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4不爭!積德積福

2020-12-03 馮記嘉麗

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低調普通,不顯山露水,實則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柔弱,但內心卻非常強大,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內心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且擁有著超人的智慧。

像曾國藩,王陽明就是真正聰明的人,他們雖然有過低谷,本來就是個普通人,但最後卻成為了聖人,因他們的秘訣就是一輩子3不問,4不爭

不問與你無關的事

世上事千頭萬緒,冗雜萬千;世上事又簡單明了,枝葉分明。

有人曾說世上只有兩件事: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人總會把自己看得格外重要,認為離了自己地球就會停止轉動,其實你沒那麼重要,地球離了誰也照樣轉,別人離了你也照樣過得好。

當別人沒有主動和我們說的時候,就說明別人不想跟你說,因此就不要自討沒趣了,我們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事情,管閒事,要是管不好別人不但不會感激你,反而會埋怨你。

不問未來的結果

《增廣賢文》中有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泰戈爾曾說:「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而我已飛過。」江水奔騰,不因一去不返而抗拒東流。

未來的事情不要過早下結論,管好眼下的事情,未來那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不問人心

人心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人性的醜惡和兇險甚至會讓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我們僅僅需要知道人心和人性的的複雜就夠了,不要想著去徵服它,因為你永遠都趕不上人性的變化。

就如王陽明所說:「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

不爭面子

很多男人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只能帶給你一時的快感,但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尤其是有些人明明能力達不到,已經是窮困潦倒了,還非得承擔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到頭來,事情辦不成,還會遭到別人的嘲笑。

不爭眼前的蠅頭小利

這個也可以叫做不與眼下較勁,不較勁,就是把自己的眼光放遠、氣量放大。世間本沒有過不去的事,真正的聰明人,忍一時之氣。面對不合理,努力去超越它。

蠅頭小利只會讓你局限自己,滿足了當下,卻失去了長遠的打算。

王陽明在朝堂上被打壓、被排擠。但是對他而言,這些都不成問題。他在龍崗書院旁邊,為自己開闢了一處「西園」。

王陽明不局限於眼下的物質,而是每天修心,每天思考著如何成為聖人,他成功之後,之前失去的自然就回來了。

不爭口舌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後,朝中有很多的奸臣嫉妒他。宦官們更是妄圖佔功,於是慫恿明武宗將寧王放回,親自去抓捕他。

但王陽明不同意,王陽明知道直言進諫就是往槍口上撞,只會惹武宗更加生氣,於是他選擇了「不爭」,主動將平定寧王的功勞讓給太監張勇,自己躲進寺廟樂得清閒自在。這樣自然也省去了口舌之爭,這樣的王陽明一箭雙鵰,真是讓人佩服!

不爭名利

在名利場上,最怕的就是為了一時的名利爭得你死我活,你要是碰見不好惹的,自然是要吃虧,你要是總欺負老實人,自然是人人都遠離你,要想明哲保身,必須懂得「不爭」之理。唯有不爭,才會無憂。就像老子描繪的水的特性:「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事不爭,能避去禍端;待人不爭,能免去糾紛。不爭看似是在避世,實則是以退為進。

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就能少走彎路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王陽明的「心學」更流傳到東亞,成為日本民治維新的重要推手,引領日本迅速崛起,曾經有人長嘆:「中日的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但現在在中國,很少人能記得王陽明。老顧我表示非常遺憾!

想要讀王陽明的,老顧建議大家讀一讀《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明代理學的根本精神在陽明,陽明心學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

