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還沒來得及與你們好好告別。」這句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裡經典臺詞,用在現在的蝦米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這條來自業內的消息,官方一直未下場闢謠,如今依然在網絡上餘波蕩漾。傷心的粉絲們,甚至喊出眾籌的口號,表達對蝦米的難捨。大家都不想告別,但又心知肚明,即便不是此刻,蝦米音樂也不會陪伴大家太久了。
小眾歌手和獨立音樂人,這些音樂圈「小魚小蝦」曾在蝦米的池塘裡風生水起,他們與平臺氣味相投、秉性相吸、彼此成就,一起製造出獨特的粉絲粘性和音樂氛圍,呈現出小而美的獨立狀態,被很多資深樂迷喜愛。
2013年,本是蝦米命運轉折的高光時刻。這一年,蝦米音樂被阿里收入囊中。此後一年,獨立音樂人大行其道。龐麥郎、馬頔、宋冬野、堯十三、痛仰樂隊、聲音玩具等獨立音樂人相繼引爆樂壇。
這原本應該是一個資本加身、神仙打架的開掛故事,幾年後看起來卻像是蝦米掉入深淵的開始。從被選擇的那一刻起,蝦米便「我命不由我」的流浪。一邊被「懂它」的人不食人間煙火地熱愛著,一邊被生存的柴米油鹽圍困著。
大量小眾樂迷依然在此狂歡,好像末日永不來。日系搖滾、G-Funk、金屬樂、Progressive House等都能在蝦米上找到共鳴。他們自視處在音樂鄙視鏈的頂端,相信「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花火。」
粉絲是天真的,他們希望音樂的歸音樂。音樂之外,生存是現實的,窘境步步逼近,慢慢耗盡了資本的耐心。C端收費難,B端版權開銷大,入不敷出,這種又頹又喪的處境,讓阿里開始嫌棄蝦米音樂。
「雙11」前後,不少淘寶88VIP會員都會發現,這張會員卡同步贈送網易雲音樂黑膠VIP會員。諷刺的是,阿里的新寵恰是蝦米的對手。資本選擇蝦米,又放棄蝦米。網易雲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蝦米很難說,但蝦米已經沒有退路了。
2018年,「雙十二」當天,本是阿里的慶典。這一天,騰訊音樂正式登陸紐交所,讓阿里在自己的節日裡笑不出來。
版權意識缺失,消費者不習慣付費,音樂人生存艱難,一直是音樂行業長年積弊。騰訊用強大的版權收割,撬開了8億用戶口袋。從此之後,這些用戶被套牢,找不到另一片版權豐滿的天空。而這個網際網路音樂的大時代,除了第一,還是第一。
現在看,輸掉版權大戰,不是阿里輸給了騰訊,而是蝦米輸掉了自己。在這裡,滑板鞋之後,再無「約瑟翰-龐麥郎」,趙雷之後,再無「我們的時光」,梁曉雪唱著「時間沒能解決的問題」,李志的記憶還停在「鄭州」,馬頔的故事留在了「孤島」。
十年一場空,蝦米最終淪為「蝦米」。
北京商報評論員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