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濱的普陀山,卻有一座南海觀音像,這樣的稱呼從何而來呢?

2020-11-24 網易新聞

2020-11-22 14:30:03 來源: 先森不講李

舉報

  浙江普陀山,是國內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傳說中觀音菩薩的道場,其實在中國民間,觀音菩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在國內很多城市中,大到千年古剎,小到鄉間小廟,幾乎所有的寺院裡都會供奉觀音菩薩,但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只有一個,那便是浙江的普陀山。

  

  去過浙江普陀山的遊客都知道,普陀山景區最出名的地標建築,就是高33米的觀音菩薩立像了,它採用的是飄海觀音的形象,既端莊又慈祥,南海觀音的巨大立像也成為每個遊客到普陀山以後必到的景點,但是細心的遊客都會發現,在觀音立像的下方寫著四個大字「南海觀音」,很多人表示不解,普陀山明明位於東海之濱的浙江,為何普陀山當地稱菩薩為「南海觀音」呢?

  

  其實千百年來,關於南海觀音的叫法,民間一共有三種說法,其一,傳聞很久之前宇宙的中心有一座須彌山,有一位高人把須彌山分為了四個方向,分別是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而地球所在的位置正好在南瞻部洲,所以普陀山的觀音菩薩自然被稱為南海觀音。

  

  其二很多人說,佛教是由印度傳入中國的,那麼「南海觀音」的稱謂也是由印度傳入中國的,之所以大家都稱菩薩為「南海觀音」是因為觀音菩薩最早的道場在印度南部的海邊,其實跟中國的南海沒有一點關係,所以普陀山雖然在東海,叫觀音菩薩為「南海觀音」也順理成章。

  

  其三歷史上南海一直就是的觀音菩薩的道場,所以人們一直稱菩薩為「南海觀音」,因為當時古人對方位的理解有偏差,此南海非彼南海罷了,在中國歷史上很多政權都會定都在中原地區,對於陝西西安和河南洛陽而言,浙江的的位置就在中原的東南面,當時的古人都稱這裡為海外,所以也就是當時古人口中的南海了。

  

