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發生的「貨架革命」,其實是一場空間革命

2020-12-21 鈦媒體APP

隨著行業巨頭們的加入以及巨額資本湧入,新零售不再只是概念,而是真正的在很多業態細節上發生了實質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正在發生「貨架革命」。辦公室出現的無人貨架只是現象級市場,只是充當了貨架革命中的那隻蝴蝶,更大的貨架革命正發生在社區市場。

連鎖商超貨架已然在變,社區新零售貨架即將開變

對於辦公室無人貨架的爭議一直很大,這個市場需求肯定是有的,但市場究竟有多大是個嚴肅的問題。從整個零售市場考慮,辦公室無人貨架所帶來的增量市場僅是九牛一毛的事情,但其出現之後刷新了不少人對於零售貨架的認知,並且刺激了零售貨架的產業鏈式變革。

網紅超市盒馬鮮生帶動整個連鎖商超行業的貨架變革,傳統商超的貨架又高又密,為的是儘可能提供更多的商品展示以便促進消費,新型商超則為了提升體驗把貨架高度降低,貨架排距增寬,貨架擺放更精緻,貨架選品更有質量。連鎖商超的變革已經有了實質體現。

而在社區市場,貨架變革還處於醞釀階段,社區零售市場問題很多,之前幾年的發展進展緩慢。然而,隨著今年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永輝、物美、大潤發等連鎖商超,以及諸多拿到融資的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項目都不約而同的盯上社區新零售市場,社區貨架變革已出現加速跡象。

不過,雖然社區新零售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多,但有足夠能力推動全國社區市場變革的得看阿里和京東的表現。

天貓小店+零售通,京東便利店+新通路,搶佔社區貨架

表面上看,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都在整合大批社區夫妻便利店,但實際上他們要整合的是店內的貨架,因為貨架是商品的載體,只有提升整體貨架能力,才能起到促進消費的作用。從具體的做法來看,兩大電商巨頭想輸出自己的網絡技術、電商供應鏈、倉儲及配送能力等去幫助這些夫妻便利店優化貨架。例如:

1.網際網路可以有效解決社區夫妻便利單的單店孤島信息問題,通過網際網路技術來管控商品的進銷存問題;2.阿里零售通和京東新通路,在不斷強化自身在B2B2C領域的供應鏈能力,為夫妻便利店提供更多的商品選擇;3.兩大巨頭的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可以讓店主對經營情況有據可依的來進行優化調整,不在只是盲目的憑感覺來經營;4.阿里和京東的倉儲及物流能力,可以滿足店主碎片化的採購需求,不用再像此前只能成箱的採購方式來佔據店面空間。

最初天貓做零售通,京東做新通路都想利用貨源來搶佔夫妻便利店的貨架,但這種只涉及B端採購環節僅能解決夫妻便利店的SELL IN問題,而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公司和平臺非常多,所以二者先後推出天貓小店和京東便利店業務,幫助夫妻便利店解決SELL OUT問題,以此助力B2B供應鏈業務搶佔夫妻便利店的貨架。

在《社區新零售》這本書有有過介紹,其實在前一波社區O2O熱潮中,已經類似社區零售項目出現,有專做B端的,有專做C端,也同時做B端和C端,但這些項目的市場影響力遠遠不及天貓小店和京東便利店的作用大。

社區新零售:正在發生的「貨架革命」

線下零售是以貨架作為實物商品的承載體,貨架的呈現形式可以影響商品的交易情況,業界最經典的口頭案例就是尿不溼與啤酒放在一起,再比如口香糖、安全套等都會放在收銀臺的堆頭貨架上等,其實商品在貨架上的擺放數量,位置高低,以及從左至右的擺放順序都有學問在裡面。

稍微搜索一下就能發現,這類教如何貨架擺放的內容,網上有很多,主要是結合了一些運營經驗、消費心理學、空間設計等專業內容的指導建議,一般只有連鎖便利店和連鎖商超才會注意這些細節。

