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音樂,阿里輪迴的祭品?

2020-12-19 澎湃新聞

本文來源於:新熵(ID:baoliaohui),作者:馬戎,編輯:漢卿

今年8月7日,淘寶88會員將附贈的一年蝦米會員換成網易雲音樂會員。

用意十分清晰,大幅落後於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的蝦米,恐怕只剩一副蝦殼了。

據外界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一月關閉,阿里的回應是「不予置評」。

也就是說,即便不情願,粉絲也要準備為這隻孤單的蝦米默哀了。

01 誰殺死蝦米

和象徵渺小、微不足道的名字一樣,蝦米音樂是專業、純粹的代名詞。老粉曾送蝦米一個名字:

音樂圖書館。

這是一個由滿懷理想的音樂人創辦的平臺,即便在用戶數據、月活數據上從不在頭部梯隊行列中,但長期站在音樂平臺的鄙視鏈頂端。

蝦米有最全的曲風分類,這與小眾音樂創作者的聚集相輔相成。蝦米的推薦系統向小眾創作者傾斜,理由是大家都知道的明星,那就不需要推薦了。

蝦米音樂的定位也就十分清楚——一個獨立於主流音樂平臺之外的世外桃源。

這也是蝦米坐擁優秀UGC氛圍的原因,儘管蝦米在引導一種付費聽歌模式,但確實做到了一切向專業化看齊。

在蝦米音樂的評論區,專業的樂理知識總能佔據上風,而在騰訊音樂和網易雲,畫風則瞬間抑鬱了起來,熱評中永遠橫行著剛失戀的前女友、前男友。

這也是為什麼,蝦米音樂擁有如此多的忠實粉絲,通過社交媒體的各個渠道緬懷蝦米。

誰掀翻了這樣一座藝術殿堂?這是一個看起來頗為複雜的問題。

站在騰訊的視角,蝦米死於版權,巨頭戰爭讓小而美的社區本就缺少氧氣。

站在網易的視角,蝦米死於社區,沒能從音樂切入到用戶生活,普及共鳴。

你甚至可以站在B站視角去看,蝦米用一條蝦命的代價實踐了陳睿的觀點——小眾社區,破圈或者死。

對蝦米的死亡,用戶可以有多種視角。但無論如何,阿里的視角是避不開的。

站在阿里的視角看,蝦米死於阿里視為立身之本的超前頂層設計。也就是宗慶後對馬雲的靈魂之問:

「你能不能別一天到晚顛覆這個,顛覆那個?你把別人都顛覆掉,你也被顛覆了。」

這一戰略一度在淘寶、支付寶、餘額寶等產品身上顯出威力,但在音樂賽道,阿里嘗到了「阿里味」的慘敗。

如果向更深處挖掘,從兵力大於戰線時布置大文娛,到戰線大於兵力時對大文娛的一連串撤退回防,背後是阿里大氣候的輪迴。

阿里大文娛是輪迴的產物,蝦米音樂是輪迴的祭品。

02 阿里投資快樂

2014年9月,阿里巴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創下美國市場最大IPO交易記錄。

阿里用資本市場的要求自我改造,換取了市值上的快速增長,代價是犧牲掉中小商家,並用嚴苛的營銷門檻將大品牌綁定在阿里巴巴的甲板上。B2C的天貓崛起後,C2C的淘寶聲量日漸縮小。

彼時,阿里的淨利潤率已經超過40%,遠超eBay和亞馬遜。

在2014年11月召開的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馬雲進一步細化了阿里的增長前景——電商、物流、金融呈三足鼎立,外圍是健康和快樂。阿里未來的投資方向,都將圍繞上述訴求展開。

背後是阿里急於找到盛放巨頭身軀的賽道。

與移動網際網路同步到來的,是整個國家的消費升級浪潮。阿里顯然是歷史進程的收益者。從商品推薦機制到營銷費用機制改革,阿里一邊倒地將手伸入品牌商家的營銷預算。

打著快樂旗號的大文娛,只是這隻大手的一根小拇指。

從球隊到新浪微博、從蝦米到優酷,阿里的投資方向是,為上市收益找到更穩健的避險資產、為承接品牌商營銷費用找到更多延展場景、為阿里自身找到流量源頭。

從阿里發展的歷史看,阿里大文娛是阿里現金流與業務競爭壓力失衡的產物。在阿里上市敲定後,拼多多崛起之前,大文娛的避險資產屬性都要更閃耀些。

家中有礦的阿里巴巴無所畏懼。

這一時期,阿里有底氣入股微博來對抗微信,有底氣盤下市場份額第一的優酷;有魄力出手拿下蝦米音樂、千千靜聽,從逼格、用戶量兩個角度切入音樂市場;也能容忍高曉松將藝人利益大幅引入音樂產品,從根本上顛覆一個用戶主導的音樂播放器產品。

