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佛性佛法堪佛心

2020-12-14 北鬥天涯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愛戀伊,愛戀伊,願今生常相隨」。一曲《女兒情》,恨無雙全法。近觀大唐,遠眺華夏,泛泛塵世,芸芸信徒,不乏懷素之狂,辯機之慧,鑑真之韌,但能稱得起聖僧且毫無爭議的,唯有玄奘。

玄奘,大唐高僧。10歲入寺,11歲受學,12歲剃度,22歲受具足戒,28歲論道大覺寺,30歲立志西行求經,32歲始髮長安,歷經110國,歷程5萬裡,歷時19年,求得佛經657部,回國後潛心譯經19年,成經1335卷,譯文1335萬字(參考資料:郭元興《試論玄奘法師出生西行的年代問題》)。從627年私出玉門,到645年載譽東歸,19年間,抱著「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的決心,沒有金蟬子轉世的背景光環,沒有敕封的「御弟哥哥」加持,沒有西梁女王的多情相候,沒有仙界高徒的鞍前馬後,沒有九環錫杖除魔鎮妖,更沒有錦襴袈裟神器護體。只一人一念一瓶一缽,西風瘦骨,且行且學,千般磨難,佛心如鐵,歷盡何止八十一難,終抵印度那爛陀寺,得拜真經,用5年的悉心研習,名震五印,被印度佛界尊為「大乘天」、「解脫天」,揚名無遮大會。

643年東歸後,玄奘受到唐玄宗親自接見,受命主持大慈恩寺,設立譯經院,翻譯取回的經書,並奉旨著書《大唐西域記》12卷,由弟子辯機執筆。648年,當《瑜伽師地論》翻譯完畢,唐太宗李世民親撰《大唐三藏聖教序》:「...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於是,百川異流,同會於海,萬區分義,總成乎實。豈與湯武校其優劣!堯舜比其聖德者哉!......以中華之無質,尋印度之真文...」。

19年間,玄奘率其弟子共譯經75部計1335卷,最著名的有《大般若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心經》等。均為佛家重典,其中,最短的經書當屬《心經》,只有260字,眾生具知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出此書。

玄奘必然是博學的。但史書文獻以及《全唐詩》(撰於1705年)中均無記載,直到20世紀初,在英籍冒險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盜走敦煌石窟大量的珍貴文獻中,玄奘所做的五首詩,才終被世人得見:

《題西天捨眼塔》

帝釋傾心崇二塔,為憐抬眼滿千生。

不困行苦過人表,豈得光流法界明。

《題尼蓮河七言》

尼蓮河水正東流,曾浴金人體得柔。

自此更誰登彼岸,西看佛樹幾千秋。

《題半偈拾身山》

忽聞八字超詩境,不惜丹軀捨此山。

偈句篇留方石上,樂音時奏半空間。

《題童子寺五言》

西登童子寺,東望晉陽城。

金川千點淥,汾水一條清。

《題中嶽山七言》

孤峰絕頂萬餘嶒,策仗攀蘿漸漸登。

行到月邊天上寺,白雲相伴兩三僧。

玄奘取經路線圖

泱泱大唐,巍巍盛世,威名遠播,萬邦來朝,可歌可書的人多如繁星,就佛門而論,不管是《大唐西域記》中的三藏,還是《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已經成為一種佛之外的精神信仰,立於史間。玄奘用自己天賦佛性、苛求佛法、終得佛心的一生,詮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人生終極。

664年春,玄奘圓寂於玉華寺肅成院,結束了肉身在世間的傳奇一生,但玄奘佛性的傳奇遠未結束。

664年(唐麟德元年),玄奘葬於長安城東白鹿原。

669年(唐總章二年),移葬長安城南少陵原「大唐護國興教寺」。

705年(唐神龍元年),追諡玄奘為「大遍覺法師」。

988年(宋端拱元年),可政大師千裡背負玄奘頂骨舍利迎歸金陵天禧寺供奉。

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玄奘法師頂骨舍利遷至天禧寺新建三藏塔供奉。

1412年(明永樂十年),在天禧寺原址建造大報恩寺,並在三藏塔前建三藏殿。

1570年(明隆慶四年),吳承恩根據玄奘取經傳說開始匯總撰寫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

