左眼wink的形象極大地提高了故宮這個IP的親民形象。此時,正是單霽翔在故宮任職的第二年。
  • 故宮文創走紅,該如何保護智慧財產權?| 單霽翔專訪
    他因「磨破了20雙布鞋,走遍了故宮9000多個房間」而被眾人熟知,自稱是故宮「看門人」,也是京城最火段子手。在他領導下的故宮,明年將迎來600歲生日。如何讓深沉的文化得以時尚地表達,故宮近年來做了很多工作,文創產品的開發就是其核心之一。目前,故宮文創產品近1.2萬種,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如此多的文創產品,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是怎麼做的呢?我們跟著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一起來看看。
  •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故宮北院區已經獲批
    談文創產品  今年5月不用進故宮就能購買  北青報:故宮的文創產品大獲好評,很多人慕名去購買,但文創產品店在故宮裡面,怎麼解決?  單霽翔:今年5月起就不用再買票進故宮才能買了。世界博物館的規律是參觀完之後走出去之前再挑選紀念品,故宮確實是很多人來就是想買東西,在神武門外有兩排我們原來的辦公用房,現在正在裝修,改成文創館,遊客可以來這裡喝喝茶,買買東西。  北青報:您說過故宮要去商業化,文創產品的營銷跟去商業化不矛盾嗎?
  • 訪臺歸來 單霽翔述出借臺北故宮珍貴文物細節
    中新社北京5月6日電 題:訪臺歸來 單霽翔述出借臺北故宮珍貴文物細節  中新社記者 應妮  今年4月中下旬,首次以故宮博物院院長身份赴臺的單霽翔,臺灣之行有何收穫?感想如何?他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一一回應。  單霽翔以「親戚之間的回訪」來形容臺灣的5天參觀訪問,「串串門、聊聊天,一起規劃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 故宮文創銷售超10億元 「掌門人」單霽翔分享經驗
    大公網4月19日訊(記者俞晝)作為2017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重要的組成部分,備受矚目的主論壇——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開發論壇在寧波舉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就如何讓博物館文化資源活起來和文創產業打造等話題展開探討,截至目前,故宮博物院已研發了
  • 單霽翔:故宮「看門人」
    年《故宮日曆》連續數周榮登銷售量榜首……這些文創產品獲青睞的秘密是什麼?  那麼,2020年的故宮,是單霽翔心目中完美的故宮麼?  「不,我心目中的故宮比這還好。」單霽翔說,「這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我們只是盡好這一代人的責任。我的職責是看好故宮。」當別人用「故宮掌門人」來稱呼他時,他總要糾正:「我是故宮的看門人。」
  • 單霽翔:我也是故宮講解員,6年講了2000個小時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不久前,正在熱播的《國家寶藏》節目組對故宮博物院發出邀請,請院長單霽翔推薦「故宮寶藏」和「護寶人」。「當時我就想到,請故宮志願者來擔當『護寶人』這個角色再合適不過。因此故宮博物院就決定,請故宮志願者代表故宮人,登上中央電視臺的舞臺,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觀眾介紹、守護故宮的文化寶藏。」
  • 臺灣阿美人楊品驊「北漂」13年:「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
    (聚焦海峽論壇)臺灣阿美人楊品驊「北漂」13年:「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中新社廈門9月20日電 題:臺灣阿美人楊品驊「北漂」13年:「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中新社記者回想起闖北京這13年,他最大的收穫是「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大會20日在廈門舉行。楊品驊登場發言,一向喜在著裝上凸顯臺灣少數民族元素的他,這次特地穿上一件泰雅人手織紅菱格紋背心,讓臺灣的山林和海洋之美,一同登上這個規模最大的兩岸民間交流平臺。楊品驊生於花蓮縣吉安鄉娜荳蘭部落,在臺北求學。
  • 故宮將辦"故宮學院" 單霽翔:教的是鑑賞而非價格
    原標題:故宮將開門辦學 單霽翔:教的是鑑賞而非價格   昨天,在臺北參加「乾隆特展」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透露,北京故宮將開門辦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此外,單霽翔還與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就兩岸故宮交流的熱點問題接受了京華時報的獨家訪問。
  • 單霽翔:2020年故宮整體維修完成 大高玄殿即將開放
    12月25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做客合肥工業大學,帶來重量級講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忠實守望者》。 單霽翔說,「故宮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庫房裡,很多人就是到此一遊而已。對於公眾來講,當他們走出故宮博物院的時候,他們能獲得什麼,可能是最主要的。我們不缺文化資源,缺的是以人為本,缺的是人文關懷。」 單霽翔講述了他在7年任期中的改革,「我們不斷跟著觀眾走,體驗觀眾的困難。把工作當學問做,把問題當課題。從以管理為中心,轉向以服務對象為中心。」
  • 臺灣阿美人楊品驊「北漂」13年:「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
    (聚焦海峽論壇)臺灣阿美人楊品驊「北漂」13年:「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中新社廈門9月20日電 題:臺灣阿美人楊品驊「北漂」13年:「在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四年前,來自臺灣花蓮的阿美人歌手楊品驊在北京雍和宮商圈
  • 故宮「看門人」單霽翔做客蘭大
    "把工作當學問做,把問題當課題解"2012年,單霽翔初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時,就發現大多數觀眾進了故宮後,目不轉睛地往前走,累了就坐在臺階上拿出自己帶的水和乾糧解決午飯,在規定好的50分鐘內遊覽完所有景點,然後統一乘車離開。他不禁思考:"一次難得的故宮之旅,人們離開後能獲得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對待他們?"
  • 尚品宅配國潮文化大課「開課」,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文創...
    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必須深入研究人們不斷變化的生活,並深挖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質,凝練出獨特的原創元素與人們的生活進行對接,這樣的文創產品人們才願意帶回家。  ——單霽翔  10月22日,由尚品宅配(300616,股吧)主辦的「讓年輕人愛上中國風——國潮文化大課」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隆重舉行。
  • 專訪單霽翔:我是故宮的看門人,也是故宮的講解員
    2025年故宮「百年院慶」時將開放85%區域  說到擴大開放,故宮如今已面向觀眾開放了多少面積?單霽翔介紹道:「2002年在啟動這一輪文物建築修繕之前,故宮開放的面積只30%,經過文物修繕、舉辦展覽,2012年我來故宮時,已經擴大開放到了48%。2014年再擴大到52%,今年已經到了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