阿里堅信的是這樣一種邏輯,即娛樂場景和消費場景之間可以打通。

在阿里的藍圖中,大文娛是一個帶有電商基因的產品矩陣,前期由電商利潤哺育各平臺在版權等領域的擴張,後期再將各平臺流量作為回報反哺電商。

用戶在優酷看動漫,平臺就推送動漫同款周邊;用戶看愛情劇,平臺推送女主同款服飾;用戶在阿里音樂聽歌,平臺推送耳機等相關設備。

模式固然是可行的,問題出在阿里過於強悍的執行力上。在高曉松幻夢般的激進操作下,阿里在短時間內毀滅了一個用戶數據市場第一的產品。

如果騰訊向京東、拼多多等平臺收取的是導流服務費,阿里則在向優酷、高德、天天靜聽等平臺收取流量變現的收益。因佔據流量收益,所以阿里的控制欲更強,和騰訊明顯呈現出直男與暖男的差異。

從阿里音樂激進的策略本身,也能看出阿里自身的焦慮所在——儘快將避險資產轉化為流量源頭,將增量引入「去C2C化」的阿里巴巴。

結果是不理想的,阿里音樂的激進改革違背了產品規律本身,優酷遭遇到長視頻從UGC向PGC的轉型期。從2016年起,阿里電商的用戶數據呈現明顯的增長下滑。

下滑的影響有利有弊,阿里在向字節系尋求流量時,自身也推動了電商的直播化、短視頻化轉型,並主導了電商直播的行業新紅利。

弊端是大文娛的每況愈下,阿里不再有能力支付富養大文娛的高昂成本。

03 「蝦米們」的歸宿

阿里音樂一度是風光的。

音樂版權大戰初期,阿里音樂一度與三大唱片公司(環球、索尼、華納)合作,坐擁劉德華、張學友、周華健、張震嶽、李宗盛、梁靜茹、任賢齊、劉若英、五月天等歌曲版權。

直到2018年,優酷仍然斥資十億元,去爭奪俄羅斯世界盃的網際網路轉播權。這使得國內幾乎所有關於這屆世界盃的視頻、剪輯等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優酷的LOGO。

樊路遠接替楊偉東成為優酷新任掌門人後,帶來了阿里的立場。優酷除招牌綜藝《這!就是街舞》外,摒棄了大量高成本自製內容。

按「投資快樂」時代的粗暴方式燒錢,阿里燒不動了。當C2C電商進一步流向拼多多,阿里似乎喪失了持續快樂的能力。

在電商賽道,阿里難以阻止一些低單價、低毛利的白牌商品遭拼多多蠶食,只能在品牌紅線一帶設置多道防火牆。

這些防火牆的名字是聚划算、淘寶特價版,未來可能是別的什麼名字。無論名稱如何更迭,背後仍然是阿里固守高毛利品牌護城河的意志。

C端消費網際網路化改造的紅利已經不多了,在此前,巨頭普遍爭奪毛利率更高的賽道,留下的是苦活累活。盤踞在菜市場、超市的生鮮市場是最後的增量。

盒馬鮮生從未遭遇如此多的兇惡對手,除了早期入場的興盛優選、十薈團外,美團、滴滴、拼多多均選擇在這一時間點入場。

結果是,大文娛從避險資產蛻變回流量入口。在今年聲勢浩蕩的本地生活決戰中,阿里系產品對餓了麼的全面引流再次印證這一點。

早在七年之前,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就看清了投奔巨頭的必要。巨頭遊戲的時代,跟大的平臺在一起將更加安全。

問題是,巨頭提供的安全是資本上的,對業務反饋的訴求反而更高。一個巨頭夾縫中的孱弱平臺,終究難以擔負流量入口的重任。

 

