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電影明星工資是多少?比普通工人少,連新衣服都買不起

2020-12-21 澎湃新聞

七八十年代,電影明星工資是多少?比普通工人少,連新衣服都買不起

2020-05-16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DJ雅清 老電影的那些事

點擊上方關注 「老電影的那些事」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電影明星的工資是多少?

讓時光回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時候,演員還只是一份職業,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電影明星也是廣大觀眾發自內心推選出來的,通常都是德藝雙馨,帶有榜樣的意義。

那時候,作為在銀幕上塑造各種角色的電影演員,雖然身上帶有明星的光環,可本身的工資並不高,根據工齡長短和貢獻大小,與普通工人是差不多的。

就拿八十年代著名的「北影三花」之一的張金玲來說,她1970年在湖北話劇團做演員時,每月工資是18元,以後每過一年會漲4塊錢。但那時大家生活都艱苦,所以她每年還得省吃儉用存100塊錢寄回老家給父母。而1970年一般工廠學徒工的工資是22元,二級工是48元,顯然比當演員的張金玲的工資要高一些。

在此曬一張70年代的演員工資單,大家看一看,29.5,在那時候,真不算高工資。而且,那時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額外收入的。

後來張金玲在電影《渡江偵察記》中出演了女主角劉四姐,成為了全國聞名的電影明星,她因此成為北京電影製片廠的電影演員,這個時候,她每個月的工資,最多也就30塊錢左右。而且那時拍戲是沒有片酬的,演出補貼也就幾毛錢。所以,一個電影明星,與一個普通工人的薪酬,是相差無幾的。

那時候作為電影演員,在穿衣打扮上也與普通老百姓沒有多大差別。因拍攝《難忘的戰鬥》、《燕歸來》、《人到中年》而出名的電影明星達式常,就曾經好幾年都沒能給自己的妻子買新衣服,連給自己添置大衣櫃都得精打細算,就更別提什麼名牌首飾、名車豪宅了!而作為當時北影廠當家花旦之一的張金玲、劉曉慶,要出國交流什麼的,也都只能到北影廠服裝庫去借服裝。

各位都還記得「北影三花」的另一朵花劉曉慶,在拍攝《火燒圓明園》時,因為想吃肉而大哭的事情吧?那時劉曉慶已經因主演《小花》、《婚禮》、《瞧這一家子》而走紅,並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成為當時風頭無二的大明星。但在80年代初,她每個月的工資也就50塊錢左右。

當時在《火燒圓明園》劇組,因為是跟香港的合拍片,所以除了劉曉慶之外,還有一些香港演員和工作人員,比如初出茅廬的梁家輝等人。但是大明星劉曉慶與新人梁家輝的夥食標準是完全不同的,梁家輝等香港工作人員每天的夥食都有魚有肉,而劉曉慶只能就涼水啃冷饅頭。這讓劉曉慶的內心非常不平衡,所以才有了「她大哭著,要吃肉」的情況發生。

當然現在早就今非昔比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們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就比如當初連新衣服也買不起的達式常,也已經從最開始上影廠分給他的6.8平米的小房間,換到了浦東複式結構的房子,這說明,我們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明星們的片酬,自然也在不斷提升。只是,他們提升的速度也太快了吧?從當初的幾十元,到後來的接近上億元,誰能告訴我,這中間提升了多少倍?如此一來,大明星與普通老百姓之間的差距自然也就越來越大。現在一個工廠的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能拿到兩萬的,能有幾個人呢?而一個十八線的小明星,一部影視劇的片酬,就相當於一個工人十年的工資。更不用說大明星了,拍一部電影,北上廣深的一套房子就到手了。

好在,現在明星高片酬的情況已經得到遏制。

過去,演員只是一種職業,拍電影只是一份工作,女明星們的生活也大都很樸素很單純,與普通老百姓是沒有什麼差別的。而現在,明星們顯然已經習慣高高在上,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遠到已經遙不可及了……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老電影的那些事。

各位,對於現如今明星的高片酬,您有什麼樣的高見呢?快到留言區告訴我們吧!