1856年(清鹹豐六年),玄奘三藏塔墓與大報恩寺毀於戰火。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靈骨出世,一分為三,其一在南京玄武湖畔小九華山建成磚塔供奉。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靈骨其一由南京佛教界迎請到毗盧寺供奉。

1955年,靈骨分供日本東京增上寺、慈恩寺、奈良藥師寺、臺灣玄奘寺慈恩塔、北京廣濟寺、廣州六榕寺、天津大悲院、成都文殊院。

1956年,天津大悲院舍利奉迎至印度那爛陀寺玄奘學院。

1962年,西安大慈恩寺內建立玄奘紀念館。

1963年,為舉行玄奘圓寂紀念法會,大慈恩寺內頂骨舍利奉迎至南京棲霞寺

1982年,央視導演楊潔執導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開機。

1994年,《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上映。

1995年,《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上映。

1998年,大陸分贈1顆玄奘頂骨舍利給臺灣新竹玄奘大學供奉。

1999年,動畫片《西遊記》上映。

2003年,西安大慈恩寺從南京靈谷寺迎請玄奘法師頂骨舍利安奉於新建的玄奘三藏院的大遍覺堂。

2013年,《西遊·降魔篇》上映。

2014年,86版《西遊記》重播3000次。

2015年,3D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

2016年,內地音樂人戴荃原創歌曲《悟空》獲得第16屆音樂風雲榜原創新勢力獎。

2017年,《西遊·伏妖篇》上映。

本文由北鬥天涯原創發表。該文引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第一時間刪除。非營利性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和作者姓名並務必提前告知。盈利性網絡、報刊、廣電等其他媒體如需轉載和引用請先與本人取得聯繫,同意後方可轉載。謝謝!

