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賈平凹的詩
文/邢德朝
都知道賈平凹先生是著名的小說家,殊不知,他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還寫了不少詩。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賈平凹在出版社做編輯及後來到西安市文聯《長安》雜誌社做主編期間,雖是事多纏身,但有機會寫了很精美的詩歌。賈平凹寫詩,沒有華麗的詞句,只有很樸實的語言,他寫人,突出真情實感,寫出了人性的高大和豪邁的胸懷,其境界高雅,立意清新,尤其是一首在寫《我的父親》:我的父親/二十歲時是老師/六十歲了還是老師/他這個老師真老/記憶中他就梳個背頭/臉上總不笑/冬夏穿著中山服/走路駝著腰//書本本,本本書/書本是他的嗜好/面片片,片片面/面片-天三頓離不了//他有三副眼鏡/他就有四雙眼/能看岀作業本上每一個錯字/也看透了每-個學生的心竅/學生有學生的標準/看他最高/什麼事都要說一句/「這是我老師的教導……」//但父親除了教書/永遠不會社交/就是去託人辦事/拿著煙也不知道怎麼遞著好/「文化大革命」他受到批判/低著頭聽批判者的宣吿/父親卻還作著更正/「不念,『逃之天天』念『夭夭』」//甚至為糾正檢討上一個別字/連夜還去匯報/說:打倒可以打倒/知識上不能潦草//四十年裡/他一直在教小學/第一堂課永遠是「開學了!」/每天早上都說,同學們好!//教出的學生遠在天涯海角/他卻連山外也不知道/學生的地位越大/他的身份越小//四十二年前他有一個同學/這同學成績最糟/但這同學打遊擊去了/現在是一位很大的領導//領導常常到學校來/來了就作報吿/第一張紙上念了個「為人師—」/半天了揭到第二頁才念出個「表」/開會父親坐得最低/領導坐得最高/樓房住得最高的是父親/住在低層的是領導//學生開展理想教育/有講將來做工的做商的或者當一位教師/領導的孫子說:/我什麼也不當,我當管你們的領導//父親第一次哭了/說他責任沒有盡到/連夜去訪領導一家/領導的夫人卻哈哈大笑//父親回來對我大發脾氣/連家裡的貓也踢了一腳/從此他不準領導用小車接他的孫子……方圓十幾裡的孩子父親都教過//知識使他崇高/知識使他渺小/他的偉大是他誰也離不了/但誰也不覺得他的重要。在詩中,賈平凹把一位老教師一生熱愛事業、奉獻社會的平凡與偉大,描述地淋漓盡致。父親為了教育事業,為了更多的學生走向社會,以自己的熱血譜寫了歲月的堅守,歲月的初心。作為兒子賈平凹對父親以及那一代人的高度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的敬仰,賈平凹用詩頌揚其默默奉獻地偉大力量和追求精神。
賈平凹的詩句,充滿了濃濃的情意和感恩,他從心裡迸發出一股熾熱的火花,感恩父親有廣闊的胸懷,對一個時代重任的堅強職守。一首很感人至上的詩,讓人從情感中領悟奉獻的力量來源於那些樸實的人民教師,那些終生守衛著教育講臺的人民功臣,當他們從校園走向遠方,走向社會,成為棟梁之才的新生力量,是知識滋潤社會的動力。賈平凹的詩句很甜、很爽,讓人細細品讀,不僅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更多的心靈明火的噴放。
賈平凹對自然界氣象有著一種致高的感受,他認為,自然界的一切與人類同呼吸共命。他在《高原上的一隻斑鳩 告別著一株垂柳》詩寫道:你站在高塬/送著我走/千萬條頭髮亂了/織著你前憂愁/你送著我走/腰已經彎扭/一個S形的模樣/怎能不讓我徘徊啁啾?/我是失散的孤鳥/是你把我收留/那小小的一個窠兒/養息了我的春秋//我疲勞得皺了一身羽毛/你把月夜夜攬在懷裡讓我理梳/我的心似高塬一樣乾涸/你把天下的綠集中在枝頭/每一片葉子/是你脈脈的眼睛/垂長的秀枝/把我的歌聲撩逗//你送著我走/卻總是這般憂愁?/我再也不會折了翅膀/因為我已經成熟//我要去雲天歌唱/請你把明月看守;/鏡子裡永遠有一株高塬垂柳/垂柳上年年會飛來一隻斑鳩。對事物的認識,對自然界的認知,他有一定的高度,他有一定的把握,他把人與自然的每個表面寫的溫馨,寫的歡快,似乎這天下最善良的人和事是天意和仁義的組合。賈平凹寫詩十分的細膩,一隻小小的斑鳩,在他的心目中依然可愛親切,那小小的生靈,一樣有著人性的魄力。
賈平凹的詩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詩刊》曾發表過不少,《人民文學》也有些短詩,而近年來真正見多了的是出版的《賈平凹文集》中,有少數編入各類圖書中,讀者了解賈平凹的詩,只有通過不同的媒體窗口,才能體會到他作詩的情趣和意境。與賈平凹的交談,有時他流露出,那是早些年的作品,現在只在長篇小說上展示著長線。而在詩歌那片淨土,曾是賈平凹的肥沃田地。耕耘文學這片熾熱的土地,只能靠自己。因為生活,最初是一片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