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印象

2021-01-14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敦煌印象

  敦煌,從行政區劃上說,只是甘肅省酒泉市的一個縣級市,初到這裡,會發現這裡確實是一座小小的城,城區方圓數公裡,打計程車一趟五六塊錢是常事。

  然而,這又是一座大大的城。敦,大也;煌,盛也。它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鎖鑰」、樞紐重鎮,我國最早的國際化大都市之一,世界四大文明匯流敦煌,多元文化在此互鑑交融。

  作為我國唯一一個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級文化戰略平臺,絲綢之路(敦煌)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敦煌文博會)自2016年起每年舉辦一次。今年9月27日至28日,敦煌文博會也走到了第三屆,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的代表、1000多名海內外嘉賓出席。文博會期間,除開幕式暨高峰會議外,共有14場分會、論壇順次登場,而與題旨相關的各式展覽展會、特色文藝演出也接連不斷。敦煌文博會讓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敦煌,煥發出新的光彩,共識凝聚、民心相親、文化相交的步履也更顯堅定從容。

  數字「供養」,鍛造智慧敦煌

  「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敦煌,在科技與文化浪潮的日益交織中迎來了「數字」新章。

  敦煌國際會展中心內,一場名為「解碼敦煌——數字絲路文化展」的展覽引來不少與會者的目光,該展區集中展示了敦煌研究院與騰訊聯合推出的「數字供養人」計劃的落地成果,以遊戲、音樂、地圖、智慧導覽等新媒介重釋「古道」。

  現場最為火熱的「博物官」一項,就以AI技術為依託,用戶通過小程序拍照識別後,即可獲取對應文化藝術產品的全方位信息。記者在會場搶先體驗了一把AI讀解敦煌壁畫,手機輕輕一拍,數字反饋即刻「掃盲」。

  與此同時,以「文化+科技」的手段再現敦煌古樂,將壁畫重新繪色、塑形成王者榮耀遊戲皮膚、人物等智能展示也吸粉無數。千年石窟的內壁,正以趣味形態不斷「年輕化」。

  而「智慧敦煌」也早已在會場外部率先應用。順著智慧機器人的導覽之手看去,莫高窟的洞窟門前已然離不開「博物官」的二維碼;同時,在遊覽洞窟前先行前往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觀看球幕電影,也成了敦煌旅客的遊玩首選。

  隨著數位化的融入,敦煌的文化傳播、城市理念與旅遊產業都發生著「革命性」變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幹事埃內斯託·奧託內表示,教科文組織也創建了在線絲綢之路平臺,通過「拓展數字領域」等方式,「期待助中國一臂之力」。

  精緻文博,留下難忘「敦煌印象」

  「希望敦煌研究院能把有關敦煌壁畫、雕塑的展覽辦到烏克蘭去,因為敦煌藝術太讓人驚奇了。」青年漢學家、來自烏克蘭的薩沙表示。

  第三屆敦煌文博會上,7000餘件海內外文化精品、32個專題展覽項目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登場,涵蓋文物、藝術、設計等17個種類,吸引海內外58家單位及企業參展。展覽項目藝術價值高、展品品質好、文化吸引力強,特色突出,精品多。

  烏克蘭攝影圖片展由本屆敦煌文博會主賓國烏克蘭攝影家拍攝,真實再現了烏克蘭文化的多樣性以及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交流成果;「演繹敦煌——俄羅斯畫家敦煌系列油畫專題展」請俄羅斯畫家來中國,歷時3個月,用敦煌壁畫元素進行再創作,敦煌壁畫通過俄羅斯畫家的手「活」了過來;敦煌壁畫古樂器復原展上,117件根據敦煌壁畫復原的樂器形制古雅秀美,通過樂師之手,煥發新聲……

  文博會期間,以「薈萃文藝經典,抒髮絲路情懷」為主題,13臺劇目和文藝演出在敦煌大劇院輪番上演:包括舞劇《大夢敦煌》《一畫開天》,芭蕾舞劇《追尋香格裡拉》《敦煌》,秦腔《民樂情》《軒轅大帝》,音樂會《天籟敦煌·淨土梵音》《金鐘之星》等。尤其是敦煌服飾盛典《絕色敦煌之夜》及中外聯袂文藝晚會《相約敦煌·2018》,讓每一位前來參加敦煌文博會的嘉賓,盡情享受這場文化盛宴,聆聽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

