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的隸書風格

2020-12-06 如石書藝

都說字如其人,傳說歐陽詢的長相非常醜陋,卻寫得一手好字。其實字的好壞與人的長相沒有多大關係,但一定與他的學識有關,歐陽詢就是聰悟過人,博覽群書,精通經史的書法大家。

歐陽詢的楷書史稱為「歐體」,家喻戶曉,但在形成歐體之前,歐陽詢有過一段寫隸書的歷史,他寫的漢隸碑版,有著錄的達二十餘種,不過,現能見到歐陽詢隸書僅有《宗聖觀記》和《徐州都督房彥謙碑》。後者雖然稱為隸書,然結體端嚴,挑撥險峻,書風已很接近《九成宮》、《黃甫誕碑》。

而《宗聖觀記》亦非原刻,為元代翻刻,隸意風格相對明顯,雖取法漢隸熹平石經,然已非正宗「八分」。歐陽詢是善於變通的書法大家,其隸書已與漢隸有明顯區別,似乎在探索一種新的書風。結體特徵,多數字形扁方,與「張遷」和「衡方」相似,基本是正方形。筆法明顯與漢隸書不同,既有漢隸、魏晉遺風,也糅合了歐陽詢自己的筆法,如圖一中的「元」、「德」明顯有「衡方碑」的結體,有「禮器碑」的筆法。歐陽詢正是這樣一位善於傳承,又富有創新精神,在隸書中蘊含了豐富的筆法,是漢隸所不及的。歐陽詢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楷書大家,與他極具個性風格的隸書是分不開的,可以說,他的歐體,就是出自隸書。圖一為《宗聖觀記》圖二為《徐州都督房彥謙碑》。

