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功:臨帖記牢4個字!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路,關於臨帖的方法、如何提升效率,啟功先生在其著作中特別說過,臨帖一定要牢記四個字:靜、近、慢、準。所謂 靜包括人靜心靜,臨帖前,須端正坐姿,腰自然伸直,膝與肩同寬,身離桌一拳頭,這樣血脈通暢,清氣上升,濁氣下沉,精神飽滿,神閒氣定,心無雜念。這是練習書法第一要領,也許書法有健身功效也與此有關。
-
臨帖十遍,不如精讀一遍
臨帖的重要性由於三令五申被很多人重視,但臨帖前的重要一步讀帖,卻被很多人忽視。拿來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幾遍再說。若要問你,這本帖子的特點是什麼?具體表現在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樣的?能舉出幾個寫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寫下來嗎?細節上又注意到了多少?
-
靜、近、慢、準,臨帖死記4個字、書法必成
學習書法,最有效的方法除了臨帖還是臨帖,別的方法沒有。現在很多人(包括現在那些出了名的所謂書法大家)學習書法基本不臨帖,臨帖到底應該怎麼臨,這樣的理論文章很多,長篇大論的更是數不勝數。其實臨帖沒那麼玄乎,按照啟功先生的說法,臨帖只要記住四個字「靜、近、慢、準」就行了。
-
你那不是臨帖,是在「抄書」…
讀帖的重要性由於三令五聲被很多人重視,但臨帖前的重要一步讀帖,卻被很多人忽視。拿來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幾遍再說。若要問你,這本帖子的特點是什麼?具體表現在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樣的?能舉出幾個寫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寫下來嗎?細節上又注意到了多少?很少有人能夠脫口而出。只臨帖不讀帖,實在是很大一批書法愛好者一個嚴重的問題。
-
關於臨帖的九個關係和臨帖的秘訣
關於臨帖的九個關係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是書法家終生的必修課。
-
書法臨帖的大忌
臨帖是每個書法研習者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在此過程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其中有五大忌要注意:「雜」臨帖一次不能臨太多的字,要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切不可追求數蓋,「寧願少些,但要好些。」臨帖一定要專一,即固定一帖,堅持長期臨寫不動搖。中國古代優秀碑帖不下幾十種,可謂奼紫嫣紅,爭奇鬥豔。
-
靜、近、慢、準,臨帖死記4個字、書法必成!
111學習書法,最有效的方法除了臨帖還是臨帖
-
學書臨帖的三個角度
學習書法,略過臨帖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對於臨帖淺嘗輒止,是很多業餘書友通行的弊病。但是即便是專業學書者,對於臨帖到底有何意義,也未必全然明了。很多專業書家抱定一家一帖,天長日久也會頗具功力。然而很多時候只是堆金積玉,未必能化為源頭活水。
-
學書法不可不知的幾個臨帖問題
昨天我嘗試著進行了一場直播課程,主要是為學員梳理一些關於臨帖的問題,並且點評一部分的學員習作。點評習作的內容呢,我們已經以視頻的形式發出,這裡主要是整理一下,我們在直播中,所梳理的幾個臨帖的問題。1、為什麼要臨帖?2、臨帖的目的是什麼?
-
如何練就一手好字,書法臨帖臨的是什麼?
臨帖之前是讀帖。「臨帖臨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臨帖者的讀帖:臨帖者想從字帖中讀出什麼、能從字帖中讀出什麼,那他/她就臨什麼。 而經歷過個過程,你對與要學習的字帖可謂是相當了解,執筆只不過是一個練習和熟悉的過程。
-
67臨帖十遍,不如精讀一遍!
臨帖和讀帖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缺失,都是對書法學習的懈怠,也是造成臨帖效果「並沒有那麼好」的重要原因。三、連字讀,就是把幾個字或幾行字連起來看,主要是揣度字與字之間如何行氣,如何伸縮揖讓,如何統一中求變化的。四、相似字比讀,把帖中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找出來,比較實際用筆、結字等方面有何異同,特別是它們對相同筆畫是如何作不同處理的。
-
初學書法臨帖字寫多大比較合適,臨帖時要寫一筆看一筆嗎?
初學書法寫大字還是小字,臨帖時要寫一筆看一筆嗎?我們初學書法臨帖時,我們所臨的字是臨的等大,還是臨的大一點吶。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有人用過,都有各自的優勢。有的朋友認為臨寫的是和字帖上的字一樣大比較好,因為這樣就可以和字帖做到神似,這樣寫出來的字不會失真,反之我們字帖上的字寫的大或者小了,可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變化。
-
初學毛筆字,這3個訣竅讓你臨帖更有效率!
