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2020-12-21 東方文史

引言:王陽明作為中國古代聖賢之才,對中國古代心學頗有造詣,在王陽明的一生中,雖然早年幾經波折,但在後來的"龍場悟道"後,王陽明加深了對人生道路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思想境界,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王陽明晚年時期,對人的生命有了新的感悟:"2不問3不爭"。

1、 王陽明的"2不問3不爭"

王陽明在經歷過宦官劉瑾的陷害後,在龍場憑藉自身堅強的意志信念堅強地活過來了,在這期間,他也不斷的感悟人生道理,思考自身的經歷與人生感受,他也成功地悟出了有名的"王陽明心學",也讓自己走向了人生輝煌時刻。

在其所悟之道中,有許多關於男人一身所行相關的道理,其中一個是——男人想要幹大事,靠的不是勤奮和努力,而是智慧!他們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福積德能成大器!

2、 不問不關自己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不多管別人的閒事,就是對別人最好的尊重。"這裡所指的多管閒事是指"不管閒事,不操心不參與別人的人生。"當你的身份和地位都沒有到達一定位置時,不要過多地去摻和他人的閒事,因為不會有人會相信你說的話,也不會有人認同你的看法,多管閒事只會招人厭煩。

3、 不問將來事

很多人會問——結果和過程哪個更重要,其實客觀上來講二者同樣重要。但在王陽明的認知和理解中,他認為只要過程沒錯,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總會過多地去思考一件事情,會思考其結果是如何,有時甚至會因為預想到這件事情的結果而去放棄對一件事物的追求。其實我們應該要這麼想——把人生當作一個旅途來看待,過程就是沿路的風景,我們在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不讓自己出錯,不僅能正確地得到既要的結果,還能沿路體驗這過程中的景色、樂趣與經驗。

4、 不爭面子

上了大學以後,老師和一些師兄師姐都會告訴我們的一句話"面子是世界上最不值錢的東西",但是卻是國人最在乎的,國人最注重的三個面分別是"人面、情面、場面。"但是到最後你都會發現,很多時候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場面,有時候面子要的越多,壓力就越大,人就會活得很累。所以能不爭面子,儘量不爭面子,勇敢表達出最真實的自己才是最好的狀態。

5、 不爭口舌

有時候跟別人在觀點上有衝突時,通常我們都會用言語去反駁,就會用比較偏激的言語去爭論,但有時候冷靜下來,仔細回想會覺得十分不該。因此別人要是議論你,只要自己堅持致良知,只要自己做的沒有錯,那就不必去理會,你越是理會,越是跟那些小人爭辯,他們越是得寸進尺,這就相當於掉進了敵人的陷阱,越陷越深!

6、 不爭蠅頭小利

凡事都要把眼光放長遠些,為了點蠅頭小利與別人掙得你死我活,這樣的只能是兩敗俱傷,關鍵是損壞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

總結: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不爭不搶,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情,不管自己的閒事、不問將來之事、不爭面子、不爭口舌、不爭蠅頭小利,保持本心、初心,才能成就自己的大事業,大富大貴。

王陽明一生傳奇,從一個叛逆少年成長為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更是被學者奉為圭臬。

無論是立志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面,都是突出了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

《王陽明全書》影響了無數人,都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曾國藩每當夜深人靜時,便細心閱讀,他說:「明代論學,每尚空談,惟陽明能發為事功。」

紀曉嵐也看過不下於10遍,他說:「陽明勳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

就連南懷瑾、郭沫若、餘秋雨等人也稱讚王陽明是最了不起,看王陽明便可加強閱歷和人生智慧。

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亦或是步入社會的青年、創業路上的草根、功成名就的老闆,都值得去認真閱讀。

如果你還身處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陽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在裡面找到應對之法。

