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雲上月朗

2020-12-13 光明數字報

    【編書者說】

 

    賈平凹:當代著名作家。陝西丹鳳縣人。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曾任陝西人民出版社編輯,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作家協會主席。已出版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100餘部,近1000萬字,有21卷本《賈平凹文集》珍藏版行世。作品在國內外獲獎20多次,主要獎項有:《浮躁》獲美國第八屆美浮飛馬文學獎(1987年);《廢都》獲法國費米那文學獎(1997年);《秦腔》獲首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獎」(2006年)和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09年)。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意、葡、西、日、俄、韓、越及瑞典、阿拉伯等語,在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2013年,榮獲法蘭西金棕櫚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時常吧,見到外地的朋友,總問起賈平凹,多半人把敬佩寫在臉上;一些本地朋友聚會,總說起賈平凹,批評的人不在少數;一些紅白喜事,倘賈平凹出席,或者有賈平凹字畫展示,也總會引來圍觀,其中不乏敬羨的目光。一些活動,賈平凹參加了,必引起媒體關注;一些場合,倘不見賈平凹亮相,總會令一些人失望。會前,一些人總愛問:「賈平凹來不?」會上,一些人總愛問:「賈平凹咋沒來?」會後,一些與會者總愛炫耀:「賈平凹也來了!」眼見賈平凹時時、處處被人簇擁,被人圍住籤名、合影,常有旁觀者脫口而出:「老賈把人活成了!」更多的旁觀者則自言自語:「賈平凹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我一個人散步的時候,也常尋思:是呀,賈平凹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聽說賈平凹

 

    第一次聽說賈平凹,我還在讀高中,但也只是「聽說」而已。他好像寫小說,聽說還寫得挺好。1981年秋,我在西安老火車站廣場排隊等候進站,無聊呀,就到書攤上買了兩本《長安》文學月刊,打開目錄,看見了「賈平凹」這三個字,先入為主,就讀他的作品了。那時候剛考上大學,躊躇滿志,並不容易被作品打動。直到有一次在《蘭州報》上讀到賈平凹的一首小詩,沒有記住一句話,卻把賈平凹真正記住了,以為寫詩也是他的特長。蘭州是他鄉,在他鄉人眼裡,賈平凹是我的鄉黨,所以總有文學愛好者向我打聽他。我嘛,其實和他們一樣,對賈平凹也是雲裡霧裡的感覺,唯一可以炫耀的是我老家和他老家僅一山之隔:山這邊是藍田,山那邊是商洛。

 

    大學畢業後,我步入了陝西人民出版社大院,沒想到的是我後腳進,賈平凹已前腳出了。雖然遺憾,卻也慶幸,畢竟也算一種緣分吧。在與同事的隻言片語裡,賈平凹在我心裡仍然是雲山霧罩的。1975年,他從西北大學畢業,進了陝西人民出版社編輯部。如果說考上大學是躍入龍門的話,那麼進入陝西人民出版社當編輯,應該是潛龍入海。他正好屬龍,是1952年生人。神龍見頭不見尾,哈哈,對他,我就是這種感覺。在這個「海」裡,他蟄伏了7年。說是編輯,其實他一直潛心文學創作,一些作品已經引起國內關注。1978年,他的短篇小說《滿月兒》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這應該是他成名的契機、前兆和起點。成名後,他選擇了離開,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個中來龍去脈。有一種解釋是:「人往高處走!」言外之意,不言而喻。也有他昔年的同事給了另外一種解釋,說賈平凹不適合當編輯,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編輯。實情是直到離開出版社,他沒有編輯職稱,當然也就沒有發稿資格。在我看來,他的離開是一次華麗的轉身。對他來說,出版社像海灘,而他需要的是海,不是灘。灘上的龍容易擱淺。

 

走近賈平凹

 

    我能走近賈平凹,不是因為我是出版社編輯,而是因為我是出版社編輯孫見喜的同事。孫見喜是商洛人,不但與賈平凹有鄉誼,而且有私誼,說他們是密友可能更準確些。可以說他目光如炬,早已洞察到賈平凹不是等閒之輩。他寫《賈平凹其人》時,賈平凹雖然已享譽文壇,但距離家喻戶曉還須待以時日。1985年,他就在出版社職工食堂的飯桌上告訴我:「賈平凹不是一個階段,而是一個時代。」他接著強調:「賈平凹會引領一個文學時代!」他的語氣堅定而自信,這應該是他把賈平凹當作研究和創作的底氣所在。我與他合作編選過賈平凹兩部作品集,一部是《賈平凹散文精選》,另一部是《賈平凹禪思美文》,都產生過影響。在合作中,我驚嘆他對賈平凹的創作把脈與文學定位。可以說是神奇把脈、精準定位,而且已得到了賈平凹文學人生的驗證。

