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國投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世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組建若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國資委和負責國有資本運營的平臺公司紛紛推進試點工作,在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改革國資授權經營體制、提高國資配置運營效率、協同推進相關配套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日前,青島市國資委批覆了城投、華通、國投、西發四家公司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青島國投作為青島市創新型國有資本運營平臺,被列入改革試點公司之一,被寄厚望、重任在肩,我們將乘改革東風,明晰使命、牢固基礎、主動作為,通過改革進一步釋放國有資本活力,發揮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引導力、帶動力、影響力,真正實現做強做優做大。
七年磨一劍 強基礎方能謀長遠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相繼成立,並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改革。自2013年成立的青島國投,歷經七年寒暑,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使命定位也日漸清晰。就是「建立國有資本市場化、專業化的保值增值平臺,推動國有資本優化布局、提升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就是做好國有資本的持有主體、進退流轉主體和保值增值主體,實現資產、資金、股權等不同資本類型在更高層次上的轉化。通過股權運作、價值管理、有序進退等方式,能夠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並在國有資本流動當中實現經濟、政治、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2014年以來,青島國投先後發起設立了青鋼搬遷基金、海灣搬遷基金,幫助兩家國有大企業鳳凰涅槃,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更超前謀劃了對青島港的投資,助力其登陸資本市場,這一系列資本騰挪,都體現了股權運作和價值管理的精準。
「風宜長物放眼量」。七年來,青島國投雖然在資產規模上沒有快速膨脹,但卻在築牢自身基礎的同時,種下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並逐漸開枝散葉;七年來,青島國投深耕資本運作,走輕資產發展模式,以基金模式撬動國有信用和市場資金,走的一直是市場化、專業化的路子,「運營」早已融入了這家年輕企業的血液裡。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今年3月,市國資委正式批覆青島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同時下發了《授權放權清單》,明確了權責利,我們也迅速在3月底前召開了動員大會,分解了試點任務,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轉班,每個部門、分公司,具體到每個員工,都迅速圍繞「投資運營試點」展開運轉。充分的準備和紮實的基礎,讓國投一班人在承接這一重要試點任務時,更加從容裕如,大家堅信,「運營」必將成為青島國投站在七年新起點上的一個嶄新名片。
深耕「運營」 在改革中釋放活力
按照國有資本改革的總體思路,國有資本應逐漸從資源配置效率低、發展潛力小的領域退出,轉向資源配置效率高、發展潛力大的領域。多年來,青島國投一直在以戰略眼光研究怎樣有效進行資源配置,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釋放發展活力,承接試點任務,將充分體現國投深耕「運營」的優勢。
深耕「運營」優勢在明晰產權。未來,青島國投作為直接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對授權範圍內的國有資本履行出資人職責,有利於完善產權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治理主體的權責界面。通過充分行使國有資本的股東權利,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流程,從而提升企業效率,增強發展質量,推動企業健康良好發展,進而實現國有資本的增值保值。近年來,青島國投對與青島港的投資,接受青島工商中心公司股權劃轉,對青島林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資產重整,都在明晰產權方面充分彰顯了由運營公司代表政府行使出資人權利的優勢。
深耕「運營」重點在整合資源。作為投資運營公司,青島國投會以國家、省、市戰略為導向,綜合考慮行業發展趨勢,結合公司的資源稟賦,促進各類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向行業龍頭集聚,推動企業兼併重組,鼓勵企業強強聯合,引導企業向產業鏈上下遊延伸、向價值鏈高端環節攀升,培育一批優質行業龍頭企業。近年來,青島國投通過基金等方式,在信息技術領域投資了高校信息、遠盾網絡等企業,在高端製造領域投資了克路德機器人、乾運高科等企業,在文化領域投資了澤靈文化、龍岡旅遊等企業,參與投資了電視劇《京港愛情故事》,在國際貿易領域投資了新錦橋棉紗網、格蘭德徵信等企業,未來,就是要把這些重點產業領域的各類優秀企業整合運營,打造出多個行業龍頭。