相關焦點

  • 蝦米音樂,阿里輪迴的祭品
    投稿來源:新熵騰訊音樂股價大奏凱歌時,一隻匍匐在音樂賽道底部的蝦米決定去死。這一死亡早有預兆。投資網易雲後,阿里其它部門也在拋棄蝦米。今年8月7日,淘寶88會員將附贈的一年蝦米會員換成網易雲音樂會員。用意十分清晰,大幅落後於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的蝦米,恐怕只剩一副蝦殼了。據外界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一月關閉,阿里的回應是「不予置評」。也就是說,即便不情願,粉絲也要準備為這隻孤單的蝦米默哀了。
  • 阿里的音樂夢,止於蝦米?
    從一開始,蝦米就和阿里有著不解之緣。其創始人王皓曾在阿里巴巴做過程序開發。 2008年,蝦米網正式上線,王皓將自己對於音樂的熱愛灌注到了蝦米音樂中,使得蝦米音樂的產品氣質在同類產品中顯得格外突出。
  • 被阿里耽誤的蝦米的一生
    騰訊音樂在美股上市,從此TME一騎絕塵,蝦米只能出現在賣身和合併的傳聞裡。此次「蝦米音樂將關閉」的消息一出,曾經的阿里音樂集團CEO發微博稱,也就五年前還和QQ二分天下呢。但如今,蝦米音樂的月活已經跌出行業前五,「一直在換帥,但所有人都是KPI的背鍋俠,項目不斷被邊緣化,就算今天不來,關停也是遲早的事。」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深燃。
  • 阿里文娛又起波瀾,蝦米音樂被傳解散
    撤回到2013年,蝦米音樂和阿里或許都沒想到,曾經傲視群雄的在線音樂平臺——蝦米音樂,7年之後,會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大眾面前。 2013年,阿里收購了蝦米音樂,蝦米音樂為阿里於在線音樂版圖中,佔到了一席之地,但在阿里的生態體系中,音樂是需要顧及但卻不是必需的板塊,同時也不是阿里精通的板塊,很快,蝦米的發展困境就在一次大變革中出現了。
  • 天天動聽、蝦米音樂相繼倒下 阿里不懂音樂?
    事實上,蝦米音樂並不是阿里在在線音樂賽道上的唯一布局,就在收購其前一年,另一款音樂軟體天天動聽就已被阿里收購,並很快被改名為「阿里星球」。雖然名字更加氣派,但並沒有闖出一條生路,最終宣布暫停服務。在放棄阿里星球、蝦米音樂連年走下坡的現狀下,阿里在「追尋」音樂這條路上選擇了曲線救國。
  • 蝦米音樂被傳1月關停,阿里真的沒有文娛基因?
    11月末,一則蝦米音樂即將關停的消息在微博傳出,這則消息來源於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相徵。隨著消息的發酵,關於蝦米音樂將關閉的討論迅速鋪開,許多樂迷用戶乃至行業人員對此異常關注,對於蝦米音樂的「緬懷」回憶仿佛也在坐實這則消息。
  • 被阿里耽誤的蝦米的一生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所有在線音樂平臺,音樂人的後臺跟真實的結算後臺的數據是不一樣的,別的平臺會把推廣量算到播放量裡面,真正跟版權公司結算收入時,又是按照真實的點擊次數跟播放次數來算,他們的商務結算口徑跟音樂人後臺的數據是完全不匹配的。目前只有蝦米是最老實的,它最符合規則,卻變成了活祭品,真實數據在這個行業很難生存。」音樂行業人士宋清揚告訴深燃。蝦米走到今天,怪誰?
  • 抱住了阿里的大腿,為何蝦米音樂還是倒了?其實結局早就註定
    抱住了阿里的大腿,為何蝦米音樂還是倒了?其實結局早就註定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逐漸普及到千家萬戶。這些年來國內不少的網際網路企業逐漸的發展壯大,阿里就是其中的一家,馬雲在1999年創建了阿里巴巴,隨後藉助著網絡的普及阿里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
  • 致千萬蝦米音樂老友:你們的傷感,只是阿里的一枚棄子
    但真正讓人感到嘆息的是,蝦米音樂關停,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戰略性放棄在線音樂流媒體業務——而整個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的戰爭也由此劃上最後一個句號。借用一句話:一個時代結束了。1蝦米音樂關停:意料之內的事蝦米音樂關停,此前已經有所徵兆。
  • 棄子蝦米音樂
    當蝦米音樂走完第十二個年頭之後,最終迎來了謝幕。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稱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蝦米音樂一直以來,以小眾、清新的標籤收穫了一批批粉絲。
