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物院舉行傳統文物修復技術拜師儀式

2020-12-10 華夏經緯網

省博青銅器修復技師靳鵬正在修復一件青銅鼎

  昨天上午,在安徽省博物院,首次舉行的中國傳統文物修復技術拜師儀式上,5位在全國「響噹噹」的文物修復大師,接過徒弟的拜師茶。這些修復大師們,每個人都有一身「化腐朽為神奇」的絕招,支離破碎的文物經過他們手,顯示出原本的精美面貌。不過由於工作難度大、成才慢等多方面原因,文物修復人才奇缺,「排隊」等待修復的文物佔滿庫房。

  五位修復大師收徒

  說起「蘇派」文物古籍修復大師金春剛,業內無人不知。從1963年開始從事文物古籍修復工作,金師傅到今年從業已經整整50年。不過像昨天這樣由省博舉行的正式拜師儀式,他也是第一次參加。兩位弟子能「坐得住」,願意來幹這樣一項看似枯燥的工作,金師傅覺得挺欣慰。

  昨天跟他一起收徒的也都是省博「館藏高人」,書畫裝裱大師洪秋聲的嫡系傳人——洪夫龍師傅、青銅修復「蘇派」傳人——靳鵬和曹心陽師傅,還有瓷器修復大師劉潔。放眼全國,在文物修復上能達到他們一樣水平的,沒多少人。 「在安徽,也就六七個人。 」安徽省博物院文保中心主任鄭龍亭驕傲地告訴記者,因為省博在全國博物館中的特殊地位,上個世紀50年代,曾經從全國引進了多位修復大師,經過多年發展,至今安徽省博物院的文物修復水平,在全國是一流的。

  【修復現狀】待修復文物佔滿整個庫房

  儘管有兩個徒弟幫忙,書畫裝裱大師洪夫龍依然告訴記者,手頭的工作「忙不完」。 「加上徒弟,我們一共四個人幹,可等著修復的文物,再花個五年都修不完。 」洪師傅告訴記者,書畫修復是個細緻活,一般修復一件書畫作品至少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而且只能手工操作,沒有捷徑可走。

  在青銅器修復大師曹心陽和靳鵬的工作室裡,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兩位修復大師曾經用一年時間複製青銅器國寶楚大鼎,目前已經列入計劃等待他們修復的青銅器就排到了2015年。 「庫房已經全滿了,不敢讓他們送了。 」

  【修復之艱】修復一部經書要用好幾年

  在省博新館安徽文明史一個陳列展廳內,一尊元青花花卉紋八稜象耳瓶佇立在玻璃櫃中,釉色溫潤,美輪美奐,引不少參觀者駐足。為它驚人「美貌」折服的人們很難想像,這件元青花出土時是十幾片碎片,連瓶口都是殘缺的。修復它的,就是瓷器修復大師劉潔。把歷經數百年甚至一兩千年滄桑的瓷器修復,難度非常大,僅清洗瓷片就用了兩個月時間。最難的還是調色,在缺失或損毀的部分,繪上一樣色彩的花紋,調色、上釉,常要費時數月。在省博老館的一間修復室裡,文物古籍修復大師金春剛正在進行《孔雀明王佛經》的修復。2010年出土的這本佛經,經過常年潮溼環境的保存,已經嚴重損毀。金師傅剛剛用五天的時間,完成四頁佛經的揭裱、衝洗等工序,接下來還要從難以計數的碎片中,找出缺失部分,進行修補、全色等工序。一本100多頁的佛經全部修復下來,至少需要好幾年。

  【修復之策】提供學習機會培養更多專家

  人們常說「十年磨一劍」,但在文物修復這個行當,常常是數十年才能出一位大師。 「見效慢」「冷板凳」,這些都是年輕人「不願意幹」的主要原因。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不僅要讓老師傅們把技藝傳授下去,更要形成良好的機制和氛圍。

  鄭龍亭介紹,最近這些年來,我省為了留住人才,想方設法給他們應有的待遇。同時提供條件,讓年輕人有機會學習。昨天的拜師儀式上,不少徒弟都是高校相關專業本科甚至研究生學歷的高材生,這也是我省推進文物修復工作長遠發展的重要手段。 「靳鵬老師已經在科大給研究生上課,未來我們還計劃在全省舉辦各個門類的文物修復培訓班,希望未來省博能再推出一批,走向全國的文物保護專家。 」(王一婷 韓佳佳 王素英 劉媛媛 文/攝)

