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大家的養生意識都越來越強了,很多90後已經開始喝著枸杞泡水來養生了,生活很常見的一種養生保健的方法——刮痧,相信大家即使沒有刮過,也都聽說過吧。養生達人們就更按捺不住了,經常刮痧對身體大有益處。但是你知道掛出來的「痧」到底是什麼嗎?刮痧時是出痧越多代表身體排出的毒素越多嗎?真正的答案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
首先,刮痧刮出來的「痧」是什麼?是身體在排毒?
痧,是經絡氣血中的淤穢,俗稱痧毒。痧會阻礙氣血的運行、體內營養物質和代謝物質的交換,容易引起多個器官病變,中醫上還有百病皆可發痧所說,足以能夠說明刮痧對身體的好處。
臨床上,把身體皮膚上用專用的刮痧器具刮出來的紅色、紫紅色的斑點或板塊稱為痧。可能從表面上看,痧和淤血差不多,但是兩者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平時不小心劃破或摔倒淤血了,人會疼痛,活動也會受到限制;但是在刮痧的部位出現的看似淤血的斑點,隨著痧的排出,疼痛會減輕甚至消失,行動也不會受限,和因淤血引起的是截而不同的現象。
刮痧時,各部位出現的痧是滲於血脈之外,存在於個組織之間、皮膚之下的離經之血。痧消退時,痧的顏色會逐漸的變遷,直至消失,這個過程並不是毒素全部被身體吸收了,而是體內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將毒素分解並排出體外的過程。人的血液、組織剪有多種防禦的因素,免疫系統中的淋巴和吞噬細胞,就可以通過複雜的生化過程,將異物、毒素等排出體外,保證體內環境的安全。
其次,刮痧時,是出痧越多越好嗎?
很多人都認為刮痧刮出一大片紅、刮到「大紅大紫」才是刮痧的最好境界,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刮痧並非出痧越多、顏色越深、越疼越有效果,刮痧的部位和力道等若是掌握不好的話,一味的止追求出痧的顏色和多少,不僅無效,還可能導致皮下淺層的血管網出現破裂,甚至可能導致皮膚壞死。一般來說,刮痧部位出痧後,呈現微紅色或紫紅色,有疼痛感就可以停止了。
痧真正的要全部消退的時間一般在一周左右,但是在刮痧結束後的幾個小時裡,痧痕就會明顯的褪去很多,強行使勁的刮、胡亂的刮,不僅痧痕不能消失,皮膚還很可能會受損,若是穿弧線長時間痧痕無法褪去的情況的話,最好及時的去檢查一下,避免感染或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正確刮痧,有些注意事項需要提前清楚
正確是刮痧方法如下:將準備刮痧的部位洗淨,先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刮痧是順序一般是由上至下、有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者由內而外,不要來回的刮動;力度要適中,不要忽輕忽重,每次每處大約刮20下即可,皮膚出現微紅色即可。刮痧是應該要避風,不可再電風扇或對流風處刮痧。
刮痧雖有很好的養生保健的作用,因風寒導致的頸肩部不適、後背酸痛、消化不良等人群是可以適當的刮痧的,但是也並非人人都適合刮痧,例如有皮膚過敏或破損、氣血不足叫虛弱、處於經期和孕期的人是不適合刮痧的,若是這字惡人刮痧,可能就不是在養生而是在養病了。
所以,由此看來,刮痧是刮出的痧,是滲於血脈之外,存在於個組之間、皮膚之下的離經之血,刮痧可以起到疏通經絡、驅邪祛溼的作用。但是並不是出痧越多、顏色越深越好,一般刮到皮膚出現微紅色即可,而正確刮痧,上述的一些注意事項還希望大家能弄清楚,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