 

    繼《賈平凹之謎》和《鬼才賈平凹》出版之後,孫見喜對賈平凹的關注更上層樓。2000年夏,我見到了他的《賈平凹前傳》文本,主動與他籤約,決定在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歲末,我調往報社工作,合作泡湯,花落花城,使我一直引為憾事。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是陝西文學的三張名片。出版《路遙傳》和《陳忠實傳》,怎麼能沒有《賈平凹傳》呢?我即與孫見喜聯繫,鼓動他以新視覺、新高度重新定位賈平凹。

 

    在我看來,孫見喜是《賈平凹傳》的不二人選。其一,他了解賈平凹,甚至比賈平凹還了解賈平凹。我曾經求證一件賈平凹的往事,賈平凹對我說:「你去問老孫,有些事我記不得了,他記得!」其二,孫見喜與賈平凹是密友,許多秘不可聞的事,孫見喜是當事人。有人說孫見喜寫賈平凹,筆法像「起居注」,原因就在這裡。其三,孫見喜是賈平凹的呵護神。社會上總有一些人向賈平凹潑汙水,賈平凹自己滿不在乎,孫見喜卻憤憤不平,時常找上門去理論。他對我說:「和電腦一樣,賈平凹也需要維護!」他比賈平凹年長,所以帶點兄長之風。其四,孫見喜並不迎合賈平凹,更不迎合賈平凹迷們。賈平凹對我說:「老孫一些說法,那是他的說法。」但又說:「我尊重他!」孫見喜怎樣寫,賈平凹是「三不」政策:不配合、不過問、不幹涉。其五,寫賈平凹似乎沒有禁區,也少禁忌,是非曲直和分寸拿捏全憑孫見喜個人判斷與取捨,這就給了孫見喜很大的寫作空間。孫見喜說:「賈平凹是一座礦山,只能自己開挖。」我把這話轉給賈平凹,他點燃一根煙,笑笑地說:「他開挖,我不管,出了事,他兜著。」還有其六,那就是孫見喜自身的優勢與優越無人能及,他既是作家、評論家,又是編輯、學者,還兼有詩人、藝人情懷,他筆下的賈平凹,既是賈平凹,又不是賈平凹,當然還是賈平凹,此中玄機,可以說妙不可言。他不是還原,不是複製,更不是拔高,褒貶在就事論事,臧否在敘事之中,需要前後文貫通,文中左右觀照,才能「雲破月來花弄影」,令人會心一笑。

 

逼近真實的賈平凹

 

    新出版的書名叫《賈平凹傳(1952-)》,顧名思義,讀者應該心知肚明。出版前孫見喜曾擔心我把書稿轉呈賈平凹審閱,可見他的顧慮還是有的。他告訴我:「不怕挑刺,就怕提出修改意見!」假如賈平凹建議他修改,他會怎麼辦呢?他對我說:「他能活著看到別人寫他的傳記,應該為自己慶幸吧?」說罷,他哈哈大笑。立傳的應有之義,應該就在他哈哈大笑裡。當然,他更信任我「把關」,他知道我既不會「出賣」他,更不會「出賣」賈平凹,因為我們都秉承一個理念,那就是對讀者負責,對後人負責,更對賈平凹負責。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從他寫《賈平凹其人》到《賈平凹傳(1952-)》,閱時三十多年可謂「日久」,所走過的路也可謂「路遙」,知根知底已在其次,惺惺相惜是自然而然的。蘇軾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賈平凹傳(1952-)》即使能經受住時間考驗,也不能說那全是賈平凹的「廬山真面目」,只能說逼近真實、逼近真相而已。實際上,我更願意把賈平凹比作雲上的月亮。是月,當然有人仰望;是月,當然有人想像;是月,當然有「月朦朧」的時候。但即使夜雲遮住了皓月,月還是月,雲下即使不見月光,雲上依舊月朗。孫見喜是觀月者,與眾不同的是他常常身在雲上,把月亮看得更真切些。《賈平凹傳(1952-)》不是要把一輪滿月展示給眾目,一覽無遺未必就引人入勝;而是要將月下的雲霧一層又一層地撩撥開去,讓朗朗月光從雲豁霧隙中灑落,讓讀者在沐浴月光如水的同時,感受月光之美、之媚、之神奇,使讀者的心靈不由自主地發出如許詠嘆:卻原來雲上的月光與地上的月光一樣美妙哇!

