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形成一種慣例,每逢佳節,「文化中國·四海同春」、中國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都會遠赴海外,為當地華僑華人獻上精彩演出,送去溫暖祝福。
情感這東西,其實很微妙。有時候,一曲熟悉的民歌就能連結互不相識的華僑華人,拉近彼此距離;一句故鄉的土話就能讓多年僑居海外的人們倍感親切,甚至熱淚盈眶。慰僑演出現場,那一陣陣經久不衰的掌聲、那一雙雙淚眼婆娑的眼眸、那一聲聲意味深長的感慨,便是血脈和文化的力量,它來自於祖國母親的「根」與「魂」。無論離開故鄉有多遠,血脈與故鄉都是僑胞們抹不去的終生印跡。離開了故土,離不開鄉情。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正是有這樣的親情牽絆,每逢中華傳統佳節,慰僑演出便在世界各地精彩呈現。僑胞們期待看到中國藝術家的表演,祖(籍)國也希望能為遠離故土的遊子,送上一道精神的年夜飯。臺上臺下,連結彼此的不僅是精妙絕倫的演出,更有源於內心的牽掛與共鳴。這份銘刻在心靈上的印跡,承載著溫暖的親情,也承載著一個民族堅韌不拔的步履。從近代的飽受凌辱、積貧積弱,到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國家富強、社會和諧,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伴隨著中國文化為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和讚賞,華僑華人在住在國走過自卑、自強與自信的心路歷程,地位不斷提升,存在感日益增強。
在傳統佳節為僑胞們獻上精彩演出、送上節日祝福,還隱含著另一份深沉的情感。作為祖(籍)國,不僅希望可以慰藉遊子鄉情,還期待華僑華人能在住在國落地生根,融入當地社會,幸福快樂地工作與生活。讓僑胞們為祖(籍)國自豪,也期待祖(籍)國能為僑胞們驕傲,成為中華文化在住在國的傳播者,成為中國與住在國的友好使者。
平仄歲月長相守,不談去留,演出雖有終了時,但千萬次掌聲匯聚成的千萬句祝福,激蕩起的祖國情懷、故土印跡卻難以磨滅。相信「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親情中華」藝術團海外慰僑演出將會越辦越好,也相信華僑華人以中國為榮,中國同樣以他們為榮。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02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