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賈平凹的詩

2020-07-30 金之書

讀賈平凹的詩

文/邢德朝

都知道賈平凹先生是著名的小說家,殊不知,他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還寫了不少詩。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賈平凹在出版社做編輯及後來到西安市文聯《長安》雜誌社做主編期間,雖是事多纏身,但有機會寫了很精美的詩歌。賈平凹寫詩,沒有華麗的詞句,只有很樸實的語言,他寫人,突出真情實感,寫出了人性的高大和豪邁的胸懷,其境界高雅,立意清新,尤其是一首在寫《我的父親》:我的父親/二十歲時是老師/六十歲了還是老師/他這個老師真老/記憶中他就梳個背頭/臉上總不笑/冬夏穿著中山服/走路駝著腰//書本本,本本書/書本是他的嗜好/面片片,片片面/面片-天三頓離不了//他有三副眼鏡/他就有四雙眼/能看岀作業本上每一個錯字/也看透了每-個學生的心竅/學生有學生的標準/看他最高/什麼事都要說一句/「這是我老師的教導……」//但父親除了教書/永遠不會社交/就是去託人辦事/拿著煙也不知道怎麼遞著好/「文化大革命」他受到批判/低著頭聽批判者的宣吿/父親卻還作著更正/「不念,『逃之天天』念『夭夭』」//甚至為糾正檢討上一個別字/連夜還去匯報/說:打倒可以打倒/知識上不能潦草//四十年裡/他一直在教小學/第一堂課永遠是「開學了!」/每天早上都說,同學們好!//教出的學生遠在天涯海角/他卻連山外也不知道/學生的地位越大/他的身份越小//四十二年前他有一個同學/這同學成績最糟/但這同學打遊擊去了/現在是一位很大的領導//領導常常到學校來/來了就作報吿/第一張紙上念了個「為人師—」/半天了揭到第二頁才念出個「表」/開會父親坐得最低/領導坐得最高/樓房住得最高的是父親/住在低層的是領導//學生開展理想教育/有講將來做工的做商的或者當一位教師/領導的孫子說:/我什麼也不當,我當管你們的領導//父親第一次哭了/說他責任沒有盡到/連夜去訪領導一家/領導的夫人卻哈哈大笑//父親回來對我大發脾氣/連家裡的貓也踢了一腳/從此他不準領導用小車接他的孫子……方圓十幾裡的孩子父親都教過//知識使他崇高/知識使他渺小/他的偉大是他誰也離不了/但誰也不覺得他的重要。在詩中,賈平凹把一位老教師一生熱愛事業、奉獻社會的平凡與偉大,描述地淋漓盡致。父親為了教育事業,為了更多的學生走向社會,以自己的熱血譜寫了歲月的堅守,歲月的初心。作為兒子賈平凹對父親以及那一代人的高度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的敬仰,賈平凹用詩頌揚其默默奉獻地偉大力量和追求精神。

賈平凹的詩句,充滿了濃濃的情意和感恩,他從心裡迸發出一股熾熱的火花,感恩父親有廣闊的胸懷,對一個時代重任的堅強職守。一首很感人至上的詩,讓人從情感中領悟奉獻的力量來源於那些樸實的人民教師,那些終生守衛著教育講臺的人民功臣,當他們從校園走向遠方,走向社會,成為棟梁之才的新生力量,是知識滋潤社會的動力。賈平凹的詩句很甜、很爽,讓人細細品讀,不僅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更多的心靈明火的噴放。

