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欣賞:一枚葉便是一首秋天最美的抒情詩

2020-10-03 琰琢

2020年9月28日 周一 多雲

《散文詩:一枚葉便是一首秋天最美的抒情詩》

風吻秋葉,一下,兩下,三四下。於是,紅了楓樹,黃了銀杏,褐了荷,枯了桐,萎了楊,謝了柳。

風咬秋枝,一口,兩口,三四口。於是,落葉翩翩紛飛,一片,兩片,三四五六七八片。如果說一枚葉便一首秋天最美的抒情詩的話,那么九月就是一部田園詩歌錦集。

我看見一隻青鳥銜著五彩的秋色站在枝頭頻頻發號施令,一不小心就驚了句讀,葉脈悄悄串聯起最美的修辭,黃葉說它是唐詩,紅葉說它是宋詞,綠葉說它是有著飽滿情節的童話故事。

沒錯,那綠歷春履夏不知刻錄了多少時間的故事,故事裡有陰有晴,有風有雨,有雷有電,有月有日,那些綠雖然在深秋裡再也跌宕不出太過精彩的故事情節,卻依然是我心頭的歡喜。每每仰望那滿樹的盎然綠意,思緒便會不停地疊加思緒,詩意更是蔥蘢著詩意。

我知道,落葉至於秋,不僅是一場華麗的謝幕,更是季節厚重的沉積,與其坐在秋天裡回味和品鑑故事裡的事,不如默默致以自然最崇高的敬意。

愛秋天,更愛落葉詩意般的歡喜。

歡喜,莫過於此刻品著茶寫著字。有人說:「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可是,壺裡乾坤再大也離不開那小小的一枚一枚的葉,此葉非秋葉,但也滋味萬千,詩意萬般。

所以,喝茶的時候情緒往往會不自然的就漫過了杯盞,那浮浮沉沉的綠意正應了內心的歡喜。

有道是綠茶的清香抵不過紅茶的醇厚,但架不住我喜歡啊。愛綠茶,愛它那幾分淡淡的苦,愛它那一點微微的澀,澀苦是恰到好處的口感,是舌尖上的繽紛,是味蕾上的七彩,更是內心深處釀著的抒情詩。

