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參與三國最大規模戰役,戰功卓著,卻淪為演義中的龍套角色

2020-12-08 燦爛海灘

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一回,發生在諸葛誕叛亂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司馬昭、王基、州泰和諸葛誕。故事梗概如下:

諸葛誕起兵叛亂後,讓自己的兒子諸葛靚與部將吳綱一起來到東吳求見孫綝,提出以諸葛靚為人質,聯合東吳共同對付司馬昭。孫綝大喜,命全懌、全端為主將,率領朱異、唐諮、文欽等七萬大軍馳援諸葛誕。得知諸葛誕起兵的消息,司馬昭決定親自掛帥,出兵淮南。賈充提出,可讓魏帝曹髦與太后一起隨軍出發,這一建議得到了司馬昭的採納。魏帝曹髦無奈,只得答應與司馬昭一起啟程。隨後,司馬昭率領王基、陳騫、石苞、州泰等將領及二十六萬大軍殺向淮南。

不久之後,魏軍先鋒王基與吳軍先鋒朱異遭遇。經過一番較量,王基先後擊敗朱異和唐諮,將吳軍擊敗,吳軍被迫退軍五十裡下寨。諸葛誕聞訊後,會合文欽、文鴦、文虎等人,率軍數萬,出城迎戰。戰前,司馬昭召集散騎長史裴秀、黃門侍郎鍾會商議破敵之策。鍾會提出了以利誘之的策略,得到司馬昭的採納。司馬昭命石苞、州泰在石頭城一帶埋伏,又命王基、陳騫領兵在後接應,由偏將成倅領兵誘敵。

戰鬥打響後,成倅詐敗,並將牛馬驢騾遺棄在戰場。諸葛誕手下的士卒見狀,放棄追擊成倅,搶奪牲畜。此時,魏軍突然殺出,諸葛誕猝不及防,被魏軍殺得大敗。無奈之下,諸葛誕只得退守壽春城死守,司馬昭則下令將該城團團圍住,日夜發動攻擊。

小說中提到的諸葛誕以兒子諸葛靚為人質聯合東吳之事,在歷史上的確出現過。不過,小說作者在這段描述中也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按照小說的描述,吳綱是作為使者前往東吳的,帶上的人質僅有諸葛靚一人。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情況卻並非如此。據《三國志》相關傳記記載,諸葛誕派遣出使東吳的使者並不是吳綱,而是名叫朱成的將軍,吳綱則與諸葛靚一起,都留在東吳作為人質。除了這兩個人之外,還有一些諸葛誕軍中將領的子弟。

小說中提到的孫綝派軍支援諸葛誕之事,是歷史的真實。不過,軍隊的數量並非小說中提到的七萬人,而是三萬。這支軍隊的主要將領是左將軍唐諮、平東將軍全懌、將軍全端、將軍王祚等人率部三萬與原魏國降將、鎮北將軍文欽。

那麼,歷史上的此次淮南之戰的戰爭規模有多大呢?從史料記載來看,司馬昭大軍的總兵力達到二十六萬人,諸葛誕的兵力有十六萬人。東吳在戰爭開始階段投入的兵力為三萬人,後來又陸續增兵,最高峰時也達到了八萬餘眾。這麼一算,雙方在淮南戰場的兵力合計為五十萬人。此戰也是漢末三國時期最為規模的一場戰役,無論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及諸葛亮北伐之戰,都沒有達到如此的規模。

在雙方參戰將領當中,除了王基、文欽這些較為知名的將領之外,還有一位非常特別的人物。由於此人在小說當中只是一閃即逝,故大部分讀者對於此事的生平不甚了解。這個人名叫州泰。本文根據相關記載,對這個人物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州泰,荊州南陽郡人氏,早年事跡不詳,只知道他曾經在荊州刺史裴潛手下擔任過從事。當時,司馬懿負責荊、豫兩州軍事,與州泰有過多次接觸,對州泰的才能非常欣賞。司馬懿討伐孟達時,特意讓州泰擔任大軍先鋒。