臨寫楷書字帖,效率要想翻倍,我認為有以下3個方法:一、選擇好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一個好的字帖是我們保證臨帖高效的前提。衡量臨帖的效率高低的標準,的確是我們在相同時間內,掌握字例和筆畫的多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追求量上的多,寫得多也不能代表你掌握的多,而是需要我們在質上下功夫。我們舉個例子,假設兩個人同時學習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一個人用了半小時的時間寫了1000個永字,但是,每一個字都沒用心好好寫,寫的潦草不成樣子。
-
學書法如何臨帖效果才好?啟功先生說了這四字,受益匪淺
啟功先生說自己開始時字也是寫得不好的,後來因為字寫得不好在各方面都受到了影響,於是便開始用功學書法,通過不斷努力,終於也在書法上取得了大成就。品味漢字書法之美,聽啟功講述,提筆前你應知的學書常識。這一篇文章我們講講臨帖。啟功先生曾說過:臨帖要記住四個字-靜、近、慢、準。
-
讀帖決定臨帖方式!一錯全錯!還在分析字內空間?那你在描字!
【質疑】二字便是學習經典應該秉承的態度!回看《陰符經》的之字捺筆,是不是油膩感很重? 不僅如此,再看《雁塔聖教序》含有戈鉤、捺筆的字,越看越不像一個高明書家所為! 前面所說的褚遂良的【之】字的捺畫,如果不加以強制性的頓挫之力,真是成了拖沓之筆!!二 臨帖是還原書寫的狀態現在很多人臨帖分析,以幾何形衡量字空間結體等為標準卡尺。
-
王鐸臨帖為什麼總寫錯字?
因為在我們的觀念中,臨帖儘管臨的不完全像,但應當儘量像。可王鐸臨摹的時候,往往連範本的字樣都被改動了。字樣就是一個字的基本結構,它的部首和搭配方式。以臨摹《蘭亭序》為例,在1620至30年代,王鐸留下了四件臨作,分別收藏於吉林、紹興、東京與美國。
-
練習鋼筆字臨帖的一些問題的討論
練習鋼筆字臨帖的一些問題的討論2018-03-4 nonozone很多人問我是怎麼練字的,臨了哪些字帖,其實我真的很少正兒八經的臨某一個字帖,都是每次碰到不會寫的字直接去查書法字典。但是前面不是組織了兩期的鋼筆字練字打卡,第一期組織臨趙孟的《千字文》第二期組織臨鍾紹京的《靈飛經》,接下來的第三期暫定計劃臨王羲之的《聖教序》。通過這兩期的臨帖,春節期間,總感覺自己寫字越寫越不順,除了天天喝酒吃肉,時間不穩定之外,總覺得心緒繁雜,難以靜心,所以不得不找高人指點一二,所以才有了本文下面的微信聊天記錄。這個記錄在微信群我已經分享過來,這次特意拿出來放在公眾號,也希望給大家有些幫助吧。
-
書法如何臨帖?讓羲之哥哥告訴你
每個初學書法的都會思索同一個問題--如何臨帖,其實理論性的東西王羲之早都已經給我們總結好了,羲之哥哥的《筆勢論十二章並序》中,開篇就介紹了臨帖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如果你試了他的&34;很有可能你就會因此達到了人生的巔峰襖。。。。。
-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離開了臨帖則書法不能進步
所以,聰明絕頂的米芾在45歲以前竭力集古字,臨帖可以達到亂真的程度,45歲以後才一變,遂卓然成大家。當代寫碑大家陸維釗先生,至晚年臨《蘭亭序》數百通,且慨嘆說,如果我能早一點臨《蘭亭序》,我的字還會更好一些。臨帖,成為很多名家的必修課!而成名後的自詡者,放棄臨帖學習,我們看到他們或停滯不前,或出現大幅度下滑,所以「有空多臨帖」,是走向書法顛峰的捷徑。然如何把握臨帖過程的諸多問題?
-
中性筆書法,臨帖帖的選擇!?
一直想寫一篇中性筆臨帖如何選擇的帖子,其實對大部分書友來說,這或許本身就不是問題,喜歡啥帖臨啥子帖。那就無需往下看了,前面我說過硬筆臨帖如何選帖,可以參考,今天主要針對中性筆而言,日常辦公這種書寫工具比較好用,主要是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