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是嚴詠春所創,詠春拳是不需要以力鬥力取勝於對方,同時又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其精髓。正因為此,所以習練詠春拳者眾多。詠春拳很簡單,其整個體系就包括三套拳:小念頭、尋橋、標指;及兩種器械:八斬刀、六點半棍。然而在整個詠春拳體系之中,小念頭為最重要,有詠春拳師傅說:練詠春拳,只要練好了小念頭,就練好了一半詠春拳了。這確實如此,因為詠春拳的小念頭幾乎包含了詠春拳的所有手法,更為重要的是,詠春拳的所有動作身形,講究立念為上。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為什麼第一套拳叫小念頭,因為在廣東人說話時,「小」和「少」是同音字,小念頭就相當於少念頭或者說是沒什麼念頭,在練習詠春拳時講究要排除雜念,達到人拳合一之境界。
別看小念頭是詠春拳的初級套路,雖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達到詠春拳練習小念頭的標準還有點不容易。因為小念頭裡包含著詠春拳技擊體系的幾大支柱,如直線攻擊、中線防禦、肘沉中、內外門控制等。
在詠春拳中,直線攻擊強調的是永遠要沿最短的直線路徑去打擊。在詠春拳的小念頭中,如日字衝拳、橫掌、正掌等技法,都是沿最短的直線。在傳統武術中有:「人走弓、我走弦」之說,這種用平面幾何的概念解釋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詠春拳的中線防禦其實就是為了達到保護自身身體要害部位免受重擊。從頭到腳,一條假想的中線將身體分成左右兩半,而這條中線左右均為人體要害如:眉心、眼、鼻、下頜、咽喉、心臟、兩肋、腹部、襠部等,一旦把中線位置保護好了,就可以免受重擊。詠春拳也非常重視肘的應用,小念頭講究沉肘歸中,把肘置於身體中央,可以讓手在最短的距離到達上下左右的位置,這樣動作最少且用時最短。
詠春拳的小念頭中所有動作是左右平衡,對稱的,每一次練習不同的手法均以左手為先,這樣也訓練了右腦。在詠春拳的概念中,攻防同時無定式,更無左右手之分,對己而言只有前手與後手之後,這樣進攻與防守只要分內外兩個門:前手的異側為內門,同側為外門。
詠春拳小念頭的動作特點在於一個「正」字,講究「中正」,正所謂「小念頭不正,終歸不正」,在練習的時候,雙腳要站正,脊梁也要正,上身既不前俯也不後仰,出手也要正,不偏不倚在中線,肩膊也要正,不聳肩不送膊。
練習詠春拳小念頭最關鍵在於要慢。這樣可以讓你思想集中,心無雜念,手的位置要正,還要訓練肘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