圖一

圖二

相關焦點

  • 歐陽詢書法的美學風格
    然而,「江春入舊年」,書家多尊晉宗二王,書法多繼承因襲,然而,歐陽詢獨從六朝遺法中蟬脫而出,力創楷書的新氣度,因而形成質妍互重的美學風格。一、歐陽詢書法美學觀與初唐四家之不同,首先表現在對繼承與創新關係的認識上歐陽詢的晚年,進入被後世稱頌的「貞觀之治」時代。唐高宗繼位,推行了許多新的文化政策,初唐文化呈現出別樣的繁榮。
  • 《房彥謙碑》:歐陽詢也寫隸書,寫出歐楷的味道
    ……碑李百藥撰,歐陽詢八分書,在今齊州章丘縣界中,世頗罕見。——趙明誠 《金石錄》此碑書體正是北朝由隸變楷,以楷寫隸之餘習。——《山東通志藝文志》此碑最早見於宋人趙明誠《金石錄》,後廣為文人學士所矚目,無數人慕名而來,碑拓廣傳於世。相比默默無聞被大卸八塊的的《清河太夫人碑》,捶拓對碑的影響基本算輕的。
  • 唐楷五家:歐陽詢
    歐陽詢(信本,557-641)是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祖父歐陽顧、父親歐陽紇都是南朝高官,為臨湘豪門。歐陽紇33 歲因謀反罪名被殺,歐陽詢尚幼, 被父親好友江總收養。江總是陳朝重臣,著名文學家,經他培養,歐陽詢博通經史。他大半生在陳、隋兩朝度過,曾任隋朝太常博士。
  • 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作品欣賞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在隋代歐陽詢的書法享有較高的聲譽,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歐陽詢還在「宏文館」教授書法。
  • 歐陽詢小楷《心經》高清字帖
    「翰墨之首」,楷書險絕大氣、堪稱是「絕唱」,都說字如其人,歐陽詢的字險絕大氣,想必歐陽詢本人一定是魁梧高大、風流倜儻吧。唐高祖李淵說:「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竟大到連遠方的夷狄都知道。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一定以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其實不然,歐陽詢的書法雖然獨特别致,其長相卻是卻可以用「其貌不揚」來形容,在舊唐書列傳中,只用了四個字來形容他:「貌甚寢陋」。
  • 初唐四大家之一歐陽詢的書法風格及其作品鑑賞!
    歐陽詢(公元557- 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陳武市水定元年(公元557年)生於廣州(今屬廣東),祖籍渤海千乘(今山東高青),家門之後。太建二年(公元570年),14 歲的歐陽詢因避抄家之禍,遂隱匿,為其義心好友尚書令江總收養,倖免於難。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講解
    九成宮濃厚的隸書筆意:歐陽詢曾經在 <與楊尉馬書章草千文批後> 中表示:張芝草聖,皇象八絕,並是章草,西晉悉然。迨乎東晉,王逸少與從弟洽復為今草,韻媚宛轉,大行於世,章草幾將絕矣。可以看出,歐陽詢的九成宮也是具備了濃厚的隸書筆意。比如:「九」字豎彎鉤,外方內圓,有著隸書的味道。看似平正,實質險絕九成宮乍眼看去,平正規整,但是我們分析每一字的細節會發現內藏險絕。
  • 為什麼說:「成也歐陽詢,敗也歐陽詢」?
    古人對歐陽詢書法的推崇於楷書居多,譽其為「楷書四大家」之一。可謂成也歐陽詢敗也歐陽詢,從而便形成歐楷不可學的一個悖論。但是,當臨習者面對歐陽詢楷書時,那險絕瘦硬、方正謹嚴的風格特徵仿佛磁石一般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使得人們常常無暇分心再去顧及其他。以致這獨特的風格,就像煙霧一樣,迷惑了人們本該清醒的理智,在臨習時往往以瘦、險為終極目標,或極盡端謹之能事,或過於強調法度的規範等。
  • 歐陽詢的字為什麼看起來較瘦?主要有三個原因!
    正所謂「書到瘦硬始通神」,那麼歐陽詢的字為什麼要寫得瘦長呢?主要有三個原因。隸書的字看著比較扁,這種字體更接近平面化,更多呈二維狀態分布的。它儘管可以寫的比較好看,但是卻缺乏立體感。書法發展到後來,受繪畫、雕塑等作品的影響,開始追求在二維平面之中呈現立體化的布局裡,讓字顯得更好看。歐陽詢的字就是將二王書法與碑帖北朝碑刻相結合之後的產物,於是這個字就變得更立體化。
  • 歐陽詢曾寫過《草書千字文》?!
    此《草書千字文》「晉味」十足,超出世俗,書寫矯健而靈活多變,飄若浮雲,矯如驚龍,可見其在草書方面亦是實力不俗。 歐陽詢(557-641),漢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
  • 唐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字,有七大特點!
    歐陽詢(公元55—641),字信本,唐潭州臨湘(湖南長沙)人。歐陽詢他聰敏過人,勤奮好學,博通經史,一生經歷陳隋唐三朝,閱歷豐富。13歲那年,他身世顯赫的家族被皇帝團滅,歐陽詢卻逃匿倖免;隋末動亂中,歐陽詢先隨隋煬帝南下,後被竇建德所擄,又被秦王李世民俘獲,去長安路上船觸礁發生了著名的「三門峽之劫」,但歐陽詢均死裡逃生。入唐後,65歲的歐陽詢,先因是唐高祖李淵舊交(「高祖微時,引為賓客」),被授「給侍中」,後被太子李建成網羅門下,任「率更令」。
