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評價
2018年全國高考試題的命制,嚴格遵循教育部修訂頒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語文》,既體現新《考試大綱》的精神,同時又儘量保持與往年的銜接照應,以體現語文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優勢功能。在命題思路上,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立場;在考察內容上,以古今優秀作品為載體,蘊藏著豐厚的歷史人文因素;在考查形式上,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導向。
二、試題分析
第一大題
第一大題為現代文閱讀,分為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三個部分。與2017年保持一致,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都是必考。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論述類文本閱讀重點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論證以及綜合文中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閱讀材料摘編自袁夢倩《「被遺忘權」之爭:大數據時代的數位化記憶與隱私邊界》一文,體現對大數據時代保障個人權利的反思,適合高中畢業水平考生的閱讀和理解。3道題考點各不相同且指向明確,第1題考查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題考查分析原文論證的能力,第3題考查綜合文中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文學類文本閱讀重點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綜合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閱讀材料是老舍的小說《有聲電影》。作為人民藝術家、語言大師,老舍的作品接地氣,具有通俗曉暢而又幽默風趣的語言特色,選篇充分體現了這些特徵。第4題作為客觀題,考查的綜合性較強,涉及到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涉及到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第5題考查文章內容的分析綜合;第6題考查幽默這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
本題為實用類文本閱讀,它是包含圖表在內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本題目的文本注重真實性和實用性,要求學生能夠了解文體的基本特徵,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內容。實用類文本閱讀的目的性非常明確,文本材料總要基於一定的邏輯進行謀篇布局。學生在閱讀時,應該認識到文本背後的邏輯架構,對其行文內容進行分析。
本試題的材料內容圍繞「中國創新實力提升背景下的智慧財產權」這一主題展開,材料一來源於中國智慧財產權報社論:《播撒創新種子,守護創新中國》,主要介紹了智慧財產權對於中國實現創新的重要性:現階段創新的關鍵點是保護好智慧財產權;材料二來源於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中心《2017年中國專利調查報考》,呈現的形式為表格,在這份表格中,考生不僅要看出社會總體專利侵權比例降低帶來的全民智慧財產權意識的增強,同是也要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國家對於智慧財產權維權行為的支持與保護;材料三同樣也是一篇中國智慧財產權報的社論文章,主要表達了高校智慧財產權轉化為科技專利對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材料四則反映了高校智慧財產權轉化為科技專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四組材料簡明精練,行文條理清晰,總體上通俗易懂,適合高中畢業生水平考生的閱讀和理解。其中7、8題作為客觀選擇題,只需要準確把握材料內容即可,而第9題則需要考生掌握社科類文本材料信息篩選與概括的能力。
第二大題
第二大題為古代詩文閱讀,分為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和名篇名句默寫三個部分。
(一)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包括4道小題。關於王渙的這段文字選自《後漢書·循吏列傳》,原文篇幅較長,僅關於王渙的內容就有800餘字,考題根據需要做了一定刪節。本次重點考查了文言虛詞「而」的多種用法和由「為」引導的介賓結構中賓語省略的問題,還考查了中國古代避諱、刑獄方面的知識以及「獄」、「文理」等古今異義詞。從整體看,這段人物傳記屬於典型的循吏傳文寫作,重點十分突出。翻譯題相對來說比較考驗學生功底,但也在高中生的掌握範圍之內。
(二)古代詩歌閱讀
本詩是陸遊描繪自己草書創作的詩篇,原詩六聯,考題節選了前四聯。本題延續了過去全國卷樂於考查詩歌結構的特點。全詩以酒和書為核心,描繪了「醉後草書、書罷復飲」的快意場景。但是內中隱含了報國無門,只能以酒和筆為金鼓刀槊聊以自慰的心境。前後兩處寫酒,所蘊含的情感不同,結構上彼此呼應,對標題有所照應。「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本詩好,本題亦佳。
第三大題
第三大題集中測試考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由3道選擇題和2道主觀題組成。該大題與2017年相比,題量相同,賦分總體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17、18、19三道題的組織方式和往年相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2017年全國卷的三題各自獨立,分別考察詞語運用、語法語病和語言得體問題。而2018年全國卷三題則由一篇短文組織起來,要求考生為短文填補句子、詞語,並且修改語病。尤其是第17題,需要考生在理解原文主題思想的情況下進行作答,相當於增加了一道短文閱讀題。從語言基礎的角度上看,由於有了短文語境的輔助,題目的難度有所下降,但相應的是增加了試卷的閱讀量,強調了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第三大題的變化,更是承接2017年閱讀題的變化。持續兩年試卷閱讀量的上升,體現了高考全國卷重視閱讀的傾向。主觀題中,第20題考察學生是否能夠進行得體的語言表達,不同於以往選擇題的形式,今年要求考生找出不當之處並進行修改,且要求語體風格一致,對學生能力要求有所提高。第21題考察句子的仿寫,不僅要求句式的相同,還需要語言表達的流暢性和思維的嚴密性,需要考生注意。
第四大題
全國二卷的作文題與去年相比材料形式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邏輯學中的「倖存者偏差」為原材料,突出了「關注被忽略之處」和「透過現象把我本質」兩大要點。考生可以以此為切口進行創作。選材上錯開了當下的社會熱點和近幾年熱議的傳統文化等議題,突出了邏輯思維的重要性,強調學生對於自我思維的深度批判及其同生活現實的聯繫,可謂是高考材料作文中的一股清流。本題是對學生思辨能力的一次挑戰,也是引導語文教學回歸邏輯素養訓練的一次嘗試。
萬家社區鄰裡
微信掃碼登陸,發布問題求助
安徽知名專家,免費在線解答
小孟跑社區
合肥大小事,社區煩心事
掃碼加好友,向小孟求助
萬家熱線今日合肥
微信掃一掃,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鐘,通曉合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