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嶽陽樓記》解讀

2020-08-28 愛裝修老師傅

喜馬拉雅fm收聽:http://m.ximalaya.com/sound/200218859

蜻蜓fm收聽:http://share.qingting.fm/vchannels/311002/programs/12662222

各位聽友大家好,歡迎收聽「古詩文朗誦,你得這麼來」。今天我們來讀讀江南三大名樓的《嶽陽樓記》。三大名樓是哪三個?湖南岳陽的嶽陽樓,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這三大名樓為什麼這麼出名呢?因為幾位古人留下了千古名篇,這三篇古詩詞都以樓命名,能背下詩詞,自然就能記住樓名。

嶽陽樓記

範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不難讀吧?比王勃的《滕王閣序》好讀多了。為什麼?第一,漢語言在發生變化,「五四」運動離現在也才100年,魯迅先生說話、寫文章就和現在不一樣。王勃是唐朝初年的,範仲淹是北宋的,王勃比老範早339年呢,這三百多年間,漢語言有很大變化,越往後越容易懂。所以,靠後的宋代的範仲淹的文章就易讀易懂。

第二,王勃用的文體是駢體文,就是同一種描述,換幾個字,用不同方法再描述一遍的寫作方法,講究對稱、對仗,說自己的事,非得大量引用典故,證明我這麼做是對的。讀《滕王閣序》得知道好多故事才能讀成。(請聽爐火《滕王閣序》解讀1—5)。範老這篇文章可沒用那種方法,寫得很通俗,剛開始像古代的白話文一樣。後來的長短句很有節奏,像唱歌似的,都是白描,沒用那麼多典故。

因此,《嶽陽樓記》不僅好讀,更容易理解。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說時間,騰子京被貶到嶽州做太守,北宋時,嶽州叫「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來了第二年,治理的不錯,弄不成的事都弄成了。辦了三件事:造了防洪堤,興辦了教育,重修嶽陽樓)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嶽陽樓是啥時候建的,沒有記載,估計是唐朝,三百多年,早爛了。不管啥時代,只要吃飽飯,人們都開始追求精神食糧,其中一個需求就是需要地標建築以提高榮譽感。騰子京做了件好事,重修了地標建築嶽陽樓,不僅修,還擴大了規模,在樓裡面鐫刻上了唐朝和現代大作家的詩詞)屬予作文以記之(吩咐我寫篇作文來給他捧捧場,吹吹牛)。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我看嶽陽那地方的風景,全在洞庭湖上了)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八百裡洞庭,湖非常廣闊,像個大口,嘴唇碰著遠處的山脈,大嘴猛吸長江之水,湖水浩蕩,沒邊沒沿。這句形容洞庭湖的廣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早晨還好好的大太陽呢,晚上就陰天了,天氣一天變好幾回)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這就是在嶽陽樓能看到的宏偉景觀了,古人沒少寫文章描述它,方方面面,夠詳細的了)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意思是水路通達南北,很多倒黴的官員和詩書滿腹的才子都在這停留過,看景心得,應該有不一樣的地方吧?看起來是問句,實際上是自問自答,即肯定不一樣)

(下面說不一樣的心得)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黃梅天,回南天,成天下雨,總也見不到日頭。不開指的是雲不開。不僅下雨,風還大,吹得白浪滔天)日星隱曜,山嶽潛形;(雨霧蒙蒙,太陽星辰都失去了光芒,山也藏起來了,找不著了)商旅不行,檣傾楫摧;(風太大,浪太高,坐船出門的沒戲了,桅杆都吹斷了,帆都吹破了,還咋走?)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白天都看不清道,傍晚更別提了,模模糊糊的,耳邊全是風浪呼嘯的聲音。)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這種天氣下上樓看景,就會有背井離鄉,總擔心別人說壞話,滿目蕭條,看到的都是衰敗的景象,太陽看不見,山找不著,船帆還破了,風呼呼地,雨譁譁地,這心裡得多苦吧!)