相關焦點

  • 新疆的秋天,是一首絢爛的抒情詩
    這裡便是新疆首個入選「中國農業公園」的天山木壘中國農業公園的深秋景致。公園位於木壘西南部山區和丘陵旱田區,距縣城15公裡,總面積568平方公裡。暢遊其間,既可觀賞萬畝旱田、神龍潭、平頂山溼地等自然景觀,又可領略唐獨山守捉城、中國傳統村落河壩沿村、月亮地村、夾皮泉巖畫等歷史人文景觀。可以說,這裡是除胡楊林和鳴沙山之外,木壘傾心打造的又一張旅遊名片。
  • 秋天,是一首詩
    作者|雪兒歲月匆匆,一片一片葉子落下,季節交替,冷暖轉換,輕輕地告別夏的繁華,走進秋天。對於秋天,我有著特別的情感,也許生命的伊始源自秋天,也許,自己也說不清這份歡喜。一葉知秋,當看見街道上一枚泛黃的梧桐葉落下,就知道人生,走進了又一個秋天。
  • 春賞百花秋賞葉,收好這份賞葉指南
    >南齊齊哈爾最美的秋色>秋景賞葉秋天的景色,每一處每一天都不同,或是婉約朦朧的暗黃,或是熱烈明豔的大紅,或是蒼翠堅韌的青綠,亦或是鮮明亮眼的金黃。秋天,是一首有關樹葉的長詩,有的美的直白,有的美的含蓄。而在這片名為齊齊哈爾的土地上,你總能找到那片最美麗的秋色。
  • 秋天戀歌(散文詩)
    聽一聲雁叫,心兒喚起秋的戀歌,掃去舊日的陳葉,吹光殘雲還一片空天寧靜,雲淡天高氣爽神怡。行走渭河水畔,撿一顆鵝卵石,握熱兒時的夢幻,吹一聲口哨,斜著拋出石塊,水平面上濺起一串漣漪。跳躍在石與石之間,細細的砂礫上留下腳印一串。秋風吹拂面頰,清涼頓時無限。
  • 秋天的暢想(散文抒情詩)
    秋天的暢想 周鬱鴛 著 秋天的遐想 周鬱鴛 著 因太多的遐想, 才輾轉在床 秋天的落葉, 就像逝去一天天的日子, 飄呀飄, 裹挾著秋雨, 飄進我的眼眶, 不知是雨還是淚, 流到臉頰, 有點冰涼。 要走的客人, 不論怎麼留, 終究要回自己的家鄉。
  •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秋天》
    散文詩欣賞《秋天》,它選自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材.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短小精悍,以優美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這一豐收的景象。四、延伸活動在第一環節,導入活動中,教師根據幼兒對秋天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那秋天是什麼樣的?對於這種生活經驗比較強的問題,我可以請一些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幼兒來回答。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了提問法,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用語言描述出來,了解幼兒對秋天的相關經驗有多少。還為順利過渡到下一環節作鋪墊。
  • 五彩斑斕的秋天,勞動才是最美的風景,五代詞人歐陽炯一首小詞。
    最是橙黃橘綠時,秋天是五彩斑斕的季節,蘆花白,蓼花紅,黃葉飛飛,美不勝收。秋天更是收穫的季節,稻穗垂垂,樹上的板慄柿子,泥裡的番薯土豆芋艿,田壟邊的大豆高粱,萬物都在秋天成熟。秋天更是忙碌的季節,有幹不完的活。秋天最美的風景就在豐收後的笑臉上,在熱火朝天的勞作上。五代宋初詞人歐陽炯一首小詞,描寫秋天時節,南方熱帶地區農村的場景,平靜安詳,卻生機勃勃。
  • 歌德抒情詩——《湖上》
    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瑪去世。
  • 散文欣賞:陳寶璐作品|與秋並肩,融入最美的十月
    黃了,紅了,橘了,濃了,五彩斑斕了—— 靜美,爛漫,熱烈……一副畫,一首詩行走秋天我放低期待,將思緒放逐遠天,用一朵花,一枚葉,清詞,承寄心情。 書上說,讓生活日久生香的並不是那些外在鮮花,而是你心中始終所持有的溫暖歲月。不是嗎?心中有風景,世間就美好,日子就幸福。
  • 散文:遇見秋天
    另一番截然相反的場景便是整日秋雨纏綿,細細的雨絲打在身上頗有些寒意。文藝小青年、抑或是多愁善感之人,便會將此情此景讀成戴望舒的《雨巷》了,把自已變成一個結了丁香花般幽怨的青年。夜晚便是熱鬧了,六七塊場地滿滿都是人。打球的小夥兒,跳廣場舞的大媽們,甚是熱鬧。綠植和草坪依然還是綠油油的,全然不知秋的到來。只是知了的高分貝合唱隊悄悄地不知被那個指揮家帶走了;楊梅樹早已沒有了楊梅;柚子樹上掛了些果子,早已沒有了那幽幽的沁人心扉的花香。桂花樹還是羞羞地藏在大樹下,丹桂還沒有盛開的意思,她在等一場凍雨的到來。只有紫薇傻傻地一個勁地從夏天開到了秋天。
