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營建洛邑,是謂東都。後來幽王失掉西周,他的兒子平王東遷洛邑,這就是東周。東周時,王權衰落,歷史便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在春秋戰國時代,東周已形同諸侯了。東周洛邑王城的詩,就是王詩。
黍離
彼黍離離(1),彼稷之苗(2)。行邁靡靡(3),中心搖搖(4)。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5)。
悠悠蒼天(6)!此何人哉(7)?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8)。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釋】
(1)高亨:離離,繁茂貌。周振甫:離離,行列貌。
(2)黍、稷(音蜀、記):兩種農作物。周振甫:黍,黍子,草本植物,子實淡黃色,去皮後叫黃米,煮熟後有黏性。稷,高梁。高亨:稷,俗稱穀子,其實稱小米。
(3)高亨:邁,也是行。靡靡,步行遲緩貌。周振甫:靡靡,行步遲緩貌。
(4)高亨:搖搖,心神不定。周振甫:搖搖,心神不安。
(5)高亨:何求,找什麼東西。
(6)高亨:悠悠,遙遠。蒼天,青天。
(7)高亨:此,指把宗廟宮殿變為黍稷之件事,即是使西周王朝滅亡這件事。又解:此,借為訾,指責。訾何人哉,指責什麼人呢?
(8)高亨:噎,食物堵住喉間。周振甫:噎,氣逆不順。這裡似指難過至哽咽。
【譯文】
那黍禾茂盛,那稷苗青青。行走遲遲,心中難安。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心中傷痛,不了解我的人要說:你這是為哪般?茫茫蒼天,這是什麼人啊?
那黍禾茂盛,那稷穗茁壯。行走緩緩,心中如醉。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心中傷痛,不了解我的人要說:你這是為哪般?茫茫蒼天,這是什麼人啊?
那黍禾茂盛,那稷實飽滿。行走遲遲,喉中哽咽。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心中傷痛,不了解我的人要說:你這是為哪般?茫茫蒼天,這是什麼人啊?
【欣賞】
周振甫:《毛詩序》:「《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西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箋》:「宗周,鎬京也,謂之西周。周,王城也,謂之東周。幽王之亂而宗周滅,平王東遷,政遂微弱,下列於諸侯,其詩不能復雅,而同於國風焉。
高亨:周幽王殘暴無道,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幽王。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東周初年,有王朝在夫到鎬京來,見到宗廟宮殿均已毀壞,長了莊稼,不勝感慨,因作此詩。
一個人在田邊緩步走動,心中悲傷,越思想,心中就越難過,至於淚眼模糊,喉中哽咽。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受過傷害,這準是想起傷心事了。不了解他的人,看他無緣無故地獨自悲傷,十分驚詫:好好的,咋就哭起來了呢?詩中並未交代時間、地點等信息,僅能知道這是一首抒發憂鬱心情的詩歌,與大夫傷感宗周衰亡並不沒有必然的關聯。
傅斯年先生認為:《黍離》行邁之人悲憤作歌。《毛序》謂「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然詩中云:「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與此情景頗不切合。
【參考文獻】
《詩經譯註》 周振甫 譯註
《詩經今注》 高 亨 注
《詩經》 中華文化講堂 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