賈平凹對自然界氣象有著一種致高的感受,他認為,自然界的一切與人類同呼吸共命。他在《高原上的一隻斑鳩 告別著一株垂柳》詩寫道:你站在高塬/送著我走/千萬條頭髮亂了/織著你前憂愁/你送著我走/腰已經彎扭/一個S形的模樣/怎能不讓我徘徊啁啾?/我是失散的孤鳥/是你把我收留/那小小的一個窠兒/養息了我的春秋//我疲勞得皺了一身羽毛/你把月夜夜攬在懷裡讓我理梳/我的心似高塬一樣乾涸/你把天下的綠集中在枝頭/每一片葉子/是你脈脈的眼睛/垂長的秀枝/把我的歌聲撩逗//你送著我走/卻總是這般憂愁?/我再也不會折了翅膀/因為我已經成熟//我要去雲天歌唱/請你把明月看守;/鏡子裡永遠有一株高塬垂柳/垂柳上年年會飛來一隻斑鳩。對事物的認識,對自然界的認知,他有一定的高度,他有一定的把握,他把人與自然的每個表面寫的溫馨,寫的歡快,似乎這天下最善良的人和事是天意和仁義的組合。賈平凹寫詩十分的細膩,一隻小小的斑鳩,在他的心目中依然可愛親切,那小小的生靈,一樣有著人性的魄力。

賈平凹的詩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詩刊》曾發表過不少,《人民文學》也有些短詩,而近年來真正見多了的是出版的《賈平凹文集》中,有少數編入各類圖書中,讀者了解賈平凹的詩,只有通過不同的媒體窗口,才能體會到他作詩的情趣和意境。與賈平凹的交談,有時他流露出,那是早些年的作品,現在只在長篇小說上展示著長線。而在詩歌那片淨土,曾是賈平凹的肥沃田地。耕耘文學這片熾熱的土地,只能靠自己。因為生活,最初是一片荒原。