而正在發生的貨架革命,是基於電商、大數據、物聯網、銷售系統、供應鏈、倉儲配送、會員管理等一系列技術和供應鏈發展而產生的惠及包括夫妻店在內的全部線下銷售終端的一次零售變革,賦予零售貨架全新的「生命力」。

貨架革命1:SKU數量提升與優化選品,店內倉優化與補貨碎片化

SKU數量提升與優化,商品擺放精細化。連鎖便利店體系化的運營一般會對2000-3000的SKU進行末尾淘汰式的調整,不斷對商品進行優化。但中國連鎖便利店只有10萬家,對於680萬的普通零售小店而言,此前他們並不具備這樣的供應鏈選控能力,在面對經銷商時都很被動,沒有太多可選擇的餘地。

阿里的零售通和京東的新通路參與到B2B供應鏈中來,可以為680萬社區零售小店打開採購通路,提供更為豐富的商品選擇。雖然這兩大電商巨頭目前的供應鏈能力還無法滿足複雜多樣的基礎需求,但從長遠來看,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今後社區小店的貨架也可以不斷擴充SKU,同時進行商品優化,這是非新零售時代無法想像的。

店內倉儲優化,補貨需求碎片化。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在社區夫妻小超市或便利店中很多貨物隨處亂發,隨地亂堆,不僅貨架不美觀,還要佔據過道。一來是店主沒有倉儲意識和經驗,二來受制於供應商,不得不一次性採購一箱或其他一個單位的貨品,最終就造成了店內的亂象。

店內無倉儲能力,補貨無法碎片化所導致的顯像結果是店內混亂,隱像結果是坪效被降低。貨品混亂無規則的佔據貨架和過道,不僅浪費商品銷售空間,同時會接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在這一點上,日式連鎖便利店對貨架的空間、燈光都有要求。阿里或京東的供應鏈、倉儲與物流的能力,未來或能幫助社區夫妻店解決一部分此類問題。

貨架革命2:品牌商直連終端貨架、電商專屬貨架、廣告貨架、二維碼貨架

品牌商直連終端貨架。傳統夫妻店與品牌商之間存在諸多經銷商角色,品牌商無法直連夫妻店,如果沒有終端督導的巡查和調研,品牌商得到的信息只能通過經銷商一級級回傳。而新零售環境下,網際網路B2B平臺為品牌商提供了直連夫妻店終端的信息化平臺,例如京東新通路與某薯片品牌試點,嘗試主推更大容量薯片,效果非常理想。

電商專屬貨架。天貓小店和京東便利店在對夫妻小店進行整合的同時,也希望藉助這些終端零售場景幫助線上的快消品品牌落地社區,所以都提供了各自的專屬貨架,例如天貓小店與百草味合作的零食貨架,主推百草味高價值的零食,效果也有。電商專屬貨架未來或是電商巨頭幫助更多想做落地試點、布點的快消品牌載體。

品牌廣告貨架。便利店有廣告屬性的貨架、堆頭一直都存在,但此前品牌商並不能直接掌控貨架廣告效果,中間的經銷商、代理商、廣告商或多或少都會扣留一部分原本補貼給消費者和店主的廣告費用。京東新通路與某日化品牌合作的洗衣液廣告貨架可以做到廣告直達的效果,最關鍵的是品牌商可以根據京東的銷售數據有依據的選擇門店來投放營銷廣告。

二維碼貨架。早期網際網路所引發的社區零售貨架變革中,出現比較奇葩的是「二維碼貨架」,較為典型的就是初期時的順豐嘿客,踩用二維碼的方式來展示商品,好在順豐嘿客也及時做出了調整。現在很難看到只有二維碼沒有實物的經營方式了。二維碼作為連接線上線下的信息載體,還在被廣泛使用,例如一些無人貨櫃都是通過二維碼的方式開門和支付。

