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非遺苗族蠟染文化論壇在京舉行

2020-12-14 人民網貴州頻道

原標題:貴州非遺苗族蠟染文化論壇在京舉行

9月20日,由中國民族精品博覽會組委會、中央民族大學苗族研究所、天下貴州人系列活動組委會聯合主辦的「讓世界分享貴州 讓蠟染走向世界——非遺苗族蠟染文化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文化部、國家民委、中國文聯、中國社科院、省政府駐京辦、北京貴州商會等機構有關負責人、專家、學者、民間藝術大師歡聚一堂,共同探討非遺苗族蠟染如何走向世界。

「非遺苗族蠟染文化論壇」作為天下貴州人系列活動之一,邀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五編研部、中國文聯民間文藝研究所、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影響力人物》欄目等有關專家及苗族蠟染優秀傳播人,就苗族起源與蠟染髮展史,苗族蠟染的保護、發展與傳承、苗族蠟染的歷史與未來、貴州省政府對蠟染髮展的積極推動等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沈仕衛)

熱文推薦:

貴州商務廳與京東籤署農村電商戰略合作協議

2015多彩貴州少兒藝術節·國慶歡樂家庭周公益活動10月1日開幕

全國政協調研組赴貴州省就「少數民族傳統醫藥的傳承發展」進行調研

相關焦點

  • 「中國丹寨非遺周」:從苗族蠟染、古法造紙到非遺旅遊與論壇
    巧奪天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技藝,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貴州黔東南州大山深處的丹寨匯集了苗侗等少數民族聚居,擁有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等七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納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多達150多項。
  • 貴州非遺丨揭秘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貴州非遺揭密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蠟染織金縣民族工藝文化傳承中心上周,多多帶大家一起走進了「天然桑拿房」——織金洞。蠟染流行於苗族、布依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貴川湘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貴州分布最為密集,又被稱為「蠟染之鄉」。貴州的苗族蠟染有多種類型,因地理位置和支系信仰差異而形成各自的風格。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織金型蠟染,其圖紋多取材於自然界的動植物、民間故事、龍紋等。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應用於服裝和各種生活實用品。
  • 非遺丨揭秘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貴州非遺揭密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蠟染織金縣民族工藝文化傳承中心在這座神秘的洞府迷宮附近的小妥倮苗寨,有一處織金縣民族工藝文化傳承中心。蠟染流行於苗族、布依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貴川湘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貴州分布最為密集,又被稱為「蠟染之鄉」。貴州的苗族蠟染有多種類型,因地理位置和支系信仰差異而形成各自的風格。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織金型蠟染,其圖紋多取材於自然界的動植物、民間故事、龍紋等。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應用於服裝和各種生活實用品。
  • 貴州丹寨:「苗族蠟染」復工復產
    貴州丹寨:「苗族蠟染」復工復產 2020-03-31 0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文化|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蠟染在唐代尤為盛行,技術也日趨成熟,分為兩類:單色染與複色染。然而自宋代以來,蠟染就開始衰退,但作為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傳承至今。2006年,苗族蠟染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經過歷史洗滌的蠟染作品,看似平凡,卻又在不經意間散發著詩意的鮮活,浪漫的色彩和手工藝的不斷創新經久不衰,魅力不減。
  • 來貴州唐人坊體驗貴州蠟染、刺繡等非遺DIY活動,值!
    在百鳥河數字小鎮,有這樣一家網際網路+文創公司——貴州唐人坊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目前已自主研發「中國芭比」——唐娃娃、高端非遺文化藝術品——北京絹人、貴州蠟染及刺繡手工藝文化精品——蘭靛等核心品牌產品。同時,依託20年非遺文創深厚積澱,貴州唐人坊結合城市周末娛樂項目單一且缺乏新意這一現實問題,充分發揮百鳥河數字小鎮景區資源和住宿、餐飲等合作商家以及自身優勢資源,對外開放唐娃娃、扎染、蠟染、刺繡、茶等非遺DIY體驗課程項目,更好、更明確地回答了這些問題。
  • 貴州苗族蠟染藝術展走進北大
    5月8日至10日,「神秘夜郎,多彩貴州」貴州苗族蠟染藝術展在北大三角地亮相。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的苗族蠟染吸引了不少北大師生的眼光。苗族蠟染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製作精細講究。
  • 「千年窩妥—丹寨苗族蠟染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幕