  • 蝦米音樂將關閉的傳聞再起 阿里「富養的女兒」終未長成
    記者通過搜索發現,不止這一條關於蝦米音樂即將關張的消息,一位名為「果殼放大燈」的用戶在「相徵」之後也發布微博稱,「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很可能將要解散。」究竟蝦米音樂命運幾何?據悉,蝦米音樂在2019年6月從阿里大文娛重新劃歸,歸屬到了阿里創新事業群下,記者向阿里相關方面加以求證,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 蝦米音樂將關閉?蝦米音樂的前世今生
    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明年月份關閉一個時代,要終結了嗎?這則蝦米音樂要解散的消息傳遍網際網路,不少人感嘆爺的青春結束了,這個見證無數人青春的蝦米音樂是怎麼一步步到解散的邊緣?
  • 蝦米音樂是怎麼被搞垮的?
    阿里請來了著名音樂人高曉松擔任阿里音樂集團董事長,宋柯出任CEO,一年後,宋柯擔任董事長。高曉松改任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蝦米成為阿里25個事業部中的一個。 可是呢,這兩位著名音樂人的加盟以及與背景雄厚的阿里巴巴的強強聯手,卻並沒有讓蝦米擺脫困境雄霸天下,反而每況愈下。
  • 蝦米音樂「偶像的黃昏」
    然而,這改變不了蝦米早已被邊緣化的現實:去年,阿里巴巴投了網易雲音樂投資7億美元後,就有傳聞,說阿里已經帶不動親兒子蝦米,轉而扶持養子網易雲,從而一起狙擊TME,甚至一度傳出蝦米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合併的訊息。蝦米音樂曾有過鼎盛時代:居於鄙視鏈頂端,匯集各路神仙音樂愛好者,聚集在蝦米上用愛發電、指點音樂江山。
  •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
    曾經,蝦米音樂每月人均使用時長達300分鐘以上,位居行業第一。2013年,阿里巴巴收購蝦米音樂,將其劃入阿里巴巴音樂事業部。2016年,高曉松、宋柯和何炅高調加盟阿里音樂,創始人王皓轉崗釘釘。在一系列人事變動和改革之後,背靠巨頭的蝦米不但沒能迎來光明前途,反而越來越邊緣化,最終在2021年黯然離場。
  • 蝦米音樂明年關閉?
    有曝料稱,蝦米音樂將在2021年1月關閉。蝦米音樂官方對此暫無呼應。消息傳出後,大量網友湧入蝦米音樂官方微博留言,跪求不要關,但沒有任何回應。- 蝦米要關了嗎???- 求求你別關了,我寧願不用88會員的VIP,我以後都單充會員成嘛。- 難道蝦米真的要關閉了嗎?能不能澄清一下?
  • 誰搞垮了蝦米音樂?
    2013年,蝦米決定做一個識時務者。蝦米的創始團隊從阿里出走,最終帶著蝦米「榮歸阿里」。也是這一年的1月,網易雲橫空出世。網易雲把自己定位在了蝦米音樂和QQ音樂的中間,既用重金吸納了一批專業音樂人入駐,同時對其他風格的音樂也不那麼較真,能接上地氣。
  • 蝦米音樂,中國在線音樂發展的犧牲品?
    因此,蝦米音樂逐漸被阿里邊緣化,甚至退出歷史舞臺似乎已成必然。 蝦米音樂的浮沉 2013年,阿里巴巴滿懷期望,收購了創世人團隊大半為阿里人的蝦米音樂。甚至一度被視為阿里大文娛棋局中重要的一顆棋子。
  • 蝦米音樂關停,成也音樂,敗也音樂
    蝦米網創立於2006年,2013年1月初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同年,阿里巴巴又收購了擁有2億用戶的天天動聽,天天動聽在諾基亞的塞班時代非常出名,幾乎是每個諾基亞用戶必備的App。2015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將旗下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組成阿里音樂,蝦米音樂走專業音樂人路線,天天動聽主打大眾用戶。
  • 網易雲音樂塵埃落定,蝦米音樂的新故事
    正是時候的合作阿里領投網易雲音樂的消息公布後,對於蝦米未來的猜想也隨之而來,甚至有媒體稱「網易雲音樂將融入阿里創新事業群」。對此,網易表態稱網易雲音樂將保持獨立運營。在此前的版權互授中,雙方已經完成了彼此核心版權的互授,其中包括阿里控股的S.M.和網易雲音樂花費5億元競得的華研國際的旗下音樂版權。而依照阿里此前對於小紅書、寶寶樹等標的的投資經驗,蝦米與網易雲音樂也有流量或產品互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