貨架革命3:貨架智能化、商品數據化、銷售可視化、貨架倉儲化

貨架智能化。讓貨架智能起來,也是零售商們正在努力嘗試的方向,但現在的解決方案不是直接設計生產智能貨架,而是利用其它科技產品讓貨架先「半智能」起來。例如沃爾瑪近期在嘗試的貨架掃描機器人,能夠自動進行庫存檢查,提升補貨速度的同時幫助員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外還有墨水屏電子價籤可以直接通過聯網後臺系統進行調價。

商品數據化。對於680萬的夫妻小店而言,雖然不少店都在用POS系統,但更多的是實現商品的信息化,而新零售則是網際網路公司通過自己的技術手段,讓這些信息變成有價值的大數據,通過對不同數據的挖掘交差分析,為店主提供經營參考決策。天貓小店和京東便利店在描繪自身可為店主提供的服務時,都會強調自身的大數據能力。

銷售可視化。視頻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開始向終端零售市場延伸,不少主打黑科技便利店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加入了客流熱力圖。通過智能攝像頭實時監控店內客戶信息及客流軌跡,生成熱力圖幫助店主或店長直觀了解店內各區域的人流密度、停留時長,通過分析不同性別、年齡對於不同商品的喜好,為選品、理貨提供數據化的科學參考。

貨架倉儲化。線上是社區新零售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圍繞社區消費的各類零售店公眾號、外賣平臺、獨立的便利店APP等產生的交易額佔比在不斷提升,未來夫妻店的貨架將充當這些線上社區零售平臺的倉庫,《社區新零售》中也有探討過未來社區零售線上與線下之間的關係。在未來社區線上交易的過程中,線下實體貨架的存在意義發生本質變化,從展示商品變成存放商品,所以未來線下貨架設計時需要考慮到線上訂單的分揀工作。

貨架革命4:無人便利店與無人貨架、自助售賣機與無人貨櫃

無人便利店。今年無人便利店非常火,圍繞其展開的爭論一直存在,前幾日阿里CEO張勇發表看法,表示不看好無人店。其實,在社區消費場景中,無人店所經營的標品和24小時營業,完全可以通過自動售賣機來解決,又何必耗費那麼大的技術成本去用貨櫃開個店呢?無人店的體驗並不比有人店要好,貌似節省了人力成本,實則也流失了不少訂單。

前幾日寫的內容《社區新零售:無人便利店正在重複社區O2O的錯誤》以及列舉過社區無人店存在的問題。在社區場景下,有人店要比無人店更有價值,這個問題在《社區新零售》中做過詳細分析,簡單的講,未來社區商業的價值不只是來自於商品交易,而是來自於服務、金融等增值業務的消費,日式便利店營收除了鮮食之外,增值業務佔很大比重。

無人貨架。無人貨架的使用場景主要集中在高學識、半封閉、熟人圈的辦公室場景,但即便是辦公室場景也大量存在商品丟失等問題。實際上,圈內人圈外人都明白,無人貨架只是最低成本搶佔辦公室市場的產品輸出形式,是一個用來圈地的過渡型產物,未來常態化的無人零售終端不會是一個組裝起來的簡易貨架,而是有物聯網技術的無人貨櫃。

無人貨櫃。與無人貨架相比,我更看好無人貨櫃,而且以顧問身份參與一個社區無人貨櫃的項目。無人貨櫃可以有效引導用戶正確的消費使用習慣,基本不會出現惡意盜拿的問題,而且無人貨櫃的技術難度並不高,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公司在做了,主要通過位移、稱重和視頻識別三者方式來判定消費者選購的商品是什麼。

與自動售賣機相比,無人貨櫃的成本更低,櫃體更小,相同的製造成本,無人貨櫃可以覆蓋更多點位,也更易擺放,不會佔據過多空間。另外,無人貨櫃類冰箱式的交互,可以放入水果生鮮等非標品。換個視角看,可以把其理解成共享冰箱。另外,若是供應鏈和補貨能力足夠強,完全可以早上買早餐,傍晚賣蔬菜,晚上賣水果。