就在此戰結束後不久,州泰家中接連遭遇不幸,祖父、父親和母親相繼離世,州泰也因此守孝長達九年時間。直到守孝期結束,州泰才重新出現在曹魏政壇。此後,州泰歷任新城太守、兗州刺史等職。司馬昭發動淮南之戰時,州泰擔任豫州刺史,也一同隨軍參戰,並成為淮南之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很可惜,在小說當中,此人卻僅僅變成了一個龍套角色。

在這場三國時期最大規模的戰役中,州泰表現出色,先後率軍與東吳名將朱異及諸葛誕所部發生激戰,並將對手擊敗。戰後,州泰又被晉升為徵虜將軍,假節,都督江南諸軍事,於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病逝。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焦點

  • 此人不僅是北宋開國元勳,而且戰功赫赫,結果被後世抹黑了上千年
    在我們的印象中,整個宋朝似乎很弱,尤其是沒什麼名將,實際上這是極其錯誤的,大宋名將還是很多的,比如我們熟悉的潘美、曹彬、曹瑋、狄青、嶽飛、韓世忠、楊再興等等。在這幾位名將中,有一個人我想說說,此人是後世誤會了上千年,抹黑了上千年,含冤誤讀了上千年。他就是潘美。我們可能不太熟悉這個名字,但我們肯定聽說另一個名字:潘仁美。
  • 三國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參戰兵力之和超過50萬!
    在漢末三國時期,提到著名的戰役,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三國三大戰役。「三國」時期的戰爭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稱三大戰役。三大戰役是指三國時期發生的三個大規模著名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 《三國演義》裡的三個醬油角色,正史一個比一個牛,一人官至丞相
    由於演義整體上擁劉反曹的大方向,很多蜀國的將領都被過分拔高乃至神化,最典型的例子當屬趙雲和諸葛亮二人了。同樣的,許多曹魏、孫吳或是漢末的人物則往往被一筆帶過,淪為醬油,事實上,演義中的很多醬油角色在歷史上都是很有作為的,今天,小編就以其中三人為代表,跟大家聊一聊。
  • 三國武將正史前十排名,呂布趙雲只是個戰五渣?他才是真正第一?
    不同於演義中的人物形象,正史中的三國角色截然不同,真正演義和正史相符的沒幾個。拋開演義小說和民間傳說,從正史角度我們來看看,三國各位將領的實際排名。作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帶領泰山兵立下赫赫戰功。此人帶軍一向嚴肅莊重,軍容紀律非常好,難得的良將。 14.樂進。也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有過不少的斬將記錄。人家可是和關二爺對過陣,還不落下風的人。
  • 武功高強揚威異域,正史中這三位三國梟雄,咋成了演義中的菜鳥?
    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呂布孫策太史慈以及蜀漢五虎上將和許褚典韋,其他戰將幾乎都成了陪襯的菜鳥,就連一些三國梟雄,也被寫成了窩囊廢。但是細看三國正史就會發現,那些演義中不堪一擊的菜鳥,卻是正史中武功高強揚威異域的老炮,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三位梟雄名將,其中有兩位就曾是長城以北很多部族的噩夢。
  • 楊家將故事中的龍套,卻是北宋一員悍將,勇猛悲壯堪比楊令公
    有趣的是,這個歷史人物不僅在正史中出現,在明代歷史小說《楊家將傳》和《楊家府演義》中也有露面,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個人物在小說當中僅僅是個微不足道的配角。他的名字,叫做王貴。在《楊家將傳》和《楊家府演義》中,王貴是楊令公的部將,早在楊令公效力北漢期間就已經是其部下,後來又跟隨楊令公一起投靠了大宋,不但與楊家將其他成員的輝煌戰績相比,王貴僅僅是個跑龍套的,並無什麼拿得出手的戰功,僅僅是楊家三代建功立業的見證者而已。