因此,要想了解王陽明,首先必讀《傳習錄》,以領悟其思想精華

另外一本就是《知行合一》,裡面有王陽明一生中精彩有趣的故事,就像是一本人物傳記,讀起來有趣還能學到智慧,能輕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兩本智慧才89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真的非常有價值!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透露: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人都是有兩面性,甚至有些人具備多面性,尤其是那些聰明的人,表面上看過去簡單普通,其實內心十分強大,而且擁有超乎常人的智慧。王陽明就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他的一生非常艱難,先是被小人陷害,又被貶至貴州,在此飽受折磨,但是他在逆境中重生,靠著意志力生存下來。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一輩子堅持&34;,積德積福引言:王陽明作為中國古代聖賢之才,對中國古代心學頗有造詣,在王陽明的一生中,雖然早年幾經波折,但在後來的&34;後,王陽明加深了對人生道路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思想境界,達到&34;的目的,在王陽明晚年時期,對人的生命有了新的感悟:&34;。
  • 知行合一:真正聰明的人都學會了2不問,3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一些真正厲害的人我們往往通過他們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看不出他們真正的實力,往往一些沒有什麼真本事的人才會吹噓他們有多厲害,才會不斷的在人前表現自己。提到真正厲害的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陽明,王陽明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是一代聖人。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能做到3不問,4不爭!早懂少吃虧
    人字有兩筆 : 一筆寫執著,一筆寫放下。終有一天,我們將會不問不爭。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像王陽明就是真正聰明的人,輝煌過失落過,本是普通人,卻成為了千古聖人,秘訣就是一輩子做到了3不問,4不爭。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學會了做事情2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有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提到陽明心學,很多人應該不會陌生。王陽明曾說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爭,越是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用不爭代替爭,反而讓那些在乎你的人,心存感激,更加珍惜!不爭蠅頭小利有些人因為貪圖小利而失掉自己最起碼的做人原則,毀掉大好的人生前程。在平常生活中,應該放平自己的心態,不要在乎那些蠅頭小利。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引言:王陽明作為中國古代聖賢之才,對中國古代心學頗有造詣,在王陽明的一生中,雖然早年幾經波折,但在後來的"龍場悟道"後,王陽明加深了對人生道路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思想境界,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王陽明晚年時期,對人的生命有了新的感悟:"2不問3不爭"。
  • 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
    老祖宗曾說:「只有不問,方能無疑;只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必然也明白這一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三不問,四不爭"。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三不問,一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常言道: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好似隔皮猜瓜,難知好壞。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 3不問,4不爭」!早懂早受益!
    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低調普通,不顯山露水,實則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柔弱,但內心卻非常強大,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內心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且擁有著超人的智慧。
  •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他一輩子「3不問,4不爭」!積福積德
    有些人看起來很普通,行事非常的低調,不顯山露水,但他卻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柔弱,仿佛誰都能欺負他,可是他的內心卻非常強大。其實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與常人無異,但他的內心卻有一股非常大的力量,而且還擁有超人的智慧。
  • 古人講:「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的人,越能「積德積福」
    古人講:"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的人,越能"積德積福"老祖宗曾說:「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勢必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三不問,四不爭"。古人講:"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的人,越能"積德積福"三不問,一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
  • 王陽明: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須做到三不問四不爭,積德積福
    是人都會有矛盾,有每個階段該做的事情,有些人看似雲淡風輕,卻不知,雲淡風輕背後隱藏的是大智慧。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比如曾國藩、王陽明,都是經歷過逆境不順的人,但最後都成為了聖人,這是因為他們都做到了三不問四不爭。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管,3不問」!不然福氣會消耗
    王陽明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真正的聰明人,他一輩子都用智慧來生存,於是他成為了聖人!有人說,只要能學到王陽明的一半智慧和成就,就非常了不起了!真正聰明的人,有2不管不管閒事無事則存心養性,有事則事上磨練,就是告訴我們,要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和內心,別人的事情與你無關,不要去管,你若是沒有那個本事,管不了還會遭人嫌棄。俗話說:「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4不爭,早明白早幸福
    王陽明可真是中國歷史上的影響非常深遠人物,作為「陽明心學」的創始人,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能與孔子共同前進,被稱之為「聖人」的人,王陽明的思想問世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並且把思想留給後世。可以說歷代名人偉人都很認同王陽明的思想和功績。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王陽明所說的「4不爭」到底是哪4不爭。
  • 王陽明告誡年輕人: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都有3不問,早懂早受益
    有的人看起來普普通通,簡約低調,實則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只是不顯露出來,人都有雙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顯露不多,內心不僅有著一股強大的力量,而且有著非凡的智慧。像王陽明就是真正聰明的人,儘管有過低潮,開始是個普通人,但最後卻成為了聖人,而他們的秘訣就是一輩子3不問,王陽明至今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是名不虛傳的1、不問過去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在糾結也於事無補,與其糾結過去不如過好當下的每一天,正如王陽明所說:「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爭,別等50歲以後才醒悟!
    因此人一生追求的幸福美滿,不過是在追求內心的滿足罷了,然而現在很多人卻並不明白這個道理,早在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就悟透了這個道理,於是他把修心作為一生最高遠的追求,將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心學的研究。王陽明說: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爭,儘早悟透則儘早享福。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問,可惜很多人知道得太晚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問,可惜很多人知道得太晚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人生更不可能是一帆風順,往往是伴隨著一個個的坎坷和挑戰。可我們又不得不去面對,逃避對我們而言更加是行不通的,我們唯有歷經一些坎坷以後,才會成長。才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起來。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別等到50歲才頓悟
    被稱為「聖人」的王陽明,前半生也歷經了各種挫折,他5歲還不會說話,12歲才開始讀書,13歲喪母,20歲之後曾兩次參加科考,均落榜了,36歲時被宦官劉瑾所誣陷,遭受了80大板的酷刑後,他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劉瑾不死心,又把王陽明貶到貴州龍場驛站,在龍場那個難以生存的環境下,王陽明創造了「心學」奇蹟。王陽明在心學中提到: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網友感嘆:知道得太晚
    越是聰明的人一輩子有三不問:不問過去、結果和人心。不問結果,不負今朝借用王陽明說的話:「人須在事上磨練功夫,乃有益。走上社會,你會知道什麼是人心,在這個魚龍混雜的社會上,就要好好地守護自己的本心,做好自己該做的,相信那些真正好的人,那才是人心。對於那些不必要的事,不必要的人,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既然選擇看清人心,那麼就要做好準備,因為人心才是最難猜測的。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就要做到「2不問3不爭」,生活越過越順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就要做到「2不問3不爭」,生活越過越順什麼是真正有本事的人?有錢有人脈?不,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是能夠在困境中挺過來,能將人生過圓滿的人。王陽明就是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他一生經歷坎坷,被宦官劉瑾陷害,被貶到貴州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但是他堅強的活了過來!終於悟出了王陽明心學,終於走向了人間輝煌!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有不問,普通人嘆息知道太晚
    現在社會人心浮躁,很多人求功名,求錢財,求平安,最終求來求去,一無所得,所以他們普普通通、碌碌無為。這一生想要有所得,就要學會3不問。1 不問過去,活在當下有些人在遇到失敗的時候,總是喜歡說,自己以前有多麼的成功,自己以前有多麼的了不起。然後就開始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說什麼環境不好,運氣不好,上天不公之類的話,卻從來沒有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只談過去的人,從一開始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