看完右下角點個在看,謝謝哈。

好不好看,你說了算

原標題:《七八十年代,電影明星工資是多少?比普通工人少,連新衣服都買不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現在能值多少錢?為何很多人說後悔扔掉了?
    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大件,年輕人結婚時要是能買上縫紉機就很高興了,現在的年輕人結婚要的大件可不是什麼縫紉機了,一般都要有房有車。可以想見這幾十年的時間,人們的生活發生的變化有多大呀!縫紉機在那個年代雖然價格不高,但是價值是很大的。
  • 七八十年代,在農村有種潮流叫「的確良」,為何現在不流行了?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說起「的確良」三個字,年輕的朋友們也許有些陌生,但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確良服裝」確實曾是火熱的「流行時尚」。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作家路遙那唏噓動人的農村愛情小說《人生》裡,「全村首富」家的女兒巧珍與心上人高加林約會時,就穿著一身「米黃的短袖上衣,深藍的的確良褲子」。
  • 七八十年代,接班頂替當工人的那些事
    接班頂替,參加工作,是新中國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的一種招工形式,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七十年代是高峰,八十年代末叫停,現在,這個特殊的群體最小的也要五十開外了,大多數都已退休在家了。我,也曾是這個人群中的幸運者之一。親身經歷了這群人三十多年走過的風風雨雨、酸甜苦辣,現在回想起來不禁感慨萬千。
  • 八十年代的縫紉機,現在一臺能賣多少錢?
    而在我國的八十年代,縫紉機可是和自行車、手錶並稱為國民結婚三件套呢?要是家裡沒個縫紉機,怕是連媳婦都娶不著了,那這八十年代的縫紉機要是放在現在能值多少錢呢?我們先來看看這縫紉機當年的市場價是多少呢?當時,一臺燕牌縫紉機在八十年代的售價就高達127元了,這價格妥妥的躋身奢侈品行列了。
  • 現在的4000元月工資,相當於八十年代的多少錢?
    4000元的工資對於現在的生活水平是非常普遍的薪資待遇,而4000元也僅僅能夠在城市裡保證每個月的吃穿用度,要想有所積蓄或者買房買車還有一定的差距。那麼在三十年前的八十年代,4000元相當於當時的多少錢呢?
  • 上世紀80年代一名普通石油工人的工資收入和消費支出
    上世紀八十年代石油工業大發展,油田急需年輕工人投入到會戰中去,油田子弟是不需要為工作犯愁的,只要你身體健康,有參加工作的願望都可以參加一年一度的招工,因此那時候絕大多數的油田子弟都隨父母單位進入了石油戰線。
  • 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現在能值多少錢?當年要比蘋果潮多了
    看到大家討論話題: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現在能值多少人民幣?筆者非常的感興趣,這種老物件,我們家裡還真的有一件。那是2005年時,兒子出生,嶽母來鄭州幫助帶外孫。過三年,嶽母去上海帶孫子,也給兒子提了要求,讓找一個縫紉機,好給孩子收拾一些衣服。妻弟先從網上買了一個新的縫紉機,但是,應該是原來的一些生產廠家都不生產了,現在產縫紉機的,多是一些小工廠,產品質量低劣,沒用多久,就壞了。於是,妻弟又從網上也淘來一個舊的縫紉機,也是那種七八十年代的產品,依然好用。
  • 中國印鈔廠的普通工人,一個月能拿多少工資?
    中國印鈔廠的普通工人,一個月能拿多少工資?人民幣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東西,那大家有沒有想過,人民幣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答案很簡單,在我國設置著專門的印鈔廠,那麼,在中國印鈔廠工作的普通工人,一個月能拿多少工資呢?答案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 八十年代的中國人都吃什麼?
    許多現代年輕人熟悉的快餐,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更是不折不扣的大餐:1987年11月12日,中國大陸境內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門開業。當時的北京市民人均收入約89元,而肯德基的一塊普通原味雞,售價就是2.5元,幾乎相當於北京人大半天的工資。但即使這樣,開業當天店裡五百個座位瞬間座無虛席,許多市民在門外雪花裡,排了兩個小時隊在等到位子。
  • 你知道在八十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員是一個非常吃香的工作嗎?
    八十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員很受歡迎,主要是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農村夜晚幾乎沒有什麼娛樂生活。八十年代,電視機在農村剛剛出現,數量太少,信號不好,而且經常停電,幾乎指望不上。所以電影就成了農村大人孩子的最愛,只要村裡放電影,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會少很多。那時候,聽說哪個村放電影,村裡人會跑好幾裡路去看。在別的村看電影迷路,走丟,都很常見。
  • 80年代,一輛鳳凰牌自行車賣180塊,放到如今是多少錢呢?
    提起自行車,在如今社會已經不算什麼了,想買就買,也花不了多少錢,實在不想買還有共享單車。可是你知道嗎?自行車在以前可是人們都嚮往的「奢侈品」。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家庭有沒有財富,主要看他家有沒有「三轉一響」,什麼是三轉一響?