  • 演義中的菜鳥,正史中的老炮:這三位三國梟雄有兩位威震鮮卑烏桓
    但是細看三國正史就會發現,那些演義中不堪一擊的菜鳥,卻是正史中武功高強揚威異域的老炮,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三位梟雄名將,其中有兩位就曾是長城以北很多部族的噩夢。說完袁紹曹操,咱們該來說說演義中的菜鳥、正史中的老炮是如何武功高強、揚威異域的了——要說的第一個人,可能會引起一部分讀者的反感。
  • 被評書演義黑化為奸臣的四大名將
    而至明清,評書演義更迎來了其鼎盛時期。但在一些評書演義的作品中,我們發現有些人物角色的現象與正式記載中的形象嚴重不符。下面,笨笨熊就來盤點一下,被評書演義黑成奸臣的四大名將。其參與破劉武周、王世充、劉黑闥,滅東突厥、吐谷渾,隨徵高句麗、薛延陀等諸多戰役。為大唐平定天下、開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戰功,以功被封為江夏郡王。在唐初宗室中,李道宗與李孝恭並稱為賢。李淵將李道宗比作曹魏之曹彰,而李世民將李道宗與李勣(徐懋公)、薛萬徹並論。而在一些評書演義作品中,李道宗乃是著名的奸臣,嫉賢妒能,屢屢欲害死羅成、薛仁貴等名將,形象極為不堪。
  • 三國中此人德才兼備,卻因為演義變成千古笑話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向來被推崇為演義小說的最高成就者。這本書以三國時代歷史為基礎,加之後世民間傳說以及作者羅貫中的改編,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人物形象。一句「浪花淘盡英雄」道出了三國的本質其中無論是被寫成奸臣的曹操,被寫成偽善的劉備,還是被寫的「多智而近乎妖」的諸葛亮。都有著令人喜歡的閃光點。
  • 三國殺:未上線的武將中,劉璋算不算知名度較高的?
    本期話題:在《三國殺移動版》今後可能上線的武將中,劉璋算不算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前言:不同於其他卡牌類型的桌遊,《三國殺》取材自「三國」歷史及其衍生的文化作品中,可供作為「新武將」設計原型的歷史人物數量是恆定的,所以玩家對今後版本可能會上線的新角色,自然也能猜到一二。
  •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最大規模的戰鬥臨冬城戰役,演員陣容披露
    《權力的遊戲》最後一季將在臨冬城迎來一場規模最大,戰鬥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在《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中,有幾個故事線需要在大結局前結束。其中,夜王率領的異鬼大軍對維斯特洛的入侵是最關鍵的部分。《權力的遊戲》第七季結束時,大多數主要角色決定暫時放棄鐵王座的爭鬥,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夜王。
  • 水滸傳:細數梁山好漢中的16個之最,其中最大的龍套角色是誰?
    眾所周知,水滸傳中有108位好漢,每位好漢的性格都截然不同,今天筆者便為大家細數下好漢中的16個之最,還有其中最大的龍套角色。先說殺人最多的,也殺的最上癮的,他就是黑旋風李逵。最講義氣的是魯智深,他一生光明磊落,疾惡如仇,沒有那麼多算計,全憑自己的原則做事,只要是對的,他就全力去做,也不怕得罪人,說起來他在好漢中的呼聲也是特別高的。最出名的應該是武鬆了,武松步戰能力在梁山應該是拔得頭等的,他那景陽岡打虎和血濺鴛鴦樓,到後面的大鬧飛雲浦不知讓多少人熱血沸騰。
  • 赤壁之戰:三國名將雲集的一場巔峰對決,該來的都來了