(剛才是苦逼的看景心得,下面要換一種心情了)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風平浪靜,天際線處,水天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垠)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一群水鳥在天上繞著圈飛,魚兒在水中蹦著高遊,岸邊和沙洲上的蘭花,長得鬱鬱蔥蔥的,在微風下一晃一晃的。這句動態非常強烈!簡直就是一幅畫呀!這幅畫有了變化了)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到了晚上,沒有雲,皎潔的月光一瀉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水面點點波光,水中的月亮就像浸在水中的一塊玉璧一樣。)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皓月之下,漁歌此起彼伏,就像在互相問答一樣,這種美妙的情景,簡直就要沉醉進去了!詩人這幅畫,簡直太美了!從白天看到傍晚,從天上看到水裡,有動態,有聲音,甚至還有氣味!簡直就像現代的廣告MTV,湛藍的天空下,洞庭湖一碧萬頃,遠處青山線條清晰,水裡魚兒歡快地遊來遊去,甚至蹦出水面,吸引了大群水鳥在上空轉著圈地飛,岸邊大片的蘭花在微風吹拂下,頻頻點頭,香氣四溢!太陽漸漸落山了,明亮的月亮滑上了碧藍的天空,洞庭湖換上了暗綠色的罩紗,波光粼粼,月影細碎,皎潔的月光與水中的銀盤互相映襯著,一陣風拂過,帶來了漁夫們唱和的音響,月光就那麼溫柔地照著,似乎在看著你,告訴你,什麼也不要說,就這麼靠著,看著,聽著……)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這時候登上嶽陽樓,就會有一種心胸開闊、精神愉快,什麼榮耀啊,屈辱啊,全忘了!推開窗戶,敞著懷,面對清風,渾身上下,喜氣洋洋。這多美!所以說,風景美不美,看心態。心態好了,哪兒都是美景啊!這就回答了「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提問)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我研究過古代高人的心態,和上面說的兩種人心態還不一樣)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會因為看到或者得到美好的東西而喜不自勝,抓耳撓腮,到處發朋友圈顯擺,也不會因為看到或失去已有的東西而自怨自艾,嘟嘟囔囔,到處發朋友圈求安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當官了就替老百姓操心,被貶了就替老闆操心。是上位了操心,退位了還操心哪)然則何時而樂耶?(那啥時候能高興點呢?注意!千古名句來了!)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他肯定會告訴你說:在天下人都發愁之前先著急,等天下人都高興了以後再高興!別等老百姓發愁了才賣力,要等老百姓開心了再放鬆。這實際上一是闡明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一是勸諫騰子京要做這樣的人)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啊!真有這樣的人啊,我跟你走)

解讀完了。除了美輪美奐的風景描寫,作者主要是寓景於人,描摹了失意的人,得意的人,和不為失意得意所動,一心只為天下人的高潔志士。這裡強調一下,唐宋時候的人,特別推崇一種古人,就是「士」,這是一種特別的人,書看得太多,內心孤傲,性情高潔,不隨大流,在哪兒都顯得哏啾啾的,唐宋時,讀書人都敬仰這種古人,推崇、膜拜、學習、模仿這種人。這就是中國古代樂器,比如笛、簫、古琴,特別適合獨奏,不適合合奏的原因,它們是樂器中的「士」。

扯遠了,我們是來朗讀的,重點在讀書時情緒的表達上。經過剛才的解讀,大家都知道了,第一段交代做《嶽陽樓記》的起因,讀時平鋪直敘即可。

第二段開始有描述,讀時情緒開始鋪墊,不宜洶湧。「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要意味深長。

第三段是苦逼之旅,描述灰暗,要有驚恐之意。

第四段是聲光音畫,要讀得神採飛揚,充滿想像。

最後一段是胸襟高人一等的「士」直抒胸臆,要讀得鏗鏘有力,進入高潮。

這也就是嶽陽樓最被關懷的原因,近代學者汪曾祺1982年參觀嶽陽樓時,黃鶴樓、滕王閣都毀了。1985年,黃鶴樓重修開放,1989年,滕王閣才再次重修開放,而1956年,嶽陽樓就已經修好,開始正式管理了。

嶽陽樓之所以被如此重視的原因,不是因為風光秀麗,不是因為建築宏偉,而是因為它喚起仁人志士心繫天下,為天下安危殫精竭慮的偉大情懷!