自動售賣機。其實自動售賣機出現時已經完成一次零售終端的貨架變革,抽象的看,自動售賣機就是把貨架裝入到一個箱體內,然後通過機械化方式獲取商品。而網際網路、物聯網及行動支付的發展和普及使得自動售賣機進一步進化,如今的自動售賣機不僅可以買標品的零食、飲料,還可以賣咖啡、冰淇淋、盒飯等餐飲。

在支付體驗上,無人貨櫃是以無感支付為交互方式,更為方便,自動販賣機主要還是點擊選購,然後手機支付,較為複雜;再從使用場景來看,無人貨櫃需要用戶有一定的自覺性,適合放在社區這類半封閉的場景下,而自動售賣機高度標準化的交互更適合放在商場、地鐵、醫院、高鐵、機場景區等大人流量的場景下。

貨架革命5:新零售下,遊走在監管邊緣的車載貨架

滴滴貨架、快餐車。中國對城市流動經營的方式管理非常嚴格,也產生了城管這個職業,不過有些地方政府對固定點位的快餐車比較支持。其他利用可移動車體賣商品的方式比較少,不過傳聞朱嘯虎打算投資在滴滴專車上做無人貨架的項目。姑且不考慮這個市場有多大,項目是否能成,這件事本身對監管層面的鬆土作用還是很有意思的。

社區定點生鮮車、可移動售賣配送車。在社區新零售市場中,我看見過兩種利用車體進行銷售的案例,一種是定製化的非機動定點車體,另一種是定製化的可移動售賣貨車。由於這兩家公司都不想對外做過多宣傳,所以不便做更深入的介紹,但其實稍微想想,也不難理解,就是具備行動支付和物聯網技術的流動攤位。當然,具體的實施方式要更為體系化、規範化,從貨架變革的角度,可移動貨架也是有價值的存在。

貨架革命,更進一步說則是「空間革命」

其實,貨架革命,更進一步說則是「空間革命」,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行動支付等技術,更高效的利用原有店面室內零售空間,提升坪效;挖掘更低成本的碎片化點位空間,降低成本。正在發生的貨架革命帶來的這兩方面的變化,是新零售所帶來的最直觀的商業價值。