    主辦方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開可)9月30日,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中國民族博物館、河北博物院、貴州省丹寨縣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千年窩妥--丹寨苗族蠟染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幕。
  • 【方志四川•非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珙縣苗族蠟染
    【方志四川•非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珙縣苗族蠟染 2020-05-07 0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十分丨守護這一抹藍白色的傳承 小夥的蠟染秀講述著苗族的故事
    前不久,在第15屆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上,「非遺+旅遊」展區重點展示了非遺和旅遊融合發展及非遺扶貧成果,其中就包括被譽為「東方第一染」的苗族蠟染。來自貴州丹寨的設計師成昊,將這一少數民族技藝與現代服飾相結合,為非遺走進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 貴州黔西:苗族蠟染技藝「紮根」鄉村少年宮
    2020年12月1日,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鐵石苗族彝族鄉鄉村少年宮,國家級蠟染傳承人陳應敬老師在給學生傳授蠟染、蠟畫知識。熊軍萬 攝2020年12月1日,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鐵石苗族彝族鄉鄉村少年宮,國家級蠟染傳承人陳應敬老師在給學生傳授蠟染、蠟畫知識 。熊軍萬 攝2020年12月1日,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鐵石苗族彝族鄉鄉村少年宮,國家級蠟染傳承人陳應敬老師在給學生傳授蠟染、蠟畫知識。
  • 「山海情相牽 非遺進校園」 貴州安順蠟染傳統手工藝走進青島學校
    半島網12月3日訊 12月1日下午,「山海情相牽,非遺進校園」,貴州安順蠟染傳統手工藝走進青島學校活動在青島市市北區洛陽路第一小學正式啟動。此次蠟染進校園活動由青安兩市文旅、教育主管部門聯合主辦,兩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貴州帛巴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
  • 2019年錦繡非遺走訪:苗族蠟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生命記憶,是人類創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一個民族的重要標識,承載著一個民族或群體的文化生命密碼。2019年度《21世紀經濟報導》攜手渤海銀行聯合發起「錦繡」——2019中國貧困地區發現之旅。在萬物復甦、綠柳成行的3月,走訪再次開啟。第四站:苗族畫娘們的蠟染人生基加村,位於一個山溝裡,在手機地圖上,它被標為「雞家村」。
  • 浙江貴州「非遺走親」文化交流活動成功舉行
    在丹寨萬達小鎮,有精心組織的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苗族蠟染、苗繡、安順木雕、竹編工藝當晚,兩地非遺走親團觀看了「2020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走進丹寨」演出,隨後,浙江省的非遺傳承人和藝術家們與貴州省的非遺傳承人和藝術家們在「非遺走親」文化交流匯演上進行了展演交流,現場近千人觀看了交流展演。
  • 守護這一抹藍白色的傳承 小夥的蠟染秀講述著苗族的故事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前不久,在第15屆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上,「非遺+旅遊」展區重點展示了非遺和旅遊融合發展及非遺扶貧成果,其中就包括被譽為「東方第一染」的苗族蠟染。來自貴州丹寨的設計師成昊,將這一少數民族技藝與現代服飾相結合,為非遺走進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 國家非遺 貴州織金蠟染刺繡走出山鄉促增收
    公司經理兼合作社負責人楊美介紹說,合作社對面的貴州巧姐民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展廳裡,繡有蝴蝶戲牡丹花紋的手包,綴上各式花樣的葫蘆形香囊,刺繪鳳凰圖案的茶袋,瑞獸紋樣修飾的苗族服飾……鮮活靈動的刺繡作品玲琅滿目,讓人感嘆於凝結在一針一線裡的精美。苗族蠟染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織金蠟染因其紋路細如毛髮在全國更是獨樹一幟。
  • 堅持手工傳承貴州民族文化 走出國門推動蠟染
    2016年12月6日,「開放的中國:多彩貴州·風行天下」外交部貴州全球推介活動在京成功舉辦。來自貴州蠟染家族的第七代傳人,90後「繡娘」熊兆美為各國使節和國內外媒體展示了她嫻熟的技藝。「不管什麼作品,我都堅持要手工製作,這樣才能留住民族的美。」熊兆美告訴記者。
  • 貴州安順蠟染走進青島學校 100多位同學參與蠟染製作
    信網12月7日訊 「山海情相牽,非遺進校園」,貴州安順蠟染傳統手工藝走進青島學校活動在青島市市北區洛陽路第一小學正式啟動。此次蠟染進校園活動由青安兩市文旅、教育主管部門聯合主辦,兩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貴州帛巴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文化,蠟染技術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苗族過去在「椎牛」、「接龍」或「抬龍」、「吃牯髒」 等宗教活動中,身著盛裝,銀飾滿身,現在在重大節日中,今天,苗族頭戴銀花帽、龍鳳冠、銀牛角,穿銀花衣,頸掛銀項圈、銀鏈等富於了一種新的內容,由過去的僅為避邪而演變成為一種光明和美的象徵。苗族是廣泛使用蠟染的民族。苗族人民盛穿蠟染衣裙。五彩斑爛的蠟染布及其製品不斷受到國內外人民的喜愛,蠟染的起源為何?
  • 丹寨苗族蠟染:走出深山的千年史詩
    身著民族服裝的苗族婦女手執銅質蠟刀,在素色的手織布上信手拈來。花鳥魚蟲和龍風水波經過她們妙手的點染、精巧的搭配,便躍然顯現成型,宛如一幅幅靜靜流淌的水墨畫。這就是「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在貴州丹寨見到的苗族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