  • 詩中銀杏:十月壯美,滿地翻飛銀杏葉,最美的人與自然的秋天
    李時珍《本草綱目》說,銀杏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他對銀杏的來源和名字的源頭說對了一半。且不說夏天那綠得像小蒲扇的葉子格外不同,單說秋天吧,沒有哪一種葉子的黃可以比過銀杏的均勻,通透,靚麗,富麗。而且宋朝,你要知道,是一個以黃色為尊的朝代。自從趙匡胤黃袍加身,黃是貴族王者的顏色,普通人不能僭越。不能穿,總能看吧,黃牡丹,臘梅花,黃菊花,都是讓人有溫柔富貴感的花朵,銀杏葉之黃美,之出彩,讓人生出喜悅。
  • 散文詩欣賞:荻花飛時秋深,疾風勁時葉疏
    散文詩:荻花飛時秋深,疾風勁時葉疏秋高風勁木葉飛,氣爽林疏行人催。銀杏沙場冷點兵,北雁早已向暖歸。
  • 散文詩欣賞:一葉知秋意,靜心享安然
    《葉知秋意,靜心享安然》湛河濤聲疊碧浪,晨陽慵懶雲中藏。落葉架風滿地跑,秋水拍岸急蕩漾。人安心靜,恢復規律生活。晨煉出門,遇五級秋風橫掃,落葉滾爬,枯枝謝地,涼意繞身,瞬間感覺秋天的味道已十足。沿湛河溜達,看河水跌宕出海的氣勢,譁譁相隨。看垂柳腰肢柔曼,悠悠急蕩。
  • 秋天最美的是什麼?杜牧的一首悽美詩作,短短四句便驚豔千年!
    秋天最美的風景是什麼?是飄落的梧桐葉和蕭瑟的湖面波?還是橙黃橘綠的燦爛和風吹麥浪的甜香?亦或是緊思鄉懷遠和睹物思人的情思?無論是哪一種風景,秋天的美都會因人們心情的不同而不同。在文人筆下,秋天就像姿態萬千的美人,有太多的面目。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古詩裡的秋天,感悟詩人眼中秋天獨特的美。這就詩就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秋夕》。它是杜牧最經典的一首代表作,清新悽美,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驚豔了千年,從古至今,得到了很多詩詞愛好者的青睞。
  • 秋天的銀杏樹(散文)
    除了那金濤滾滾的稻田、那鮮紅飽滿的蘋果、那一嘟嚕一嘟嚕的紫色的葡萄,還有什麼能比這金色的銀杏葉更能當「金秋」的美稱呢?從一望無垠的稻田邊走來,從果實纍纍的果園中走來,從葉枯水涸的荷塘畔走來,漸漸深入秋天的我知道:秋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許多驚心動魄的秋景需要探訪,還有無數如詩如畫的迷人秋色等待欣賞——在尚未猛抬頭撞上這金光耀眼的銀杏樹林之前。
  • 誦讀:人間最美是秋天
    人間最美是秋天作者:彥輝 誦讀:劉文現的確,秋天。天高雲淡的曠野裡,給人的心緒帶來世界初始般的寧靜。瑟瑟秋風急,一池水波碧。日月雲弄影,莫辭訴衷曲。秋風有情。吹皺了一池水波,給這清清湖面,加了一層帶著波紋的花衣。
  • 散文詩欣賞:草木一秋尚能再度葳蕤,人生一世卻再沒有來生可期
    散文詩欣賞:草木一秋尚能再度葳蕤,人生一世卻再沒有來生可期 夜涼如水,夜半空寂。 披衣入夜,感知一縷風的力度,聆聽一幀葉的敘說,細嗅一朵花的春香。
  • 片片楓葉情 最美是秋天
    秋天儼然成了一幅落寞的自然景象,秋就在我們的心裡徒添愁緒,感覺是一個讓人傷感的季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更是多愁善感。有寫對秋天的悲傷,有寫對秋天的深沉與感懷,但也有少數激情昂揚的詩篇。唐代大詩人杜牧有一首人盡皆知的《山行》這首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充分地表達了詩人不是以悲閔的心態看待秋天的。
  • 配樂散文: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作者:採薇人 誦讀:月亮秋天的雨是含蓄的秋天的雨像是染色劑,滴在樹葉上,便有了五色的斑斕和層林盡染;淋在原野裡,便有了四野金黃和稻菽躬禮;落在蘆葦蕩上,便有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一片潔白在空中搖蕩。
  • 原創散文:秋天的韻味
    此時我不由地想到了宋朝楊萬裡寫的一首古詩《野菊》:「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隨流俗作重陽。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此詩描述了野菊的生長習性,不因外界而改變自己的品質,表達了詩人對野菊的喜愛與讚美之情,同時也說明詩人是一個淡泊名利不隨波逐流的高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