來源: 安徽商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揭牌儀式今日舉行
    94年後的今天,值館慶之際,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揭牌儀式在瀋陽故宮舉行。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文保科技部主任於子勇,瀋陽博物院黨委書記郭春修、院長孫曉鍾,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及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相關工作人員出席揭牌儀式。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主持揭牌儀式並致歡迎辭,對故宮博物院各位同仁和現場的媒體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 傳承文物修復技藝是情結與責任
    傳統師承:師父領進門 修行靠個人   在我國傳統工藝領域,技藝傳承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家族方式,靠祖輩絕技傳男不傳女,通過真教實練代代相傳;另外一種便是拜師帶徒學藝的方式,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眾多傳統行業中大都是此模式,形成這傳統師承模式的關鍵還是自身利益問題。   各個行業自古有一個說法:「徒弟學成之時,便是師父餓飯之日。」
  • 我省文物修復大師昨日在肥收徒
    據市場星報報導,昨日上午10點,安徽省博物院新安江廳內,正東方向一字排開5把椅子,書畫裝裱大師洪秋聲的嫡系傳人——洪夫龍師傅、青銅修復「蘇派」修復大師金學剛的傳人——靳鵬和曹心陽師傅、文物古籍「蘇派」修復大師金春剛、陶瓷修復大師劉潔,一直深藏在省博物院內的5位「高人」,紛紛落座,接受8位徒弟拜師,大師的精湛技藝從此後繼有人。
  • 北京故宮博物院與承德市避暑山莊博物館「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揭牌儀式圓滿舉行
    在這洋溢著收穫喜悅的季節,北京故宮博物院與承德市避暑山莊博物館「古鐘錶聯合修復室」的揭牌儀式,於9月16日上午,在避暑山莊博物館隆重舉行。這是承德文化名城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市文物工作進一步提升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和標誌。
  • 2019「大國工匠出少年」文物修復夏令營及網際網路+文物知識公益競賽...
    4月27日上午,2019「大國工匠出少年」文物修復夏令營及網際網路+文物知識公益競賽啟動儀式在中國文物學會培訓中心舉行,來自各地的喜歡歷史、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青少年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 「古銅張」派第四代傳人、博宬文物修復專家雷金明,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博宬文物修復專家史連倉,首都博物館字畫類修復專家樓朋竹,首都博物館金屬和雜項文物修復專家黃學文等文物修復專家出席了啟動儀式。
  • 這場傳統拜師儀式在南開舉行!3年200個學時9項專業技能……
    這場傳統拜師儀式在南開舉行!天津市圖書館館長李培主持揭牌儀式。師徒傳承 守護文脈以傳統的師徒傳承、口手相授形式,南開大學傳習所將聘請天津圖書館和南開大學相關學院專家向學員傳授古籍整理技能、古籍修復技藝、文獻裝幀藝術、文獻版本學等相關理論與技藝。學員們將從今年開始,在3年內通過200個學時學習9項古籍專業修復技能。
  • 北京:學文物修復 做大國工匠
    趙晶攝  「這種土質比較堅硬,挖掘的時候可以用力一點,這些古錢幣需要用專用工具清理······」 4月27日,在文物修復夏令營啟動儀式現場,專業老師正輔導小學員體驗考古挖掘,學習文物保護方面的知識。當日,由中國文物學會和北京博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舉辦的,「大國工匠出少年」文物修復夏令營及文物知識公益競賽舉行啟動儀式。
  • 2019「大國工匠出少年」文物修復夏令營在故宮博物院閉營
    北京商報訊(記者方彬楠 白楊)8月2日,2019「大國工匠出少年」文物修復夏令營在故宮博物院順利閉營。來自全國各地的喜歡歷史、熱愛中國傳統文化、鍾情文物修復的中小學生完成了為期6天的文物修復技藝的探索之旅,親身體驗了文物修復技藝的絕妙,感受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故宮學院(瀋陽)紡織品文物保護與修復培訓開班
    中新網瀋陽11月16日電 (韓宏)故宮學院(瀋陽)紡織品文物保護與修復培訓開班儀式,16日在瀋陽故宮舉行。  瀋陽博物院黨委書記郭春修說,近年來瀋陽故宮不斷加大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力度,在可移動文物保護與修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9年完成館藏書畫、器物類修復近百件。先後組織建立了「紡織品修復工作室」和「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此次培訓,是瀋陽故宮在可移動文物保護修複方面的又一次新的嘗試,更是為推進瀋陽博物院事業發展而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
  • 文物修復展暨文物主題書房揭牌儀式舉行
    5月18日,「5.18國際博物館日」文物修復展暨文物主題書房揭牌儀式舉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丁志剛、市政協副主席付守明出席活動並為文物主題書房揭牌。本次活動由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市文物保護中心承辦,旨在進一步促進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加大文物保護政策、法規、知識的宣傳力度,增進社會各界對於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的認知和理解,積極發揮文物保護單位在保護、研究、利用方面的作用。
  • 簡訊|天博代表參加第十七屆全國文物修復技術研討會