深耕「運營」目標在重塑結構。我們的最終的目標,是通過對所掌握的國有資本進行流動和重組,盤活存量、提高增量,有效放大國有資本控制力和影響力,發力區域、產業和城鄉結構調整,形成規模效應與協同效應。去年下半年以來,青島國投圍繞承接運營公司業務進行了多次有針對性的市場化招聘,從公司高管到部門負責人,到具體業務人員,並對董事會、監事會、專門委員會進行了重新梳理,建立了「運營總部—專業平臺—持股企業」三級管控體系,總部定位為戰略規劃中心和資本投資運營中心,不從事具體生產經營,主要突出戰略引領、管控和考核等職能,同時保留重要、特殊事項審批權;專業平臺公司要定位為功能平臺,持股企業要成為成本和利潤中心……未來,我們將主動承接市有關企業部分股權的逐步劃入,形成「股權池」。積極參與資本市場的非公開定向增發、公開增發等資本運作,分享其他優質企業發展成果,迅速增強資本實力。發揮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和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通過IPO、借殼等方式推動國有企業或重點民營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實現部分資產上市,乃至整體上市。
以科學「流轉」彰顯控制力
今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公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次對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行總體部署,《意見》要求:「形成生產要素從低質低效領域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的機制,提高要素質量和配置效率。」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當好國有資本的持有主體和進退流轉主體。怎樣在「流轉」中彰顯「收放自如、進退裕如」的科學管理水平,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先進生產力集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擺在每個投資運營試點公司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題。
根據本次試點任務的安排,青島國投要繼續突出資本運營特色,搭建產業孵化平臺和上市服務平臺,推動優質企業境內外上市,打通股權投資退出渠道,構建資本運作全鏈條;在戰略性控股方面,按照全市國有資本布局規劃控股運營產業資本項目,打造成為以要素流動、有序進退為主要特徵、以產業基金集群為重要抓手的國有資本市場化投資運營平臺。
試點任務對青島國投在資本流轉中的控制力提出了更高更精準的要求。既要把握好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推動國有資本做大做強的同時,實現國企民企協同發展;又要抓好上市公司這一重要抓手,在做好上市公司資本合理化運營的同時,培育擬上市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發展。
青島國投作為地方AMC牌照持有人,在不良資產處理等業務上已經積累了多年經驗,2017年下半年,青島AMC收購青島農商行6.59億元不良資產,為農商行上市掃清了最後障礙,2019年4月,青島農商行在深圳鳴鑼上市。截至目前,青島國投已完成不良資產收購債權超過百億元,為青島市金融市場實現「雙降」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國投還將加快有關金融牌照的爭取,利用好資產證券化、股權置換、收益互換、增資擴股等新市場新工具,實現各類生產要素向流動性高的形態進行轉化。
通過多年實踐我們認識到,要做到科學「流轉」,青島國投還需要提升「運營」的綜合能力。一是提升戰略研判能力。公司高度重視對戰略發展部的建設,同時積極引進「外腦」,邀請德勤所等專業機構專家為公司做戰略諮詢,另外還積極籌措建設國有企業智庫。二是強化資本運作能力。把戰略規劃部和資產運營管理部拆分,並引進有經驗的、能夠熟練掌握資本運營手段工具的同志,力求在資本運作上實現新突破。三是確保風險管控能力。進一步充實風控部門人員,加快完善構建與資本運營相適應的風險治理架構,明確各類風險責任在組織架構中的分配,形成各負其責、協同運作的風險管理體系。下一步要探索建立風險限額管理機制和風險監控預警指標體系,評估運營公司風險承受能力,指導業務經營決策、資產配置和資本管理,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均衡,明確針對各業務板塊的風險管理重點策略。
用好「授權放權」 展現引導力和帶動力
2019年4月,國務院下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方案》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在戰略規劃和主業管理、選人用人和股權激勵、工資總額和重大財務事項等方面,一企一策有側重分先後地向符合條件的企業賦予更多自主權。
「責任是權力的孿生物」,「授權放權」意味著賦予企業更大的責任,意味著對企業加強行權能力建設、自我約束、規範運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確保各項授權放權「接得住、行得穩」。青島國投在3月31日召開了改革試點動員大會,要求在改革試點任務中「堅持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通過不斷夯實管理基礎,優化集團管控,深化企業內部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風險、內控和合規體系。」