相關焦點

  • 呂文江 : 我讀賈平凹
    ,這或者只是我個人的偏好乃至偏見,不足為外人道,但還是讓我談談自己閱讀賈平凹作品的一些零星體會以作印證吧。時下的人,尤其是稍要弄些文的人,已經有了毛病,讀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學人家的精華,啟迪自家的智慧,而是賣石灰就見不得賣麵粉,還沒看原著,只聽別人說著好了,就來氣,帶氣入讀,就只有橫挑鼻子豎挑眼。這無損於天才,卻害了自家。張的書是可以收藏了常讀的。
  • 賈平凹的小說,好讀嗎?
    2:文學作品歷來都有「好讀」與「難讀」之爭,小說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展開過「好讀小說」與「不好讀小說」間的爭論坦率講,賈平凹的小說不屬於「好讀」系列。讀他的書,你得具備以下幾條:一是較強的耐心。賈平凹小說絕非靠故事性支撐,當下中國優秀作家中,他屬於不會或者不屑於講故事的一位。他的作品既有大水漫灌的飽滿與豐厚,又有細水滴滴式的點點穿透,但唯不具縱橫捭闔式的大開大合與波瀾壯闊的大場面大起伏。
  • 兩個「老陝」將賈平凹31首詩將譯成俄文、法文
    其次,賈平凹躍上文壇至今,僅一本詩集問世,即《空白》,1986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收錄了他十年間31首詩,此書2013年在陝同名再版,幾無改動。另外,賈平凹近年也在寫詩上「偶露一小手」,如在《老生》封底,就印上了自己的四句詩,「我有使命不敢怠,站高山兮深谷行。風起雲湧百年過,原來如此等老生」,頗顯大氣。
  •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
    面對母親的堅持,賈平凹再也不敢說退學掙工分的話了。那年月,正值文革期間。父親被拉到深山老林去「改造」,母親替人紡線賺錢,獨自一人撫養賈平凹兄妹四人。看到紡車不利索了,他把父親藏在樓角的幾大包書拎出來,打算偷偷賣掉。​剛出門,被母親撞見。不賣書換新紡車,一家人沒法活下去,他敢緊解釋,母親氣得渾身發抖:「活?
  • 賈平凹一首感人的現代詩,用寥寥數語,寫盡了一個人老年後的孤獨
    現在提起當代詩歌大多數的人都會嗤之以鼻,認為當代詩沒有意境,無非是一行一句,看上去像散文,可又不是散文;這也就是為什麼當代詩歌,其實是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去讀,還是喜歡古代的詩歌,無論是意境,還是寫作手法,現代詩都無法與之相比較。
  • 賈平凹的一篇散文,初讀不可思議,再讀恍然大悟
    賈平凹的散文雖然經常流露出禪學的超脫,卻並沒有故弄玄虛的參禪悟道。他從「單純出世」向「複雜入世」的道路上前進時,曾遭到很多批評。不僅他的心情很低落,而且他的父母也比他更為驚惶。不過賈平凹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調節能力,可以從大自然中感悟人生。
  • 賈平凹:讀《暫坐》,還是慢慢地讀著為好
    小說在主題思想和藝術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創新和突破,達到了賈平凹小說創作的一個新高度。6月8日,《陝西日報》記者專題採訪了賈平凹。記者:賈老師,您好!您的新著《暫坐》,是您的第十八部長篇小說。您在後記裡說,這部小說是您70歲前的最後一部長篇,可見您花費了極大的心力。這部描寫女性群體形象的小說,是您小說創作題材中不曾出現的「新變化」「新面貌」,您的創作思想是什麼呢?
  • 賈平凹女兒賈淺淺也是作家:已出3本詩集,賈平凹稱讚她奇思妙想
    賈淺淺是賈平凹與他前妻韓俊芳所生。,因此從小很得賈平凹寵愛。但是賈平凹不得不承認,女兒的詩寫得實在不賴:她的詩在各種雜誌上不斷發表,偶爾我讀到了,也讓我驚訝。張清華教授認為,賈淺淺的詩作"天然地靠近詩歌本身",她的詩不是刻意寫出來的,而是來源於大自然,"是自然的綻放,來源於自身的素養、修為。""語言非常地乾淨自然,純樸靈動,讓人讀了後不著痕跡,又見風領。
  • 《閒時多讀賈平凹》(原創文)
    閒時多讀賈平凹 王治義 我對賈平凹這位作家及其作品的關注,至少有四十年。這四十年裡,我從各種資料裡讀他,讀他的作品,感覺他像謎一樣的人物,時而高大,時而渺少,時而高貴,時而平凡與低濺,慢慢地佩服又佩服他。他的作品滋潤著我,影響著我,我還是佩服,佩服他的文學才華,不敢說到了膜拜的地步,至少是崇拜!
  • 在一個比較浮躁和迷茫的狀態下,不妨讀一讀賈平凹的《暫坐》
    賈平凹算是個高產的作家,但他的名聲大噪卻源於1993年出版的《廢都》。以至於暫坐茶莊的言笑宴宴,最終被消了音;讀著讀著,那萬般的熱鬧就倏忽蒼涼了許多!如果現在的你也處在一個比較浮躁和迷茫的狀態下,不妨讀一讀賈平凹的《暫坐》,書中有讓你通透的智慧良方。
  • 賈平凹的一篇散文,構思獨特,寓意深刻,值得一讀再讀