  文博會的兩大場館設施也令人刮目相看。敦煌會展中心作為敦煌文博會主會場,總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承載人數、建設規模、設施功能在我國西北地區首屈一指,建築風格和色彩與附近的鳴沙山和諧統一。敦煌大劇院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後全國第一個竣工的大型公共建築,號稱全球最先進的裝備式建築,它為每一個文博會之夜開啟了不夜天。

  通而不統,建設世界的敦煌

  9月26日晚,本屆敦煌文博會《敦煌絕色之夜》迎賓晚會上,呈現了近百套以敦煌壁畫中典型服飾為特徵而創新設計的現代服飾,出演敦煌服飾藝術再現單元的古裝人物大多由非專業模特擔綱,其中有油田的職工、電視臺的編導、敦煌事業單位的安保人員、藝術家、中學教師等。他們「盛服鮮麗,紅妝金鈿」款款走來的時候,觀眾們恍如隔世。

  敦煌文博會讓敦煌人民喜聞樂見,讓群眾和海內外賓客積極參與。文博會還在部分市州設立文博會分會場,在展館設立市州文創產品專題館,甘肅14市州的雕漆、磚雕、洮硯、麻編、剪紙、刺繡等近千種特色文創旅遊產品展現在中外賓客面前。

  敦煌文博會是敦煌市民的文博會,是甘肅全省的文博會,也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博會,「一帶一路」有關國家的文博會。敦煌文博會創辦以來,吸引了10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會,籤署發布了《敦煌宣言》,在文明對話,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文化、貿易、旅遊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範鵬說,敦煌文化以傳統文化為根脈,多民族、多宗教、多文明創新融合而成。他認為,應該用敦煌文化中的「通而不統」精神來建設「一帶一路」有關國家的文化根基。

  主賓國代表烏克蘭議會文化與精神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分委會主席葉連斯基·維克多說,絲綢之路是聯結人民心靈和命運之路,「我們要依託文博會這個平臺,密切合作,弘揚絲路文化,重振絲路雄風,造福絲路人民。」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年10月08日第 09版)

