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遺址
牛河梁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5500年至5000年。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境內的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東經119度30分,北緯41度20分。
牛河梁遺址全景
牛河梁遺址遺址於1981年發現,1983年開始發掘,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第十六號地點的發掘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004年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重點大遺址。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重設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0年,被列入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2年與赤峰紅山後遺址、魏家窩鋪遺址一起列入重設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牛河梁遺址保護範圍58.95平方公裡,建設控制地帶23.56平方公裡。在東西約10000米、南北約5000米連綿起伏的山崗上,有規律地分布著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現有編號的遺址點共16處。組成了一個獨立於居住區以外、規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遺址群。目前已發掘的遺址點有第二、三、五、十六地點,出土了石器、陶器及大量的珍貴玉器。
女神廟遺址
祭壇遺址
積石冢遺址
對牛河梁遺址的綜合科學研究認為,牛河梁紅山文化壇、廟、冢、遺址和珍貴玉器的發現,以確鑿而豐富的考古資料證明,早在5000年前,紅山文化晚期,社會形態就已經發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國階段。她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證,對中國上古時代的社會發展史、傳統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築史、美術史的研究都產生重大影響。
女神頭像出土狀態
玉豬龍
玉鳳
玉人
玉豬龍(白)
玉鱉
玉獸面牌飾
龍鳳佩
勾雲形玉佩
玉斜口筒形器
帶蓋彩陶甕
陶罐
陶罐
陶筒形器
扁缽式陶筒形器
燻爐器蓋
陶塑人像(殘)
正如全國考古學會原理事長蘇秉琦先生所說:「紅山文化壇、廟、冢三種遺址的發現,代表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它對社會發展階段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蘇秉琦觀摩女神頭像
蘇秉琦題辭
「紅山文化壇廟冢,中華文明一象徵」
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08年,為更好的保護牛河梁遺址,國家文物局和遼寧省人民政府以牛河梁遺址核心區8平方公裡為依託,正式啟動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公園2012年主體工程竣工,2013年通過國家文物局驗收,2014年正式開放運營,2015年晉升為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2019年晉升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目前,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對外開放區域約2.4平方公裡,開放有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綜合館、第一地點(女神廟)保護展示館、第二地點(祭壇、積石冢)保護展示館、紅山文化展示中心4座展館,是考古遺址保護與展示、人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觀,是讓公眾分享考古科研成果,進行愛國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域內外研學遊、文化遊的極佳目的地。
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景
綜合館及紅山文化展示中心
主題廣場及綜合館
第一地點(女神廟)保護展示館
第二地點(祭壇、積石冢)保護展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