相關焦點

  • 他是大唐玄奘,他是佛法的傳播人
    關於這位傳奇人物,可能很多人會說到遙不可及等等,但是其實除了熒幕上的各種正經儒雅的形象,百姓心中真正得道高僧的樣子,真實在現實生活中的玄奘還有很多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在小說西遊記裡面,唐僧取經是受了大唐皇帝的委託,同時也得到了觀音菩薩的點化。目的就是去西方求取真經,回來普度眾生。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任務必須玄奘去,而不是別人?是否真的存在金蟬子轉世這個說法?是他的前世尊貴嗎?
  • 《大唐玄奘》玄奘大師將佛陀的教育帶回祖國,惠澤萬世眾生的故事
    說到這部電影那麼我們先來談談歷史上真實的玄奘大師是怎樣的?13歲的玄奘決定剃度出家時曾經說:「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於是這個宏大誓願貫穿了大師的一生。那麼玄奘大師為何要西行去取經呢?唐朝當時的佛教門派眾多,但是對於佛法的理解並不一致。
  • 玄奘的大徒弟不是孫悟空,而是他,差點毀掉佛法在大唐傳播
    玄奘的大徒弟不是孫悟空,而是他,差點毀掉佛法在大唐傳播 | 文 三隻眼讀史唐太宗封唐僧玄奘為天下大都僧綱,賜五彩織金袈裟一件,毗盧帽一頂,去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求取大乘佛經。唐僧玄奘用了十七年時間,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穿越一百多個國家,終於取回梵字經典六百五十七部,並寫成一部《西域記》,共十九卷,包括各國的山川河湖,地形地貌以及民風民俗,內容極其豐富。唐太宗差工部官員,在西安關外,建起了一座望經樓迎接經書,並委派玄奘負責組織翻譯佛經。玄奘在各寺廟推舉的人選中,選出幾十人,一邊教導佛法,一邊從事翻譯工作。其中,玄奘最器重的大弟子叫辯機。
  • 談談大唐玄奘和西遊唐僧有何不同?
    歷史上那個真正到達天竺,並且用一生完成取經大任且將佛法帶回大唐帝國的玄奘法師。甚至因為西遊唐僧的聲名太盛,導致人們已經忘記了那個本該被世人都銘記的真實人物——玄奘。凡人不"凡",神仙不"仙",大唐玄奘和西遊唐僧到底有何不同,他們之間又有怎樣的鮮明對比?
  • 玄奘的貢獻:為佛法驗明正身
    玄奘從十一歲出家,便潛心鑽研佛學,十幾年後,他就成為全國有名的高僧。在對佛學的深入研究中,玄奘與眾多中國僧人發現,佛法皆為印度高僧所傳所譯,是否可信,是否是真的釋迦牟尼佛傳的法,要打問號。玄奘在江南江北遊歷兩年後又回到長安,遇到了來大唐譯經的高僧波頗。
  • 玄奘的貢獻:為佛法驗明正身
    玄奘從十一歲出家,便潛心鑽研佛學,十幾年後,他就成為全國有名的高僧。在對佛學的深入研究中,玄奘與眾多中國僧人發現,佛法皆為印度高僧所傳所譯,是否可信,是否是真的釋迦牟尼佛傳的法,要打問號。玄奘在江南江北遊歷兩年後又回到長安,遇到了來大唐譯經的高僧波頗。
  • 《大唐玄奘》:一個人的西行
    尊重真實歷史來拍玄奘取經的故事,《西遊記》是一個很大的阻礙。事實上,大多數中國觀眾對小說《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了解遠遠超越玄奘西遊的真實經歷。然而前不久上映的中印合拍電影《大唐玄奘》,卻從歷史的角度,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唐僧」的故事。
  • 大唐玄奘好看嗎 大唐玄奘法師的取經之路
    大唐玄奘好看嗎 大唐玄奘法師的取經之路時間:2016-07-12 01:03   來源:豆瓣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有《玄奘之路》珠玉在前,導演選取這一歷史題材來拍攝也是膽大,冒險精神真的叫人敬佩。
  • 影片《大唐玄奘》:一顆善良執著的心
    電影《大唐玄奘》是由霍建起導演,2016年拍攝,有黃曉明主演的電影,是黃曉明獲得義大利最佳電影影帝獎的一部影片,並憑此片獲第十三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影帝。大唐貞觀年間大唐高僧玄奘歷經十七年,不畏艱難險阻,前往天竺取經的傳奇故事 。
  • 香港佛教界觀賞電影《大唐玄奘》 分享玄奘法師的故事
    宏明法師借分享的機會指出大眾對玄奘法師的認識可能受到小說《西遊記》、電影《大話西遊》等影視作品的影響較多,而《大唐玄奘》這部電影是以再現正史的角度拍攝的,必將有助於大家了解歷史上真實的玄奘大師。法師讚揚玄奘大師對佛教和國家所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 禪宗時代:玄奘取經回國後,另一個和尚改變了大唐
    相對於玄奘從天竺(印度)帶來的657部佛經和150粒如來肉舍利,以及7座金、銀或檀刻佛像,李世民更關心的,是催促玄奘早日寫出《大唐西域記》。日後,這部以玄奘西行為背景的歷史地理名著,在不經意間成就小說《西遊記》的同時,在當時最主要的意義,卻是為大唐帝國和李世民,帶來了有關開疆拓土的第一手資訊。
  • 《大唐玄奘》首映曝終極預告&海報