    三國時期大戰小戰不斷,其中公認的影響最大的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三大戰役中,論規模當屬赤壁之戰:官渡之戰袁紹兵力大概在10-11萬,曹操兵力3萬多;夷陵之戰吳蜀雙方各自兵力應該都不超過10萬,赤壁之戰曹操總兵力是20多萬不到30萬,劉備和孫權聯軍加在一起不到十萬。
  • 中國歷史上五大惡人名將 雖然戰功卓著 只因人品太差 被人唾罵至今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人們總是以為,既然是名將,那一定就是功勳卓著,德高望重,萬眾敬仰,千古流芳。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歷史上有很多名將,戰功倒是立了不少,甚至改變了歷史進程,卻不但沒有千古流芳,還差點遺臭萬年,或者有的人真要遺臭萬年。
  • 三國,戲三國,遊戲中的三國,演義中的三國
    三國這段歷史,相信沒有人會陌生。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把三國這段歷史推向了一個高潮,公元200年的歷史故事在眼前翻開了眾多篇章。記得配圖中的人麼?他們陪伴了我的兒時。智慧化身的諸葛亮,奸雄曹操,皇叔劉備,受命於危難之時的孫權,仁義關羽,莽夫張飛,一個個生動鮮活的角色被呈現在熒幕前,成為教科書似的歷史故事,深入人心。曾幾何時三國演義成為了大多數人口中的歷史,用以表達對三國的愛。草船借箭,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三英戰呂布,一幕幕的故事,真真假假,卻耳熟能詳。
  • 桂幹生:戰功卓著的驍將
    桂幹生像。1934年8月,任紅31軍92師274團政治委員時,在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中指揮夜襲青龍觀戰鬥,擊潰敵人兩個旅,殲敵千餘人,該團被方面軍授予「夜襲常勝軍」稱號,他也被同志們稱為「夜老虎」。1935年任紅31軍91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徵。  1937年全國性抗戰爆發後,桂幹生隨八路軍第129師主力開赴華北抗日前線。
  • 這場仗是三國正史記載明確的最大規模戰役,交戰兵力達到50萬以上
    如題,談起三國大規模戰役,很多人都會說赤壁,官渡,夷陵,這些膾炙人口的著名戰役。但是要說三國規模最大的戰役,史書明載可證的,當屬司馬昭徵破壽春反叛這場。諸葛誕反叛的前後緣由這裡不說了,就說其殺了揚州刺史樂綝(樂進之子。曹魏徵東將軍和揚州刺史共治壽春),起兵反叛。
  • 潘鳳的實力在三國中,究竟是怎樣的水平?真實的潘鳳不簡單
    潘鳳的戰力,在三國中究竟如何?以下依據相關內容,做簡要分析。首先先來看一下演義當中潘鳳的表現,用一個成語來說來說就是不堪一擊。原文當中對於他的描述如下: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
  • 演義中被黑的很慘,正史卻很牛的三國六大人物
    《三國演義》在精彩之餘,也因為作者的主觀好惡為許多三國人物打上了標籤,使得大眾對他們的歷史真實形象造成了一定誤解,就此我們來揭開小說的外衣,探究下那些被演義中黑的很慘,正史卻很牛的人物。· 蜀漢魏延魏延在演義中已經幾乎到了反面人物的地步,出場便是殺了守城太守——自己的領導,然後獻城投降,此等行為便給魏延打上了小人標籤。
  • 韓愈先祖韓茂 戰功卓著 死後被封王
    韓愈。  韓茂17歲那年,跟隨明元帝拓跋嗣外出徵戰,擔任中軍儀仗隊旗手。  一天,大軍遇到狂風,其他旗手紛紛拿不穩旗幟而倒下,只有韓茂騎在馬上一直託舉著旗幟不倒。  明元帝非常驚訝,記住了他。不久,明元帝召見韓茂,發現他能力出眾,任命他為虎賁中郎將(皇帝護衛軍最高指揮官)。  韓茂後來跟隨太武帝拓跋燾攻打胡夏,因戰功獲封蒲陰子爵位,加任強弩將軍,後調任侍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