【鈦媒體作者:王利陽 《社區新零售》作者,微信公號:言區社】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達利豆本豆:一場發生在車間的豆奶革命
    原標題:達利豆本豆:一場發生在車間的豆奶革命你是否想過,每天早餐都要喝的豆本豆豆奶,其香滑不腥的風味,以及3.8g/100ml超高優質蛋白含量的達成,其實是經歷了重重工藝和科技革命?今天,筆者帶您走進達利豆本豆的生產車間,去看看這場發生在車間的豆奶革命。
  • 信息革命後,緊接著會發生什麼革命,還有什麼等待著人類
    人類的發展呈波浪式推進,第一次農業革命浪潮發生在八千到一萬年前,人類從原始漁獵時代進入農業社會;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發生在二百多年前,人類進入大工業時代,而目前正在進行的信息革命浪潮,只能說是工業浪潮的一部分。正是這一次次湧動的浪潮,將人類推向一個個新高度。
  • 科技革命就是一場認知革命
    ,歷史通常都要發生偶然性的變化,作者說,歷史的推動力,就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結果,歷史就這樣從一個岔路口,經過博弈之後,被推到了下一個岔路口去繼續博弈,直到公元1500年,歷史再次做出了一個誰也沒想到的重大變革,那就是科技革命來臨。
  • 國外歷史大革命是如何以一場宗教革命形式展開的政治革命
    一切國內革命及政治革命都有一個祖國,並局限於這個範圍內。法國革命卻沒有自己的疆域;不僅如此,它的影響可以說已從地圖上抹掉了所有的舊國界。翻遍全部史冊,也找不到任何一次與法國革命特點相同的政治革命:只有在某些宗教革命中才能找到這種革命。因此如果想用類比法來解釋問題,就必須將法國革命與宗教革命作一比較。
  • 文學革命的發生
    簡述文學革命的發生1917年初的文學革命,在中國文學史上樹起一個鮮明的界碑,標誌著古典文學的結束,現代文學的起始。
  • 朱嘉明:全球科技革命正在逼近「奇點」 區塊鏈影響未來人類社會的...
    我的發言包括四個部分:1.千禧年以來科技革命回顧20年前,人們在迎接21世紀的時候,曾經因為「千禧蟲」而不安,後來發現不過是虛驚一場。世界計算機體系和網際網路平靜地進入了21世紀。這件幾乎被很多人遺忘的事情說明,20世紀後期的ICT革命有著相當的堅實基礎。
  • 一文詳解零售到底發生過幾次革命?
    2017年7月11日一早起來就看到「手機聯商網」先後發布了兩篇有關「零售革命」的文章。一篇是介紹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財經》雜誌發布的署名文章《第四次零售革命》,提出了「零售的改變其實是背後零售基礎設施的改變」的觀點;另一篇題為《張近東:零售業的第三次革命發生在蘇寧》的文章介紹了蘇寧雲商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有關「智慧零售就發生在中國」的觀點。
  • 機器人「編輯」新聞寫作:一場正在發生的革命
    無論是「Google News」也好,「今日頭條」也好,這類產品的出現和風行,揭示了這樣一種趨勢,即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正在改變包括新聞生產在內的諸多之前依賴人力、腦力密集的產業和行業的生態和業態。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的自動化夢想就一直在加速膨脹,試圖在一切有可能把人力解放出來的領域,代之以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意義上的「機器」的協助甚至完全自動化。
  • 系列/復盤一場還未結束的革命
    第七章 復盤一場還未結束的革命《自由引導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法國/歐仁·德拉克羅瓦/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很明顯不管是從縱向的歷史坐標來看,還是從橫向的時代坐標來看,革命者改造舊世界並取得革命的成功,其實是個小概率事件,就拿我大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來看,成功改朝換代的革命者不過50來個,這裡面還包含了,雖取得天下,但依舊延續舊世界秩序的不能被稱為革命的「革命」。
  • 楊雷:能源革命首先是一場思想革命,能效是第一能源,是能源轉型的...
    楊雷表示,能源革命首先是一場思想革命,中國的能源轉型正在進入新階段,要有更大的體制機制突破,需要提高系統整體靈活性。同時,能效是第一能源,也是最清潔的能源,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領域。現階段,中國2019年風光發電佔全部發電量的8.9%,預示著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正在進入新的階段,迫切需要提升系統的整體靈活性,不僅是供應側的靈活性改造,要提升包括源、網、荷、儲在內的整個系統的靈活性,尤其是需求側響應的廣泛應用,這就需要推動新的商業模式,進行更深入的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現貨市場和服務市場。
  • 主動來一場「學習的革命」
