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詩經 國風 周南》
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記憶:才有墮落街些
《詩經》一書,正如其名,書中信手拈來,隨手取的一名,都飽富詩意。儒學呢,大多是大師講,操一口蹩腳的話音,稀裡譁啦講一堆,往往事與願違,我一句沒聽懂。四書五經,我讀得很累,更樂意讀《詩經》。《詩經》之中,有幾篇目,什麼《漢廣》,《谷風》,我還是樂意讀一讀 。我愛讀野史,亦或是雜書,譬如《夢溪筆談》,分明是工藝的一等好書,卻被稱之為閒書,在他們看來,只有書本課本,才是正經學問。
聖人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我以為這很對,因為詩歌是情感大於理性的造物,宋人在這一點上矯枉過正,所以不如唐。文學永遠是感性照進理性的,感情集聚到一定程度,開始「思」,但根源在「無邪」。無邪是不計較,不執迷,不偏執,故瘋子與嬰兒是最好的詩人,「赤子之心」所謂是也。李白鬥酒,寫出來比白、杜便要仙氣得多,紀實雖亦尤其價值,但本質不算詩歌,歌以詠志,歌以言情,人類的大喜大悲絕不是來自理性,而是本能、直覺。留一個思考題:詩歌的起源為何?
詩經極長,百首之巨,每日讀一二即可。聖人既以思無邪教導,我便以思無邪讀之,強加許多人為的它意,反與本意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