  其實關於南海觀音的叫法既由來已久,更似乎是約定俗成的,關於這三種民間的說法哪一種正確,那就要看你對「南海」的理解了,你說呢?你去過浙江普陀山嗎?關於南海觀音的稱謂,你更支持於哪種說法,談談您的看法,期待您的精彩點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歷史趣談:為何南海觀音不在「南海」而在「東海」
    家喻戶曉,對觀音菩薩的稱呼,有時候大家又習慣稱為「南海觀音」,可是您知道,在我國歷史上,南海觀音之「南海」到底是在什麼地方呢?這令多少人迷惑不解。正解:真正的南海觀音之「南海」就在臨靠我國東海之「普陀山」由以上南海觀音之南海和東海的觀點爭議來看,兩種說法似乎各具情理,而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觀點分歧的原因,實質上還是我國「南海」和「東海」這兩個海域名稱讓人頗為費解。因為按正常邏輯來說,南海觀音自然近南海,而普陀山儘管大家都知道它是千年觀音道場,可是為何近東海?
  • 普陀山明明在浙江東海,為何稱菩薩為南海觀音?外地遊客都糊塗了
    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也是傳說中四大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供奉文殊菩薩,浙江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四川峨眉山供奉普賢菩薩,安徽九華山則供奉地藏菩薩。去過普陀山的遊客都知道,普陀山最出名的地標建築,便是高33米的觀音菩薩立像了,它採用的是飄海觀音的形象,既端莊又慈祥,這裡幾乎成為每個遊客和信眾到普陀山以後必到的地方,但是細心的朋友都會發現,在觀音立像的下方寫著四個大字「南海觀音」,很多外地遊客非常納悶,普陀山明明位於浙江,浙江省是靠東海的,那既然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東海邊,為何稱菩薩為「南海觀音」呢?
  • 為了觀音菩薩有地方住,南海必爭?
    我們總習慣口稱「南海觀世音菩薩」,但觀世音菩薩真的住在南海嗎?我們都知道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傳說大概在唐宣宗時期,日本的慧諤和尚到五臺山修道禮佛。當時的日本一片荒夷,估計這個慧諤和尚也沒見過什麼世面,他看見一座雕塑精美,栩栩如生的觀音像喜歡的不得了,就想把這尊觀音像請到日本供養。隨即慧諤和尚帶著這尊觀音像從寧波出海,途經舟山群島時,卻莫名捲起一陣狂風,一行人被風浪阻擋了行程。
  • 普陀山佛光之謎真的有那麼神奇?
    每年到此地燒香拜佛的人不在少數,於是當地部門為了順應民意,弘揚佛法,拉動經濟,就在海邊巖石上建立了一座威嚴挺立的銅鑄觀音像。面對茫茫大海,銅像矗立很是壯觀。佛像落成那天,迎來五千多人的觀禮,也就是這五千多人見證了神奇的一幕。典禮進行到一半,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
  • 心有蓮花與佛結緣,普陀山靜心禮佛地推薦
    普陀山,梵文「Potalaka」,傳說是一座開滿小白花的山。來普陀,為那些在心中盛開的小白花,許下心願,相信心誠則靈。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國」和「南海聖境」之稱。普陀山位於杭州灣南緣、舟山群島(共有島嶼1390餘個)東部海域,是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隸舟山市普陀區。普陀山西南距沈家門漁港6.5公裡,南距朱家尖島2.5公裡,東距洛迦山5.3公裡。
  • 普陀山:觀音顯聖撥雲見日
    不要說是有佛教信仰的人,就算是沒有佛教信仰的普通平民百姓,在此時此地,在這樣一個氛圍當中,在這樣一個儀式當中,他怎麼可能不把天象奇觀跟觀音信仰聯繫在一起呢? 或許正是從古至今眾口相傳的各種靈異傳說,給普陀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那神秘的小白花,對於普陀山來說更是具有特殊的意義。
  • 「南海普陀山」的來歷
    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的東部,面積12.5平方公裡。「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向來以佛教聖地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而聞名中外。  普陀山在東海,為什麼稱「南海普陀山」?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史記·秦始皇本紀》有「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的記載,以為古代稱普陀山為南海;二是因為中國歷代帝王大都在北京建都,習慣把南方的海域稱為南海。  其實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漢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
  • 海天佛國的普陀山到底值得去嗎?三分鐘帶你了解普陀山,全乾貨
    一晃已是初夏,普陀山已經開始進入一年中最適合旅行的季節,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我,普陀山到底值得去嗎?有哪些好玩的?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普陀山。一、簡要概況東海之濱的普陀山,景色非常秀麗優美,是觀音菩薩的道場,也是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世人常說:金五臺,銀普陀。