  • 七八十年代,人人都想要一件「的確良」衣服,為何如今不流行了?
    摘要:七八十年代,在農村有種潮流叫「的確良」,為何現在不流行了?文/農夫也瘋狂說起「的確良」,對於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們來說應該都是集體的記憶了。在當時物質條件很差,並且還是計劃經濟時代,任何一件衣服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像家中孩子比較多的,一般都是大人穿了的衣服,傳給小孩子穿。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長大了在給老三穿。家家戶戶基本都是這樣,衣服就像是傳家寶一樣,大的不能穿了就留給小的穿。農夫還記得,在當時大人一年到頭都捨不得買一件衣服的,而小孩子也是經濟條件好的,才會過年買件衣服。
  • 八十年代的中國女孩真的很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鄉村處處增光輝。啊,親愛的朋友們,創造這奇蹟要靠誰?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一,從1975年開始,乘坐中國民航國家航班的乘客可以免費獲贈一瓶茅臺酒。一開始只是免費贈送一瓶茅臺酒,後來直接改成免費暢飲,此福利直到八十年代末的時候才被取消。
  • 在朝鮮,如今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能領多少錢?
    相信許多人最關心和好奇的一個國家便是朝鮮了,因為朝鮮常年來都有著一股神秘感,讓全世界的人都充滿了好奇。朝鮮長時間以來都實行著比較封閉的政策,所以我們很少能夠知道這個國家的狀況。可能大部分人都從爺爺奶奶口中聽到朝鮮的人民過得很清貧,都是聚在一起吃大鍋飯之類的。很多人又會好奇了,如今朝鮮的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能有多少工資呢?
  • 印鈔廠普通工人一月工資多少錢,需要什麼學歷?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對於印鈔廠,可能許多都比較陌生,因為它比較神秘,而能夠透露出來的事情也就比較少。今天我們來和大家聊聊,印鈔廠普通工人一月工資多少錢,需要什麼學歷呢? 你們可別小看印鈔的這些工人,別看他們是普通的工人,但是他們的學歷一般都不低呢,要是你想去印鈔廠上班的話,必須的是本科,甚至還要高分子化學專業和機電專業的,或者是一些頂級的人才
  •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老電影,三部必看經典影片,滿滿的都是回憶
    農村現在的發展前景很廣闊,人們都體會到了新農村的新氣象。村裡也有不少人懷念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那時候雖然沒什麼錢,但是鄉村鄰裡街坊相處得很愉快。那個時候能看電影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小編還依稀記得村裡邊有人來放電影的時候全村人都樂開花的樣子,大家早早吃過晚飯就圍滿在放電影的場所,等待著電影的播放,那個時候別提多快樂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分享七八十年代在農村受歡迎的電影。
  •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人人都想買的「的確良」嗎,為何如今不流行了
    任何事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和現在的時代相比,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飯桌上的肉類與蛋類不再是一個月才能看見的寶貝。出門的交通工具也日新月異,公交或是滴滴出行,高鐵或是地鐵。以前羨慕萬元戶家才可以有的小車,家家戶戶都可以購買,生活中的使用的大鐵鍋也換成了方便的天然氣,電視也不再是十幾家人共享,都成為每家每戶必備的電器。
  • 香港好萊塢古董街: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對香港的最開始記憶是從TVB開始,接著是八九十年代的電影接觸。所以,不管我去過香港多少次,總能找到一些舊時代的光影。而好萊塢古董街是我必去的地方之一,位於香港中環至上環,橫貫香港島中西區,在太平山腳下,東自雲成街起,西至皇后大道西,可謂一條薈萃港島百年滄桑的「歷史街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44年。
  • 現在4000工資,相當80年代多少錢?老一輩的人告訴你答案
    現在4000塊錢的工資,放在這個社會來說,根本不算什麼。看看現在的房價物價,4000塊連1平米的都買不起,而且這4000塊丟到一線城市去,根本就活不下去,基本都是負債纍纍的。那人家就提出了,現在4000工資,相當80年代多少錢?這個答案估計只有80年代老一輩的人來告訴你了。現在這個社會跟80年代是今非昔比的,現在這個時代是房價物價在上漲,但是貨幣是貶值的,人們的購買力也跟著上漲。而80年代隨著時間的推進,衣食住行的方式也跟著改變。
  • 七八十年代,有種穿不爛的衣服叫「的確良」,現在為何不流行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社會之上流行著二八自行車,收音機,喇叭褲,的確良。對於前三者,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是對於這個「的確良」,我們又知道多少呢?其實,的確良只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比較耐穿的不料,在中國歷史上有過一定的地位。然而,關於的確良的一切,還要從當時的環境開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