讓我們再念一遍這句亙古名言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相關焦點

  • 湖南作家質疑範仲淹《嶽陽樓記》,寫下《新嶽陽樓記》,水平如何
    嶽陽樓記,是高中語文課本的美文名篇,是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的古文名篇。因文辭優美精絕,入選語文課本,並成為必背之名篇。自古以來描寫嶽陽樓的文章很多,卻很少有超越範仲淹這篇的。《嶽陽樓記》的開篇,範仲淹就已經交代好了了文章的寫作背景。
  • 範仲淹在嶽陽樓上做的《嶽陽樓記》嗎
    本文由作者《滿身都是刺耳55》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嶽陽樓記》中寫景的部分,所寫的並不是同一時間所看到的景物,如: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 範仲淹《嶽陽樓記》背後的秘密
    在這種絕望時刻,範仲淹寫下了千古名篇,嶽陽樓記,那麼筆者今日就給大家分析放分析,這位文名傳世,但是在這個時刻又絕望無比的老人是怎麼寫下這篇名文的呢?.範仲淹從未見過這嶽陽樓,但看過圖片,之後自行想像「嶽陽樓記」範仲淹創建的時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最鬱悶的那個階段。
  • 《嶽陽樓記》不是範仲淹在湖南岳陽寫的
    緣起一日,與同事聊起嶽陽樓記,本來引以為豪的講《嶽陽樓記》是範仲淹在我老家鄧州時寫的。結果同事以鄙視的口氣說,範仲淹是蘇州人,寫的是嶽陽樓,怎麼又成了在鄧州寫的,並還洋洋自得地背了一段《嶽陽樓記》內容,讓我很尷尬。今天就嶽陽樓記誕生過程概述一下吧。
  • 朗誦:範仲淹《嶽陽樓記》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百廢具興 通:百廢俱興)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範仲淹作《嶽陽樓記》時到過嶽陽樓嗎
    範仲淹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描述了嶽陽樓和洞庭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其中所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境界,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畢生努力追求的目標。自此之後,嶽陽樓便名冠天下,使人們無不嚮往之。但是誰又能想到,寫下這篇奇文,為人們介紹和宣傳嶽陽樓的范文正公,自己當時卻還沒親臨過煥然一新的嶽陽樓。這又是為什麼呢?
  • 作家張一一質疑範仲淹,並寫下《新嶽陽樓記》,叫板《嶽陽樓記》
    一、張一一的《新嶽陽樓記》是什麼水平「作家」張一一,在前幾年曾經炮轟範仲淹,罵範仲淹是「炒作大師」。張一一說:範仲淹生平從未到過嶽陽,卻幫好友滕子京發表了一篇《嶽陽樓記》,硬生生將一個貪官「炒」成了清官。
  • 《嶽陽樓記》:不朽的嶽陽樓,不朽的範仲淹
    嶽陽樓正是處在這個連接點上,作者站在這裡,望著眼前的景色,思緒湧來,感慨萬千。他想到多少年來途經這裡的那麼多遷客騷人,他們也曾在作者站過的地方這樣眺望過,他們當時有過怎樣的感慨呢?比如,唐代杜甫也曾來過這裡,他寫下了《登嶽陽樓記》: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 《嶽陽樓記》:不朽的嶽陽樓,不朽的範仲淹
    引言:嶽陽樓記是北宋範仲淹的名篇,幾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此文讀來朗朗上口,音韻和美,一氣呵成,清代浦起龍在《古文眉詮》中說:先憂後樂兩言,先生生平所持誦也。緣情設景,借題引合,想見萬物一體胸襟。更重要的是它蘊含的不朽思想,更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 範仲淹《嶽陽樓記》
    範仲淹《嶽陽樓記》
  • 千古名篇《嶽陽樓記》的作者範仲淹沒有登上過嶽陽樓?
    (一)範仲淹實際上沒有登上嶽陽樓 眾所周知,江南有三大名樓: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和湖南岳陽樓。 遺憾的是,寫下千古名篇《嶽陽樓記》的範仲淹卻沒有登上過嶽陽樓。 範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卒諡「文正」。宋真宗時考中進士。
  • 範仲淹未去過洞庭湖,未登上嶽陽樓,就寫出了《嶽陽樓記》!
    我們讀《嶽陽樓記》,首先要對範仲淹有所了解,同樣我們你知道嗎?這個《嶽陽樓記》並非是範仲淹親臨洞庭湖而寫,而是由他想像而來。這是怎麼回事呢?只有要從他的生平說起。慶曆六年調任河南鄧州知府,嶽陽樓記就是在鄧州寫的。本來I鄭州和湖南岳陽有千裡之遙,範是不可能寫出嶽陽樓記的,但是,是他的好友滕子京,給他一個寫作的輔助。滕子京和範仲淹是中祥符八年同舉進士,交往慎密。