    時光網訊 玄奘作為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之一,已經有太多的影視版本,現在,黃曉明版玄奘也即將和觀眾見面。黃曉明透露,之所以出演玄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媽媽覺得我和玄奘很像。」      《大唐玄奘》將於4月29日全國上映。
  • 玄奘取經千卷,卻慘敗于慧能大師,專家:結局早已註定
    我們從《西遊記》中所熟知的人物唐僧原型就是我們中國佛教史上的得道高僧玄奘法師。玄奘法師在一路西行的途中根據他的所見所聞寫下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記》,流傳至今。在唐貞觀十九年的時候,玄奘法師攜帶西域的六百多部佛教經典回到了東土大唐,開始了他的譯經工作。玄奘法師在當時開創了唯識宗,在當時的中原地區興盛一時。
  • 找回我們本來面目:《大唐玄奘》的佛學內涵
    電影《大唐玄奘》劇照 玄奘大師的本來面目 對這部電影最深刻的評價就是:無限接近真實。在西遊文化被不斷改編、翻新乃至惡搞的今天。這部電影回到了起點——大唐貞觀年間,玄奘法師不懼千辛萬苦探尋佛法的故事。影片的荒漠、雪山、深山中踽踽獨行的,是一位虔誠的佛子,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走向佛陀的信念和光明。 加拉瓦的本來面目 影片中有一個小小的細節十分動人,那就是天竺國的奴隸加拉瓦在挽救佛經,佛像的過程之中,解脫了象徵詛咒的面具,恢復了純潔善良的本來面目。
  • 盤點電影《大唐玄奘》
    《大唐玄奘》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環球浩翔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霍建起導演,黃曉明、徐崢、趙文瑄、羅晉、譚凱、樓佳悅等主演的歷史片。該片講述的是唐朝高僧玄奘歷時19年,不畏艱難險阻,前往天竺取經的傳奇故事。
  • 《大唐玄奘》發群星版海報&特輯
    時光網訊 傳奇史詩電影《大唐玄奘》即將於4月29日上映,今日片方曝光了「不忘初心」群星版海報及製作特輯,  特輯中導演霍建起坦言:電影《大唐玄奘》將以全新的視角為大家講述一個大唐高僧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
  • 高僧傳|大唐玄奘!
    玄奘五歲時母親去世,不久,他的父親便辭去官職,隱居起來。玄奘有四個兄弟,而他是最小的幼子。二哥陳素早已出家為僧,法號長捷。而玄奘跟著父親學習儒家經典,父親對這個聰穎、勤奮的幼子也十分寵愛。然而,在玄奘十歲時,父親也病故了。此後,他跟隨二哥長捷法師前往洛陽淨土寺,在那裡,他跟著長捷法師學習佛法,很快適應了佛門生活。
  • 唐僧西遊:玄奘《大唐西域記》
    玄奘公元629年(唐太宗貞觀三年)至公元645年(店太宗貞觀十九年),唐代高僧玄獎為探求佛法真義,含辛茹苦,到印度學習佛經。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傳奇般的經歷,佛學的精深震動了當時的整個印度,也轟動了中國的大唐王朝。唐僧取經成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壯舉,而明代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更渲染得唐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玄奘(602一644),又稱三藏法師,俗稱晰僧。本姓陳名林,唐代洛州緞氏(今河南愜師縣級氏鎮)人。是一位傑出的佛教學者,旅行家,翻譯家。
  • 電影《大唐玄奘》在洛杉磯舉行公益觀影會
    美國好萊塢摩尼影視集團董事長王力軍致辭海外網12月9日電 12月7日下午,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AMC電影院隆重舉辦了「電影《大唐玄奘》公益觀影會」,電影《大唐玄奘》的主創團隊到現場接受採訪該片講述的是唐朝高僧玄奘歷時19年,不畏艱難險阻,前往天竺取經的傳奇故事。影片於2016年4月29日在中國上映。該片已經獲得多項中外電影大獎,2016年10月《大唐玄奘》代表中國內地出徵角逐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評選。貞元元年,玄奘大師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
  • 《大唐玄奘》片尾曲曝光 王菲版"心經"致敬大師
    網易娛樂4月21日報導 一部講述了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法師,遠赴印度求取佛法的傳奇史詩巨製《大唐玄奘》將於2016年4月29日亮相全國大銀幕。今日,片方曝光了電影片尾曲MV,霍建起導演選擇的是由王菲演唱的《心經》放在影片結束部分。MV中,王菲空靈的聲音配合著《大唐玄奘》的電影畫面更顯無盡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