    下面介紹賈平凹的一篇散文,構思獨特,寓意深刻,值得一讀再讀。《弦》作者:賈平凹我捧著琴到庭院正襟危坐,要聽它的歌聲。四鄰都覺得稀奇,來院裡靜聽,但什麼聲音也沒有,就嗤之一笑,「畫觀色,琴聽音;這無弦無音之琴,有什麼可聽的?」
  • 賈平凹:雲上月朗
    聽說賈平凹     第一次聽說賈平凹,我還在讀高中,但也只是「聽說」而已。他好像寫小說,聽說還寫得挺好。1981年秋,我在西安老火車站廣場排隊等候進站,無聊呀,就到書攤上買了兩本《長安》文學月刊,打開目錄,看見了「賈平凹」這三個字,先入為主,就讀他的作品了。那時候剛考上大學,躊躇滿志,並不容易被作品打動。直到有一次在《蘭州報》上讀到賈平凹的一首小詩,沒有記住一句話,卻把賈平凹真正記住了,以為寫詩也是他的特長。蘭州是他鄉,在他鄉人眼裡,賈平凹是我的鄉黨,所以總有文學愛好者向我打聽他。
  • 賈平凹喜歡讀什麼書?他為什麼不喜歡給人列書單?
    賈平凹在很多場合都談過自己的閱讀特點:博、雜。古今中外,文學、歷史、社會、經濟……只要是他覺得想看的書,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書,他都會去讀。賈平凹畫作賈平凹不喜歡列書單,他認為一個人要讀什麼書,應該根據具體的個人經歷來選擇。但他建議大家都應該多讀經典。
  • 從2019年讀到2020年 昨晚在南京萬人一起讀詩跨年
    2020年,12小時不間斷通宵讀詩;同時,這也是國內第一個開在萬人體育館裡的跨年詩會。 昨晚在南京,萬人一起讀詩跨年賈平凹蘇童等名家,通宵讀詩從2019到20202019年12月31日19:00—2020年1月1日7:00,南京江寧體育中心,萬人一起現場見證了詩意南京
  • 賈平凹的四句話,句句發人深省,很多人讀得懂卻做不到
    賈平凹是個真性情的人,先給大家講兩件他的趣事。賈平凹喜歡逛舊書攤,有一次恰好看到一本自己贈給朋友的書,扉頁上還有自己的題字「贈某某兄」,估計是朋友把這本書當廢品賣掉了。還有一件事,賈平凹有一次參加一場義賣活動,寫了幾幅字都被在場的企業家買了去,錢也都捐了出去。當時有一位領導,想請賈平凹也給自己題一幅字,自己回去裱好掛起來欣賞。哪知賈平凹自己說自己向來不白白給人題字,要題字就要花錢來買。把那位領導弄得臉紅脖子粗,甚是尷尬。賈平凹這麼做,可能會被別人看起來不懂人情世故,連領導都敢得罪。
  • 荊墨│堅守靈魂的獨行——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獨行》(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將帶領讀者走進賈平凹的獨行世界,收穫一份心靈的自在與安寧。        這本書是賈平凹40多年來創作的散文精粹。書中,他研磨孤獨,收穫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賈平凹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
  • 賈平凹的小說無與倫比,那麼他寫詩的水平如何?網友評論水平一般
    賈平凹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作家,不僅小說寫得好,另外散文更是超越的小說,讓他達到了另一個高度,其實散文是最難寫,賈平凹的散文很有靈氣,寫得也是活靈活現,這也正是他最為令人敬佩的一個地方,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充滿了詩意,讀來也是讓人拍案叫絕。
  • 女兒出了詩集,賈平凹卻稱:與我毫不相干,她的詩水平到底如何?
    生活中的賈平凹是極低調的,這一點體現在他對女兒的教育上。頗有意思的是,原名「賈平娃」的先生給女兒取名為賈淺淺,這大概是希望女兒的人生過得更加順遂。賈淺淺1979年出生,是賈平凹的獨女,平日裡和父親一樣行事低調,現為一位大學普通老師。受父親的影響,賈淺淺小時候就開始學著寫詩,但賈平凹最初卻覺得寫詩太苦,並不是很支持,後來淺淺便自己偷偷地寫,直到得到父親的認可。
  • 賈平凹女兒賈淺淺詩集《第一百個夜晚》在京首發
      賈淺淺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報導  本報1月13日訊 近日,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湖北出版展區,賈平凹女兒賈淺淺舉辦了《第一百個夜晚》詩集首發式。  《第一百個夜晚》是賈淺淺的首部個人詩集。高校任職的賈淺淺,在從事文學研究的同時,積極投身文學創作。
  • 賈平凹:有些年輕作家的作品我欣賞不了(圖)
    賈平凹說,年輕人對一些往事不太了解,讀起來會更加困難,「我只是盡最大的努力,儘量把小說寫得很有趣味性,最起碼讓大家有興趣讀下去。」  賈平凹聊完自己的創作感想後,被北大學生問到如何看年輕作家的作品,賈平凹幽默地說:「我也看過一些很年輕的作家寫的東西,人家的文章結構確實不一樣。現在很多新的小說,一句就是一段,這種結構我確實欣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