「授權放權」意味著國有「投資」的引導力和帶動力將進一步被激發。以創投為例,在青島市直企業主業認定中,青島國投是唯一把「創業投資」明確寫在主業範疇裡的企業。在去年的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上,市委書記王清憲高度讚賞了創投風投企業在引領行業生態發展中的重要貢獻,青島國投兩隻規模超過20億元的基金也在大會上簽約。《方案》針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授權放權」,給了國有創投核心團隊持股和跟投這一有效激勵手段,青島國投也將乘勢而上,打造青島本土創投優勢企業,助力青島建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
成立七年來,青島國投累計對7家新三板企業、2家瞪羚企業進行了投資。今年,我們還與青島銀行、建設銀行青島市分行啟動了「融企創新 債投聯動」的項目,通過把股權投資和債權融資有機結合,以創投機構為紐帶,實現傳統信貸投入與股權投資的有機結合,暨充分發揮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支撐作用,也為我們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開闊了路徑。去年我們與香港鼎成集團合作成立的國投鼎成,打造了青島市中小企業香港上市服務基地,舉行了8場上市培訓會,參會創業企業上千家,既為中小企業赴港上市提供了管家式服務,也儲備了優質投資標的。目前,青島國投正積極探索在新的「授權放權」機制下,怎樣實現激勵和約束的最佳平衡,包括核心團隊持股是在集團層面還是子公司層面,跟投具體什麼範圍的人員可以跟投,跟投是強制還是可選擇,跟投的比例如何設計等技術層面問題,為下一步更好地做好創投主業打下制度基礎。
「投資青島」 在城市發展中提升影響力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多次強調:「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青島國投作為市直國企,做好青島市的「政府戰略投資項目」是最重要的主業。青島港、青農商行、青鋼、海灣,多年來,青島國投在青島本土項目投資上總是全力以赴。今年更是碩果累結的一年。新年以來,青島國投已先後籤約了多個投資青島的大項目,與城市共成長、同命運,在青島的改革發展歷程中留下青島國投印記。
今年3月19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與國家電投集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視頻籤約會議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國家電投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錢智民,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董事長寧詠在北京分別出席會議。國家電投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全球最大光伏發電企業,國家電投基金公司是國家電投基金運作平臺。青島國投從去年開始主動接觸國家電投有關領導,通過多次召開聯席會議、互相拜訪等方式,商定了國家電投基金在青島發展的有關方案,並作為合作夥伴成功吸引了國電投落地。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國家電投基金公司將在青島設立首期規模30億元、總規模100億元的中俄能源合作投資基金,並在新能源發電、綜合智慧能源、智能農業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深入推進雙向投資、對外交流、資本和金融等領域合作,擬在青島發起建設上合組織股權投資聯合會,打造「一帶一路」國家主權基金的合作平臺。目前,該項目山東省引導基金出資6億元已經在省政府有關平臺上公示完畢,年內將正式落地。
今年3月28日,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建設開工暨全球招商儀式在青島港舉行。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市委副書記、市長孟凡利共同見證下,青島國投與市北區政府籤署了數字經濟與科技金融項目,該項目將通過導入產業頭部企業,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總部基地等項目落地,推動線上虛擬經濟和線下體驗產業融合互動發展。此外,國投公司還將憑藉其優質創新型投融資及國有資本運營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在私募股權投資、財務管理和金融服務、資本運營等方面加強與市北區的全面合作,圍繞市北區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攻勢方向,助力「新金融」產業發展。
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吸引百億級的大項目落地,充分體現了青島國投「紮根青島、投資青島」的拳拳之心,7周歲的青島國投正如一葉輕舟,渡過山巒萬重,開啟了嶄新航程。
今年註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再添新變數,國有投資運營平臺同樣感受到了來自國內外市場的寒風凜冽。但我們堅信,「莫道春寒尚料峭,危中有機天地寬」,我們將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試點工作做深做好做扎做實,把政府賦予我們的三大主業做精做透做大做強。到2022年末,青島國投,將成為資產規模超過300億元,利潤10億元,控股兩家上市公司的國企巨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我們期待青島國投更加輝煌的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