 

    20多年前,賈平凹曾題贈我:「大人小心,聖賢庸行。」我想這恰是他的人生哲學,也是他的人生寫照。在一些人眼裡他很「大」,就是「大人」的那個「大」,對一些是非曲直,他確實做到了「大而化之」;在一些人眼裡他很「小」,就是「小心」的那個「小」,在一些事情上,他確實是「小心翼翼」的。他的「大」姑且不說,他的「小」卻值得回味。伏低伏小,不等於真「小」,恰如同鶴立雞群,鶴還是鶴一樣。有人說他「小氣」,缺少大格局,可依據呢?多半不是秉公而論,而是挾一己之私見,洩狹隘之怨憤而已。太陽也有照耀不到的地方,何況賈平凹呢?他只是做他自己,做賈平凹,寫作,寫字,畫畫,送往迎來一如常人,只不過比常人多了些榮譽的光環而已。說他「小」的人多半都是基於私慾的不智之論,求序,求字,求畫,求辦事,「求」字當先,不被滿足(其實是力不從心)便惱羞成怒,不說自己的「小」,反倒從門縫裡瞧人,瞧出賈平凹的「小」了,就沾沾自喜,津津樂道,道德綁架,恣意放大,就好像自己是真理的化身。罵賈平凹字畫的人,多半也持這種心態。賈平凹曾經這樣回敬他們:「我的字醜,一看都知道那是我的字;你的字好,人都說那是王羲之的字。古往今來,很多碑帖都是能工巧匠雕刻的,他們甚至不識字。」不知道一些論者,聞此言而做何感想?於文學創作而言,道理也是一樣的。賈平凹的意義首先在文學,其次在書畫,二者相輔相成,便成就了賈平凹。

 

    《賈平凹傳(1952-)》呱呱墜地了。一地月光,一地嫵媚。「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但願讀者帶著詩情畫意去讀這本書,如此,或許就獲得了一種勵志的鼓舞,一種文心的喜悅,一種人生的啟迪。

 