智慧百科全書,購買連結如下:書不貴,78元,兩張電影票的價格,很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一輩子堅持&34;,積德積福引言:王陽明作為中國古代聖賢之才,對中國古代心學在其所悟之道中,有許多關於男人一身所行相關的道理,其中一個是——男人想要幹大事,靠的不是勤奮和努力,而是智慧!他們一輩子堅持&34;,積福積德能成大器!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就要做到「2不問3不爭」,生活越過越順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就要做到「2不問3不爭」,生活越過越順什麼是真正有本事的人?有錢有人脈?不,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是能夠在困境中挺過來,能將人生過圓滿的人。王陽明就是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他一生經歷坎坷,被宦官劉瑾陷害,被貶到貴州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但是他堅強的活了過來!終於悟出了王陽明心學,終於走向了人間輝煌!
  • 王陽明透露: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王陽明就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他的一生非常艱難,先是被小人陷害,又被貶至貴州,在此飽受折磨,但是他在逆境中重生,靠著意志力生存下來。後來通過自己的這些經歷寫出了王陽明心學,飽受後人稱讚,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王陽明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
  • 王陽明:一個男人須堅持「2不問3不爭」,方能成大事
    有個叫王陽明的人,一生經歷坎坷,幼時喪母,父親冷淡相對,繼母嚴苛相待,入仕途後,又被宦官劉瑾陷害被貶,既如此,依舊走向輝煌,還悟出王陽明心學。王陽明告訴我們,男人要想幹成大事,須得2不問3不爭。不問不關自己的事不問不關自己的事就是不摻和別人的人生,你不過只是個人微言輕的普通人,管得越多,只會讓別人越發嘲笑你。不問將來的事都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即使結果不盡人意,可是過程也是一番回憶。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4不爭!積德積福
    像曾國藩,王陽明就是真正聰明的人,他們雖然有過低谷,本來就是個普通人,但最後卻成為了聖人,因他們的秘訣就是一輩子3不問,4不爭不問與你無關的事世上事千頭萬緒,冗雜萬千;世上事又簡單明了,枝葉分明。不爭面子很多男人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只能帶給你一時的快感,但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尤其是有些人明明能力達不到,已經是窮困潦倒了,還非得承擔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到頭來,事情辦不成,還會遭到別人的嘲笑。
  • 王陽明:男人做到「二不問,三不爭」,方能避小人,成大器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從天堂墮入地獄,起落無數,磨難不斷。但王陽明卻始終沒有自暴自棄,最終悟出警醒後人的王陽明心學。王陽明:男人做到「二不問,三不爭」,方能避小人,成大器。在王陽明看來,只要修好這顆心,便能百折不撓,在為人處世上便能不為其所累,這是一種心靈境界。那麼怎樣才能擁有這種心境呢?王陽明:男人做到「二不問,三不爭」,方能避小人,成大器。
  • 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
    老祖宗曾說:「只有不問,方能無疑;只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必然也明白這一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三不問,四不爭"。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三不問,一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常言道: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好似隔皮猜瓜,難知好壞。
  • 古人講:「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的人,越能「積德積福」
    古人講:"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的人,越能"積德積福"老祖宗曾說:「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勢必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三不問,四不爭"。古人講:"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的人,越能"積德積福"三不問,一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牢記2句話(值得一看)
    男人慾成大器,其過程絕不可能一帆順風,必定會歷經一番坎坷,也難免身陷谷底。對人生低谷,心學大師王陽明頗有心得,這是因為他一生中的許多成就,都是在谷底中成就的,如著名的龍場悟道。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銘記王陽明下面的這2句話,註定是人上人,遲早飛黃騰達。第1句話:諸君只要常常懷個『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修煉好2個字,少走彎路
    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修煉好2個字,少走彎路。這兩個字是王陽明提出的"心學"。"心學"是王陽明的聖人之學。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修煉好「心學」這2個字,方可大成!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修煉「心學」這個兩字呢?