  • 張一一:範仲淹欺世盜名 並非《嶽陽樓記》作者
    除去「屈原斷袖」之外,張一一先生另還獨家發掘到一驚天大秘密:名動天下的《嶽陽樓記》作者,其實並非欺世盜名的範仲淹君。  那麼,《嶽陽樓記》的真正作者是誰呢?答案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嶽陽樓記》中開門見山提到的那位「勤政愛民」的滕子京(又作滕宗諒,很有些先見之明,取希望「祖宗原諒」之意也)君。
  • 《嶽陽樓記》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範仲淹沒有登過嶽陽樓?
    因為範仲淹在當時頗有聲望,是政壇上的清官,文壇上的大將,滕子京為了請動這樣德高望重的人物,為重修嶽陽樓寫記,還是頗下了一番功夫。首先他寫了一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邀請信,其次,還細心周到地隨函附上了一幅《洞庭秋晚圖》。那麼範仲淹在沒有登上嶽陽樓的情況下,僅憑一幅畫就能寫出內容博大,哲理情深的《嶽陽樓記》嗎?這背後的奧秘是什麼?
  • 看圖寫作的典範——嶽陽樓記,範仲淹一生從未去過嶽陽樓
    中國古代有許多經典名篇,《嶽陽樓記》是其一,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身處河南鄧州百花書院的範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嶽陽樓作文以記之。《嶽陽樓記》筆下的嶽陽樓景象風雨陰晴、遠近明晦等姿態萬千……讓人身臨其境之際,也不免感慨,範仲淹定在嶽陽樓上流連無數次,才能作出如此篇章吧?其實不然,範仲淹一生從未去過嶽陽樓,僅靠友人滕子京的來信與隨信寄來的《嶽陽樓晚秋圖》,憑空作出《嶽陽樓記》,如此,可謂看圖寫作的典範呀!
  • 意料外的歷史:《嶽陽樓記》千古流傳,範仲淹卻從未去過嶽陽樓
    嶽陽樓的著稱於世,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範仲淹的那篇驚世著作《嶽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嶽陽樓記》中的經典名句,說出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心聲,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道出了古代士大夫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 範仲淹與嶽陽樓
    嶽陽樓為我國古代三大樓閣之一,自唐宋以來素負盛名,尤其是在範仲淹寫了那篇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之後,它的名聲更加響亮,許多人都把「登臨此樓賞洞庭」當作世間一大快事。嶽陽樓的出名,如同黃鶴樓、滕王閣一樣,除去獨特的建築、悠久的歷史、良好的位置、眾多的傳說因素之外,還與一些頌揚其身的千古名篇有關。範仲淹的一篇《嶽陽樓記》,代代傳頌不絕,讀後口有餘香,364字的短文具有如此不朽的魅力,這也算是嶽陽樓的一大奇觀。掩卷後有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範仲淹沒有到過洞庭湖,他又如何登臨嶽陽樓呢?
  • 《嶽陽樓記》是否是範仲淹為自己立flag?
    部編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嶽陽樓記》是必背課文。眾所周知,江南有三大名樓: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和湖南岳陽樓。《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嶽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 清平樂:讓我背誦嶽陽樓記的範仲淹來了
    昨天晚上追了一部熱劇《清平樂》,剛開始只是為了公主徽柔和懷吉去的,萬萬沒想到,竟然碰上了範仲淹,這個支配了我初中的男人來了,還記得他的《嶽陽樓記》嗎?這篇長長的課文就是他寫的。還要求我們全文背誦,我看到彈幕的時候甚是覺得好笑,真的是太逗了,眾多網友都在說: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嶽陽樓記來了,真的是好有畫面感,都在發表彈幕說:就是這個男人,寫了嶽陽樓記,如今我們要全文背誦。
  • 範仲淹從來沒有去過嶽陽樓,為什麼卻能寫出千古名篇《嶽陽樓記》
    對於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高中課本裡就有這篇文章。而你知道嗎?範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卻沒有在嶽陽樓,而身在其他地方。這篇千古文章是範仲淹自己憑藉寫作才華與寫作靈感臨場發揮的。有人說,範仲淹一生從來就沒有去過嶽陽樓。那麼,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呢?