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脈有錢就是成功人嗎,就是有本事的人嗎;不,有本事的人是在什麼困境下都能夠圓滿走出來的人。
有個叫王陽明的人,一生經歷坎坷,幼時喪母,父親冷淡相對,繼母嚴苛相待,入仕途後,又被宦官劉瑾陷害被貶,既如此,依舊走向輝煌,還悟出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告訴我們,男人要想幹成大事,須得2不問3不爭。
不問不關自己的事
不問不關自己的事就是不摻和別人的人生,你不過只是個人微言輕的普通人,管得越多,只會讓別人越發嘲笑你。
不問將來的事
都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即使結果不盡人意,可是過程也是一番回憶。但王陽明卻覺得,只要過程沒錯,盡全力去做,結果只會是水到渠成的事。
這便是王陽明說的:「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人生沒有什麼唯一正確的選擇,只要你想,結果就在那不偏不倚。
不爭口舌
堅持自己的良知,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別理會別人的議論,你過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且理會的結果不過是使得他們得存進尺罷了。
王陽明:「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不爭面子
王陽明:「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
說到中國人在乎的打腫臉充胖子的三樣東西:場面、情面、人面。
前有王陽明說面子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後有「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面子是最沒用的東西。往往受累的不是生活而是你所謂的面子。
不爭蠅頭小利
俗話說做人啊,要目光長遠,不要因為一點蠅頭小利就毀壞了你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王陽明:「名與實相對。務實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輕一分。若全是務實的心,就沒有一絲求名的心。如果務實的心猶如飢而求食,渴而求飲,還哪裡有時間和精力好名?」
人生早讀王陽明,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他的一生傳奇不已,從一個叛逆少年成長為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更是被學者奉為圭臬。《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影響了無數人,都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就連南懷瑾、郭沫若、餘秋雨等人也稱讚王陽明是最了不起,看王陽明便可加強閱歷和人生智慧。
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亦或是步入社會的青年、創業路上的草根、功成名就的老闆,都值得去認真閱讀。
如果你還身處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陽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在裡面找到應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