相關焦點

  • 地板上的敦煌印象
    四、敦煌印象森林之星獨創設計敦煌印象系列地板,將千年美藝鋪陳家中,仿若置身敦煌秘境,具身品味傳統文化之古韻。 敦煌印象·平棋森林之星通過對敦煌壁畫構圖與色彩的提取演變 敦煌印象·踏蓮敦煌印象·踏蓮取自於莫高窟中眾神前來拜見釋迦摩尼的壁畫
  • 敦煌學,印象莫高窟
    敦煌,一座沙漠中的神奇綠洲,一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詩意氣息的美妙之地。說到敦煌,腦子裡第一時間腦補出來的是西域的壯美景觀,讓人有種來了就不想走的感覺。雖然沒有去過敦煌,但是我通過心靈音樂人趙迎老師的一首《風中的行者》感受到了敦煌的魅力。
  • 馬學全:敦煌印象
    原標題:敦煌印象  馬學全  我和家人來到了美麗的敦煌,距上一次來敦煌,時間整整過去十年。歷史沿革中,敦煌的變化已然讓人目不暇接。與記憶中十年前的敦煌相比,今天的敦煌,街道更加寬闊平坦了,樓房更加整潔漂亮了,綠樹成蔭,花團錦簇。
  • 內蒙戈壁彩玉——敦煌印象
    琢磨羅內蒙戈壁彩玉——「敦煌印象」掛件彩玉產於內蒙古阿拉善,是阿拉善戈壁石的一種。彩玉屬於內蒙古阿拉善戈壁石的一個種類。一塊彩玉可有多種色彩,並呈現不同的紋路。戈壁石的自然色彩,聯想到敦煌的印象,由此,創作了這款「飛天」菩薩作品。
  • 詮釋國樂文化 描繪敦煌印象
    從壁畫上走出來的藝術詮釋國樂文化 描繪敦煌印象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2014年04月19日23:32 人民網上海4月19日電  由著名導演王潮歌執導的中央民族樂團民族樂劇「敦煌之夜」——《印象·國樂》將於4月26日、27日在上海文化廣場上演。
  • 《印象國樂》再現「千年敦煌琵琶譜」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平麗豔)12月5日晚,曾因著名導演王潮歌「一元錢」執導而聲名大噪的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在蘭州黃河劇場為金城樂迷揭開神秘面紗,從極其顛覆、首次把演奏家引入劇情的演出形式,到以時尚、創新姿態出現的民樂和美到極致的舞美,無不讓現場觀眾耳目一新,尤其是龍鳳笛、蓮花阮等由中央民族樂團復原的50多種、80多件敦煌古樂器,更是以《
  • 敦煌印象:傳統文化進課堂 校園可見敦煌舞
    敦煌印象:傳統文化進課堂 校園可見敦煌舞 2017年06月25日 12: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玉桃 徐雪 字號 內容摘要:甘肅敦煌市南街小學把「敦煌元素」作為該校特色,開設
  • 2020《敦煌印象》中國瓷畫作品展
    《敦煌印象》中國瓷畫作品展釉變中的敦煌印象——致中國瓷畫作品展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博導 / 尚輝作為中國與中西亞之間文明交融見證的敦煌,自20世紀初被重新發現以來,一直吸引著美術家去頂禮膜拜。
  • 敦煌印象:神秘敦煌舞「落」人間 大街小巷盡顯飛天神韻
    敦煌印象:神秘敦煌舞「落」人間 大街小巷盡顯飛天神韻 2017-09敦煌將敦煌舞融入到廣場舞中,在全市進行推廣。圖為廣場舞大媽跳敦煌舞。 鍾欣 攝   中新網蘭州8月31日電 (記者 劉玉桃 徐雪)踩著歡快的舞曲,在敦煌的街頭、公園,市民翩翩起舞,每一個舞姿、眼神都表現出敦煌舞的神韻。  去年以來,敦煌市街頭陸續出現很多廣場舞大媽跳敦煌舞,讓圍觀民眾拍手叫好。
  • 敦煌印象:傳統文化進課堂 校園可見敦煌舞(圖)
    敦煌印象:傳統文化進課堂 校園可見敦煌舞(圖) 2017-06-25」作為該校特色,開設「敦煌舞」文藝活動社團,讓敦煌文化之花綻放異彩。
  • 2021《敦煌印象》中國瓷畫作品展在江西省文聯藝術展廳開幕
    2021年1月8日上午,《敦煌印象》中國瓷畫作品展——首屆奧林匹克藝術大會提名展在江西省文聯藝術展廳開幕。策展人雷子人介紹此次《敦煌印象》主題展,實踐者嘗試以色釉瓷畫新語言對話並重新演繹傳統經典,為歷史中的母題注入了新的時代觀念與文化意涵。
  • 充滿東方神秘色彩和佛性的《敦煌印象》
    很有異域色彩的中國音樂,也是有著鮮明的神秘東方色彩的音樂《敦煌印象》。敦煌印象(首演) 莫凡曲管樂協奏曲《敦煌印象》以多種民族吹管樂器表現不同色彩和風格敦煌壁畫,為人們展示敦煌莫高窟色彩斑斕的古代壁畫藝術,敘述了一個個離奇而動人的佛經故事。
  • 《敦煌印象》中國瓷畫作品亮相上海2020靜安國際設計節
