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蝦米音樂」將永久關停音樂服務,朋友圈更是群情湧現「爺青結」「下一個轉戰哪個平臺」的最後送別。
為什麼一個看似普通的音樂APP會牽動著大家強烈的情感?
因為蝦米音樂,對於一個蝦米的老用戶來說,蝦米不僅僅是一個聽歌的APP,它更像是把分類做到極致的「音樂博物館」,是特別純粹的音樂社區,是爺青結中的「青」.
雖然,蝦米沒有網抑雲那麼文藝的logo和逼格的宣傳與,也沒有後半夜的惆悵留言,連名字也都像是個海產品,但這些都不妨礙蝦米和網易雲同處鄙視鏈的頂端。
1
先回顧下蝦米的發展史:
蝦米剛成立的時候還不叫蝦米,它還只是個叫Emumo的小破網站,意為EarnMusic&Money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讓音樂人能賺到錢」。
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蝦米音樂早期的定位和理念,創始團隊還曾說:「尊重音樂人的相關權益是需要落到實處的,光喊口號是虛偽甚至卑鄙的」。
所以你可以從這看到這個團隊的理想主義,但他們也精準的抓住了當時市場所真正面臨的問題:解決音樂人沒啥收入、聽眾需求市場龐大的現狀。
也許是出於阿里系基因的關係,蝦米採用「音樂淘寶」模式,鼓勵網友自己上傳、分享音樂到蝦米網,下載需要付費,上傳的人可以從中獲得收益。
聽起來,這個模式就像買手店,用戶滿世界搜羅好聽的音樂,然後擺在蝦米的櫃檯上,賣出去。
這也使蝦米從早期便以用戶為中心的蝦米,建立起了最全的專業曲庫,堅持以「高品質音樂」為產品定位。
在豬和鵝瘋狂搶食的時候,只有它從一開始就想改變音樂行業的現狀——讓所有音樂人都能吃口飽飯。
2
蝦米音樂之所以能站在音樂的鄙視鏈頂端,最大原因還是其——專業性。
和網易雲QQ音樂的開發團隊不同,蝦米音樂的開發者顯然是懂音樂的,這裡從蝦米的風格分類就能看出來。
沒錯,就是那個曲風流派的選項,點進去能看到的只有幾乎純白的網頁,甚至還有純英文的風格簡介。
總讓理工男有種在看論文的錯覺:毫不誇張地說,蝦米音樂的這個功能絕對是業餘愛好者最好的音樂風格百科全書。
不管是蝦米的樂手信息,還是專輯信息,完整度都是秒殺鵝廠豬廠。基本上能叫上名字的樂手,都能在蝦米上找到全套的介紹。(這也得益於維基百科這個神奇的網站)
作為業餘愛好者的音樂風格「圖書館」,連蝦米創始人王皓的網名「南瓜」,都是出自他鍾愛的樂隊The Smashing Pumpkins。
3
說到音樂人,就不得不說蝦米音樂的另一個優勢——用戶本身,這幾年豬廠鵝廠紛紛擁抱下沉市場,大力推一些作品堪憂的「獨立音樂人」。
印象中:蝦米音樂人的質量遠高於網易、QQ。
一如你在網易音樂人的主頁能找到熟悉的「上床下桌」,在宿舍用手機錄製的cover作品,但你很難在蝦米音樂人中找到一個連錄音音效卡都沒有的選手。
蝦米還是小眾音樂風格的天堂,即使大牌樂隊的歌全都被下架,喜歡小眾風格的樂手們依然能在這裡找到家的溫暖。
儘管蝦米把「歌單」做的再好,但還是無法逃脫關閉的厄運。
用戶數據是最好的答案。2019年,阿里投資網易雲,到年底,蝦米音樂的月活已經只剩2817萬。
推開世界的門,把合適的音樂分發給合適的人,蝦米的音樂理想,註定是不可能實現的烏託邦。
不管你是有多嫌棄QQ音樂的霸道、酷狗的過分大眾氣質,這裡有交響樂也有二次元,有周杰倫也有崔健,這就是致命的吸引力。
更多新鮮好貨,馬上關注無界宜選+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