    天博代表參加第十七屆全國文物修復技術研討會10月30至31日,由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專業委員會主辦,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承辦的第十七屆全國文物修復技術研討會在寧夏銀川舉行此次會議主題為「新中國七十年來文物修復領域技術總結與展望」。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徐偉、辦公室主任趙永芬、文物修復委員會會長陳軍、副會長秘書長賈文忠、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張仁漢、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館長李進增等出席會議並致辭。
  • 故宮博物院與避暑山莊博物館聯合開展古鐘錶修復
    故宮博物院與避暑山莊博物館「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揭牌儀式現場 張桂芹 攝故宮博物院與避暑山莊博物館「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揭牌儀式現場 張桂芹 攝中新網承德9月16日電 (記者 張桂芹)9月16日,北京故宮博物院與承德市避暑山莊博物館「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揭牌儀式在避暑山莊博物館舉行。
  • 書畫修復 讓文化瑰寶「活」起來
    傳統書畫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流傳至今的書畫精品更是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神韻、彰顯著中華文明的精神氣質。這些不可再生的書畫又是十分珍貴且非常脆弱的文物,很容易受到蟲蝕鼠咬、腐朽發黴、脆裂碳化等「病症」的侵蝕。
  • 這場傳統拜師儀式在南開舉行!3年200個學時9項專業技能……
    天津市圖書館館長李培主持揭牌儀式。師徒傳承 守護文脈以傳統的師徒傳承、口手相授形式,南開大學傳習所將聘請天津圖書館和南開大學相關學院專家向學員傳授古籍整理技能、古籍修復技藝、文獻裝幀藝術、文獻版本學等相關理論與技藝。學員們將從今年開始,在3年內通過200個學時學習9項古籍專業修復技能。
  • 清明假期河北博物院來了故宮文物修復師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楊佳薇)今年的清明小長假期間,河北博物院又迎來了觀覽小高峰。據了解,清明小長假,去河北博物院的市民較往年同期有所提高,除去4月3日閉館,4月2日、4日兩天,每天接待遊客均在5000人次左右。趁著清明假期,河北博物院文博講壇特別推出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系列講座,給大家講述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團隊對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揚,普及文保知識。
  •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留住傳統建築的精髓
    養心殿修繕啟動前,故宮工作人員進行文物撤陳。油作培訓:老師指導學員正確使用鐵板。2015年12月18日,故宮博物院「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至今已經過去了兩年零八個月。一項古建築維修保護工程啟動後,兩年後才正式舉行開工儀式,這種情況極為少見。在此期間,針對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開展了哪些工作,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果,社會各界十分關注。養心殿維修保護工程,在故宮古建築維修保護歷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僅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就有午門—雁翅樓、太和殿、慈寧宮等大體量故宮古建築維修保護工程竣工。
  • 第十八屆全國文物修復技術研討會
    民生經濟網訊 2020年11月26日,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專業委員會在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辦「第十八屆全國文物修復技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文博系統和企業代表200多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農業博物館黨委書記隋斌、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副司長金瑞國、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元、北京市文物局哈駿二級巡視員到會並致辭;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農業博物館副館長陳軍,以「鑑往知來/凝心聚力/推動文物修復事業高質量發展
  • 省湘繡所舉辦湘繡鬅毛針第五代傳承人拜師儀式
    8月5日上午,湘繡鬅毛針第五代傳承人拜師儀式在湖南省湘繡研究所舉行。彭娟、李小豔、黃春豔、王參文、饒婷等五名90後湘繡傳承人,拜鬅毛針第二代傳人劉愛雲和第四代傳人成新湘為師,喜結師徒情緣,成為鬅毛針第五代傳承弟子。
  • 省博物館將對唐卡文物進行修復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青海省博物館結合唐卡的傳統保護工藝和現代修復理念,積極融合創新,經過大量實驗和充分論證,科學編制了《青海省博物館館藏唐卡文物保護修複方案》,並經青海省文物局審核批准後立項,該保護修復項目將在今年下半年實施。據了解,唐卡文物作為青藏高原地區的特色文物之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廣大人民群眾視為珍寶。
  • 河南省中醫院舉行拜師儀式:國醫精粹 傳承岐黃
    「二叩首,徒弟向老師奉上拜師貼。」 「三叩首,意喻弟子感念師恩,願不負師恩,日有所成,並獻花。」 中醫藥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師帶徒」是中醫的傳統傳承方式,也是繼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重要方式。為了更好地傳承中醫藥文化,2018年4月28日,河南省中醫院隆重舉行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啟動、拜師儀式暨河南省第二十七期中醫高層論壇。 在拜師儀式上,12位來自省中醫院的學術經驗繼承人,分別向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毛德西、王松齡、鄧素玲、李鮮、何華、黨中勤敬茶、獻花、並奉上拜師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