    10月28日《敦煌印象》中國瓷畫作品亮相2020靜安國際設計節,出席本次《敦煌印象》中國瓷畫作品展的有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景德鎮陶瓷藝術研究院院長範敏祺、國際奧林匹克藝術委員會副主席秦聞、阿根廷大使Cesar、2023第一屆全球奧林匹克藝術大會籌備委員會執行秘書長孫兆華、國際聯合倡議多邊合作組織秘書長徐沅伸、著名收藏家張曙陽先生、鏡湖資本另類投資合伙人王侃、壁虎投資董事總經理陳歆怡、宜信財富執行副總監徐佳
  • 跨時代的傳承者:天美如何用遊戲重塑「敦煌印象」?
    那麼,在遊戲中「敦煌印象」又該如何表達?在知乎話題「對敦煌什麼印象?」下,騰訊天美工作室群復盤了《王者榮耀》飛天主題皮膚的設計歷程:—— 如何用遊戲表達對敦煌的印象?「我覺得現在的設計就是一個古代的美女,然後多一點飄帶而已......沒有感受到敦煌飛天到底是什麼東西。」
  • 2021《敦煌印象》中國瓷畫作品展在江西省文聯藝術展廳精彩開幕
    2021年1月8日上午,《敦煌印象》中國瓷畫作品展——首屆奧林匹克藝術大會提名展在江西省文聯藝術展廳開幕。江西瓷畫院院長範敏祺據學術指導範敏祺介紹,此展,一批來自中國美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大學、雲南大學昌新國際藝術學院及其他高等院校的青年藝術家,經過採風和寫生,深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創作了這批《敦煌印象》瓷畫作品
  • 敦煌印象:遇見幼兒園外教 他願常駐敦煌
    「同在異鄉為異客」,敦煌街頭相逢「異鄉人」讓Marcus覺得很親切,他會給外國朋友介紹敦煌,也會給他們一些建議,怎樣買經濟實惠又有特色的紀念品送給朋友。  Marcus喜歡敦煌,因為他覺得這裡的人們很熱情。
  • 《印象·國樂》將在滬上演 把敦煌壁畫中樂器搬上舞臺
    東方網4月21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4月26日、27日,由導演王潮歌執導的中央民族樂團民族樂劇「敦煌之夜——《印象·國樂》」將在上海文化廣場上演。讓觀眾頗為新奇的是,舞臺上,篳篥、花瓣二胡、鳳首阮、蓮花琴、雷公鼓等仿敦煌壁畫樂器,將在變幻多姿的中國水墨畫中得到極致展示,這批古韻悠長的仿古樂器共61款80餘件,由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研發製作。
  • 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將展示敦煌壁畫古樂器
    作為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參演劇目之一,由中央民族樂團攜手著名導演王潮歌共同打造的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將於8月26日、27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印象-國樂》由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擔任總創意、總策劃,以突破民樂的常規演出模式,第一次把演奏家引入劇情。作為整場音樂感受的內容組成部分,演奏家將首次向觀眾陳述自己,講述自己的音樂人生。  以「一元」稿酬執導該劇的王潮歌表示,要創作一臺體現中國民族音樂厚重感、具有當代民族音樂創新精神的民族樂劇,讓最有魅力的中國音色在當今的文藝舞臺上展現,為民族音樂的傳承盡力。
  • 敦煌印象 河西風情隨筆
    敦煌:我來了。鳴沙山:站在敦煌城中向南望去,可以看到巨大的沙山映入眼帘,這就是鳴沙山。登上鳴沙山最好是早晨或者晚上。在夕陽初下的時候,夏日燥熱的陽光不再逼迫人們逃離空曠的地方,陽光雖然依然刺目耀眼,但地面的溫度已經下降不少,光腳已不怕被沙粒燙傷,而捲起褲腳,脫去鞋子,慢慢讓細細的沙粒卷過腳趾,也要讓人徹底體會兒時玩耍的興致了。
  • 敦煌印象:廣東小夥樂當居客 感悟彩塑務實「藝」生
    廣東「80後」小夥葉金盛跨越3000多公裡在敦煌·月牙泉小鎮創業「敦煌彩陶」。圖為他正在創作莫高窟第103窟壁畫《維摩詰經變》的彩塑形象。 張婧 攝中新網蘭州8月3日電 (張婧 高瑩)「2年前的春天,我有幸來到敦煌,第一次進入莫高窟觀賞壁畫、彩塑,近距離感受古代畫師和工匠們的筆觸描繪、泥巴創造……」廣東「80後」小夥葉金盛談及初到莫高窟的感受,仍然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