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低調普通,不顯山露水,實則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柔弱,但內心卻非常強大,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內心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且擁有著超人的智慧。
像曾國藩,王陽明就是真正聰明的人,他們雖然有過低谷,本來就是個普通人,但最後卻成為了聖人,因他們的秘訣就是一輩子3不問,4不爭
不問與你無關的事
世上事千頭萬緒,冗雜萬千;世上事又簡單明了,枝葉分明。
有人曾說世上只有兩件事: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人總會把自己看得格外重要,認為離了自己地球就會停止轉動,其實你沒那麼重要,地球離了誰也照樣轉,別人離了你也照樣過得好。
當別人沒有主動和我們說的時候,就說明別人不想跟你說,因此就不要自討沒趣了,我們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事情,管閒事,要是管不好別人不但不會感激你,反而會埋怨你。
不問未來的結果
《增廣賢文》中有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泰戈爾曾說:「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而我已飛過。」江水奔騰,不因一去不返而抗拒東流。
未來的事情不要過早下結論,管好眼下的事情,未來那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不問人心
人心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人性的醜惡和兇險甚至會讓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我們僅僅需要知道人心和人性的的複雜就夠了,不要想著去徵服它,因為你永遠都趕不上人性的變化。
就如王陽明所說:「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
不爭面子
很多男人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只能帶給你一時的快感,但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尤其是有些人明明能力達不到,已經是窮困潦倒了,還非得承擔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到頭來,事情辦不成,還會遭到別人的嘲笑。
不爭眼前的蠅頭小利
這個也可以叫做不與眼下較勁,不較勁,就是把自己的眼光放遠、氣量放大。世間本沒有過不去的事,真正的聰明人,忍一時之氣。面對不合理,努力去超越它。
蠅頭小利只會讓你局限自己,滿足了當下,卻失去了長遠的打算。
王陽明在朝堂上被打壓、被排擠。但是對他而言,這些都不成問題。他在龍崗書院旁邊,為自己開闢了一處「西園」。
王陽明不局限於眼下的物質,而是每天修心,每天思考著如何成為聖人,他成功之後,之前失去的自然就回來了。
不爭口舌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後,朝中有很多的奸臣嫉妒他。宦官們更是妄圖佔功,於是慫恿明武宗將寧王放回,親自去抓捕他。
但王陽明不同意,王陽明知道直言進諫就是往槍口上撞,只會惹武宗更加生氣,於是他選擇了「不爭」,主動將平定寧王的功勞讓給太監張勇,自己躲進寺廟樂得清閒自在。這樣自然也省去了口舌之爭,這樣的王陽明一箭雙鵰,真是讓人佩服!
不爭名利
在名利場上,最怕的就是為了一時的名利爭得你死我活,你要是碰見不好惹的,自然是要吃虧,你要是總欺負老實人,自然是人人都遠離你,要想明哲保身,必須懂得「不爭」之理。唯有不爭,才會無憂。就像老子描繪的水的特性:「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事不爭,能避去禍端;待人不爭,能免去糾紛。不爭看似是在避世,實則是以退為進。
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就能少走彎路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王陽明的「心學」更流傳到東亞,成為日本民治維新的重要推手,引領日本迅速崛起,曾經有人長嘆:「中日的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但現在在中國,很少人能記得王陽明。老顧我表示非常遺憾!
想要讀王陽明的,老顧建議大家讀一讀《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明代理學的根本精神在陽明,陽明心學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
因此,要想了解王陽明,首先必讀《傳習錄》,以領悟其思想精華。
另外一本就是《知行合一》,裡面有王陽明一生中精彩有趣的故事,就像是一本人物傳記,讀起來有趣還能學到智慧,能輕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兩本智慧才89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真的非常有價值!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