  • 王陽明: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須做到三不問四不爭,積德積福
    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比如曾國藩、王陽明,都是經歷過逆境不順的人,但最後都成為了聖人,這是因為他們都做到了三不問四不爭。1、 不問過往王陽明:"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2、 不問結果王陽明:"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要想太多。事情總要踏實做完,才能看到最後的結果。人這一生,生是頭、死是尾,中間全都是過程。每個人最應該做的是去盡力過好這一生,只看過程、不問結果。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記住這2句話,成功不難
    從古至今,有抱負的男人都想要成就一番是事業,但是成功的道路上不會可能一帆風順。很多偉人,成功人士都經歷過低谷時期。就像我們熟悉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四十多歲失業離婚,還欠錢。但他依然重新出發,成就一番大事業。
  • 知行合一:真正聰明的人都學會了2不問,3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告訴我們:真正聰明的人都學會了2不問,3不爭。2不問>1、不問人心關於人心,王陽明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就好像王陽明在被貶龍場之後,他不知道自己以後的人生將會朝什麼方向發展,但是他還是堅持下來了,他的努力沒有白費,龍場悟道的時光是他成為聖人最重要的一部分。
  • 王陽明:「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與君共勉
    王陽明:「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與君共勉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位居第一陣列的大家。他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學會了做事情2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王陽明曾說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爭,越是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用不爭代替爭,反而讓那些在乎你的人,心存感激,更加珍惜!不爭蠅頭小利有些人因為貪圖小利而失掉自己最起碼的做人原則,毀掉大好的人生前程。在平常生活中,應該放平自己的心態,不要在乎那些蠅頭小利。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不妨看看這2句話
    王陽明認為,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是要不斷超越自己,而要想超越自己,就要克制自己的內心,在人生低谷時,牢記2句話。「能戒慎恐懼者,是良知也。」人只有知所戒懼,才能不招災禍。王陽明曾對他的學生說,人要有畏懼心理,這並不是膽小怕事,也不是在困難面前縮手縮腳,而是一種做人的底線,更是一種行事的圓融。一個人,不論其所懼者為天地鬼神,世間法理還是道德良心,或者是是非公論,只要心中有所戒懼,行事自然會存幾分收斂自製,如此一來,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會少幾分心機算計、鋒芒畢露,多幾分誠摯實在、圓潤通達,自然更容易成大器。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人脈次之,修煉4字真言,註定是人上人
    「知」字真言:立志由心,人貴自知男人慾成大器,不可無志向,但立志的前提是有自知之明,王陽明指出,立志一定要正確,要認識自己的能力,立一個符合自己的客觀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的志向。而不是一腔熱血,盲目追求,雖然年輕需要盡情拼搏,但要用對方向,也要明確正視自己的能力。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這5個字,尤為重要!
    這5個字是作為我國古代心學創始人——王陽明,領悟總結而來的。如果你能做得到,以後的人生註定能夠成功。一、「心」心即理,在人的主體行為意識中,心的指引作用,是我們一切行為的來源。王陽明認為,心是我們的根源,任何問題都是心的問題,心產生問題,也能解決問題。所以針對人世間所有的爭鬥和爾虞我詐,歸根究底都是心的戰爭。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做到這5點才是關鍵
    很多時候,男人們想要成就一番偉業,能力並不是唯一,很大程度上要重視修煉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做事問心無愧,才會一輩子都活得坦然,活得輕鬆,活得有模有樣。而欲成大事者則更需有良心。若是私心太重,善惡標準也就失了標準,很多事情也會脫離控制,所以我們需要知行合一,在社會實踐與內心反思中重回真正的良知軌道。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能做到3不問,4不爭!早懂少吃虧
    終有一天,我們將會不問不爭。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像王陽明就是真正聰明的人,輝煌過失落過,本是普通人,卻成為了千古聖人,秘訣就是一輩子做到了3不問,4不爭。三不問不問過往王陽明:"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已經過去的事,放不下又有什麼意義呢?像這樣胡思亂想,只能白白丟失清明的本心。人只能活在今時今日,也只需做好眼前此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