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想必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其出自《唐詩三百首》編者蘅塘退士所作原序。
關於《唐詩三百首》,你還知道多少呢?
唐朝最高產的五位詩人是哪些?《唐詩三百首》中哪種類型的詩最多?你的腦袋中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出於義務教育教材的強力推薦,幾乎所有人從小就和唐詩有著不解之緣。但是今天,我們不複習韻律,也不品派別,就從數據的角度重新認識一下《唐詩三百首》!
唐詩的體裁構成
《唐詩三百首》按體裁可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和樂府七類。
其中,五言律詩湧現了大量優秀的詩作,數量達到80首,這可能是因為五言律詩具有「二二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或「二一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節拍群,奇偶相配,富於變化,能夠更靈活細緻地抒情和敘事,語句的表現力強。
在七類體裁中七言古詩收錄數量最少,僅有28首。七言古詩作為一種古老的詩體,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發展歷程,在唐代走向成熟。
唐朝Top5高產詩人
按照詩人作品產量由高到低排序,可以得到唐朝Top5高產詩人名單,他們依次是白居易(3075首)、杜甫(1371首)、李白(1178首)、劉禹錫(816首)和元稹(719首)。
從產量來看,在白居易面前,李、杜也略顯遜色。
從代表作來看,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謂高考語文常客,其朗朗上口的韻腳、快慢分明的節奏經常讓人讀著有酣暢淋漓之感,不愧是能讓「江州司馬青衫溼」的好詩!
杜甫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只讀一遍便在腦海裡三日不絕揮之不去。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等。
浪漫主義詩派代表人物李白,其人心胸之闊,桀驁不馴;其詩格局之高,氣勢磅礴。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可謂才氣逼人。其代表作《將進酒》《蜀道難》等乃治療抑鬱之良藥,大家失意或者傷心時酌情朗誦兩遍,情緒可得緩解!
最後兩位詩人分別為劉禹錫和元稹,知名度稍遜於前者。
寫到這裡,順便給大家科普一下自古以來最高產的詩人——乾隆皇帝。是的,你沒看錯,作詩量世界古今雙第一,一生89歲作詩42250首。
全唐朝2700多位詩人300年的總產量也只有48900首,可見乾隆一人出詩量可擋世界第一詩朝300年的世界紀錄,且其詩內容遍及經史子籍、政經文教、家國個人,題材弙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愧是朕。
全能的「大李杜」
在七個唐詩體裁中,李白、杜甫等能創作,不愧是家喻戶曉的「大李杜」,可謂全能型創作選手。
李、杜之後還有白居易、李商隱、王維、岑參和韋應物,他們的作品體裁也較為豐富。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並不是說其他詩人不寫某些體裁,而是寫了此類體裁又能被《唐詩三百首》收錄的體裁數量,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詩人所擅長的體裁種類。
詩的精髓要記住
分別對古詩具體內容和古詩分類進行文本挖掘,分別得出以下結論——
古詩內容方面。從詩歌的意象來看:「月」「明月」等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較高。
古往今來,「月」常被文人墨客作為寄託思念的物象,正所謂望雲思友、望月懷人,如杜甫的《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此外,「長弦」「琵琶」「青山」「春風」等物象也經常被使用,在特定場景可象徵不同的含義與情感。
從詩歌的時空來看,「萬裡」「隔」「年」等詞出現的頻次較高,這是因為古代交通不便,以書信作為主要的通訊方式,一旦分離,相見甚難,而詩詞中常出現的「見」「不見」等關鍵詞更加凸顯了離人糾結與無奈之感。
而在古詩分類方面,「寫景」和「抒情」出現的頻次最高。
一般而言,古詩大多寫景抒情、觸景生情,很少有單純寫景,詩人的境遇、情感一定會與所見之景結合起來。
例如,同樣是春天,得意時賞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失意時傷春(桃杏嬌妍能幾日,逝水無情春月明)。
其他較多見的唐詩類型,還有「送別」「懷古」「思鄉」「邊塞」等。
壽命與產量成正比
除了詩人才能之外,還有哪些因素會對詩人作品量產生影響呢?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報導,某院士總結科研成功的經驗是因為自己活得比同行久,莞爾之餘細想很有道理。由此可以聯想到,詩人壽命對作品產量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平均壽命的增加會帶來平均產量的增加。
產量唐朝第一詩人白居易74歲以及前面提到的產量古今第一詩人乾隆皇帝89歲,成功的秘訣原來是才能+長壽呀!
這個結論,就問你服不服
綜上,大致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唐詩三百首》裡出現次數最多的體裁是五言律詩,最少的是七言古詩。
第二,唐朝詩人中當數白居易最高產,雖然李、杜才氣逼人、名聲更響,但從產量角度看,均沒有白居易多。
第三,李白、杜甫擅長全部七種唐詩體裁,可謂全能型選手。
第四,《唐詩三百首》中寫景抒情詩最多,且「月亮」這個意象出現頻率最高,一般寄託相思之情。
第五,詩人壽命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影響作品產量,正所謂活到老、寫到老。
怎麼樣,關於唐詩的這些大數據,是不是讓你大開眼界呢?
來源 山西青年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