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敦煌印象
敦煌,從行政區劃上說,只是甘肅省酒泉市的一個縣級市,初到這裡,會發現這裡確實是一座小小的城,城區方圓數公裡,打計程車一趟五六塊錢是常事。
然而,這又是一座大大的城。敦,大也;煌,盛也。它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鎖鑰」、樞紐重鎮,我國最早的國際化大都市之一,世界四大文明匯流敦煌,多元文化在此互鑑交融。
作為我國唯一一個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級文化戰略平臺,絲綢之路(敦煌)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敦煌文博會)自2016年起每年舉辦一次。今年9月27日至28日,敦煌文博會也走到了第三屆,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的代表、1000多名海內外嘉賓出席。文博會期間,除開幕式暨高峰會議外,共有14場分會、論壇順次登場,而與題旨相關的各式展覽展會、特色文藝演出也接連不斷。敦煌文博會讓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敦煌,煥發出新的光彩,共識凝聚、民心相親、文化相交的步履也更顯堅定從容。
數字「供養」,鍛造智慧敦煌
「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敦煌,在科技與文化浪潮的日益交織中迎來了「數字」新章。
敦煌國際會展中心內,一場名為「解碼敦煌——數字絲路文化展」的展覽引來不少與會者的目光,該展區集中展示了敦煌研究院與騰訊聯合推出的「數字供養人」計劃的落地成果,以遊戲、音樂、地圖、智慧導覽等新媒介重釋「古道」。
現場最為火熱的「博物官」一項,就以AI技術為依託,用戶通過小程序拍照識別後,即可獲取對應文化藝術產品的全方位信息。記者在會場搶先體驗了一把AI讀解敦煌壁畫,手機輕輕一拍,數字反饋即刻「掃盲」。
與此同時,以「文化+科技」的手段再現敦煌古樂,將壁畫重新繪色、塑形成王者榮耀遊戲皮膚、人物等智能展示也吸粉無數。千年石窟的內壁,正以趣味形態不斷「年輕化」。
而「智慧敦煌」也早已在會場外部率先應用。順著智慧機器人的導覽之手看去,莫高窟的洞窟門前已然離不開「博物官」的二維碼;同時,在遊覽洞窟前先行前往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觀看球幕電影,也成了敦煌旅客的遊玩首選。
隨著數位化的融入,敦煌的文化傳播、城市理念與旅遊產業都發生著「革命性」變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幹事埃內斯託·奧託內表示,教科文組織也創建了在線絲綢之路平臺,通過「拓展數字領域」等方式,「期待助中國一臂之力」。
精緻文博,留下難忘「敦煌印象」
「希望敦煌研究院能把有關敦煌壁畫、雕塑的展覽辦到烏克蘭去,因為敦煌藝術太讓人驚奇了。」青年漢學家、來自烏克蘭的薩沙表示。
第三屆敦煌文博會上,7000餘件海內外文化精品、32個專題展覽項目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登場,涵蓋文物、藝術、設計等17個種類,吸引海內外58家單位及企業參展。展覽項目藝術價值高、展品品質好、文化吸引力強,特色突出,精品多。
烏克蘭攝影圖片展由本屆敦煌文博會主賓國烏克蘭攝影家拍攝,真實再現了烏克蘭文化的多樣性以及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交流成果;「演繹敦煌——俄羅斯畫家敦煌系列油畫專題展」請俄羅斯畫家來中國,歷時3個月,用敦煌壁畫元素進行再創作,敦煌壁畫通過俄羅斯畫家的手「活」了過來;敦煌壁畫古樂器復原展上,117件根據敦煌壁畫復原的樂器形制古雅秀美,通過樂師之手,煥發新聲……
文博會期間,以「薈萃文藝經典,抒髮絲路情懷」為主題,13臺劇目和文藝演出在敦煌大劇院輪番上演:包括舞劇《大夢敦煌》《一畫開天》,芭蕾舞劇《追尋香格裡拉》《敦煌》,秦腔《民樂情》《軒轅大帝》,音樂會《天籟敦煌·淨土梵音》《金鐘之星》等。尤其是敦煌服飾盛典《絕色敦煌之夜》及中外聯袂文藝晚會《相約敦煌·2018》,讓每一位前來參加敦煌文博會的嘉賓,盡情享受這場文化盛宴,聆聽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
文博會的兩大場館設施也令人刮目相看。敦煌會展中心作為敦煌文博會主會場,總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承載人數、建設規模、設施功能在我國西北地區首屈一指,建築風格和色彩與附近的鳴沙山和諧統一。敦煌大劇院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後全國第一個竣工的大型公共建築,號稱全球最先進的裝備式建築,它為每一個文博會之夜開啟了不夜天。
通而不統,建設世界的敦煌
9月26日晚,本屆敦煌文博會《敦煌絕色之夜》迎賓晚會上,呈現了近百套以敦煌壁畫中典型服飾為特徵而創新設計的現代服飾,出演敦煌服飾藝術再現單元的古裝人物大多由非專業模特擔綱,其中有油田的職工、電視臺的編導、敦煌事業單位的安保人員、藝術家、中學教師等。他們「盛服鮮麗,紅妝金鈿」款款走來的時候,觀眾們恍如隔世。
敦煌文博會讓敦煌人民喜聞樂見,讓群眾和海內外賓客積極參與。文博會還在部分市州設立文博會分會場,在展館設立市州文創產品專題館,甘肅14市州的雕漆、磚雕、洮硯、麻編、剪紙、刺繡等近千種特色文創旅遊產品展現在中外賓客面前。
敦煌文博會是敦煌市民的文博會,是甘肅全省的文博會,也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博會,「一帶一路」有關國家的文博會。敦煌文博會創辦以來,吸引了10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會,籤署發布了《敦煌宣言》,在文明對話,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文化、貿易、旅遊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範鵬說,敦煌文化以傳統文化為根脈,多民族、多宗教、多文明創新融合而成。他認為,應該用敦煌文化中的「通而不統」精神來建設「一帶一路」有關國家的文化根基。
主賓國代表烏克蘭議會文化與精神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分委會主席葉連斯基·維克多說,絲綢之路是聯結人民心靈和命運之路,「我們要依託文博會這個平臺,密切合作,弘揚絲路文化,重振絲路雄風,造福絲路人民。」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年10月08日第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