  • 乘船而來,踏水而上,與「海上佛國」普陀山來個緊密接觸
    她位於浙江省東部,素有&34;、&34; 之稱。我們是乘交通船過去的,在船上,全是播放有濃鬱佛教色彩的音樂,十分好聽。 「海天佛國」普陀山的是從何來的?唐宣宗大中元年,有一位天竺國僧人來到浙江,在此島潮音洞中見到觀音菩薩的瑞相,因此建茅屋而居,並取名朝音洞。
  • 去普陀山的客運站,為何像極了布達拉宮?
    那麼朱教授為什麼會將大樓如此設計呢,它和布達拉宮有何淵源呢?其實,舟山的普陀山和西藏的布達拉宮是同源詞,都來自於梵文(拉丁轉寫Potalaka),即印度的補怛洛迦山。早稻田大學館藏版《觀音經》印度的南海觀音怎麼又成了中國普陀山的南海觀音呢?大家都知道浙江頻臨東海,那為什麼叫南海呢?浙江東海水域在秦以前時習稱「南海」,《史記》說秦始皇巡海曾「上會稽,祭大禹,望南海」。
  • 浙江旅遊景點推薦,海天佛國靜心行,漫步普陀山!
    普濟寺又稱前寺,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寺院,也是普陀山第一大寺院,整個寺廟修築在山勢比較寬闊、平坦的地帶,寺前的池水為山泉所積,池中蓮蓬滿結,一到夏日,荷香襲人,即普陀十二景蓮池夜月。旁邊有一座石塔——多寶塔,是普陀三寶之一。進入普濟寺後,依次可見,圓通寶殿,左右兩側為文殊殿和普賢殿。隨後是大雄寶殿,兩側是地藏殿和普門殿。最後是伽蘭殿和韋陀殿。
  • 「南海觀音慈航寶島」新聞發布會在普陀山召開(圖)
    「南海觀音慈航寶島」新聞發布會在普陀山召開(圖) 2010年09月19日 12:1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97年普陀山南海觀音像開光時菩薩顯聖視頻
    一、北京電視臺的視頻:二、鳳凰衛視的詳細報導以下文字作者為唐毅雄(博主略有編輯)南海觀音像,高28米,鑄銅重達70餘噸,由大陸各地及海外華僑、港澳及臺灣信眾,發心共同捐建,立於距西方寺不遠處之海濱小山上。
  • 南海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有一座普濟寺,裡面就供奉著一尊「不肯去觀音」。關於這尊「不肯去觀音」,有一個這樣的傳說。話說唐代末年,日本臨濟宗高僧慧鍔對觀音菩薩十分仰慕,他不遠萬裡來到東土大唐,想朝拜觀音菩薩,並且學習佛法。
  • 假期臨近,走進這座南海佛國,開啟一段尋佛之旅!
    普濟寺外騎行的遊客普陀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我國最早的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普陀山是一個東海之濱的小島,與舟山的沈家門隔海相望,自古以來素有「海天佛國」之稱。普濟寺外的放生池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島內景點眾多,有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等千年古剎,也有33米高的南海觀音立像成為眾多佛教信徒心中的聖地,千步沙、百步沙風光旖旎 美不勝收。
  • 普陀山兩日遊怎麼安排行程?
    清晨雞鳴,誦頌、坐禪、偈樂,聲聲入耳,在普陀山,你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佛教的虔誠偉大,還有前所未有的平靜和祥和。普陀山,梵文「Potalaka」,傳說是一座開滿小白花的山。來普陀,為那些在心中盛開的小白花,許下心願,相信心誠則靈。
  • 【如事觀】普陀山南海觀世音菩薩!
    普陀山是杭州灣南緣的島嶼舟山群島,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據史記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為道人修煉之地經幾次更變後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為普陀山南海觀世音菩薩道場。
  • 海天佛國普陀山南海觀音站海邊,風調雨順年年過祈福國泰萬民安
    「南海觀音」大多數人以為有兩尊,海南三亞和浙江普陀山各一尊,這種判斷其實是錯誤的。海南三亞的觀音像全稱是「三亞南山海上觀音」,並不是「南海觀音」。其實廣東佛山西樵山上還有一尊觀音坐像,名稱也叫「南海觀音」,不過文化底蘊並不深,信眾公認度也差許多。
  • 普陀山:山名及觀音道場由來
    普陀山是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南北狹長,面積約12.5平方公裡。島上風光旖旎,洞幽巖奇,古剎琳宮,雲霧繚繞。,充分顯示著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連,顯得更加秀麗雄偉。陀洛伽山之得名並成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確實與佛經有關。《華嚴經》68卷中記 載,稗瑟胝羅居士指示善財云:「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伽山,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
  • 不肯去觀音——被賦予民族精神的普陀山南海觀音!
    其意為「觀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心念觀音菩薩,是為尋聲救苦,拔眾於難,讓自己與自己所愛之人」劫後餘生「,此劫非彼劫。明朝《普陀山志》記載,「梁貞明二年,日本僧慧鍔得觀音相與五臺山,將歸日本。舟觸新羅礁,蓮花擋洋,舟蔽不前。鍔禱曰:』使我國眾生無緣見佛,當從所向建立精藍。有頃,舟向潮音洞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