    (作者:張孔明,系陝西人民出版社編審、《賈平凹傳(1952—)》一書的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賈平凹說《賈平凹前傳》
    《賈平凹前傳》(孫見喜、孫立盎著,陝西人民出版社)首次披露賈平凹鮮為人知的感情生活及隱秘世界,全景式展示賈平凹的辛酸史、奮鬥史及心靈史。它打碎了作為文學之神的賈平凹,重塑了一個有血有肉有爭議的賈平凹。 面對這樣一部傳記作品,作為傳主的賈平凹,有話要說。
  • 馬騰馳:賈平凹先生籤名《賈平凹之謎》
    喜愛先生,加之對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的敬佩,故而,孫見喜先生的《賈平凹之謎》、《鬼才賈平凹》這兩本著作,我更是愛不釋手。先生如花之妙筆,生動而祥實地記敘了賈平凹先生的個性、愛好、身世、家史、婚戀家庭與文學生涯,還有諸多名篇創作經過和重大獲獎的緣由。書中的章節我一清二楚,能說清在第幾頁第幾行,不少精彩的段落我都能背誦下來。
  • 賈平凹趣事
    一次,一位女記者採訪作家賈平凹,見他為創作熬得頭髮都變少了,感慨不已。賈平凹笑著說:富礦山上不長草嘛,頭髮少也有好處……女記者聽他說得頭頭是道,下意識地伸手去摸賈平凹的頭,結果,被賈平凹制止。賈平凹幽默地說道:「禿頂男人的高貴就在於,這顆頭只許看,不許摸!」在當今文壇,賈平凹是一位高產作家,基本保持著兩三年出一部長篇的頻率,可謂是著作等身,碩果纍纍。1952年出生的賈平凹,與陳忠實和路遙並稱陝西文學的「三座高山」,曾憑藉《秦腔》一舉獲得茅盾文學獎。
  • 賈平凹密友孫見喜出版《廢都裡的賈平凹》
    《廢都裡的賈平凹》(陝西人民出版社供圖)「賈平凹是自然之子,平民之子,中國文化精神和美學精神之子,他生於丹江之側,長於商山大野,他啜飲傳統文化之雨露,博採現代文明之精英……他的創作河流是趨世界文學而動的
  • 賈平凹眼裡的莫言,莫言眼裡的賈平凹
    賈平凹,本名賈平娃,出生於陝西省丹鳳縣棣花,當代著名作家,陝西作家的代表之一,1993年發表的《廢都》讓其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曾經獲得過很多獎項,在世紀文學60家的評選中,排名第6。莫言,本名管謨業,出生於山東高密,1985年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而一舉成名,是唯一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文人,在世紀文學60家的評選中,排名第12。
  • 「笨人」賈平凹
    □張達明在中國文壇,賈平凹有「鬼才」之稱,而這個稱號,卻是汪曾祺先生送的。1987年,在桂林參加灕江出版社組織的一次筆會時,汪曾祺先生曾對賈平凹評價說:「他是一個很平易淡泊的人,卻是一個難得的『鬼才』。鬼才者,非凡才能之人也。」
  • 賈平凹為什麼要寫《廢都》?《廢都》給賈平凹帶來了什麼?
    賈平凹聯想到當年父親被打成另一派的遭遇,瞬間體味到了世態炎涼是什麼感受。《廢都》由此成了賈平凹最受爭議的作品,也由此成了此後困擾賈平凹十幾年的一塊心病。尤其是在這種痛苦的情況下,賈平凹的身體也忍受著病痛的折磨,跑遍西安所有的醫院,嘗試各種各樣的治療方式讓他心力交瘁。再聯想到當時的社會情境,賈平凹的精神陷入了一種極度苦悶,無法掙脫的困境。
  • 賈平凹前妻威武​,僅懷疑賈平凹"精神偷歡",就悍然離婚
    不僅好奇究竟是怎樣的經歷才激勵著賈平凹以源源不斷的靈感創作出如此優秀的作品,更糾結於他與前妻韓俊芳的不幸婚姻。不同於賈平凹的謙讓大度,韓俊芳卻風格潑辣、敢愛敢恨,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本是青梅竹馬,但韓俊芳卻僅僅因為懷疑賈平凹「精神偷歡」就堅決離婚,這裡面究竟藏著怎樣的愛恨離愁呢?
  • 《賈平凹傳》作者孫見喜:賈平凹,雲層之上都是陽光
    《賈平凹傳》著眼於對賈平凹文學創作生涯的追蹤和關注,這本書會跟著賈平凹的豐富著作一路前行。賈平凹是一個高產作家,這緣於他有一個數量龐大的基礎讀者群,有人說他是偶像級的作家,他無論出什麼書,都有讀者樂於購買和收藏。作品的藝術生命力長存於對讀者的徵服,有如此廣大的讀者群,就有相應的想要了解作家生命歷程和創作過程的讀者。
  • 陝西作家解析賈平凹路遙 孫見喜:賈平凹更軟弱
    6月23日(周日)下午兩點半陝西人民出版社攜手萬邦書店邀請作家張豔茜、孫見喜、張孔明共同打造"千古陝人文學夢"系列文學沙龍,首場"張豔茜遠紹路遙事,孫見喜演說賈平凹《廢都裡的賈平凹》、《平凡世界裡的路遙》兩本作品的編輯張孔明擔任本次活動的主持人,陝西方言對話成為一大亮點,《廢都裡的賈平凹》作者孫見喜調侃「賈平凹性格更加軟弱一些」,《平凡世界裡的路遙》作者張豔茜首次坦言寫作時仿佛走入路遙生活,曾幾度哽咽落淚。
