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帶您探尋五千年前紅山古國——牛河梁遺址

2020-12-18 騰訊網

牛河梁遺址

牛河梁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5500年至5000年。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境內的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東經119度30分,北緯41度20分。

牛河梁遺址全景

牛河梁遺址遺址於1981年發現,1983年開始發掘,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第十六號地點的發掘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004年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重點大遺址。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重設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0年,被列入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2年與赤峰紅山後遺址、魏家窩鋪遺址一起列入重設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牛河梁遺址保護範圍58.95平方公裡,建設控制地帶23.56平方公裡。在東西約10000米、南北約5000米連綿起伏的山崗上,有規律地分布著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現有編號的遺址點共16處。組成了一個獨立於居住區以外、規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遺址群。目前已發掘的遺址點有第二、三、五、十六地點,出土了石器、陶器及大量的珍貴玉器。

女神廟遺址

祭壇遺址

積石冢遺址

對牛河梁遺址的綜合科學研究認為,牛河梁紅山文化壇、廟、冢、遺址和珍貴玉器的發現,以確鑿而豐富的考古資料證明,早在5000年前,紅山文化晚期,社會形態就已經發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國階段。她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證,對中國上古時代的社會發展史、傳統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築史、美術史的研究都產生重大影響。

女神頭像出土狀態

玉豬龍

玉鳳

玉人

玉豬龍(白)

玉鱉

玉獸面牌飾

龍鳳佩

勾雲形玉佩

玉斜口筒形器

帶蓋彩陶甕

陶罐

陶罐

陶筒形器

扁缽式陶筒形器

燻爐器蓋

陶塑人像(殘)

正如全國考古學會原理事長蘇秉琦先生所說:「紅山文化壇、廟、冢三種遺址的發現,代表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它對社會發展階段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蘇秉琦觀摩女神頭像

蘇秉琦題辭

「紅山文化壇廟冢,中華文明一象徵」

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08年,為更好的保護牛河梁遺址,國家文物局和遼寧省人民政府以牛河梁遺址核心區8平方公裡為依託,正式啟動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公園2012年主體工程竣工,2013年通過國家文物局驗收,2014年正式開放運營,2015年晉升為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2019年晉升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目前,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對外開放區域約2.4平方公裡,開放有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綜合館、第一地點(女神廟)保護展示館、第二地點(祭壇、積石冢)保護展示館、紅山文化展示中心4座展館,是考古遺址保護與展示、人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觀,是讓公眾分享考古科研成果,進行愛國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域內外研學遊、文化遊的極佳目的地。