  • 歐陽詢新出土墓誌,你可能真的沒見過!
    在初唐形成楷書的同時,各家的書法都力求在法則之下形成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書法風格。但在這方面最有成就的也就是「初唐四家」。歐陽詢(55~-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張翰思鱸帖 唐 歐陽詢太宗時,專門為太子率更令、為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男《宣和書譜》認為歐陽詢的書為書墨之冠。歐陽詢是因為豐碑巨碣之作才名洋海外,並還在弘文館傳授書法,高麗曾遣使請之。
  • 歐陽詢僅存的隸書碑文,竟然就收藏在樓觀
    歐陽詢,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唐朝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尤其以楷書見長,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歐陽詢的書法在唐朝譽滿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他的「迷弟」。歐陽詢晚年作品《虞恭公溫彥博碑》為陝西醴泉李世民昭陵陪葬碑之一,足見其喜愛。
  • 淺析:歐陽詢與顏真卿楷書書法造詣
    歐陽詢之嚴密結字法則張懷灌《書斷》稱「皇朝歐陽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張懷灌特別稱賞歐陽詢的篆書、飛白二體,他說「飛白雖創法於八分,實窮微於小篆。其後歐陽詢得之。」歐陽詢精研字體結構,為了達到體勢茂美的視覺要求,文字的筆畫數可因筆畫少而增添因為筆畫太多而減少,具體展現了通變的藝術精神,但是不允許違背筆法,書家只能從點畫的增減、長短、虛實加以變化,我們可以仔細觀察發現歐陽詢楷書的細微變化之處。歐陽詢所建立的規範,並不是對古文的簡單繼承,而是筆力勁險並講究體勢茂美、精緻嚴密的楷法極則。
  • 虛構的歐陽詢
    遭遇偽作最多的書家首推歐陽詢,這些偽作無一例外都有歐陽詢署款,基本符合歐體風格,且多數流傳已有數百年之久,作偽方法各異,分別敘說。溫彥博貞觀十一年卒,諡曰恭,陪葬昭陵,墓碑由岑文本撰文,歐陽詢書丹,此無可疑問。溫彥博墓誌在北宋出土,《墨池編》《集古錄目》皆說「無撰人姓名,世傳歐陽詢書」,初唐墓誌尚無題寫撰書人姓名的習慣,只能大致從書法風格推測可能與墓碑一樣,同出歐陽詢手筆。這份墓誌早已失傳,今天所見者是不同年代的偽造本,以及偽造本的輾轉翻刻本,首行通常有「銀青光祿大夫歐陽詢撰並書」字樣。
  • 同時適合軟筆、硬筆臨寫的歐陽詢小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歐陽詢是橫跨隋代和唐代兩個時代的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在隋代就官拜太常博士。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官員,類似於今天的高等院校教師。到了唐代,歐陽詢官居太子率更令,這是一個掌管皇族禮儀的官職。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喜歡書法,所以歐陽詢以隋朝臣子的身份入仕唐朝也沒收到什麼影響。
  • 歐陽詢經典小楷《心經》,流傳1000多年,堪稱是「絕唱」
    唐時大書法家歐陽詢被譽為「翰墨之首」,楷書險絕大氣、堪稱是「絕唱」,都說字如其人,歐陽詢的字險絕大氣,想必歐陽詢本人一定是魁梧高大、風流倜儻吧。唐高祖李淵說:「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竟大到連遠方的夷狄都知道。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一定以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 歐體是不是特指歐陽詢的楷書呢?許多人都對歐體字有這個誤解
    所謂書法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歐陽詢正是精通自秦以來的所有書體,才能夠成為影響中國千年書法文化的代表人物。但也能看得出歐陽詢篆書的古樸與深度,歐陽詢的隸書存世有著許多字體與墨跡,但是相較於漢代的一些著名書法家就遜色許多了,並不能把隸書作為他的代表書體。
  • 歐陽詢的書法秘訣:最不可忙,次不可緩,又不可瘦,復不可肥!
    所謂「書到瘦硬始通神」,那麼歐陽詢的字為什麼要寫得瘦長呢?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漢字由平面化向立體化發展的傾向。隸書的字看著比較扁,這種字體更接近平面化,更多呈二維狀態分布的。它儘管可以寫比較好看,但是卻缺乏立體感。
  • 歐陽詢和顏真卿相比,誰的字好看?
    我的回答是中楷歐陽詢的好,大字顏真卿的好。為什麼這麼說呢?歐陽詢的字線條瘦削硬朗,結構險峻挺拔,寫中楷最為適合,顯得很精神,令觀者有神清氣爽之感。顏體《勤禮碑》其實歐體,顏體都是唐楷精華之作,各有特點,只是風格不同,按說不能拿來作比較,非說誰好誰差,只能說適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