  • 賈平凹回應賈平凹研究中心揭牌:我誠惶誠恐(圖)
    賈平凹回應賈平凹研究中心揭牌:我誠惶誠恐(圖) 2015-11-30 11:22:25賈平凹  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陝西省作協主席,還有書法家、畫家這樣的頭銜,在很多人眼裡,賈平凹是命運的寵兒。
  • 讀賈平凹的詩
    讀賈平凹的詩文/邢德朝 都知道賈平凹先生是著名的小說家,殊不知,他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還寫了不少詩。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賈平凹在出版社做編輯及後來到西安市文聯《長安》雜誌社做主編期間,雖是事多纏身,但有機會寫了很精美的詩歌。
  • 賈平凹簡介
    賈平凹賈平凹(其中凹讀wā),原名賈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 ,中國當代作家。賈平凹出生於並不富裕的農村,並非書香門第,家中世代是農民。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
  • 賈平凹的人生啟示
    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是新時期陝西文學的三座大山,路遙是陝北人,陳忠實是關中人,賈平凹是陝南人,後來都定居西安,但身上的文化基因和早已形成的性格卻無法改變。賈平凹路遙有王者之氣,示強而不顯弱。陳忠實端嚴正大、說一不二。賈平凹外柔內強,訥於言而敏於行。
  • 當代書壇的「賈平凹現象」
    賈平凹在他的自述中,從來不說自己是書法家,只說自己是寫字,但罵聲似乎從來沒有間斷。實際上,賈平凹不但擅書,且畫,其小說《秦腔》裡的插圖也是他自己畫的。這些,都是一個藝術家幹的事,但他自己幹了。事實上,他已經是一個藝術家。但在約定成俗的規矩中,起碼要加入省一級書法家協會或美術家協會,才可以認定為書法家和美術家。可賈平凹的身份是作家,所以,在世人眼裡,大多認為賈平凹在亂整。
  • 賈平凹文學館開館啦!
    10月17日,在西北大學118周年校慶之際,賈平凹文學館開館典禮暨賈平凹先生文學成就高峰論壇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舉行。,「西北大學是我的母校,母校能在我畢業45年後建立『賈平凹文學館』,這是對一個學生的認可,這種認可,是我莫大的榮譽。
  • 賈平凹文學館在西北大學開館,賈平凹:讓我成為一隻一直能飛的鳥
    10月17日,在西北大學118周年校慶之際,賈平凹文學館開館典禮暨賈平凹先生文學成就高峰論壇在太白校區舉行。、陳列了賈平凹文學作品,是國內外關於賈平凹文學成果和其生平與創作事跡資料的最為完整和集中的保留地和展示地,也是其文學作品的「大觀園」。
  • 賈平凹與前妻離婚原因
    賈平凹與前妻相伴十五年為何離婚?賈平凹的妻子懷疑他精神出軌賈平凹是一個作家,他出版過很多長篇小說,也獲獎無數,屬於那種拿獎拿的手軟的那種。那麼對於這樣一個文學奇才,很多讀者不免對於他的私人生活也有了很濃厚的興趣。賈平凹本來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的妻子聰明賢惠,溫柔大方,女兒乖巧可愛。但是自從一個女人的出現,這個家變的不再和睦了。賈平凹的妻子韓俊芳認為賈平凹和那個夏女士有著不正當的關係,但是賈平凹一直不承認,說他和那個夏女士的關係是純潔的。
  • 賈平凹創造「雙黃蛋」
    賈平凹兩部長篇小說新作,《暫坐》和《醬豆》,1日由作家出版社同時出版面世,這是賈平凹創作的第17部和第18部長篇小說。而 《暫坐》,則成為作家70歲之前創作的最後一部長篇。《暫坐》:賈平凹的首部都市女性視角小說《暫坐》是賈平凹第二部城市小說,首部真正意義上的都市女性視角小說,靈感來源於賈平凹常去的一家茶室,在該書的「後記」裡提到創作緣起,賈平凹說:「茶莊在的那些年,我每日兩次都在那裡喝茶,一次是午飯前,一次是晚飯後。喝了好茶就只能再好,不能將就,我已經被培養成喝茶『貴族』了,茶莊卻搬走了。突然就有了寫《暫坐》的念頭。
  • 賈平凹何以「自在獨行」?
    在近日舉行的「文章的復興: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鬱梳理了文章自「五四」以來的脈絡,認為賈平凹是在西北大地上,和山川、河谷、古老的民風互動,無師自通,「他一下子能捕捉到兩漢以來,或者六朝以後,一直到元明清中國辭章的妙處」;他對辭章也有考據,而且對風物把玩都跟傳統士大夫有很多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