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景

綜合館及紅山文化展示中心

主題廣場及綜合館

第一地點(女神廟)保護展示館

第二地點(祭壇、積石冢)保護展示館

相關焦點

  • 走入牛河梁,說說歷經五千年的紅山文化遺址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於遼寧省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因牤牛河源出山梁東麓而得名,呈半山地半丘陵地貌。牛河梁雖為山區,但並不閉塞。101國道、錦承鐵路貫穿其間。整個遺址置於萬畝松林叢中,冬夏常青,空氣新鮮,環境幽雅,依然存有原始風貌。
  • 牛河梁紅山文化五千年文明世界矚目
    以牛河梁規模宏大的壇廟冢遺址群為中心的紅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也是中華古文化「直根系」的實證。 這裡是中華古文化的「直根系」 以牛河梁規模宏大的壇廟冢遺址群為中心的紅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也是中華古文化「直根系」的實證。上世紀80年代,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就明確提出這一觀點。
  • 牛河梁遺址博物館見證五千年中華文明
    本稿圖片均由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首席記者 崔晉濤 攝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而牛河梁遺址的發現則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有力實證。牛河梁紅山文化壇、廟、冢等遺址的發現,以及出土的大量考古資料證明,早在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晚期,社會形態就已經發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國階段。
  • 學界大咖卜工為您講述牛河梁遺址的那些事兒...
    具有傳奇色彩的牛河梁遺址,在早期中國文明進程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這個由若干山頭連接組成,有設計有規劃,有層次有規律分布的山地遺址,是高踞於遺址等級鏈頂端的超級工程。
  • 讓牛河梁告訴世界中華文明五千年-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而有據可查的歷史只限定在距今四千年,之前的一千年即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由於缺乏考古實據一直廣受質疑。位於遼寧、內蒙古、河北三省區交界的牛河梁大型史前祭祀遺址群的出現,以確鑿而豐富的考古資料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證。
  • 牛河梁,追尋紅山文化遺蹟
    紅山文化,因首選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後遺址而得名。朝陽境內的牛梁和紅山文化遺址,作為紅山文化的最高層次的中心遺址,廟壇冢三位一體,證明了在這裡,早在5千多年前,就存在了一個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國。牛河梁位於朝陽凌源市與建平縣的交界的一道山梁,就在這片區域發現了中華文明的象徵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處於紅山文化的晚期,距今也已有5500-5000年,是紅山文化的典型遺址。
  • 牛河梁揭示5000年前古文明獨特魅力
    作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牛河梁遺址的發掘,是「紅山文化考古發現與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的重要標誌。牛河梁遺址田野考古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果,為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社會進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領略紅山文化魅力,請到遼西,請到牛河梁。
  • 遼寧紅山文化的「唯玉為葬」
    這裡有迄今所知規模最大的紅山文化晚期埋葬和祭祀中心,這裡是遠古時代凝結先民智慧的玉器中心。  作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牛河梁遺址的發掘,是「紅山文化考古發現與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的重要標誌。牛河梁遺址田野考古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果,為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社會進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領略紅山文化魅力,請到遼西,請到牛河梁。
  • 近觀五千年前中華文明 國博推出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攝影 陳毓娟)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陳毓娟):近日,「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共展出包括素有「中華第一龍紅山文化是距今約6500—5000年前中國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最早發現於20世紀初。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幾處重要紅山文化遺址的相繼發現和發掘,推進了中國文明起源研究的進程。
  • 中華第一女神的誕生地,牛河梁遺址
    」牛河梁遺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壇、廟、冢以及玉器,代表中國發展到古國階段。牛河梁遺址的發現充分說明,中國是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國,其經濟形態和社會形態已具備了國家的雛形。牛河梁遺址位於遼寧省西部建平縣與凌源縣交界處, 坐落在努魯兒虎山的山谷間。1979年遼寧省文物普查訓練班在凌源縣發現了城子山遺址(後來歸人牛河梁遺址,編號為第十六地點), 同年進行發掘。
  • 牛河梁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
    牛河梁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牛河梁是以牛河命名的。它僅僅一個小山梁,坐落朝陽市凌源縣和建平縣的交界處。那時分,康熙帝、甘龍和道光等清朝皇帝回來祭祖時,都會經過此地,G101國道就是在此基礎上修建的。
  • 一分鐘,走近牛河梁
    牛河梁遺址 牛河梁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5500年至5000年。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境內的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東經119度30分,北緯41度20分。
  • 「內蒙、遼寧」走進赤峰、牛河梁,探訪紅山文化
    尤為重要的是牛河梁遺址的發現,證實紅山文化晚期已經產生了基於公社又凌駕於公社之上的高一級組織形式,形成了穩定、獨立的政治實體,跨入古國階段。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赤峰東郊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4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
  •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5500年前的龍和中國最早的壁畫
    「十一」八天假期,我們去參觀了位於遼寧省建平縣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包括牛河梁紅山文化博物館、積石冢 遺址展示館和女神廟遺址展示館組成,60元門票和20元觀光車票。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紅山文化是新時期時代的北方文明,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遼寧
  • 紅山文化玉器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
    玉C形龍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魯迅美術學院藏 墨綠色玉,有瑕斑、裂紋和沁色。身體碩大,蜷曲如「C」形。頭部大致與身體等寬。陰刻梭形大眼,吻部前伸,前端平齊,有兩個桯鑽痕表示鼻孔。頜上及頜下有陰刻的網格紋,頸脊部有飄逸的長鬣,背部中央有一小孔,可供穿繩系掛。造型簡潔。
  • 穿越五千年,神秘紅山文化打卡地
    牛河梁遺址牛河梁遺址是最為重要紅山文化遺址,距今約5500-5000年,它的發現為研究遼河文明起源乃至中華文明起源都提供了重要資料。它證實了紅山文化晚期這裡已經存在著一個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社會,「壇廟冢」祭祀建築群的發現說明牛河梁正是這個社會的朝聖中心。
  • 「遼」紅山玉器精選高清圖片欣賞-牛河梁遺址第十六地點出土玉器
    遺址區內分布了大量的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5000-6000年。今天遴選一些拍攝於遼寧省博物館的該遺址範圍內出土的紅山文化玉器圖片與大家分享。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遺址,試掘中發現的三座出土玉器的墓葬,被確認為紅山文化墓葬。
  • 遼寧凌源市牛河梁遺址有最新發現仍存五大期待
    直到1979年遼寧省文物普查時,才首次撩開臺地神秘的面紗,她原來是紅山文化的遺址——城子山遺址。1985年,隨著牛河梁發現了更多的此類遺址,城子山遺址又被重新編號為牛河梁第十六地點。  1979年首次試掘,考古工作者在臺地地表上發現了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遺存。發現紅山時期的房屋1座,墓葬3座,出土紅山玉器11件,並在山頂南西北3面均發現了石牆遺蹟。
  • 黃帝與牛河梁關聯幾何?
    在五千年前,誰有資格頭枕玉璧,手握雙龜?誰又有如此尊貴的地位呢?  埋骨之處是帝陵  主持過牛河梁挖掘的著名考古學家郭大順認為,牛河梁積石冢遺址具有帝陵的規模。但在牛河梁周邊上百平方公裡的範圍內,竟不見任何古人居住遺址跡象。牛河梁所在位置四通八達,佔盡地利之便,本應先民眾多,為何遺址周邊遺蹟稀少呢?
  • 160餘件文物展現紅山文化考古成就
    紅山文化是距今約6500—5000年前中國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在中華五千年文明中佔據著獨特的地位。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遼寧阜新胡頭溝墓地、喀左東山嘴建築群址、朝陽牛河梁遺址、凌源田家溝墓地群、朝陽半拉山墓地等重要紅山文化遺址的相繼發現和發掘,大大推進了中國文明起源研究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