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多長時間,你才能擺脫學生思維?
小周今年畢業,剛步入社會,到一家大公司上班。入職那一天,公司老總和人力資源部長都說,要讓下面的主管、老師傅把這一批新人帶好,讓新人儘快掌握必備技能,儘快適應公司環境,獨立工作。
可是,一個多月去,小周發現,領導和同事都沒有積極教他東西,很多時候就是簡單說幾句,就走開了,態度也是不耐煩的樣子。
小周覺得上班沒幹什麼,想多學一點,於是跑去問領導有沒有什麼工作安排,問同事有沒有能幫忙的,可是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現在沒什麼工作,你先忙好你自己的事情吧。
小周覺得這些領導和同事太不負責任了,隨便丟下一個職場新人就不聞不問,不管不顧。與此同時,他自己也很焦慮,上班一個多月了,啥也沒學到,啥也沒學成,以後的路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走了。
其實,類似小周的情況,很多剛踏入社會,步入職場的新人朋友都遇到過,接下來,我先簡單分析一下,那些不願意教新人的領導都是怎麼想,再為大家提出應對策略。
教會徒弟,惡死師傅
這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了,特別是那些幹了幾十年的老師傅,更是信奉這個理論。不管你承不承認,但「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的確確是存在的。
畢竟職場上升的空間並不是很多,即便你在大公司,也只有那麼幾個人能當主管,那麼幾個人能進入領導班子,其他的人,就是打工幹活而已。而且現代社會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老師傅,領導、同事們也要考慮養家餬口的問題,他們也非常害怕失業,或者被年輕人趕超。
假如今天他們把你教會了,讓你能獨當一面了,明天公司就把他們一腳踢開,你覺得他們會怎麼想?甚至當他們發現培養了一隻白眼狼,你覺得他們不會後悔當初嗎?
所以,這是一種相當正常的心理。在職場中,人人都有危機感,人人都不願意全心全力幫助一個人。
怕耽誤新人,怕丟了面子
我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遇到一個師傅。每次遇到他,他都很忙,累得滿頭大汗的。我看他在搗鼓的東西是之前沒接觸過的,於是好奇地問他,這是在幹什麼,能不能教教我。
沒想到他卻緊張地說:「我一個沒文化的人,怎麼敢隨便教你們這些大學生啊。這個就是很簡單的東西,你們一看就會了,我得學好幾年呢!我走了不少彎路,你們有前途,我不敢耽誤你們啊!」
看吧,這個師傅的心理,就是覺得自己不夠資格教新人。雖然他幹了很多年,資歷和經驗都很豐富,但是他明白,山外自有山,人外自有人。自己的一套東西也許很實用,但是未必比學校裡面的好,未必比其他的人高明,很多問題也解決不了。
萬一教了新人,結果出了事情,自己也解決不了,那就很尷尬了,不僅耽誤了職場新人重要的前幾年,更是讓人家看了笑話,面子上過不去。
當師傅,其實不簡單
我曾經也當過別人幾年的師傅,深深地體會到,其實當師傅是很考驗功夫的事情。
很多事情,自己做的時候往往很簡單,但是教徒弟的時候,他卻怎麼樣都理解不了,死活教不會。
有的人天資聰慧,加上勤奮好學,你一點就通,不用費太多功夫,他就懂得知道怎麼做,並且還能做得很好。有的人呢,天生愚鈍一些,怎麼教都教不會,明明看他很努力在學了,可就是掌握不了精髓,不僅沒進步,甚至還退步了。
有學過車的朋友應該經歷過,有的人學車三兩下就學會了,倒車入庫玩得溜溜的,可是有的人拿了駕照好幾年,還挺不好車。
面對這種情況,駕校師傅賺了錢,當然是採用各種手段,讓你儘量學會,最起碼拿到駕照。但是在職場,我又沒有賺你的錢,可沒有那麼多閒功夫整天耗費心血在你身上。
作為新人,應該怎麼辦
那麼作為職場新人,遇到類似的情況,應該怎麼處理比較好?這裡我提出5點成長建議:
拋棄學生思維,想學得靠自己。職場不是學校,領導同事不是老師,他們沒有責任和義務教會你什麼,很多東西很多技能更多的需要靠自己主動去學習,而不是等別人安排。平時多看、多聽、少評論、多提問很重要。主動學習也是有技巧的,這最起碼的,就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師徒氛圍。比如說看到領導、同事忙好,咱們給他端好水,閒著的時候遞上煙,聊幾句,機靈一點嘛,總是能創造學習的機會。主動學習,還得主動實踐。別光說光學不練,師傅昨天教你這麼幹了,今天看到師傅在忙,你可以馬上給他搭把手。昨天同事教你製作表格了,今天你也可以找機會幫同事做個表格,甚至下班回家的自己練習練習。所有的學習,都需要落到實地,否則不管別人怎麼教,你都是學不會的。當然,在學東西這件事上,還有一個悟性問題。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有的人不用師傅教自己就悟到了。其實這個關鍵的「悟」,就是不斷地觀察、揣摩,分析和總結。而且有的師傅死活不教,你只能自己悟的時候,你更要這麼「偷師學藝」。最後是學會忍。現在年輕人,我理解大多數都比較浮躁,一個月幹得不爽,學不到什麼東西就說要走人了,去學更多東西。實際上,一個月的時間,根本就很短,能學到的也就是皮毛。加上還沒能和領導同事打成一片,師傅不願放大招,當然學不到什麼東西。如果每份工作都這樣,青春就此荒廢了。但是你忍忍,堅持這麼一兩年,甚至三五年看看,他再不願意教,其實這裡面的門道也都被你摸清楚了。
#職場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