    新時期下,我們應以此為遵循,主動來一場「學習的革命」,切實把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自覺。 更新學習觀念 進行「學習的革命」,要杜絕「被動式學習」「臨時性學習」「裝門面式學習」,來一次學習觀念的大洗禮。 提高思想認識。
  • 《動物農場》:一場回到原點的革命
    在讀懂這本書之前,我們要了解20世紀人類世界發生了什麼,如果不清楚,那麼根本不會明白這個荒謬的童話在影射什麼。奧威爾安排老上校控訴人類的剝削,卻從反面預示著革命之後將發生的所有顛覆:老上校悲痛於母雞們的蛋被人類奪走換錢,奶牛的奶流入人類的喉嚨,但是豬掌管農場之後照樣賣雞蛋和牛奶;老上校警告,即使是農場中最能幹的「拳擊手」(一隻馬),在失去力量後,照樣會被送往屠宰場殺掉賣錢,然而豬為了自己能夠喝到威士忌,對馬下了毒手。
  • 摩擦發電機:一場能源的革命?
    在我們身邊,其實有著無處不在的摩擦能源。在自然界,風摩挲樹葉,雨拍打屋頂,存在摩擦;人走路,腳與地面、肢體與衣服接觸,也存在摩擦;機械振動、嗓音等,也都能產生摩擦。能否將這些不起眼的摩擦能源收集起來,為傳感器供能呢?中國科學院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講席教授王中林的團隊研發的摩擦發電機,為實現自驅動傳感器提供了一種有潛力的解決方案。
  • 網絡文學是一場文學革命
    由於網絡這一新型載體富有革命性,它也賦予網絡文學有別於傳統文學的時代特徵,這實際上是一次新的文學革命。現在有些保守的傳統作家對網絡文學仍然持否定態度,比如說那位創作了長篇小說巨無霸的著名作家(他人品和文品是值得敬重的),就認為不能拿載體不同來標類文學。他舉例說,我們總不能稱有竹簡小說,紙寫小說吧!
  • 大眾日報評論|來一場破舊立新的「流程革命」
    著眼山東長遠發展,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打造「十強」優勢產業集群,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在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來一場破舊立新的「流程革命」,以機制流程系統優化,促發展效能全面提升。只有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過程變為改造流程、破解難題的過程,變為提升能力、狠抓落實的過程,才能真正實現改革發展新突破,推動山東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 馬克思與美國革命的「時空距離」
    雖然,他對世界近代史上發生的革命有著特殊的興趣,但他關於革命的論述大多是基於在歐洲所發生的革命,如十七世紀的英國革命和十八世紀末的法國革命,甚至還包括一八四八年的德國革命,而美國革命則基本上沒有進入馬克思的視野。這委實是一個值得學術界注意的現象。雖然阿倫特曾有專著探討馬克思與西方政治思想傳統的關係,但她對馬克思漠視美國革命這一現象並沒有做出任何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
  • 國民革命:一場終結北洋的北伐戰爭
    國民軍、晉綏軍等地方軍閥勢力通過「易幟」加入革命陣營。「國民革命」一詞最早是孫中山在1906年提出的,到了20世紀20年代,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再次提出此詞。第一次國共合作之後,建立國民政府與成立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中,蔣介石取代了吳佩孚,登上了時代周刊封面。
  • 空間視域下新馬克思主義的「城市革命」理論
    空間視域下新馬克思主義的「城市革命」理論 2017年12月28日 09:3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佳 字號 內容摘要:當代資本主義通過城市空間生產和空間規劃不斷分化無產階級
  • 後革命時代,青春如何再革命?
    這樣一種「文本性態度」,誠然是全社會瀰漫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等輿論宣傳的結果,當時的《人民日報》社論曾宣稱:「這場革命,是資產階級陰謀復闢和無產階級反覆闢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是一場階級大搏鬥」,而朱春信也以「革命領導幹部」身份對這一態度給予充分的鼓勵。小說中對那場「武鬥」的描寫,也幾乎就是流行的「革命通俗小說」中戰鬥場面的翻版。
  • 皮埃爾·塞爾納:18世紀全球化視野下的「最後一場革命」
    他將17世紀的英國革命與18世紀的眾多革命聯繫起來,為「大西洋革命」尋找遙遠的淵源。塞爾納對「大西洋革命」的批判性在於,戈德肖看重的是1688年的光榮革命,而他關注克倫威爾的共和國。第一個將國王砍頭的不是法國人,而是1642年的英國人。1649-1660年間,英國走上了共和主義的激進道路,甚至發生了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掘地派運動。英格蘭的共和國在大西洋建立了新的政治秩序——一種共和主義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